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50982736437

    劇本分析的方法多種多樣,因戲而異,這裡著重談談從分析矛盾衝突人手的辦法:

    一、衝突和事件。

    戲劇離不開衝突,劇中各種人物之間的差異和鬥爭構成全劇的矛盾衝突。戲劇中的矛盾衝突作橫的分析,便可以分清主次矛盾、瞭解人物關係、初步得出主題思想;對矛盾衝突作縱的分析,進而可以理出情節結構、把握節奏的起伏變化、體味劇作的體裁感、找出人物的行為線索和人物基調。總之,劇本的矛盾衝突是和主題思想、人物形象、情節結構、劇本體裁等有著直接的關係的,對劇本的矛盾衝突作了橫的和縱的兩個方面的分析之後,劇本的基本面貌便廓清了。

    為了找出劇本的矛盾衝突,我們先要找出每場每幕的事實和事件。什麼是事實?舞臺上發生或出現的人物的活動、生活現象、人物關係的形成、人物行動的結果等都是舞臺事實,要言之,構成劇本情節的不可遺漏的環節都是舞臺事實(漏掉一個環節,觀眾就會看不懂、聽不懂)。在這些事實中,凡是能夠糾葛和發展戲劇衝突、推動舞臺行動的事實就成了舞臺事件。沿著事件的發展線索,捋出在戲劇程序中起主導力量和對抗力量的各方所採取的基本行動(有人稱之為貫序列動和反貫序列動),由此便可以確定全劇的基本衝突(主要衝突)以及次要衝突了。這樣,由點到線,由劇情最基本的環節到全劇交錯推進的網路,我們紮實而不是虛浮地、有依據而不是想當然地把握了全劇的主次衝突。

    這裡,有幾點值得注意。第一,事實、事件不可太濫,不要什麼都是事實,輕易確立事件。導演迷失在大量的事件中,反而取消了事件的規律和作用。況且任何事件總是就一定範圍而言才有意義。某劇團失火,對這個單位來說,無疑是重大的事件,就全省、全國而言,它就微不足道,充其量只是一個“事實”罷了。第二,作為專業術語的舞臺事件不等同於生活概念;它有著強烈的戲劇性。舞臺事件要有“發現和陡轉”的力量,具有生活中“事變”的含義。《雷雨》中周萍打魯大海一記耳光,掀起多大的波瀾!第三,要弄清事件與衝突的關係。事件糾葛衝突,成為衝突的起因,事件又是衝突一次次撞擊的結果,它們相互依存。由事件找衝突,只是一種工作方法而已。第四,分析矛盾衝突,要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即衝突佈局的特色,亦即劇中主次衝突搭配的關係和各組矛盾推進的環扣。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形成生活現象的千差萬別。劇本反映生活,造成這一個劇本不同於那一個劇本的根本原因,就內容而言,正是反映的生活矛盾各不相同;就藝術而言,則是矛盾衝突的佈局各具特色。研究矛盾衝突佈局的特色,能幫助我們從交錯盤雜的線索中,清理出各自的走向,清理出主次從屬的關係。

    二、主題和主題思想。

    找到了劇本的主要(次要)衝突,就可以分析它們的思想實質來確定全劇的主題(副主題),進而分析確定劇本的主題思想。有的導演依靠一兩段臺詞、摘引某些警句來確定主題和主題思想,這種近路抄不得。好劇本的主題思想往往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直接可以演出來的,主題和主題思想是要透過舞臺上展開的行動,反覆衝突、反覆較量、反覆解剖方始揭示出來的。只有從基本衝突中找到的主題才是真正的主題,只有從衝突和衝突的含義裡概括出採的作者的態度和評價,才是劇本的主題思想。

    主題和主題思想有區別有聯絡。主題是劇本(透過主要衝突)提出來的基本問題,主題思想是對這個基本問題的闡述、是對主題的態度和評價。作者提出一個主題正是為了闡述一個思想,它們共同概括了一個作品總的思想含義。導演經過分析矛盾衝突及其蘊藏的思想實質,拎出劇本的主題和主題思想後,還不能束之高閣,到此為止。反過來,導演還要以它為全劇的綱,去清理和疏通全劇的情節和脈絡。實際工作中,這是一個不斷交替、不斷往復的認識過程,它存在於導演創作的始終。

    近年採,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進展,人們發現一則有趣的現象。我們的觀眾習慣問:這個戲的主題是什麼?我們的導演生怕主題揭示得不清楚。國外的觀眾、導演正相反,生怕主題說得太明白。這裡固然反映出兩種審美經驗的差異,然而隨著時代的進展,中國舞臺上摒棄主題的直、白、露,追求主題的多義性,應該是當代導演十分重視的課題。

