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zw6407

    一.期望效應是一種心理活動過程

    期望效應又叫“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這個效應源於古希臘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希臘雕刻家皮格馬利翁深深地愛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麗少女,並希望少女能夠變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真摯的愛感動了愛神阿勞芙羅狄特,愛神賦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終皮格馬利翁與自己鍾愛的少女結為伉儷。

    期待是對我們自己或者別人承諾的一種心裡預期的判斷,希望自己可以透過努力或者別人透過努力達到某種結果,目標或者滿足某種預期。而這個時候,由期望產生的行為結果為期望效應。而事實結果和期望預期的差值,則會產生不同的情緒表達方式。

    比如:當我們去參加四級考試或者專業測試的時候,我們心裡的期望肯定是可以過合格甚至是優秀的分數線,如果結果是合格是優秀時,那麼結果便和我們期望相符,心情自然是喜悅,是滿足,是對自己努力的認可,而當結果是不合格時,我們自然而然會沮喪,會難過,事實結果低於我們的期望結果,那麼自然會產生落差,從而影響我們的心情,甚至開始對自己否定。

    失望=預期結果>事實結果,喜悅=預期結果≤事實結果。失望是事實結果並沒有達到預期結果,而喜悅則是事實結果等於大於我們心裡的預期結果。

    二.期望效應對我們心理情緒的影響

    故事一:來自一個小朋友的作文節選:

    我以為,父母給我的承諾,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相信的承諾。可是我錯了,這種承諾是最不可靠的,也是最讓我傷心的。

    到現在也沒有理爸爸,我也不想。可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讓我傷心。媽媽說,事不過三,所以我一次、兩次、三次地原諒。我以為,原諒可以改變一切。但是,事實證明,我又錯了,原以為,親情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可是,為什麼我感覺到的親情,卻這樣痛得刻骨銘心……

    “週末,爸爸媽媽帶你去遊樂場玩好不好?”可是到了週末,卻因為一些工作問題,耽擱了,或者說著下一次,其實知道爸爸媽媽的壓力很大,但孩子們失望的眼神和理解的委屈相信爸爸媽媽都會看到。

    孩子們其實也會有期望,對於爸爸媽媽答應事情,如遊樂場或者玩具,心裡都會產生期望效應,甚至在其他孩子面前,孩子們已經提前說了我的爸爸媽媽是全世界最好的。但結果是我們食言了,不管成年人的世界有多麼大的壓力,對於孩子們而言,結果確實是失望的。其實現在的孩子們已經很理解爸爸媽媽的辛苦了,只是還是希望答應孩子們的正當要求,還是要儘量去完成承諾。

    故事二:“相信我,一定會給你幸福的。”這是最美麗的承諾和故事,可是有時候也是最大的謊言。相信一個人,相信自己和對方可以成為很幸福的人,可是最終結果是不歡而散,其實失望的不是你不能給我什麼,而是或許你根本沒有去努力。這個時候的期望效應其實是在變化中的,比如:這件事情盡力了,那麼即使結果和預期的有差別,但還是會感到幸福,繼續一起努力。

    但如果這份期望是對方根本沒有努力做到或者一直讓你失望,那麼這個期望效應或許會出現連鎖反應。也就是意味著,之前已經接受的失望的結果,會全部湧現到這一件事情中,以至於爆發更大的情緒波動和失望。

    同樣我們期望的事情一直以失望告終,我們積極的心態或者做這件事情的熱情和堅持也可能會崩塌,甚至懷疑自己,放棄這件事情。

    三.如何有效的利用期望效應來解決我們預期和結果的反差

    在很多時候,其實我們都懂得利用期望效應來應對不是很完美的結果,而且不僅沒有感動沮喪,甚至在很多時候給予我們的是心理上的慰藉和動力。

    1.降低期望值

    不是要我們對這件事情,放低努力的標準,而是希望我們在努力和堅持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到這件事情可能發生的任何結果,將我們的期望值放低,甚至我們應該要假設如果這件事情沒有成功該如何面對?這個時候發生的結果和期望雖然或許差別會很大,但是我們在做這件事情之前心裡至少是想過怎麼應對的。甚至於如果結果高於我們的期望,那麼我們將會有出乎意料的喜悅。

