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打call啦

    孟浩然,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盛唐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並稱“王孟”。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被張九齡招致幕府。但其仕途困頓,最終修道歸隱,曾隱居鹿門山。

  • 2 # 小Y球球

    01

    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於湖北襄陽的“澗南園”,莊園的主人是一戶姓孟的書香人家。自稱是孟子的後裔,給孟浩然取名也是來自孟子所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浩然的父母很重視培養孩子,從小就讓他讀書學劍。孟浩然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在他18歲時,在襄陽縣試中,高中榜首,一時風光無限。

    年紀輕輕,才華橫溢,按理說這是走上人生巔峰的前奏,但是後來的發展完全偏離了方向。

    02

    孟浩然本來以後可以是出仕為官的,但卻發生了逆轉。關於其中原因,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孟浩然從小就欣賞的偶像,官至宰相的張柬之,也是襄陽人士。

    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了“神龍政變”,逼迫女帝武則天退位,擁立太子李顯為君。結果在第二年,就被貶為襄州刺史。

    襄陽縣試後,張柬之宴請題名才子,孟浩然也在其中。終於和偶像有了見面的機會,只是沒想到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沒過多久,張柬之就被流放嶺南,憂愁憤懣而死,享年八十二歲。

    那個曾經和自己把酒言歡的偶像,那個光明磊落的父母官,想著一旦進入官場,就以張柬之為榜樣,而如今孟浩然體會到的卻是官場黑暗、人性醜惡。天性瀟灑曠達的他,更加排斥這些虛偽的事物。

    03

    公元711年,二十三歲的孟浩然做了一個決定:和朋友張子容共同隱居鹿門山。

    在山水之間,放飛自我,比官場上的勾心鬥角要強百倍。在這一期間,孟浩然寫了好多關於遊山玩水的詩作,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也就是“山水田園詩派”。

    《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山寺鐘聲,渡口喧囂,紛紛擾擾,孟浩然寧願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也不願意隨波逐流。清幽的環境,閒適的心情,一切情景交融。在這輕描淡寫中,韻味十足。

    除了這首詩,還寫下了婦孺皆知的《春曉》。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語言渾然天成,自然真摯,真正熱愛大自然和生活的人,才有可能寫出這種清新秀麗的詩句。

    一夜好夢,早上醒來,鳥鬧枝頭,一片生機盎然。轉而聯想到昨夜春雨瀟瀟,雨打花落,愛春變成了惜春。問句結尾,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象。

    04

    公元712年,孟浩然送張子容應考進士。滿腹才華的人,是不甘心一生隱居的,“學而優則仕”,畢竟步入仕途是大部分才子的願望。

    在唐朝,帝王有選用隱士的習慣,可能覺得隱士都是天造之材,大有可為。於是有些想走捷徑的才子們,就去深山隱居,等待皇帝徵召,出山為官。

    公元714年,孟浩然的父親去世,也許是父親臨終前的所託,願意讓他出仕為官,也許是孟浩然改變了隱居的想法,想要在這盛世中做出一番事業。

    在這一年,孟浩然告別親人,開始了漫長的遠行。將近十年的時間,漫遊長江流域,廣交四方好友,其中一個目的是看能不能有獲得功名的機會,但是一無所獲。

    漂泊在外,一身愁緒的孟浩然在經過浙江時寫下了《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船隻停靠在煙霧迷濛的沙洲旁,在夜晚時分,新的愁緒又湧上心頭。

    浩瀚原野,清澈明月,詩人心中只有一個愁字。寧靜的夜晚,更加襯托出詩人的愁緒。

    05

    公元726年,孟浩然在湖北武昌與李白相識,兩人一見如故,成為了忘年之交。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但這絲毫不影響李白對孟浩然的崇拜,於是便有了: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等流傳千古的詩句。

    公元727年,孟浩然來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這一年他已是三十九歲了,絕對可以說是大齡考生了。

    結果在第二年的考試中,孟浩然落榜,他選擇了繼續留在長安,尋找進仕的機會。

    在長安期間,孟浩然結識了王維,兩人相見恨晚,後來共同成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傑出代表。

    據說,在孟浩然和王維結交的過程中,發生了這樣的小插曲,卻改變了孟浩然的人生軌跡。

    結果,孟浩然讀出了這首《歲暮歸南山》。

    《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用自怨自艾的語氣,說自己懷才不遇,被明主拋棄。唐玄宗聽了,又怎麼能高興起來呢。於是唐玄宗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本來是一次可以走上人生巔峰的機會,結果把一副好牌給打爛了。

