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又名茯靈、白茯苓,是一種兼性腐生真菌,屬於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臥孔菌屬。其個體無典型的根、莖、葉的分化,由菌絲體、菌核、子實體3部分組成,主要寄生於一些松科松屬植物上,吸收植物體內養分完成自己的生命週期。茯苓是中國使用歷史最長的藥物之一,為藥食兩用的大宗中藥材,味甘、淡,性平,已被廣泛用於臨床、製劑以及一些保健品中。中國茯苓生產地區分佈很廣,黃河流域大部分省區均有栽培;貴州家種茯苓自上世紀70年代引種在黔東南州黎平縣栽培獲得成功,30多年來,經過對茯苓栽培的精心觀察和研究,栽培方法和技術不斷得到改進和提高,但仍普遍存在空窖、瘟窖、雞窩苓窯以及泡苓等不良現象,嚴重影響茯苓的產量和質量。此外,傳統栽培技術不能利用松木廢枝丫、小徑級材栽培茯苓,很浪費木材資源。2000~2003年,我們根據茯苓的生物學特性,在松脂基地內開展茯苓複式栽培試驗取得了成功。解決了茯苓栽培的“空窖”、“溫窖”、“雞窩苓窯”、以及茯苓夾皮、夾泥、夾沙的難題,茯苓產量提高53%;節省木材資源35%,且茯苓質量優良,產量比較穩定。
1複式栽培技術介紹
茯苓是由菌絲體、菌核、子實體三部分組成,體內不含葉綠素,自身不能製造任何養料,主要靠寄生吸取松科松屬植物養分來完成自己的生命週期。茯苓生長髮育全過程如下:
茯苓複式栽培技術
複式栽培茯苓的原理是:充分利用茯苓生長的適宜氣候和段木營養物質,縮短從菌絲體至菌核形成的時間100~120 d,使茯苓子實體在適宜生長髮育的氣溫條件下,得以充分吸收段木的營養物質,快速成長。
2複式栽培技術試驗情況
2.1不同栽培技術試驗情況
2000年在中潮鎮二望松脂基地的同土質、同氣候環境條件下使用段木原料10 m3進行了傳統排式栽培法、傳統窖式栽培法、排式二次複式栽培法、排式三次複式栽培法、枝丫小徑材疊式栽培法、枝丫小徑材三次複式栽培法等6種栽培技術的試驗,實驗苓地面積總計100 m3;2001年根據2000年二望松脂基地實驗結果,擇優技術在巖洞鎮述洞松脂基地,使用段木原料120 m3進行傳統排式栽培方法和排式三次複式栽培方法試驗以及枝丫小徑級材複式栽培法,試驗苓地共計1200 m2;2003年3月,在中潮鎮潘老村採用排式三次複式栽培技術和傳統栽培技術及枝、丫小徑材複式栽培技術進行較大面積推廣,推廣實驗苓地3000 m2,使用段木300 m3。2000~2003年完成傳統栽培技術試驗苓地440 m2;完成複式栽培技術試驗苓地440 m2;完成運用廢劣枝丫、小徑材栽培試驗苓地420 m2。
2.1.1傳統方式栽培技術(以下畝按588 m2的有效面積計)
總計試驗苓地面積440 m2,鮮苓總產量6723 kg,平均產量15.2 kg/m2,588 m2產量8937 kg,符合國家質量標準(下同)的鮮苓商品率48.20%。
2.1.2採用二、三次複式栽培技術
總計試驗苓地440 m2,鮮苓總產量10267.6 kg,平均產量23.3 kg/1T12,588 m2產量13700 kg/m2,鮮苓商品率91.8%。
2.1.3利用廢劣枝、丫小徑材原料採用三次複式栽培技術 總計試驗苓地面積410 m2,鮮苓產量6500 kg,平均產量15.8 kg/m2,588 m2產量9290.4 kg,鮮苓商品率90.30%。
2.2不同栽培技術試驗效果
