回覆列表
  • 1 # 一口毒奶2333

    20世紀30年代“痛痛病”事件20世紀初,日本人發現富山縣的水稻突然都變成了“侏儒”,長不高。1931年,這種怪病終於傳染到了人的身上,許多當地婦女出現腰疼、關節痛的症狀。幾年後,這些患者全身骨痛,呼吸困難,到了晚期,骨骼軟化、萎縮,就連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常常大叫“痛死了”!於是這種疾病就被稱為“痛痛病”。直到二戰結束之後,日本的醫學界才發現,“痛痛病”是因為富山縣的神通川上游礦山廢水排放引起的鎘中毒。高濃度的廢水汙染了水源,用這些水澆灌的稻田種出來的就是“鎘米”。此後,患者開始了漫長的索賠之路,並在1972年勝訴。20世紀50年代“水俁病”事件相對於“痛痛病”,“水俁病”這個名字更為人所熟知。水俁病是指人或其他動物食用了含有機水銀汙染的魚貝類,使有機水銀侵入腦神經細胞而引起的一種綜合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公害病之一。“水俁病”於1953年首先在日本九州熊本縣水俁鎮發生,當時由於病因不明,故稱之為水俁病。水俁鎮一家醋酸合成廠使用含汞的物質作為催化劑,然後隨廢水排入大海,而且那個時期正好日本農業大量使用含汞的殺蟎農藥,這些農藥也隨著河流匯入水俁鎮附近的大海中,汙染了整個海灣的海洋生物,當地人食用魚類後,便中毒。1955年森永奶粉事件1955年,日本森永奶粉公司在加工奶粉時使用的新增劑是幾經倒手的非食品用原料,其中砷含量較高,結果造成12000餘名兒童發熱、腹瀉、肝腫大、皮膚髮黑,最終130名兒童死亡。為此森永公司負擔6億多日元的賠償費用。事情並未到此結束,14年後的調查表明,多數受害者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在事發20年後,原森永奶粉公司的負責人再次被判3年徒刑,森永公司也再次承擔了約3億日元的責任賠償。20世紀60年代日本“地溝油”危機近年,有關中國的地溝油流入市場的新聞不時出現,上世紀60年代,日本也出現過一次“地溝油”危機。當時,臺灣商人和日本商人勾結,將日本的“地溝油”蒐集提煉後,製成食品出口到臺灣。那時日本已經有了《食品衛生法》,並很快阻止地溝油外流。旅日學者薩蘇曾經在部落格中介紹,日本的地溝油現在都由專業的回收公司進行回收,並以較高價格賣給日本政府。日本政府將這些地溝油提煉後,加入蓖麻油,用作垃圾車的燃料——這種油一旦下肚就會引起腹瀉,完全無法食用。2007年日本食品安全事件合集繼2007年年初日本西點業百年老鋪不二家曝出使用過期牛奶醜聞之後,北海道肉類加工企業Meathope的嚴重作假事件、北海道代表性特產“白色戀人”巧克力點心出售過期食品事件、九州地區以進口廉價鰻魚偽造“國貨”事件等又相繼發生,一系列的食品問題已經動搖了日本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2007年夏季,北海道苫小牧一家肉品加工企業以豬肉冒充牛肉被曝光後,農林水產省設定“食品舉報電話”,至9月底平均每月的舉報電話有300多次。一系列食品醜聞浮出水面,札幌市名糕點企業“石屋”、三重縣伊勢市的老鋪“赤福”、大阪高階料亭“吉兆”篡改布丁和果冰保質期陸續被揭露出來。10月發生在日本宗教聖地的“赤福”事件無疑是對消費者信心的又一沉重打擊。大家前往日本最著名的伊勢神宮參觀、在當地買回的著名土特產——300年和式點心老鋪“赤福”的產品竟可能是偽造生產日期的食品!2007年10月12日,日本農林水產省宣佈,赤福公司存在偽造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問題。該公司被發現把未能及時售出的產品直接送回冷庫冷凍,需要時再重新調出,換上新包裝、標註上新的生產日期出售。據此間媒體報道,赤福公司這種冷凍、解凍、重新包裝的做法從30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僅在2004年9月至2007年事發時的3年間,赤福就生產了這樣的偽造品605萬箱,約佔其總出貨量的18%。2008年日本食品安全事件合集據日本共同社及《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網路版2008年10月2日報道,“倒賣汙染大米事件”塵埃未定,日本又爆出東京大學大學院農學生命研究科附屬農場“出售使用違禁(含水銀)農藥生產的大米事件”,引起社會不滿。據東京大學方面稱,在1997年至1999年的3年時間裡,所屬農場的一位男技術員將醋酸苯汞農藥用於“實習稻田”種植。 