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流到海不停留

    建安十二年即劉備三顧茅廬這一年,曹操在北方與烏丸作戰,《三國志》記載的很清楚,“襄陽說”就是不看書自己瞎編。“十二年,曹公北征烏丸,先主說表襲許,表不能用。漢晉春秋曰:曹公自柳城還,表謂備曰:“不用君言,故為失此大會。”備曰:“今天下分裂,日尋干戈,事會之來,豈有終極乎?若能應之於後者,則此未足為恨也。”如果此時宛城在曹操手裡,劉備應該勸劉表襲擊宛城而不是許昌,何況宛城到許昌中間還有許多城池呢,可見,當時劉表的勢力已經控制了整個荊州。劉備到宛縣三顧茅廬就是在自己的防區走動而已!

  • 2 # 一壺濁酒喜相逢

    這個問題,本人就不回答了,為何?諸葛亮的躬耕地從宋朝開始一直爭論到現在,還未有讓兩地人民都心服口服的證據。這個問題還將繼續爭論下去,何時是個頭?大家心裡都沒底。雖上世紀權威部門已定論襄陽說,並在各大媒體主題報導過,也進入教科書,但南陽人民不服,現在正積極地尋找證據,堅決和襄陽打一場持久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站在任何一方,都會遭到另一方的口誅筆伐,無端惹火燒身。看似回答了,實際上未回答,還是躲得遠遠的,該幹啥,還幹啥。

  • 3 # 鴻哥iouyh福小鋪

    呵呵,宛城確實是在荊州偏西北方位,南陽在荊州的正北方向。

    兩地的位置相對荊州都是屬北,一個正向,一個偏角。

    諸葛亮的草廬,臥龍崗究竟位於何處,我是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諸葛亮不是居住在城鎮,他居住在鄉野。

    所謂山高皇帝遠,曹操所能掌控的也只能是據點,對於避禍隱居的人能發揮的管制能力是有限的,即便再給曹操擁有百萬大軍也做不到處處設防和遍地重兵把守。

    何況是處於各大勢力盤根錯節的區域。

    嚴密監測的是敵方的大軍動靜,其餘只好選擇忽略,否則何來的細作和密探操作的空間,劉關張也不是搞大張旗鼓迎娶諸葛亮的排場,純粹的兄弟三人郊遊兼訪賢,別說三次,再搞N回也驚動不了曹操。

  • 4 # 使用者wgq1212

    這問題用現代人的思維看古人,題目看著是替古人擔憂實際是另有所指,就是宛城被曹操人把守。劉關張不可到宛城,只能去襄陽隆中,真是這樣諸葛亮何必敘述躬耕南陽,也不用習鑿齒在襄陽拉鄧縣拽南陽想法設法把南陽由鄧縣隔漢水引向襄陽,曹操戰宛城,也沒有記載曹操人馬一直把守宛城,那劉備在宛城就能和曹兵交戰,有必要過宛城去博望與曹兵交戰,火燒博望坡,就算宛城有曹人馬。諸葛亮種地不可能在城裡,在城外幾里地種地難到也有曹兵把守,曹操不可能撒豆成兵到處都是,在說劉關張是找人更不可能大羅敲鼓去。

  • 5 # 斷鷹攀崖

    1、提問者已經承認諸葛亮躬耕地在南陽(宛),所以劉關張一定能去。

    2、宛若是曹操的地盤,則202年劉關張從新野出發,坐飛機,飛過南陽(宛),火燒博望坡。

    3、不過有人認為劉關張可以“繞路”,即走繞過宛,如此宛一圈都是劉備的地盤,只有宛是曹操的地盤,所以劉備把曹操“困於南陽”(諸葛亮《後出師表),於是“南陽”即宛。

    不說了……

  • 6 # 飄逸的歷史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宛城在區當時是否在曹操手裡!真實情況是這樣嗎?可以肯定的說:宛城確實在曹操手裡!

    據正史《三國志》記載:建安二年的宛城之戰,曹操最終把張繡從宛城趕到穰城後,就一直控制著宛城地區。這一年也是諸葛亮躬耕的起始之年。此後,曹操多次以宛城為起點或討伐張繡或出發征伐呂布。可見宛城一直在曹操控制之下。

    正史《三國志.荀彧傳》記載:“太祖將伐劉表,問彧策安出,彧曰:“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荀彧讓曹操“顯出宛、葉”,即大張旗鼓的從宛城、葉縣出兵。這段話充分證明了當時宛城在曹操手裡。

    此外,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親口所說也證明宛城在曹操控制之下。

    “荊州北拒漢沔”。

    即當時荊州軍只能依漢江兩岸拒守,顯然根本管不到漢江以北兩百多里外的宛城。

    又說“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宛城和曹操的洛陽一樣都是荊州之軍進攻的目標。這就明確告訴大家宛城地區和洛陽一樣在曹操手裡。