複式栽培技術比傳統栽培技術單位面積產量提高53.3%,鮮苓商品率提高43.6%,加工後商品成品產量提高96.9%,銷售價格提高25%;總產值提高146%,純利潤提高229%。利用松木廢劣材及枝丫、小徑材作原料栽培茯苓,比其用於生活用柴經濟效益提高30倍。採用傳統技術生產茯苓1000 kg,需用松木段木6.7 m3;採用複式栽培技。術僅需松木段木4.35 m3,複式栽培技術比傳統技術每生產1000 kg鮮苓節省木材2.35 m3,提高木材利用率達35%。黎平年產茯苓3000 t,如用複式栽培技術可節省木材資源7050 m3。。
3.1 運用廢劣材、枝丫、小徑級材栽培茯苓
廢劣材、枝丫、小徑級材採用傳統技術栽培,段木接菌後菌絲自然生長,菌絲體到處可以形成菌核,由於段木過小營養不足,造成結苓後枯死、凋落,不能形成商品苓。複式栽培技術,按10~15 kg為段木一捆進行接菌,每捆段木放人茯苓子實體1個。這樣,人為控制10~15 kg的小段木菌絲體供一個茯苓菌核的營養物質,恰好滿足茯苓菌核營養,可達實施生豐產。
3.2改傳統栽培技術為段木人工合理佈局結苓
傳統栽培技術,接菌種後讓菌絲體在段木上自然形成菌核(結苓),造成苓地段木的茯苓菌核分佈不均,有的段木可生長大量菌核,造成段木營養供應不足,茯苓菌核因缺乏營養而自然死亡或未能發育成為商品苓,導致成為“雞窖苓窖”、夾皮的塊苓;有的段木則結苓過少,甚至不結苓而成“空窖”;還有的在段木下面苓地裡由菌絲體液流出水珠形成囊袋後結苓,發生茯苓夾沙、夾泥等等不良現象。複式栽培技術,根據茯苓及其菌絲生物學特性,改變為人工合理佈局結苓。茯苓菌絲髮展的特點是:段木接菌後雙核菌絲有一條直射到段木尾端形成菌絲體,然後直射的雙核菌絲在段木內分泌酶酵解纖維素分解木纖維形成葡萄糖可供給茯苓生長營養。使其段木的雙核菌絲邊分解木纖維邊供應尾端的菌核營養。這時,段木內部的菌絲體無再生能力繁殖新的菌核,而全力分解木纖維供給尾端茯苓菌核營養物質,實現了人為控制和合理佈局結苓。
3.3比傳統栽培技術結苓時間提前100 d且產豐質優
傳統茯苓栽培技術,苓地段木接種後需要100~120 d,甚至到150 d才開始結苓。一般3~4月接菌種,結苓時問在8~9月,結苓時正值天氣乾旱,氣溫高不利於菌絲的生長,而且茯苓採收時間要到11月。因此,傳統栽培方法結苓期一般在高溫、乾旱、寒冷的氣候條件下,並且結苓後生長期短(茯苓生長不成熟就採收),嚴重影響茯苓的產量和質量。複式栽培技術,苓地段木接菌種一般15~20 d菌絲體就可產生茯苓子實體生長髮育營養物質。採用了苓地段木接菌種15 d後,利用頭批茯苓菌核直接吸收段木菌絲體產生的營養物質,一般24 h茯苓菌核便與段木菌絲緊緊相結合,48 h茯苓菌核開始吸收段木菌絲體,7 d後茯苓菌核開始生長髮育。這樣,複式栽培一般接菌種30 d(人工段木結苓)就可進入茯苓生長髮育期且正值適宜氣候。因此,茯苓在適宜的氣溫條件和環境條件幹速生,待到高溫、乾旱和寒冷氣候時,茯苓菌核生長髮育已告成熟,進入採收期。複式栽培比傳統栽培的茯苓菌核採收時間提前100 d以上,茯苓產品個體質量均在6~20 kg,比傳統栽培茯苓個體平均質量(0.3~0.4 kg)大10倍以上,單位面積產量提高53.6%。
3.4改變傳統的採收方法,確保段木菌絲不受損害
傳統栽培技術在茯苓採收時(種植1批段木採收3次茯苓)需將段木掀開,採收後又在苓地排放段木,使第2次結苓。這樣的採收方法使每次採收茯苓段木之間的菌體絲受到嚴重的損害,段木第2、3次排人苓地都需有30~50 d的菌絲恢復期,甚至有的段木菌絲受到破壞後一厥不振造成空窖,嚴重影響茯苓的產量。複式栽培技術在茯苓採收時(1~3次)不掀開段木,茯苓均在段木尾部,只要將段木尾部的泥土扒開即可採收,採收後立即放人茯苓子實體菌核成為第2次採收的茯苓商品,第2次採收以此類推操作,這樣段木栽培後一直保持段木和段木問菌絲不受任何破壞,菌絲正常生長,源源不斷地製造營養物質供給茯苓菌核,可連續不斷地使茯苓菌核速生豐產。
