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流兮2

    《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唐·白居易

    綠野堂開佔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指出對方桃李滿天下,芳名遠播弟子眾多。也是因為白居易的這首詩讓“桃李滿天下”成了對老師們最美的讚頌。家中的弟子就是桃李,如此之多,怎麼還需要種花呢?品德高尚,芳名遠播,又怎麼需要外在的飾物來裝扮呢?這一虛一實間,形成十分巧妙的一語雙關。這種注重精神需要而忽略物質享受的精神,正和教師的美德相呼應。

  • 2 # 霧

    一支粉筆,兩袖微塵

    三尺講臺,四季耕耘

    學生成長的每一步

    都凝結著老師的心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節日是為了銘記

    感恩他們的培育和付出

    教師節,別忘道一句:

    老師,節日快樂!

  • 3 # wydsln

      《遠師》

      唐代: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譯文】

      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遠禪師,每一次相見都能夠使得自己心情平靜許多。

      何時才能再次見到禪師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沒有世俗之事的時候吧!

      【註釋】

      東宮:太子所居之宮,也用來代指太子。

      白庶子:即白居易,白居易曾在東宮擔任庶子(大夫)。

      遠禪師:指與白居易同時代的自遠禪師。

      擴充套件閱讀:白居易主要成就之文學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佔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僕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閒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閒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重視。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現出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喻的傾向:“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俾辭賦合炯戒諷喻者,雖質雖野,採而獎之。”(六十八《議文章》)詩的功能是懲惡勸善,補察時政,詩的手段是美刺褒貶,炯戒諷喻,所以他主張:“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詩》)他反對離開內容單純地追求“宮律高”、“文字奇”,更反對齊梁以來“嘲風月、弄花草”的豔麗詩風。在《新樂府序》中,他明確指出作詩的標準是:“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採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於樂章歌曲也。”這裡的“質而徑”、“直而切”、“核而實”、“順而肆”,分別強調了語言須質樸通俗,議論須直白顯露,寫事須絕假純真,形式須流利暢達,具有歌謠色彩。也就是說,詩歌必須既寫得真實可信,又淺顯易懂,還便於入樂歌唱,才算達到了極致。

      白居易對詩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補察時政。所以他緊接著說:“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新樂府序》)在《與元九書》中,他回顧早年的創作情形說:“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時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說:“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首》其二),並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諭詩,但總體指向卻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寄唐生》)。因為只有將民情上達天聽,皇帝開壅蔽、達人情,政治才會趨向休明。

      《琵琶行》與《長恨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化。與此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篇作品雖也用敘述、描寫來表現事件,但卻把事件簡到不能再簡,只用一箇中心

      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結構全篇,諸如頗具戲劇性的馬嵬事變,作者寥寥數筆即將之帶過,而在最便於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境氣氛渲染上,則潑墨如雨,務求盡情,即使《琵琶行》這種在樂聲摹寫和人物遭遇敘述上著墨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聲和事緊緊聯結在一起,聲隨情起,情隨事遷,使詩的程序始終伴隨著動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這兩篇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在以精選的意象來營造恰當的氛圍、烘托詩歌的意境上。如《長恨歌》中“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琵琶行》中“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類詩句,或將淒冷的月色、淅瀝的夜雨、斷腸的鈴聲組合成令人銷魂的場景,或以瑟瑟作響的楓葉、荻花和茫茫江月構成哀涼孤寂的畫面,其中透露的悽楚、感傷、悵惘意緒為詩中人物、事件統統染色,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意境、氛圍而心靈搖盪,不能自已。

      擴充套件閱讀:白居易藏書故事

      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集賢校理,參與整理國家藏書。後擢翰林學士。元和十年(815)貶為江州司馬。文宗即位,遷刑部尚書。武宗時以刑部尚書致仕。晚年退居洛陽香山,自號香山居士,他對現實主義詩歌的發展有卓著的貢獻。在整理集賢院藏書時,使他有機會接觸大量的藏書,對他的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影響。私家藏書頗富,建有藏書樓,名“池北書庫”。他曾作《池上篇》,言其“罷刑部侍郎時,有慄千鬥,書一車”。著有《白氏長慶集》等。他曾以自己藏書為基礎,編撰了一部詞語佳句類書《白氏經史事類六帖》(又名《白氏六帖》),分為1367門。宋代黃鑑著《楊文公談苑》記載:“人言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瓶數千,各題門目,作七層架,列置齋中。命諸生採集其事類,投瓶中。倒取之,抄錄成書。”可見《白氏六帖》在最初蒐集資料時,就開始以類彙集。另編有《元白因繼集》、《劉白唱和集》、《洛下游賞宴集》(又名《洛中集》)等。

  • 4 # 螢火曈

    白居易能成名,與他到處“宣傳”有關;他與宮女浪漫的“紅葉傳情”故事流傳四方;他晚年看破紅塵,隱居茅山。他就是顧姓名人之一、唐代詩人顧況

    代表作

    《宮詞》:“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嬪笑語和。月殿影開聞夜漏,水晶簾卷近秋河。”入選了《唐詩三百首》,大意是:“高入雲天的玉樓,笙歌四起;隨風飄來的宮嬪笑語,陣陣相和。月宮影移,聽到夜漏嘀嗒;捲起水晶簾,銀河似乎近在眼前。”玉樓中的笙歌笑語與夜深聽漏、獨看銀河相對,襯出被冷落者的孤苦伶仃、失寵者的幽怨哀婉。

    《登樓望水》:“鳥啼花發柳含煙,擲卻風光憶少年。更上高樓望江水,故鄉何處一歸船。”大意是:“鳥啼花開,柳絲如含輕煙,不禁想起了年少的從前。登上高樓,眺望江水綿綿,故鄉何時會迎來他的這隻歸船呢?”眼前雖是美好風光,卻想到時光流逝,越發憂愁,但願能早日回到故鄉。

    《夜中望仙觀》:“日暮銜花飛鳥還,月明溪上見青山。遙知玉女窗前樹,不是仙人不得攀。”他遙望月宮中玉女窗前那棵聖樹,但不是仙人是不能攀援上去的。既寫月下環境的清幽脫俗,又寫自己追求成仙的心境。

  • 5 # 最美時光故事

    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原詩全文如下:綠野堂開佔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白話文意思是綠野堂建成之後佔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指著宅子說這是裴令公的家啊。裴令公的桃李學生遍佈天下,哪裡用得著再在門前屋後種花呢?此詩運用借代的修辭,以桃李代學生,綠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這首詩透過寫裴度房子不用種花就佔盡了萬物的精華(房子顯眼氣派)。表現了對一個老師桃李滿天下芳名遠播的讚美。擴充套件資料“桃李滿天下”也作“桃李遍天下”,桃李指桃樹和李樹,用以比喻所栽培的學生或所舉薦提拔的人才,也喻人的青春年少;滿天下,極言施惠之廣,俗言到處都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橘子樹保花葯啥時候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