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怪誕說
-
2 # 生活異次元life
在天文學上,黃道上有13個星座,相比占星學多出的一個星座是蛇夫座。在占星學上,黃道12星座是宇宙方位的代名詞。黃道12星座代表了12種基黃道星座本性格原型,一個人出生時,各星體落入黃道上的位置,正是說明著一個人的先天性格及天賦。
黃道12星座象徵心理層面,黃道星座反映出一個人行為的表現的方式。占星座從本質上講屬於西方迷信。
黃道經過88個星座中的13個,除了蛇夫座的一小部分之外,從春分點所在的雙魚座數起,它們是雙魚座、白羊座、Taurus、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蠍座、人馬座、摩羯座、水瓶座,統稱為黃道十二星座。
黃道星座名稱確實經過多次變遷,很多與神話有關,多數是以動物名稱命名。
-
3 # 松少微生活
星座的起源
遠古時候的人們為了從畜牧、農耕,必須詳細瞭解季節的變化。他們注意到季節不同,天上的星星排列也不同,為方便一記憶及把這些知識流傳,於是運用幻想力把天上雜亂無章的星星串連起來,這就是星座的起源了。
西方的星座
西方星座源於古希臘,提及星座的最早文猷,見載於一首公元前270年希臘詩人Aratus所著之詩歌Phaenomena中。詩中可見,還在Aratus之前,星座一詞已為人類所知曉。
Aratus所提及之星座,完全沒有近南天極上空之星體。這大概是因為這些星體,皆位於星座命名人當年所處地域的地平線之下。從這些未經測繒的天域範圍,我們可以推斷,當年為星座命名的人們大概都居住在北緯36°左右,即希臘以南,埃及以北的地方,亦即古巴比倫及Sumer所在。
由於地球自轉時的歲差現象,地球南北極與南北天極會隨著時間作週期性偏離。據推算,這片未經測繒的天域,正好處於公元前2000年的南天極之上,而這時亦正好是古巴比倫人和Sumerians所身處的年代。
據此,我們大有理由相信希臘人的星座實源於古巴比倫和Sumer。有關星座的知識,後來輾轉傳至埃及,令當時居住在該處的一些希臘學者得以知曉。
公元 150年,希臘科學家托勒玫(Ptolemy)編寫了一本名為「天文學大成」(Amagest)的天文書藉,書中撮要介紹了當時希臘人的天文知識,包括列出48個星座和其內1022顆星體的名稱,及對它們的光度的估計。
黃道十二宮
全天共有八十八個星座,這個標準星座數目是國際天文聯會在1930年確立的。而大家在消閒雜誌看到的星座,就是著名的「黃道十二宮」。這些星座正位於太陽在天空中必經的路線「黃道」之上,因此稱為「黃道十二宮」。
而你們所屬與哪個星座,就是決定於你出生時太陽正位於哪個星座。不過這一切而現時二千多年前的事了。
經過二千多年,十二星座的日期與天象已經不吻合。並由於地軸以二萬六千年的週期擺動,黃道在天空的位置亦因此出現變動。
這種地軸週期擺動的運動,稱為「歲差」。
結果,每隔二千多年,太陽到達每一宮的時間便會推此約一個月。現時的春分點並不在白羊座,已經退到雙魚座了。此外,黃道現在不只經過十二星個星座,還誇過第十三個星座蛇夫座。
按下左邊的對照圖,你便可以找出現在太陽在你出生時所經過的星座與傳統星座的分別。
現代星座的數目
在南北半球上空經天文學家正式命名的星座共有88個。
這是在1930年國際天文聯會上確立的。這些星座的名稱,包括14個人名,9種雀鳥,2種昆蟲,29種水陸動物及一些神話與傳說中的異獸及一些無生命物體。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星座的形狀與它們的名稱根本亳不相似。大概古人在為星座命名時,多傾向於用象徵方法,把星座定名為一些他們所喜愛的動物或神話人物。
還有,同一星座內之星體,相互之間極少有甚麼關係,只是視覺上他們靠近一起,他們與我們之距離亦極不相同。
星座的形狀並不是永恆不變的。雖然過去3000年來,這些星體都看似是固定在不變的位置上,但實際上相對於太陽,它們一直都在移動,且速度快達每秒十數公里。
由於它們距離我們太遠,非有三數萬年時間,我們是難以覲察到它們的位置的變化。由於這樣的移動,50000年後,北斗七星之斗柄將較今天更臀曲。雖然隨著時間的變遷,星座的形狀會起變化,但大概我們不會因此而要更改星座的名稱。