    三、情節結構。

    戲劇總是要有故事情節的(當代某些劇本另當別論)。前面講到,對矛盾衝突作縱的分析,依據事件的推進,捋出各組衝突的層次變化和佈局特色,也就勾畫出了全劇的情節結構。一齣戲總要分成若干段落,才能點逗分明。一齣戲不管是獨幕還是多幕,總可以找出它的起、承、轉、合的規律。通常說來,起,矛盾的提出;承,矛盾的展開和激化;轉,矛盾的轉化(高潮);合,矛盾的解決。而起承轉合每一階段的核心場次必然是主要事件之所在。我們把握了一個個事件,又把握了鑲嵌這些事件的總的框架,全劇的“組裝”便有了依託。戲劇結構的形式千變萬化(國外有人推算達2重萬種),導演對所排戲的結構特點了然在胸,才能把握全劇衝突發展的整體過程和戲劇節奏的起伏變化。當然,對於當代那些反情節的心理結構戲劇,我們不必囿於成法。另起爐灶,另闢蹊徑,只要能建立獨特的理解和認識就行。

    四、人物和人物關係。

    所謂戲劇衝突,實質上是人與人的衝突,戲劇藝術是塑造人的藝術。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之間的關係都是在衝突和行動中體現出來的。我們只有在全劇衝突的框架中去研究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鬥爭,研究他們的區別和聯絡,“觀其言,察其行”,才能把握人物各自的思想性格特徵。我們要善於分析人物在全劇衝突中的作用和地位,找出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衝突中、在各衝突發展的不同階段中,是怎樣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從而把握人物之間獨特的(不是泛泛的)關係,把握各個人物和揭示主題之間的本質聯絡。分析人物和人物關係,不要忽視舞臺提示和有關臺詞。導演不妨建立人物“檔案”,把劇本對每個人物的提示,把每個人物自己說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把旁人對他的評價、介紹等,分門別類摘記下來,綜合整理,有助於勾畫出人物完整的輪廓。導演分析人物有別於人物評論,導演不僅要歸納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徵,還要明白這些特徵依靠劇中哪些環節揭示體現,沒有這一條,分析得頭頭是道也沒有實際意義。對於那些比較難懂、不易理解的人物,導演更要下工夫分析透,不然是無法和演員一起工作的。

    五、體裁。

    導演要創造一臺完整統一的演出,必須做到體裁統一,體裁不統一,整個演出就無法完整統一。什麼是體裁?悲、喜、正、鬧之謂也。導演分析作品體裁的意義不在於種類的本身,而在於不同體裁所引起的情感效果。一個劇本的體裁由什麼來決定呢?最基本的因素仍然是衝突——衝突的性質和衝突展開的方式,尤其是衝突展開的方式。作者對他所選擇的素材、對他所組織的戲劇衝突持不同態度,或嚴肅、或嘲諷、或憐憫、或悲傷,就會選擇與之相適應的特定的劇本結構和特定的表達方式,從而引起觀眾特定的感情效果。我們透過研究衝突展開的方式來確定悲劇、喜劇、正劇、鬧劇,就從根本上獲得了體裁的制約權,戲的體裁感也就容易統一了。

    六、藝術風格和藝術特色。

    前面都是順著矛盾衝突的線索進行分析的,至此,劇本最基本的方方面面都已得到廓清。藝術風格和藝術特色中有一些內容也已在分析矛盾衝突中解決了,如劇本結構的特色。其它如作品風格和語言特色,則需要我們依照劇本單獨分析。劇本風格和語言特色有著密切的聯絡。作者不同創作個性所表現出來的一定的特質形成作品的獨特風格,或含蓄,或濃烈;或細膩,或豪放;或冷峻,或熱烈;或寫實,或象徵;或曉之以理,或動之以情……而這些體現作者個性的獨特風格首先反映在語言的特色上。

    導演對劇本的分析隨著排練不斷修正,不斷深化。導演分析劇本一定要把精確的概念和形象的感受結合起來。劇本分析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需要了解一些基本規律,但在實際運用時,不同的劇本則應有不同的側重。更何況戲劇創作的不斷更新,不斷湧現出新的結構、新的樣式,需要我們不斷揣摩導演分析的新的角度、新的方法。規律是實踐的總結,方法在實踐中形成,只要有助於吃透劇本,只要有助於形成導演構思,任何方法都是可取的,任何陳規都是可以突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鼓勵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