    每個人其實在生活中對:人、事物、工作都會有心理預期,甚至於環境、內容、餐具等等。期望高,現實結果低,那麼心裡一定會有波動。預期和結果一致,意料之中,是一種喜悅之情,肯定之態。而如果我們的期望低,而現實結果很高,自然是喜悅加倍,自信加倍。降低期望值,不是降低對事情、人物、工作的努力程度和質量,而是給我們心裡一個適當小的預期,這樣當不是很好的結果擺在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會更容易去接受。

    2.在期望範圍內成為一個波動值

    在範圍內,期望值的波動,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心理情緒。也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法國文豪大仲馬曾經看重一件非常不錯的股東,但是擁有這個股東的商人要價很高。這個時候,大仲馬讓自己的朋友對古董商開了一個比要價低很多的價格。古董商當然是不可能賣個這個朋友,甚至有些憤怒。接著大仲馬又拜託另一個朋友開了一個高於第一個朋友,但仍然是低於要價很多的價格。這次商人依然倔強的說著,我是不會賣的。這個時候,大仲馬出現了,他開出了比第二個朋友要高但是還是低於要價的價格,如願以償的買到了這件古董。

    假設商人的期望是500-1000。第一個朋友的出價是400,商人直接拒絕,根本有沒考慮。而第二個朋友的出價是600,商人依然拒絕,但是有可能商人的期待值這個時候會變成500-800。那麼大仲馬出價700。對於商人而言,有利可圖,比500高了許多,或許便會接受。如果是大仲馬直接出價700,那麼商人的期望或許會變成700-1200。

    但是還是要重複一句,這個期望的波動,在範圍內,而不是無限的降低,或者無限的增加。你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也不能一餐只吃一個青葉。在範圍內的波動,其實更像是階段性的。將事情最終的結果期望變成階段性的結果,分階段去完成。

    3.將期望分成階段性

    將期望值拆分成階段性和波動性的,更加有利於我們開展實際的行動,及時調整努力的方向和過程。比如:考需要六級英語等級證書的工作。當然毫無疑問我們的第一目標就是這份工作,事實上我們需要的階段性目標是:四級英語考試、六級英語考試、以及這份工作的考試。那麼我們的期望便可以拆分為:第一目標,四級,第二目標,六級,第三目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以至於當我們每完成一個目標時,更多的是勇氣和信心,而不是焦慮。

    4.接受期望與結果的差距

    當期待與結果差異很大時,我們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去接受這個差距,即使是這個結果是因為你的不努力造成的,那麼也要去分析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而不是如果當初我努力了,那麼事情就一定會不一樣。要知道可惜沒有如果,希望這次結果與期望的差距可以為你下一次更好的開始,積累經驗,而不是去抱怨,更不要否定自己。

    期望是原動力,如果沒有期望你甚至都不會去做這件事情,當然這件事情可能在結果上並不如意,但是至少比在原地踏步要好。而接受期望與結果的差距,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不正是為之後的努力和奮鬥的目標積累原始的勇氣和經驗嗎?其實我們不怕失敗,怕的是你沒有辦法接受失敗,更怕的是你在失敗中迷失自己。而且結果是諸多的因素造成的,不是說,你只要期望了,而且努力做了就會有結果。這個時候坦然接受期望與結果的差距,其實你就是英雄。

    就像是最近NBA所演繹的一樣,猛龍和勇士的期望,各自球隊球迷的期望都是冠軍,但我們都知道冠軍只有一個。而且整個故事中,意外的事情不斷在發生,直到第六場,猛龍贏下比賽,整個賽季的努力和整個賽季的期望在這一刻全部實現,猛龍接受了好的結果,而勇士也接受了未能實現三連冠的事實,因為在故事結束之後,他們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但是毫無疑問,他們都是英雄,都是我們仰慕,做夢都想成為的人。

    當然好的結果我們都願意接受,可是希望對於已經拼盡全力而努力卻沒有實現預期的結果,我們也要學會接受。對於很多事情,我們曾失望,無奈,吶喊,徘徊甚至於一蹶不振的時候,但請不要忘記還有一個美麗的詞叫做未來可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覺得杜蘭特恢復後,能回到之前的水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