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藏劍山莊902
-
2 # 貝殼局座
紫砂壺的貸款,大多是作者的書款,這一發明是清代陳鳴遠大師首創的。
通常的說法,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龔春(供春)。“餘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 供春壺,當時人稱讚“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短短12個字,令人如見其壺。可惜供春壺已不得見。
第二期紫砂壺大師為清初人陳鳴遠、惠孟臣。陳鳴遠以生活中常見的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菇、荸薺、荷花、青蛙等的造型入壺,工藝精雕細鏤,善於堆花積泥,使紫砂壺的造型更加生動、形象、活潑,使傳統的紫砂壺變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藝術品,充滿了生氣與活動。同時,他還發明在壺底書款,壺蓋內蓋印的形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藝程式,對紫砂壺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第三期紫砂壺大師是清代中葉嘉慶、道光年間的陳鴻壽和楊彭年。陳洪綬,是清代中期的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藝術主張創新,他倡導“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須要見“天趣”。他把這一藝術主張,付諸紫砂陶藝。第一大貢獻,是把詩文書畫與紫砂壺陶藝結合起來,在壺上用竹刀題寫詩文,雕刻繪畫。第二大貢獻,他憑著天賦,隨心所欲地即興設計了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壺,為紫砂壺創新帶來了勃勃生機。
樹癭壺
就是樹瘤。這種壺的造型模仿樹癭,壺面凹凸不平,有樹皮模樣刻紋。整把壺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壺大家供春創制的一種壺式。
“二泉”銘壺
邵二泉(約1803-1860年),擅長鐫壺銘。這把壺型質古樸,壺為土黃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應和古人“祝福”意願。壺腹一側,陰刻行書:“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句詩源於王羲之《蘭亭集序》,署名“二泉”。壺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壺人,但其人已無法考證。
“冰心道人”壺
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間的紫砂壺。壺體顏色似瓷器中的茶葉末釉,壺身正面是一個凹進去的龕,內坐一人,龕外壁裝飾有桃樹、桃花、桃葉。壺身另外三側為雕刻的雲紋。
覆鬥式壺
宜興窯玉麟款紫砂覆鬥式壺,清末,高7.5cm,口徑5.7×5.7cm,底 徑9.8×9.8cm。
壺呈上小下大覆鬥式,平底四方委角形。壺身鐫刻篆書“子孫宜”三字。底鈐篆書“玉麟”印章款。薑黃色砂泥,滋潤細膩。
這些就是基本的紫砂壺故事了。
-
3 # 孟掌櫃vlog
紫砂壺傳承數百年,多被讚譽古拙素雅而有文氣,這個文氣不僅僅體現在壺身的書畫刻繪,在其底款中,更是藏著文人氣質。
自明時大彬用竹刀在壺上刻下名字開始,紫砂便與書畫一樣,有了獨特的款印風格,而到如今,除了某某製陶之外,更有許多文人氣息濃厚的底款。
存世的歷代紫砂器,見諸實物的是早期當屬明萬曆年間的紫砂名匠時大彬制中國紫砂壺。自時大彬始,至清、民國及當代,常見的紫砂壺底款表現方法有兩種:刀刻和印章鈐印。