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又名茯靈、白茯苓,是一種兼性腐生真菌,屬於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臥孔菌屬。其個體無典型的根、莖、葉的分化,由菌絲體、菌核、子實體3部分組成,主要寄生於一些松科松屬植物上,吸收植物體內養分完成自己的生命週期。茯苓是中國使用歷史最長的藥物之一,為藥食兩用的大宗中藥材,味甘、淡,性平,已被廣泛用於臨床、製劑以及一些保健品中。中國茯苓生產地區分佈很廣,黃河流域大部分省區均有栽培;貴州家種茯苓自上世紀70年代引種在黔東南州黎平縣栽培獲得成功,30多年來,經過對茯苓栽培的精心觀察和研究,栽培方法和技術不斷得到改進和提高,但仍普遍存在空窖、瘟窖、雞窩苓窯以及泡苓等不良現象,嚴重影響茯苓的產量和質量。此外,傳統栽培技術不能利用松木廢枝丫、小徑級材栽培茯苓,很浪費木材資源。2000~2003年,我們根據茯苓的生物學特性,在松脂基地內開展茯苓複式栽培試驗取得了成功。解決了茯苓栽培的“空窖”、“溫窖”、“雞窩苓窯”、以及茯苓夾皮、夾泥、夾沙的難題,茯苓產量提高53%;節省木材資源35%,且茯苓質量優良,產量比較穩定。
1複式栽培技術介紹
茯苓是由菌絲體、菌核、子實體三部分組成,體內不含葉綠素,自身不能製造任何養料,主要靠寄生吸取松科松屬植物養分來完成自己的生命週期。茯苓生長髮育全過程如下:
茯苓複式栽培技術
複式栽培茯苓的原理是:充分利用茯苓生長的適宜氣候和段木營養物質,縮短從菌絲體至菌核形成的時間100~120 d,使茯苓子實體在適宜生長髮育的氣溫條件下,得以充分吸收段木的營養物質,快速成長。
2複式栽培技術試驗情況
2.1不同栽培技術試驗情況
2000年在中潮鎮二望松脂基地的同土質、同氣候環境條件下使用段木原料10 m3進行了傳統排式栽培法、傳統窖式栽培法、排式二次複式栽培法、排式三次複式栽培法、枝丫小徑材疊式栽培法、枝丫小徑材三次複式栽培法等6種栽培技術的試驗,實驗苓地面積總計100 m3;2001年根據2000年二望松脂基地實驗結果,擇優技術在巖洞鎮述洞松脂基地,使用段木原料120 m3進行傳統排式栽培方法和排式三次複式栽培方法試驗以及枝丫小徑級材複式栽培法,試驗苓地共計1200 m2;2003年3月,在中潮鎮潘老村採用排式三次複式栽培技術和傳統栽培技術及枝、丫小徑材複式栽培技術進行較大面積推廣,推廣實驗苓地3000 m2,使用段木300 m3。2000~2003年完成傳統栽培技術試驗苓地440 m2;完成複式栽培技術試驗苓地440 m2;完成運用廢劣枝丫、小徑材栽培試驗苓地420 m2。
2.1.1傳統方式栽培技術(以下畝按588 m2的有效面積計)
總計試驗苓地面積440 m2,鮮苓總產量6723 kg,平均產量15.2 kg/m2,588 m2產量8937 kg,符合國家質量標準(下同)的鮮苓商品率48.20%。
2.1.2採用二、三次複式栽培技術
總計試驗苓地440 m2,鮮苓總產量10267.6 kg,平均產量23.3 kg/1T12,588 m2產量13700 kg/m2,鮮苓商品率91.8%。
2.1.3利用廢劣枝、丫小徑材原料採用三次複式栽培技術 總計試驗苓地面積410 m2,鮮苓產量6500 kg,平均產量15.8 kg/m2,588 m2產量9290.4 kg,鮮苓商品率90.30%。
2.2不同栽培技術試驗效果
複式栽培技術比傳統栽培技術單位面積產量提高53.3%,鮮苓商品率提高43.6%,加工後商品成品產量提高96.9%,銷售價格提高25%;總產值提高146%,純利潤提高229%。利用松木廢劣材及枝丫、小徑材作原料栽培茯苓,比其用於生活用柴經濟效益提高30倍。採用傳統技術生產茯苓1000 kg,需用松木段木6.7 m3;採用複式栽培技。術僅需松木段木4.35 m3,複式栽培技術比傳統技術每生產1000 kg鮮苓節省木材2.35 m3,提高木材利用率達35%。黎平年產茯苓3000 t,如用複式栽培技術可節省木材資源7050 m3。。