事件暴露後,該技術員向調查委員會表示,他也知道醋酸苯汞農藥被禁用,但稻病不斷蔓延,於是就用了。在上述3年時間裡,該“實習稻田”共生產出3.6噸大米,並陸續銷售給教職員工及普通消費者,包括向東京大學食堂提供了該大米。10月2日,東京大學副校長濱田純一就此召開了記者招待會,並向社會表示道歉:“給大家添麻煩了,深表歉意!”濱田表示,將盡快調查大米及稻田土壤內的水銀殘留量。2日午後,東京大學大學院農學生命研究科科長生源寺真一向周圍居民召開說明會,也表示了道歉。有70位居民聞訊趕來,他們對該學院的行為非常憤怒:“(對外面賣的大米,也許心存不安)但對東京大學農學生命研究科生產的大米,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懷疑啊!沒想到我們還是被坑害了!”東京大學方面稱,他們已經於9月22日停止出售該農場生產的大米,24日設立了專門的調查委員會,將對相關人員進行調查,並對食用者健康方面的影響、生產物的農藥殘留程度進行調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食用該大米後危害健康方面的報告。從1973年起,日本法律規定,除用於研究目的之外,禁止將醋酸苯汞農藥移作他用。如果違反該規定,將被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加處100萬日元下罰金!據報道,這次查明的東大農場使用的水銀製劑估計購於1973年之前。在“水銀大米”曝光的同時,“問題大米事件”仍在延燒。“問題大米事件”指大阪市三笠食品公司將限用於工業用途的發黴或殘留農藥超標的“問題大米”,偽裝成食用大米進行轉賣贏利的醜聞。自日本前農林水產省大臣太田誠一承認對“汙染大米倒賣事件”處理不力,引咎辭職後,該事件雪球般越滾越大。9月22日,當時的福田內閣府副大臣增原義剛公佈了“問題大米”流透過程的最新調查結果:流入的單位已從之前公佈的375家擴大到390家。為補償救濟那些在不知其為“問題米”情況下購入的單位,日本政府除了將負擔部分商品回收和廢棄費用之外,還決定將對因營業額下降而影響經營的受害單位實施支援。大阪府、山梨縣等20個都府縣的教育委員會發布訊息稱,學校和醫院伙食中使用了超過150萬份可能含有自“問題米”澱粉的煎蛋卷和蛋包飯。另外據查,有3名農林水產省所屬國家公務員,曾接受過三笠食品總經理冬木三男等人提供的酒飯招待等好處。該事件還在進一步處理中。同年,日本生產的一種原料為魔芋的果凍因多次致死消費者,面臨下架壓力。日本政府宣佈,自1995年以來,這種果凍已致17人窒息死亡,死者多為兒童和老人。日本消費者事務機構說,一名1歲男孩9月底食用這種果凍後死亡。不過,目前商家尚未決定召回果凍。現在這種22克重的袋裝果凍已經標明有“兒童和老人不宜食用”的字樣。這種果凍在歐盟和南韓已被禁售。日本政府對食品安全的整治日本對食品造假行為嚴懲不貸,一旦被發現,相關企業生產的食品全部在商場下架。如果該食品企業是上市企業,則股票暴跌,最終結局一般是傾家蕩產。企業Quattroporte通常先辭職,進而接受法律懲罰。日本媒體更是窮追不捨,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日本政府整治決心也很大,首相福田康夫1日要求國民生活擔當大臣岸田文雄對直接關係國民生活的制度和法律進行總檢查,重點是食品,要求年內提出報告,找出漏洞,來年國會提出修正案,透過完善法律讓日本成為“希望和安心的國家”。看來,日本是要下大力氣整頓食品安全了。今天,日本直接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就有20多部。這些法律主要集中在農業生產領域,不但保證食品安全,也能減少農業汙染、保護生態環境。日本政府也會經常修改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使制度具有針對性與可操作性。上世紀70年代,當日本發現養殖業和種植業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時,就立即啟動修法程式,對多種農藥制定了嚴格的殘留標準,嚴格限制抗生素、農藥和化肥的使用,自1995年以來,日本已先後對《食品衛生法》進行了10多次修改,可見制度跟進的頻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7年十大最好就業前景專業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