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被埋藏的歷史

    一、收集敵人首級。

    首先大家要知道,在商鞅創造軍功爵制之前,普通士兵大多數來自農民,對於國家而言,他們上戰場是必須盡的義務,所以他們在戰場上無論斬殺多少敵人,無論作戰多麼勇猛,都會被看作應盡的義務,而不會因此而改變自己本身農民的身份地位。所以農民士兵所立下的戰功都會被記錄在將領的名義下。而軍功爵制的出現,則改變了這一不公平的現狀,農民士兵可以透過立下戰功獲得爵位。

    秦國商鞅的《軍功論》有言:“以斬獲首級數目賜爵”,據資料記載秦國士兵每斬獲一個“甲士”(軍官)首級,就可以獲得爵位一級、田宅一處、僕人數個,這就使得秦國士兵每次聽到打仗都很興奮,所以有了後來的“虎狼之師”的稱謂。所以確定戰功的方法之一就是斬獲敵人首級,然後系在腰間帶走。或者是用馬匹載運、或者用馬車拉走。三國才女蔡琰詩曰:“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說明了用馬匹載運頭顱是存在的。

    軍功爵制的實施影響了以後的獎罰制度,斬獲首級以記功成為了後代常用的方法,例如漢朝霍去病首次上陣就斬獲2028個敵首,明朝戚繼光也透過斬獲倭寇首級確定戰功。

    那麼倘若士兵斬獲幾十個敵人,那麼頭顱往哪裡放哪?如果攜帶這麼多頭顱再去繼續作戰是很不方便的,於是就出現了另一種記功方法。

    二、收集耳朵

    透過割下耳朵來算軍功,《說文解字》記載:“馘,軍戰斷耳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作戰時割下敵人的耳朵來算軍功。在古代大規模戰爭中,士兵殺死的敵人會很多,如果再透過收集敵人頭顱來算戰功就顯得力不從心,所以就改為首級敵人的左耳。為什麼是左耳?一是古人以左為尊,二是怕有人割下敵人兩個耳朵冒充戰功。這個方法也一直為歷朝延用,例如《神鵰俠侶》裡楊過割下蒙古大軍幾麻袋的耳朵作為禮物送給郭襄做生日禮物。還有1885年清朝將領馮子材在鎮南關打敗法國侵略者,割下了幾麻袋耳朵作為殺敵證明。

    三、割下鼻子

    割下鼻子不得不說這是很方便的一個記功方法,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它都是作為一種刑罰,例如商鞅對犯法的公子虔施以割鼻。還有對待戰爭中俘虜透過割鼻來侮辱和發洩憤怒。例如戰國時期燕軍把齊軍的俘虜全部割下鼻子;唐初時期薛舉率兵反唐,俘虜計程車兵都被他割下鼻子。

  • 2 # 兩份回鍋肉

    可以分兩種,一種簡單的剿匪或者小規模的叛亂,這樣基本上屬於,斬獲敵方的頭顱,耳朵,鼻子,甚至說四肢其一!因為規模比較小,基本上沒有多大難度!

    第二個,屬於大規模的戰爭,雙方往往死傷數以萬計,在用上面的方面就不太現實,這個時候是在完成既定的目標,然後論功行賞,第一波開啟城門,斬殺敵方首領首級的,經常出現,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斬對方某某首級,賞銀多少多少,封什麼官職,這都是很有時效性,並且很容易兌換的承諾。畢竟那麼多人注視著。

    但是相應的也出現一些弊端,第一個,就是比較下三濫的,殺良冒功,因為古代的交通,通訊等等原因,有一些地方武官,為了得到軍功,在清除匪患的時候,出現,濫殺無辜,殺害無辜的村民以此為資本,殺良冒功!再有就是在大的戰場上,這個時候就取決於自己所跟隨的將領,論功行賞的時候,能否據理力爭,不能衝鋒陷陣在前,論功行賞的時候被人頂替。所以在古代,會比較看重跟隨的將領賞罰分明。

  • 3 # 菸酒閣小學士
    賞罰分明是一支軍隊最基礎的管理制度,做的不到位,輕則士氣低落、失去戰鬥力;重則引發官兵譁變、軍隊叛亂。

    秦國商殃變法的核心,是嚴禁街頭鬥毆、重賞戰場暴力。為讓國民認可政府公信力,商鞅在咸陽以五十鎰黃金重賞搬木人搬後,才頒佈了新法。

    商鞅要提倡勇武,就必須論功行賞:凡斬首一級、賞一級爵位。秦漢時期,武士地位略高於文人,行武出身一樣可出將入相,秦人一時踴躍,成為七雄之首。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軍功是可以量化的,既然一顆腦袋換一級爵位,那把敵人首級別在腰上、掛在馬前,回來統計就行:狗蛋斬首一級;石娃子斬首二級......