    這段插曲,不知真假,權當故事一聽。後來,看到仕途無望,孟浩然便離開了長安,回到了襄陽老家。

    06

    回到襄陽後,孟浩然並沒有安心在家,而是繼續雲遊四方。泛舟太湖,遊玩江南,再一次地放飛自我。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把洞庭湖景色寫的如此壯闊磅礴,也暗示了詩人的雄心壯志。委婉含蓄間,是詩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思。

    但當時的張丞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孟浩然只能悻悻而歸。

    07

    人生的上半場,一心歸隱;人生的下半場,一心求仕。

    結果是一場空。孟浩然選擇了與自己和解,回到當初的起點。

    在山水之間徜徉,漫遊交友,自得其樂,寫下了《過故人莊》。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要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語言清新自然,既寫出簡單閒適的農家場景,也寫出朋友之間的濃濃情意。

    雖然都是塵俗瑣事,但是給人一種脫俗的感覺,一切都是瀟灑自然,真情流露。

    08

    晚年的孟浩然,貧寒交加,杜甫曾經寫過“吾憐孟浩然,短褐即長夜”。意思就是沒有被子,穿著粗布衣睡覺。

    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孟浩然依舊不改瀟灑曠達本色。

    公元740年,王昌齡途經襄陽,拜訪孟浩然。兩人好久不見,便把酒言歡,縱情宴飲。

    但是孟浩然當時背上長有毒瘡,醫生囑咐的是不能吃魚,他將這拋之腦後,食鮮而引發舊疾,幾個月之後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09

    一篇文章不足以概括孟浩然的人生,但是今天的我們依舊可以感受到詩人的魅力。

    隱居山林,是自身性格使然,是當時歸隱風氣;求取功名,是生活所迫,是為了不讓人生一場空,是為了在這盛世有所作為。

    不管是什麼樣的原因,都不會只有一種答案。

    唐朝詩人有很多,但是沒有一生沒有做官的,他是屬於少數。他在詩歌上的成就,有自身天賦,也有是時代的影響。

    同時代的詩人王士源評價孟浩然“行不為飾,動以求真”,一舉一動都是真誠所致,不虛偽。

    用現在的話來說,孟浩然有一顆赤子之心。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 3 # 打call啦

    孟浩然,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盛唐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並稱“王孟”。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被張九齡招致幕府。但其仕途困頓,最終修道歸隱,曾隱居鹿門山。

  • 4 # 小Y球球

    01

    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於湖北襄陽的“澗南園”,莊園的主人是一戶姓孟的書香人家。自稱是孟子的後裔,給孟浩然取名也是來自孟子所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浩然的父母很重視培養孩子,從小就讓他讀書學劍。孟浩然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在他18歲時,在襄陽縣試中,高中榜首,一時風光無限。

    年紀輕輕,才華橫溢,按理說這是走上人生巔峰的前奏,但是後來的發展完全偏離了方向。

    02

    孟浩然本來以後可以是出仕為官的,但卻發生了逆轉。關於其中原因,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孟浩然從小就欣賞的偶像,官至宰相的張柬之,也是襄陽人士。

    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了“神龍政變”,逼迫女帝武則天退位,擁立太子李顯為君。結果在第二年,就被貶為襄州刺史。

    襄陽縣試後,張柬之宴請題名才子,孟浩然也在其中。終於和偶像有了見面的機會,只是沒想到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沒過多久,張柬之就被流放嶺南,憂愁憤懣而死,享年八十二歲。

    那個曾經和自己把酒言歡的偶像,那個光明磊落的父母官,想著一旦進入官場,就以張柬之為榜樣,而如今孟浩然體會到的卻是官場黑暗、人性醜惡。天性瀟灑曠達的他,更加排斥這些虛偽的事物。

    03

    公元711年,二十三歲的孟浩然做了一個決定:和朋友張子容共同隱居鹿門山。

    在山水之間,放飛自我,比官場上的勾心鬥角要強百倍。在這一期間,孟浩然寫了好多關於遊山玩水的詩作,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也就是“山水田園詩派”。

    《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山寺鐘聲,渡口喧囂,紛紛擾擾,孟浩然寧願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也不願意隨波逐流。清幽的環境,閒適的心情,一切情景交融。在這輕描淡寫中,韻味十足。

    除了這首詩,還寫下了婦孺皆知的《春曉》。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語言渾然天成,自然真摯,真正熱愛大自然和生活的人,才有可能寫出這種清新秀麗的詩句。

