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辨話。蟲蛆也許是不乾淨的,但它們並沒有自鳴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兇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幟,使犧牲者知道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佩服讚歎它們。人呢,能直立行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了,因為那時也就開始了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於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於只能嗷嗷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了。--選自《狗貓鼠》
賞析:這段話將人與動物進行對比。通俗的講,意思大概是動物哪怕有不足之處,卻不會厚顏無恥的當不足為優點。自命清高。而人呢,比動物進步了,有思想有言論,卻說著空話麼,說著違心之論。兩者進行對比,更加明顯的反映出當時那個社會中人的品行之惡俗,行為之無恥。以至於魯迅先生這樣諷刺當時人們的品行和當時社會的黑暗。
2、我們現在走的是一條狹窄險阻的小路,左面是一個廣漠無際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廣漠無際的浮砂,前面是遙遙茫茫蔭在薄霧的裡面的目的地。
賞析:這是魯迅先生寫的鄉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歡這句話,他對當時鄉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魯迅認為鄉下人不會寫出這種“熱昏似的妙語”,也寫出了當時鄉下人的素質低下,為後文寫活無常作鋪墊。
3、不肯用靈丹點在舌頭上,又想不出“冤愆”來,自然,單吃了一百多天的“敗鼓皮丸”有什麼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腫,父親終於躺在床上喘氣了。還請一回陳蓮河先生,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舊泰然的開了一張方,但已停止敗鼓皮丸不用,藥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藥就煎好,灌下去,卻從口角上回了出來。
簡析:魯迅留學日本是學醫的,本文他用切身的體會對當時中國醫學的落後觀念和落後現狀進行了痛切地揭露和剝析,甚至有“中醫是有意無意的騙子”這樣極而言之的話,他用一個思想深刻的醫學生的良知和洞察力,擊中了因循守舊的傳統觀念的要害,並且也顯示了要救人身先救人心的思想轉變歷程,中國後來可能少了一個思想激進/操守嚴明的好醫生,卻有了一個為民族人民吶喊警世的大文學家,從本文中正可看到其偉大轉變的的緣由。
4、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於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象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蕩寇志》和《西遊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後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簡析: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5、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簡析:初一時就背過的文章,當時覺得索然無味, 現在讀一讀倒覺得樂在其中。首先兩個“不必說”勾起讀者興趣,“單是”更引人入勝。兩個“不必”本已情趣盎然,可見那“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更是其樂無窮啊!還有後面的“油蛉”“蟋蟀”等等同樣也富有豐富的童年樂趣。
6、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於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於只能嗥叫的動物,是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
賞析:人類總是在讚揚著自己的進步,以自己那些自己有禽獸沒有的能力而自豪驕傲,以自己能思考而洋洋得意。雖然人類的確值得為這些高興歡喜,但是卻不曾認真想過,正因為人類所擁有的這些能力使得人類社會變得如此的複雜,甚至使得我們開始嚮往那些頭腦簡單的禽獸的單純的世界。魯迅在此說明這些道理,也是讓人們反省一下, 自己所擁有的這些能力,不是讓我們用來說空話昧良心的!
7、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絕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賞析:這段話雖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或者優美的語句,甚至相反的是一種似於罵人的話,可我從這段話中卻深深地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那種氣憤和對於那些頑固者的無奈,他發展白話文是為了下一代,也是為了文學的新篇章的開啟!
8、在百靜中,我似乎頭裡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麼“生於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彷彿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賞析:這是魯迅先生在即將去東關看五猖會是,卻被父親突然叫住,讓他背完一篇古文才准許一家人去的時候心裡的感慨。我很同情他,本來是一件很高興地事,卻要背古文,真的是很掃興,而且又沒有人幫助他。從“在百靜中”“彷彿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這些語句中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無助無奈以及掃興。
9、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賞析:魯迅先生說“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只記得是這樣。”這說明當時他做引的時候,對文章當時書寫的情形已經記憶不太清楚了,但是文章又確實存在,所以他就感覺很矛盾,“既然記憶是美好的,但是很多我缺又忘記了。”這是他的一種表達方式,魯迅先生的文章很多都是這種雜文的語氣,帶點思考,也帶點批判。
10、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賞析: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中”無非“理解為(”不過“),表達出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不屑與之為伍)的情感。”這樣“指代(留學生的醜態),為下文作鋪墊,體現了作者的失望、矛盾、痛苦、厭惡。”確“表示另一種更大的可能性;”但“表示補充說明,”但“字後面的話是作者真正想說的內容。
11、只要望見一頂白紙的高帽子和他手裡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緊張,而且高興起來了。人民之於鬼物,惟獨與他最為稔熟,也最為親密,平時也常常可以遇見他。死無常黑臉、黑衣,誰也不愛看。在”陰死間“裡也有的,胸口靠著牆壁,陰森森地站著;那才真真是”碰壁“。
賞析:洋溢著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
