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學陽光a

    《儒林外史》重要知識點彙編

    生於“科第家聲從來美”的科舉世家。少聰敏,習舉業,成秀才,十四歲到贛榆縣父親任所,隨侍左右。22歲父親辭官,次年(1723)父親病死。各房為家產紛爭不已。吳敬梓不善生計,所分得之錢財,很快揮霍一空,“田廬盡賣,鄉里傳為子弟戒”。

    33歲變賣全椒的祖產移家南京,開始賣文生涯。

    乾隆十九年(1754)10月28日,在揚州與朋友歡聚後,溘然而逝。

    “塗殯匆匆誰料理,可憐猶剩典衣錢!”

    《儒林外史》所敘故事、人物,假託為明代成化、萬曆時期,實則反映的是清代的社會生活。

    金和《儒林外史·跋》:“書中之莊徵君(莊尚志,字紹光)者程綿莊,馬純上者馮粹中,遲衡山者樊南仲,武正字(武書)者程文也。……全書載筆,言皆有物,絕無鑿空而談者。若以雍乾諸家文集細繹而參稽之,往往十得八九。”

    人物原型:多為雍正、乾隆時期的人物。

    第二節 封建未世的儒林群相

    明清文士醉心科舉,士風敗壞,世風日下。吳敬梓痛感科舉制度對文人之毒害,根據所見所聞創作《儒林外史》。

    第一回,隱括全書、提綱挈領:王冕得知朱元璋制訂八股取士制度時說:“這個法卻定的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他預言:“一代文人有厄”。作品肯定了王冕鄙棄科舉、不慕榮利、潔身自好的人生道路。

    主要內容:批判科舉制度、追求理想人生。

    一、批判科舉制度對文人的腐蝕毒害

    1.儒生形象

    a.利祿燻心,熱衷功名的腐儒:

    首先集中力量敘述周進與范進這兩個窮儒生的科場歷,揭示科舉制度如何以巨大的力量引誘、摧殘讀書人的心靈。

    周進頭撞號板

    范進中舉發瘋

    b.沉迷於八股和封建禮教的自害與害人者:

    馬純上、王玉輝、魯小姐。

    馬純上為舉業空耗終生,反而一再熱心宣揚“科舉”,認為“舉業二字,是從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人生世上,除了這事,就沒有第二件可以出頭”。結果成為麻木愚味,精神世界一片荒蕪的人。展示一個被科舉制度異化的讀書人的迂腐靈魂。

    王玉輝深刻地反映了“良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魚有多少種吃法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