    綜上,無論是荀彧所言從宛城出兵,還是諸葛亮所言向宛城進兵,都證明了宛城在曹操控制之下的這一事實。

    其次,即然宛城地區在曹操的控制之下,劉備有可能跑到曹操地盤三請孔明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建安六年以後,劉備雖然有過偷襲到方城一帶博望的紀錄,但是新野和博望都在南陽第一大河流白河以東,而宛城地區則在白河以西,有白河為屏障,劉備很難僅帶兩人渡過重兵把守的白河。

    同時南陽方面還傳說梅溪河上三顧橋是劉備去臥龍崗的必經之路。那麼也就是說劉備過白河的地方必須是在宛城附近,在過了白河後,還要再過梅溪河。離宛城近的河段防衛會更強,就不知劉備要帶多少兵馬才能打過白河去啊!呵呵。

    除了白河外,在白河東岸新野以北還有一條三里河。在白河西岸新野到臥龍崗之間還有湍河、潦河,這些都是新野北上的重要障礙,也會是曹軍防守的重要屏障。

    所以,劉備如果真的從新野北上臥龍崗三顧的話,起碼要過三條河,往來過河十八次。還要面對曹軍以河流為屏障的層層防守圈。稍為理智的人就知道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綜上可知,劉備絕不可能去曹操控制的宛城地區三顧茅廬!

  • 7 # 華中之聲

    正史記載:劉備三顧茅廬時南陽不在曹操勢力範圍

    劉備三顧茅廬時,宛屬曹操的地盤。”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建安四年(199年)以後,南陽絕對不是曹操的地盤。

    首先,曹操在打敗張繡後,並無意用兵南方,而是按照自己的戰略意圖,集中精力經營北方。據《三國志?杜襲傳》注引《九州春秋》曰:“建安六年(201年),劉表攻西鄂,西鄂長杜子緒帥縣男女嬰城而守,時南陽功曹柏孝長亦在城中”。西鄂就在宛北三十餘里處,劉表攻打西鄂,沒有曹操軍隊來救援,也沒有南陽的地方軍隊來救援,南陽功曹柏孝長也躲在西鄂城中,從這也可看出,當時的南陽城(宛)在劉表手中是不言自明的。劉表攻打西鄂,可以看作是對南陽郡內不服從自己的地方豪強勢力的一種清理行為,也是對南陽郡的全面接管行為。西鄂攻下後,“襲帥傷痍吏民決圍得出……遂收散民,徙至摩陂營”,忠於曹操的杜襲逃到了曹操的領地內。

    隨後,“建安七年(202年)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河南葉縣)”(見《三國志?李典傳》),並在建安八年初(203年),“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見《三國志?先主傳》)。葉縣在荊州北邊和曹操佔據的兗州、豫州交界處,離宛有兩百餘里,博望也在宛東北二十五里,從這些記載也可看出,南陽郡治宛城的確應該在劉表的控制之下。

    曹操為了報復“博望之役”,於“建安八年(203年)八月,公徵劉表,軍西平”,西平在豫州境內,和宛城離得更遠了,證明當時的南陽郡已基本被劉表控制,曹操無法前進,才軍於西平的。在辛毗和荀攸的勸說下,曹操放棄了從西平進軍攻打南陽的計劃,因為權衡利弊,先掃平河北的袁紹殘餘勢力更為重要,拿曹操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見《三國志?武帝紀第一》注引《魏書》)。的確,從接下來的史實看,曹操對劉表的戰略就是“宜為後圖”,從建安八年(203年)“軍西平”並退軍後,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秋七月,公南征劉表”(《三國志-曹操傳》),在這五年間,在曹操以及他那些將軍謀士的傳記中,找不到任何進攻或治理南陽郡某地的史料。直到建安十三年,在基本平靖了北方後,才調兵南征,其兵鋒銳不可當,劉備、諸葛亮不得不從新野慌忙南撤。這樣,從建安四年張繡歸降後,曹操先是破袁紹,接攻打袁尚、袁譚,建安十二年又北征烏桓,一直到這年底,北方才告平定,其中雖一度攻打劉表,駐軍到西平便返斾而還,直到建安十三年八月,才騰出手來再次南征劉表。而從建安四年至十二年這八年時間裡,南陽權力真空,不然的話劉備就不會受劉表之命“屯兵南陽新野”,距南陽最近的劉表,當時“從容自保,境內無事”,趁機問鼎南陽,自是在情理之中的,怎能說南陽一直是曹操的勢力範圍呢?

    另外,當時東漢皇帝還在,國家還沒有分裂,各軍閥勢力都是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進行征戰的,彼此的統治區域只是一個大致的範圍,而不像國界那樣壁壘森嚴。(引自石小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業評價bigbang的這一首LASTDANCE意境和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