1、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辨話。蟲蛆也許是不乾淨的,但它們並沒有自鳴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兇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幟,使犧牲者知道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佩服讚歎它們。人呢,能直立行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了,因為那時也就開始了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於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於只能嗷嗷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了。--選自《狗貓鼠》
賞析:這段話將人與動物進行對比。通俗的講,意思大概是動物哪怕有不足之處,卻不會厚顏無恥的當不足為優點。自命清高。而人呢,比動物進步了,有思想有言論,卻說著空話麼,說著違心之論。兩者進行對比,更加明顯的反映出當時那個社會中人的品行之惡俗,行為之無恥。以至於魯迅先生這樣諷刺當時人們的品行和當時社會的黑暗。
2、我們現在走的是一條狹窄險阻的小路,左面是一個廣漠無際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廣漠無際的浮砂,前面是遙遙茫茫蔭在薄霧的裡面的目的地。
賞析:這是魯迅先生寫的鄉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歡這句話,他對當時鄉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魯迅認為鄉下人不會寫出這種“熱昏似的妙語”,也寫出了當時鄉下人的素質低下,為後文寫活無常作鋪墊。
3、不肯用靈丹點在舌頭上,又想不出“冤愆”來,自然,單吃了一百多天的“敗鼓皮丸”有什麼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腫,父親終於躺在床上喘氣了。還請一回陳蓮河先生,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舊泰然的開了一張方,但已停止敗鼓皮丸不用,藥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藥就煎好,灌下去,卻從口角上回了出來。
簡析:魯迅留學日本是學醫的,本文他用切身的體會對當時中國醫學的落後觀念和落後現狀進行了痛切地揭露和剝析,甚至有“中醫是有意無意的騙子”這樣極而言之的話,他用一個思想深刻的醫學生的良知和洞察力,擊中了因循守舊的傳統觀念的要害,並且也顯示了要救人身先救人心的思想轉變歷程,中國後來可能少了一個思想激進/操守嚴明的好醫生,卻有了一個為民族人民吶喊警世的大文學家,從本文中正可看到其偉大轉變的的緣由。
4、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於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象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蕩寇志》和《西遊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後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簡析: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5、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簡析:初一時就背過的文章,當時覺得索然無味, 現在讀一讀倒覺得樂在其中。首先兩個“不必說”勾起讀者興趣,“單是”更引人入勝。兩個“不必”本已情趣盎然,可見那“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更是其樂無窮啊!還有後面的“油蛉”“蟋蟀”等等同樣也富有豐富的童年樂趣。
6、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於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於只能嗥叫的動物,是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
賞析:人類總是在讚揚著自己的進步,以自己那些自己有禽獸沒有的能力而自豪驕傲,以自己能思考而洋洋得意。雖然人類的確值得為這些高興歡喜,但是卻不曾認真想過,正因為人類所擁有的這些能力使得人類社會變得如此的複雜,甚至使得我們開始嚮往那些頭腦簡單的禽獸的單純的世界。魯迅在此說明這些道理,也是讓人們反省一下, 自己所擁有的這些能力,不是讓我們用來說空話昧良心的!
7、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絕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賞析:這段話雖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或者優美的語句,甚至相反的是一種似於罵人的話,可我從這段話中卻深深地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那種氣憤和對於那些頑固者的無奈,他發展白話文是為了下一代,也是為了文學的新篇章的開啟!
8、在百靜中,我似乎頭裡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麼“生於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彷彿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賞析:這是魯迅先生在即將去東關看五猖會是,卻被父親突然叫住,讓他背完一篇古文才准許一家人去的時候心裡的感慨。我很同情他,本來是一件很高興地事,卻要背古文,真的是很掃興,而且又沒有人幫助他。從“在百靜中”“彷彿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這些語句中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無助無奈以及掃興。
9、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賞析:魯迅先生說“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只記得是這樣。”這說明當時他做引的時候,對文章當時書寫的情形已經記憶不太清楚了,但是文章又確實存在,所以他就感覺很矛盾,“既然記憶是美好的,但是很多我缺又忘記了。”這是他的一種表達方式,魯迅先生的文章很多都是這種雜文的語氣,帶點思考,也帶點批判。
10、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賞析: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中”無非“理解為(”不過“),表達出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不屑與之為伍)的情感。”這樣“指代(留學生的醜態),為下文作鋪墊,體現了作者的失望、矛盾、痛苦、厭惡。”確“表示另一種更大的可能性;”但“表示補充說明,”但“字後面的話是作者真正想說的內容。
11、只要望見一頂白紙的高帽子和他手裡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緊張,而且高興起來了。人民之於鬼物,惟獨與他最為稔熟,也最為親密,平時也常常可以遇見他。死無常黑臉、黑衣,誰也不愛看。在”陰死間“裡也有的,胸口靠著牆壁,陰森森地站著;那才真真是”碰壁“。
賞析:洋溢著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