    但是登上城牆的戰功,就沒那麼簡單了:有冒名頂替的、有同時登上城牆的、有看錯人的。亂七八糟戰場上,狗蛋二娃三炮子都說自己第一個歐耶了,有裁判嗎?有錄影回放嗎?

    古代中國武士可殺不可辱,把榮譽看的比生命還重,為了個桃子都能搞出幾條人命,他說第一個登牆你說他不是,搞不好會當場拔劍自盡,或引發戰場譁變。

    後來攻城主將要站在最靠近城牆的高處指揮、觀戰,成了規矩。拼死登城的將士知道主將在身後,就會士氣大振:如果自己第一個登上城牆,領導明察秋毫一定不會看錯。

    主將會看錯嗎?一般情況不會。攻城部隊是有分段的,每支部隊都有將旗。主將會第一時間派人詢問:“來人,去問問玄武旗第三隊千夫長王小苟,第一個登上城牆的矮胖子叫啥?”

    熟悉自己部隊的主將,知道每支部隊的頭目是誰、以往功績如何,獎勵足不足,心裡都有一本功勞簿。所以臨陣換將,兵家大忌:你連部下都不認識,如何能做到賞罰分明?

    每個國家的軍隊都要求割下敵人器官,進行論功行賞,腦袋、耳朵、手腳各種各樣。

    戰爭中比較常見的是割下敵人腦袋作為依據,但有很多弊端。比如霍去病是騎兵,以砍二千多個腦袋受封冠軍侯;李廣是弓兵,射死敵人無數,拿到的腦袋很少,一直封不了候:

    一是秦漢時期的武器主要是戈,戰場上要剁下腦袋挺費勁;二是影響作戰,比如戰車部隊殺了敵人,對其他敵人視而不見,下車割腦袋去了;三是弓箭手可能殺敵最多,卻一個腦袋也割不到。

    而殺敵多的勇士,戰場上背了十來個腦袋,重達數十斤。血澈爛汙地跑來跑去,這些腦袋還得一路揹回營地登記造冊,比殭屍片還恐怖嚇人。

    腦袋登記後,還不能馬上扔掉:如果官兵說這個腦袋是一個校尉、將領,需要叫熟悉敵軍的俘虜等人來識別,確認後將首級盛盒送往京城,向朝廷報功。

    後來大型戰爭中,割腦袋確實影響作戰效率,就出現了可以用左邊耳朵、鼻子、手替代腦袋報功的辦法,不過殺了的敵軍將校,還得割下腦袋確認。

    砍腦袋的收益如此之大,勢必造成軍隊的殺良冒功,即將無辜百姓的腦袋砍下來去請賞。

    既然一顆腦袋可以換一級爵位及良田美宅,就會有人殺老百姓,砍下腦袋去冒領軍功,歷史上稱為殺良冒功。危害最大的是軍隊集體參與殺良,如董卓、安祿山等,屠殺百姓謊報軍功。

    將領直接指揮殺良冒功畢竟影響太大,除了權傾天下的權臣敢做,一般將領還真不太敢。所以古代多見的是小股、數個官兵所為,明清時期殺良更為普遍。

    特別是邊境駐軍為了邀功,經常乘邊境貿易時襲擊集市,砍殺異族百姓。上司一看腦袋:哇塞,都是高鼻深目的鬼子,馬上賞賞賞,自己也能加官進爵。

    《見聞雜記》裡就記載了兵痞抓到百姓,拿著砍刀說:“老鄉,我日子難過啊,手裡沒有錢花,今天借你腦袋用一用,能換五十兩銀子。”然後咔嚓一聲......

    有過分的兵痞,會婦女兒童腦袋砍下來邀功,被長官識破而被處決;甚至還有想錢想瘋了,直接砍戰友腦袋的。所以自古為了防止殺良冒功,有一套嚴格的砍腦袋制度和流程:

    砍腦袋必須砍在脖子根處,方便看到喉結,以免拿婦女兒童腦袋充數;上繳腦袋必須在交戰結束三天內,超過時限的不計功;如果領導有疑問,必須提供戰友佐證:確實是二狗子在戰場上砍的腦袋,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為防止軍官搶奪部下戰利品,規定軍官不參加砍腦袋領獎活動,一律記入軍隊殺敵總數,不算個人功勞;
  • 4 # 永想冬日暖陽

    首先戰場之上殺敵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秦國計程車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軍官]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 、田一頃。

    對於中等戰力值計程車兵,斬敵一名獲首級已經難得了。

    對於高戰力計程車兵,可以用耳朵(左耳)做為標記。

    對於將軍以戰役的結果做為標記。

    對於元帥就是以一場戰爭的勝利作為標記。

  • 5 # 寧城院的小朋友

    伍長或者什長戰鬥後上報全隊擊殺人頭,再全營彙總,接著全軍彙總。彙總數量相照對比,差額小就核實補差,差額大就斬首虛報軍官。軍隊花名冊除了士兵的名字籍貫以外,還會有擊殺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32周…,下面有一點見紅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