    一夜好夢,早上醒來,鳥鬧枝頭,一片生機盎然。轉而聯想到昨夜春雨瀟瀟,雨打花落,愛春變成了惜春。問句結尾,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象。

    04

    公元712年,孟浩然送張子容應考進士。滿腹才華的人,是不甘心一生隱居的,“學而優則仕”,畢竟步入仕途是大部分才子的願望。

    在唐朝,帝王有選用隱士的習慣,可能覺得隱士都是天造之材,大有可為。於是有些想走捷徑的才子們,就去深山隱居,等待皇帝徵召,出山為官。

    公元714年,孟浩然的父親去世,也許是父親臨終前的所託,願意讓他出仕為官,也許是孟浩然改變了隱居的想法,想要在這盛世中做出一番事業。

    在這一年,孟浩然告別親人,開始了漫長的遠行。將近十年的時間,漫遊長江流域,廣交四方好友,其中一個目的是看能不能有獲得功名的機會,但是一無所獲。

    漂泊在外,一身愁緒的孟浩然在經過浙江時寫下了《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船隻停靠在煙霧迷濛的沙洲旁,在夜晚時分,新的愁緒又湧上心頭。

    浩瀚原野,清澈明月,詩人心中只有一個愁字。寧靜的夜晚,更加襯托出詩人的愁緒。

    05

    公元726年,孟浩然在湖北武昌與李白相識,兩人一見如故,成為了忘年之交。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但這絲毫不影響李白對孟浩然的崇拜,於是便有了: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等流傳千古的詩句。

    公元727年,孟浩然來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這一年他已是三十九歲了,絕對可以說是大齡考生了。

    結果在第二年的考試中,孟浩然落榜,他選擇了繼續留在長安,尋找進仕的機會。

    在長安期間,孟浩然結識了王維,兩人相見恨晚,後來共同成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傑出代表。

    據說,在孟浩然和王維結交的過程中,發生了這樣的小插曲,卻改變了孟浩然的人生軌跡。

    結果,孟浩然讀出了這首《歲暮歸南山》。

    《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用自怨自艾的語氣,說自己懷才不遇,被明主拋棄。唐玄宗聽了,又怎麼能高興起來呢。於是唐玄宗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本來是一次可以走上人生巔峰的機會,結果把一副好牌給打爛了。

    這段插曲,不知真假,權當故事一聽。後來,看到仕途無望,孟浩然便離開了長安,回到了襄陽老家。

    06

    回到襄陽後,孟浩然並沒有安心在家,而是繼續雲遊四方。泛舟太湖,遊玩江南,再一次地放飛自我。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把洞庭湖景色寫的如此壯闊磅礴,也暗示了詩人的雄心壯志。委婉含蓄間,是詩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思。

    但當時的張丞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孟浩然只能悻悻而歸。

    07

    人生的上半場,一心歸隱;人生的下半場,一心求仕。

    結果是一場空。孟浩然選擇了與自己和解,回到當初的起點。

    在山水之間徜徉,漫遊交友,自得其樂,寫下了《過故人莊》。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要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語言清新自然,既寫出簡單閒適的農家場景,也寫出朋友之間的濃濃情意。

    雖然都是塵俗瑣事,但是給人一種脫俗的感覺,一切都是瀟灑自然,真情流露。

    08

    晚年的孟浩然,貧寒交加,杜甫曾經寫過“吾憐孟浩然,短褐即長夜”。意思就是沒有被子,穿著粗布衣睡覺。

    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孟浩然依舊不改瀟灑曠達本色。

    公元740年,王昌齡途經襄陽,拜訪孟浩然。兩人好久不見,便把酒言歡,縱情宴飲。

    但是孟浩然當時背上長有毒瘡,醫生囑咐的是不能吃魚,他將這拋之腦後,食鮮而引發舊疾,幾個月之後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09

    一篇文章不足以概括孟浩然的人生,但是今天的我們依舊可以感受到詩人的魅力。

    隱居山林,是自身性格使然,是當時歸隱風氣;求取功名,是生活所迫,是為了不讓人生一場空,是為了在這盛世有所作為。

    不管是什麼樣的原因,都不會只有一種答案。

    唐朝詩人有很多,但是沒有一生沒有做官的,他是屬於少數。他在詩歌上的成就,有自身天賦,也有是時代的影響。

    同時代的詩人王士源評價孟浩然“行不為飾,動以求真”,一舉一動都是真誠所致,不虛偽。

    用現在的話來說,孟浩然有一顆赤子之心。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好一名房地產銷售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