明代風行刀刻款識,由於應用的刀具和刀法不同,出現了兩種不同效果的款識:一種是等線體字,例如“玉香齋”三個字(見《龍語》),每個字的筆劃粗細根基一致。 另一種是有書法韻味的楷書或行書體款識。例如福建省漳浦縣盤陀鄉出土的鼎足圓壺,壺底有“時大彬制”四個楷書字款。江蘇省無錫縣文管會收藏的三足圓壺,有“大彬”二字楷書款。這兩個款識書法韻味濃,可以想見以刀刻出波折起伏的楷書效果。 明代周高起說:“鐫壺款識,即時大彬初請能書者落墨,用竹刀畫之或以印記,後竟運刀成字,書法閒雅,在《黃庭》、《樂毅》帖間,人不能仿,賞鑑家用覺得別。”用毛筆把文字寫在胎體上,再用竹刀依毛筆的提頓轉折逐筆刻劃出。 時大彬後來熟至生巧,不再請人“落墨”,而是自己以刀為筆,由此,賦予款識個人奇特作風,以至別人無法仿效,並因而成為歷代鑑賞家鑑定時大彬作品的一個首要根據。時大彬的作法影響了他的弟子門生,所以李仲芳也自己動手,並且有時替時大彬刻款,但功力不逮,“伎倆自遜”。 明末清初,在印章款識出現後,仍有一部分人持續用刀刻劃署款,同時並用鈐印,如惠孟臣、陳鳴遠。
陳鳴遠是紫砂器刻劃鈐印轉換時代的代表人物,他不僅用刻劃法子署款留名,也應用印章。刻劃款首要用在紫砂器腹、底部,印章首要用於壺蓋內、壺底等部位。印文首要內容有“陳鳴遠制”、“陳”、“鳴遠”、“鶴遠”、“隈遠”等。陳鳴遠在刻款鈐印法子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繼承了明代壺藝家顯示自傲、尋求典雅質樸的藝術作風,又開啟了清代鈐印留名,以印代刻,詩、書、畫相得益彰的新局面。 以刀刻署款必須有書法根基或較高的悟性,而一般工匠很難達到。刻款麻煩,速度慢,不適應商品生產的請求,因此它逐漸讓位於印鑑。
印模是藝人們遵守既定文字與圖案預先刻制的模具,以代替竹刀在紫砂器胎體上留下印鑑。印章可以不斷地重複應用,適應了批次生產的需要,也避免了同一個藝人在不同環境下受各種因素影響,使刻劃的款識產生異變,給後人鑑賞帶來不盡的困擾。印章有兩種:一是圖案印章,一是文字章;還有圖文相聯合的印章。
印章款識的外型是多姿多彩的,有正方形、長方形、異形或稱肖形等。 圓形章:許晉侯制水仙花壺,壺底鈐有“許晉侯制”四字圓形章。 橢圓形章:餘劍霞制井欄壺,“餘”字是橢圓形章。黃玉麟制大提樑壺,壺蓋內鈐“玉麟”橢圓形章。 正方形章:徐飛龍制漢方壺,壺底鈐“荊溪徐飛龍制”六字正方形印。 長方形章:清代末期仿時大彬壺,壺底鈐“時大彬制”四字無邊框楷書印。惠孟臣制壺有鈐長方形印的,如“一杯中山小·孟臣”,即是朱坭程度壺之壺底印,為長方形。 單邊框:如“宜興紫砂”、“荊溪楊記”等印為單邊框。 雙龍戲珠框:雙龍造型為清代龍,印文為“豫豐”。 回雲紋框:如印文為“荊溪紫砂”。 肖形印:如清末製作的銅提樑壺,蓋為嵌蓋的,蓋上鈐有葫蘆形印章,印文“豫豐”。 這幾種印形中以正方形印較常見,各種身份的人都用,明、清、民國、當代也常見用正方形印者。較少見的是肖形印,橢圓形多用在蓋內或柄下。
孟掌櫃 550370736
-
4 # 噠噠哈妮
紫砂壺傳承數百年,被讚譽古拙素雅且含有文氣,文氣不僅體現在壺身的書畫刻繪,在底款中更藏著文人氣質。從明朝時大彬竹刀刻名開始,紫砂便與書畫一樣有了獨特款印風格,現在除了某某製陶之外,更有許多文人氣息底款。
回覆列表
紫砂壺傳承數百年,多被讚譽古拙素雅而有文氣,這個文氣不僅僅體現在壺身的書畫刻繪,在其底款中,更是藏著文人氣質。
自明時大彬用竹刀在壺上刻下名字開始,紫砂便與書畫一樣,有了獨特的款印風格,而到如今,更有許多文人氣息濃厚的底款。
紫砂壺底款與其它陶瓷製品的款識不盡相同,別具特色,已成為紫砂藝術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歷來制壺高手、名家,對用印鈐款都是十分講究的。
1、紫砂壺底款刻款多為楷書,具晉唐遺意。用璽印鈐壓的款識,風貌。漢印、明清流派印很多是近似的。有的款識直接借用名家印作,如顧景舟用一印“足吾所好玩而老焉“為清代篆 刻家吳熙載作品的仿製。紫砂壺底款所用文字多為楷書,小篆和繆篆。從書法的角度欣賞紫砂壺底款,遠不及古印陶的豐富、清新。紫砂壺底款所用印章的章法大多顯得規 正、嚴飾,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有一些印也許是工匠自制的,比較粗劣,用字往往有誤。
2、紫砂壺底款所表達的內容,除製作者、定製者、監製者、紀 年等以外,還有齋、館、室名,多主寓意的閒章。商標款也出現了,古印陶的內容就單調得多,這與印章的發展(唐代以後才用齋、館、室印)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是 分不開的。古印陶中有肖形印,這在紫砂壺底款中尚未見到。
3、紫砂有了底款,這是由實用品轉為藝術品的標誌之一。這樣就有了名人名作,便於鑑賞識別。紫砂壺底款與作品連成一體,一壺千金,不足為奇。紫砂陶的愛好者、收藏者、鑑賞者、研究者日益增多,促進了紫砂藝術的發展。同時也出現了偽作,真偽之鑑別,另當別論。
收藏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