3.1 運用廢劣材、枝丫、小徑級材栽培茯苓
廢劣材、枝丫、小徑級材採用傳統技術栽培,段木接菌後菌絲自然生長,菌絲體到處可以形成菌核,由於段木過小營養不足,造成結苓後枯死、凋落,不能形成商品苓。複式栽培技術,按10~15 kg為段木一捆進行接菌,每捆段木放人茯苓子實體1個。這樣,人為控制10~15 kg的小段木菌絲體供一個茯苓菌核的營養物質,恰好滿足茯苓菌核營養,可達實施生豐產。
3.2改傳統栽培技術為段木人工合理佈局結苓
傳統栽培技術,接菌種後讓菌絲體在段木上自然形成菌核(結苓),造成苓地段木的茯苓菌核分佈不均,有的段木可生長大量菌核,造成段木營養供應不足,茯苓菌核因缺乏營養而自然死亡或未能發育成為商品苓,導致成為“雞窖苓窖”、夾皮的塊苓;有的段木則結苓過少,甚至不結苓而成“空窖”;還有的在段木下面苓地裡由菌絲體液流出水珠形成囊袋後結苓,發生茯苓夾沙、夾泥等等不良現象。複式栽培技術,根據茯苓及其菌絲生物學特性,改變為人工合理佈局結苓。茯苓菌絲髮展的特點是:段木接菌後雙核菌絲有一條直射到段木尾端形成菌絲體,然後直射的雙核菌絲在段木內分泌酶酵解纖維素分解木纖維形成葡萄糖可供給茯苓生長營養。使其段木的雙核菌絲邊分解木纖維邊供應尾端的菌核營養。這時,段木內部的菌絲體無再生能力繁殖新的菌核,而全力分解木纖維供給尾端茯苓菌核營養物質,實現了人為控制和合理佈局結苓。
3.3比傳統栽培技術結苓時間提前100 d且產豐質優
傳統茯苓栽培技術,苓地段木接種後需要100~120 d,甚至到150 d才開始結苓。一般3~4月接菌種,結苓時問在8~9月,結苓時正值天氣乾旱,氣溫高不利於菌絲的生長,而且茯苓採收時間要到11月。因此,傳統栽培方法結苓期一般在高溫、乾旱、寒冷的氣候條件下,並且結苓後生長期短(茯苓生長不成熟就採收),嚴重影響茯苓的產量和質量。複式栽培技術,苓地段木接菌種一般15~20 d菌絲體就可產生茯苓子實體生長髮育營養物質。採用了苓地段木接菌種15 d後,利用頭批茯苓菌核直接吸收段木菌絲體產生的營養物質,一般24 h茯苓菌核便與段木菌絲緊緊相結合,48 h茯苓菌核開始吸收段木菌絲體,7 d後茯苓菌核開始生長髮育。這樣,複式栽培一般接菌種30 d(人工段木結苓)就可進入茯苓生長髮育期且正值適宜氣候。因此,茯苓在適宜的氣溫條件和環境條件幹速生,待到高溫、乾旱和寒冷氣候時,茯苓菌核生長髮育已告成熟,進入採收期。複式栽培比傳統栽培的茯苓菌核採收時間提前100 d以上,茯苓產品個體質量均在6~20 kg,比傳統栽培茯苓個體平均質量(0.3~0.4 kg)大10倍以上,單位面積產量提高53.6%。
3.4改變傳統的採收方法,確保段木菌絲不受損害
傳統栽培技術在茯苓採收時(種植1批段木採收3次茯苓)需將段木掀開,採收後又在苓地排放段木,使第2次結苓。這樣的採收方法使每次採收茯苓段木之間的菌體絲受到嚴重的損害,段木第2、3次排人苓地都需有30~50 d的菌絲恢復期,甚至有的段木菌絲受到破壞後一厥不振造成空窖,嚴重影響茯苓的產量。複式栽培技術在茯苓採收時(1~3次)不掀開段木,茯苓均在段木尾部,只要將段木尾部的泥土扒開即可採收,採收後立即放人茯苓子實體菌核成為第2次採收的茯苓商品,第2次採收以此類推操作,這樣段木栽培後一直保持段木和段木問菌絲不受任何破壞,菌絲正常生長,源源不斷地製造營養物質供給茯苓菌核,可連續不斷地使茯苓菌核速生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