四季星座
另外,按照不同季節及個別星座升上中天的時刻,八十八個星座亦粗略分為四組,分別是春季星座、夏季星座、秋季星座及冬季星座。
為什麼會有春夏秋冬四季星空的變化呢?這是因為當地球環繞太陽公轉時,背對太陽那面就是我們當晚當季可見的星空。
隨著地球繞著太陽公轉逐漸改變位置,因此背景的星空也就慢慢有所變化。
舉個例子2月1日我們去觀星,黃昏之後在西方地平線上看到的星座有寶瓶座、飛馬座與雙魚座,而英仙座、白羊座、御夫座、Taurus及臘戶座則高掛在中天。
到五月初,我們在同一地方觀星,黃昏之後在西方地平線上的星座已經變成是英仙座、Taurus及臘戶座等星座,在中天的星座是巨蟹座、獅子座及長蛇座。
八月初,在同一時間同一地方,巨蟹座、獅子座及長蛇座已經沉到西方地平線上。
在中天的星座已經換成牧夫座、北冕座、巨蛇座及武仙座。
連續觀察數個月後,你會發覺每隔三月,中天的星座便會移到西面的地平線上。
一般而言,一個晚上可以見到三季星空,例如在仲夏的黃昏,我們可以看到春季的星座在西方的地平線上徘徊,夏季的星座則高掛在中天,天色破曉時,秋季的星空在天頂了。
在八十八個星座中,我們只能夠看到其中一部分,其它的一些星座是永遠不會升上地平線的,要看這些星座必須去到赤道以南的地方才可以看到。
-
4 # 易天日月123
星座的說法源於古代,以前沒有望遠鏡,全憑肉眼觀察夜空中的星星。透過漫長的觀察與總結,古人發現,日月星辰的執行,存在一定的規律,這些規律,時時刻刻影響著人的生存、生活,星座、占星隨之產生。應用方面也非常廣泛,這裡著重提到的就是紫微斗數、奇門遁甲、大六壬,這些數術的應用都有星座的知識,如果有興趣,建議看看這方面的書。
回覆列表
星座起源於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
巴比倫人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已提出30個星座。
那裡有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從西北流向東南,注入波斯彎,所以又叫“兩河流域”地區。
兩河流域文化傳到古希臘以後,推動了古希臘的文化發展。
古希臘天文學家對巴比倫的星座進行了補充和發展,編制出了古希臘星座表。
公元2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綜合了當時的天文成就,編制了48個星座。
中世紀以後,歐洲資本主義興起,需要向外擴張,航海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船舶在大海上航行,隨時需要導航,星星就是最好的指路燈。
而在星星中,星座的形狀比較特殊,最容易觀測,因此,星座受到了普遍關注。
16世紀麥哲倫環球航行時,不僅利用星座導航定向,而且還對星座進行了研究。
192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決定將天空劃分為88個星座,其名稱基本依照歷史上的名稱。
1928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公佈了88個星座的名稱。
這88個星座分成3個天區,北半球29個,南半球47個,黃道附近12個。
而我們平時所講的星座也就是黃道上的12星座。
它們各有關於自己的一些神話傳說。
星座起源於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古代巴比倫人將天空分為許多區域,稱為“星座”,不過那時星座的用處不多,被發現和命名的更少。
黃道帶上的12星座初開始就是用來計量時間的,而不像現在用來代表人的性格。
如同在東亞地區,一些民族根據出生年份所代表的動物,來定義一個人的生肖。
在很多國家,一個人的出生月份就以星座來對應。
生日星座源於占星學,它試圖利用人的出生地、出生時間和天體的位置來解釋人的性格和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