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義君

    謝謝!在王維的這首《山居秋暝》詩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雖晚,卻有皓月當空。‘’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詩人先寫‘’竹喧‘’而‘’蓮動‘’是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分披,才發現浣女、漁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和更富有詩意。謝謝!

  • 2 # 凌川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可以理解為歸來的浣女在竹林中喧鬧,蓮葉的搖擺是漁舟靠岸了,漁人把收穫搬下漁舟。因為是徬晚,詩人是佇立在岸邊,只有漁舟靠近岸邊,才能看出蓮葉的擺動。

  • 3 # 隹谷

    我對“蓮動下漁舟”的理解有所不同,不知是不是正確。

    這兩句詩出自王維的名作《山居秋暝》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出自唐朝大詩人王維的名作《山居秋暝》,原作是這樣的: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描寫的環境,時間是明月高掛的初秋

    這首詩描寫的環境是初秋,有兩個證據:一是“天氣晚來秋”中的“秋”字,已經點明瞭秋天這個季節;二是“隨意春芳歇”,中的“春”卻說的是詩人對春的留戀,應該是離春不遠的時候,當然是剛過了夏,是一個同春天有相似之處的時間點。

    題中言及“下湖”,我認為恰恰相反

    題中所言,“為什麼大晚上,漁船還下湖”我認為 是不準確的,而恰恰相反,這時船家不是在“下湖”,而是“上湖”。也有兩方面的理解:

    一是“蓮動下漁舟”中的“下”字其實是下船之意,是說船家夜歸,泊好了船,準備下船回家,而不是上船啟航;

    二是上聯“竹喧歸浣女”中的“歸”字也是表達了浣女洗完衣服要回家的意思,“下”字是下船回家的意境就能互相呼應了。

    一孔之見,不一定正確,敬請商討。

  • 4 # 護膚文化蔡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孫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

    這首是我高中時候特別喜愛的詩句

    一場新雨過後,青山特別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的涼爽。明月透過鬆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泉輕輕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蓮蓬移動了,漁舟正下水撒網。任憑春天的芳菲隨時令消逝吧,遊子在秋色中,自可留連徜徉。

    皎皎的月光從松隙間灑下,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間的喧鬧聲是洗衣姑娘們,蓮葉輕搖,漁舟歸來。

    所以王維寫的不是漁船下湖,而是要上岸歸來~蓮動這兩字特別生動有感,這種意境的美好,也是體現他對汙濁的官場的厭惡.

  • 5 # 同志戒酒吧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我想問: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認為是晚上呢?

    首先,這首詩空間跳躍非常大,從山到松林,從松林再到清泉,從清泉再到竹林,從竹林再到你所謂的湖面!空間非常大…

    其次,時間跨度也非常大,從晚來秋到春芳歇,得有半年時間吧?最起碼小半年…

    最後,晚來秋的這個"晚"是傍晚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到了傍晚,就能感覺到秋天的涼爽!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到了下午四五點鐘的樣子,你敢說這是大晚上?

    就算是五六點鐘“下漁舟”,也算是正常事呀!

    就算了到了晚上,一群人在湖上玩耍,不是還有明月松間照嗎?有明月怕什麼?

    不要再糾結時間問題,這麼大的時間跨度,不一定非是大晚上,說不定還是白天呢!

    順便,曬曬我家的喵!

  • 6 # 百鳥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汙濁官場的厭惡。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歸家的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作者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先聽覺後視覺,進一步突出了山間生活的幽靜。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 7 # 快取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裡的句子: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

    這是荷塘月色中的話,明月松間照的夜晚,去採蓮,非常有詩意

  • 8 # 民傳文化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山水詩中最為出色的詩作之一。作品中對景緻“靜態”與“動態”的分寸拿捏達到了極致!有“詩中畫,畫中詩”之美譽。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全詩共四聯八句,用詞簡潔而生動。第二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秋天晚上月夜下空山靜態景色的極致描寫,清冷的月光透過樹影撒落地面,厚厚的松針清晰可見,月色下,清泉汨汨在山石間靜靜地流淌著……簡簡單單的十個字,就呈現了多麼美的一幅山水畫,給了我們無限延伸的想像空間,由此可見詩人的功底何其了得!

  • 9 # 卜甲院人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這是白天的雨後。古代詩人很喜歡寫魚,寫釣魚,寫漁隱。古畫上也有不少描繪漁溪之樂的,他們很喜歡在江邊,溪邊,隱居垂釣把玩。如唐代的煙波釣徒張玉和,他留下的詩詞不多,但有一首《漁歌子》,其中說“斜風細雨不須歸”,就足夠安慰後人了,何須其多!

    唐人詩“蘭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卻使人引起無限遐想,披蓑戴笠,做一個不問世事的漁翁,忘懷得失,忘記塵事。手持釣竿,靜心江邊,不管釣到或釣不到魚,那種超然物外的境界,是別人體會不到的!“築了一座安樂巢,悶來把琴敲,饞來把魚釣。釣到一尾金色鯉魚,作了美佳餚。吃了個醉醺醺,樂陶陶,直到睡夢中,把愁山推倒!”這情這景,足以比得上世外桃源了!

    王維摩詰,你是李白之前最偉大的詩人,音樂家和畫家!本來你就是最傑出的抒情詩人,本來你就心清如水,本來你就想到隱居,可是一場大動亂卻把你從天上拉到地獄。從此,你不問世事,終南隱居。你還能作“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那樣火熱的詩句嗎?你寫“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你早有的情懷馬?你十六歲就寫了《洛陽女兒行》,其中的句子“可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寄情浣紗女,有才無人問。那些皇親國戚,花天酒地,醉生夢死,與行屍走肉何異?我們的王摩詰,卻披褐懷玉,與浣紗越女差多少?那情那景怎叫人釋懷!“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你是逢到一個小家碧玉般的採蓮女,引起你幾多遐思?“涉江採芙蓉,蓮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你憐香惜玉,她是你心中的嬋娟嗎?說不定遠方還有一個你心目中的南國佳人!

    “嶺上千峰秀,江邊細草春。只見浣花石,不見浣花人”,過去的西施浣紗,終究成為了歷史的佳話,留給人的是無限美好的遐想。如今浣花女近在眼前,怎能不叫我們的詩人浮想聯翩呢!杜工部說“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這是對火熱生活的歌頌。我們的維摩詰,也是對青春期女性的讚頌,是對新生活的讚頌。詩人的心境是超脫的,沒有任何塵埃,完全是出泥不染的君子。“蓮動下漁舟”,摩詰!你的詩就是汙泥濁水中搖曳多姿的清蓮,滋潤你的是山間汩汩流淌的雨後山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字的發音應該是字典隨國民習俗定還是國民跟著字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