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要學太白
-
2 # 三十三秒三十三年的霧
李逵為何不能成為打虎英雄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我們一提起打虎英雄,馬上就會想起水滸中的武松。其實,水滸中記載的正面和老虎打鬥,最後殺了老虎的好漢不止武松,還有黑旋風李逵。雖然李逵不是像武松那樣赤手空拳打老虎,李逵是手握朴刀,手刃了4只老虎,兩個小虎和兩個大虎。武松和李逵都殺死了老虎,而且李逵殺死的老虎數量還比武松多,為什麼到了最後武松受人愛戴,被尊為“打虎英雄”,而李逵是被官府追捕、無人提及他的打虎事蹟,甚至梁山好漢還嘲笑他呢?主要以下3個原因!
第一:殺虎動機不同。武松殺虎是逼不得已,因為他不殺老虎,老虎就要吃他。正如毛主席所說:在武松看來,景陽岡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樣,不刺激它也是那樣,總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而有人說李逵殺老虎是因為老虎吃了他的老母親,其實不然。原著中是這樣說的——“李逵心裡忖道:我從梁山泊歸來,特為老孃來取他。千辛萬苦背到這裡,卻把來與你吃了!”母親被老虎吃掉,李逵不但沒有點傷心的意思,反而只顧著抱怨老虎讓他白跑了一趟。想想都讓人心寒,難怪有人說李逵冷血無情、鐵石心腸。
第二:殺虎時,武松是老百姓,李逵是朝廷的通緝犯。武松打死老虎後,可以大膽的自報家門,因為他心胸坦蕩。而李逵自知是朝廷出榜賞三千貫錢活捉的通緝犯,是大鬧江州、劫法場的梁山賊寇,所以李逵向眾人謊稱自己叫張大膽。武松對打虎壯舉可以真實地向人講述,而李逵怕人知道他的身份,胡編亂造,漏洞百出。大家雖知李逵殺虎不假,但是對李逵身份很是懷疑,最後李逵身份被識破,於是大家用好酒把李逵灌醉,捆縛官府請賞。武松打虎,得官府賞賜三千貫錢;李逵殺虎,被捆綁至官府,捆綁的人得三千貫錢。
第三:李逵不僅殺了老虎,而且還剛殺了人。武松雖然先前因為打死一個人,怕吃官司,在柴進莊上躲避了一年,後得知被他“打死”的人只是昏迷了,所以說武松也沒有犯什麼大罪。反觀李逵,他下山接老母親的時候,遇到了攔路搶劫的假李逵李鬼,於是李逵殺了李鬼,也就是說李逵是剛殺了人不久。後來,李逵打死老虎,被眾獵戶請到曹太公莊上做客,也正是在這裡李逵被李鬼老婆認出,最後導致李逵被灌醉,被捆縛衙門,真是惡有惡報!李逵要不是那麼作惡多端,他也可以像武松那樣,做一回受人尊敬、愛戴的打虎英雄了!
綜上所述,這就是武松打虎受人愛戴,李逵殺了4虎還要被官府抓捕的原因!後來,李逵和李雲、朱富一起上了梁山,告訴眾兄弟他的殺虎壯舉,大家都哈哈大笑。宋江甚至笑道:“被你殺了四個猛虎,今日山寨裡又添的兩個活虎上山,正宜作慶。”李逵的殺虎壯舉就這麼一筆帶過了,李逵也繼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好不痛快!
-
3 # 作者陳松
原因有幾點,第一:兩人打虎或殺虎時的身份不同。武松打虎時,他沒有被官府畫影圖形追緝,身份是正常合法的,是可以向社會敞亮,公開的。而李逵殺虎時,則是吃官司之後,逃往梁山落草,此次回家來接母親,只全程都只能是趁著夜色的掩護,暗度潛行。第二:老虎所在一為通衢大道之處,一為偏僻閉塞之處。武松赤手空拳醉後打死老虎,瞬間就不脛而走,成為爆炸性新聞;而李逵則是因為去給母親找水,母親被老虎活活吃掉了,一怒之下,提刀尋到虎穴裡去,連搠四虎!雖然連殺四虎,卻因此地並非是通衢大道,老虎的兇猛殘暴對社會對人民生命安全財產安全,日常生產生活構不成那麼大的影響和威脅,就不像武松所打之虎那樣,政府,鄉民如臨大敵,舉全縣之力加以防範和重視,以至於武松能夠迅速成為為民除害的使人敬重仰視的重磅級新聞人物。最後一點,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正因為李逵身負大案,他殺死老虎後,絕然不敢聲張,只能選擇悄悄地,無聲無息地快速離去!
這就是同樣是打(殺)死了老虎,結局卻迥然有異的根本情由。
-
4 # 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
同樣都是打死老虎,為何李逵被不能成為打虎英雄呢?
先說,同樣的情節,表現出的人物性格有截然不同。
施先生描寫“武松打虎”一折,筆力精細,不惜文墨,武松殺虎並非莽撞行為,而是酒精激發了鬥志。老虎已出現,武松先是驚出一身泠汗,直到幾番搏殺,將老虎斃於拳下,已是脫力。看到草叢中又有“老虎”時,全沒料到這是獵戶扮裝,不由得哀嘆“我今番罷了”,英雄氣概與末路視死的本色表現鮮明。
沂南除四虎一折,李逵是“殺虎”,憑的是一腔憤恨和莽撞大膽。李逵有勇無謀,剛失去老母,惡生膽邊,生死不顧,才能一頭鑽進老虎洞中。倘若當時雄雌大虎都在,則李逵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逃劫數。所以說,李逵殺虎是僥倖所得。同是滅虎,李逵頗有些“撿漏”的意思。
再說,武松和李逵在行動方式上有很大不同。
武松打虎是在景陽岡上,見老虎跳出,先把哨棒打折。大蟲從半空中攛下來,失去武器的武松心涼,酒也醒了大半,“躲”“閃”“劈”“跳”諸般武藝,之後退出十步遠。老虎把兩隻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就勢把大蟲頂花皮疙瘩地揪住,用盡氣力納定,最後一頓拳腳把老虎打死。
李逵的殺虎,是打水回來,見不著老孃,卻在虎洞中看到一條人腿,老孃被老虎吃了,李逵心頭火起,當即殺死一隻幼虎,又鑽進洞中追殺另外一隻幼虎。殺完幼虎往外走,恰遇上母老虎回洞,李逵一刀捅入其糞門,母虎負傷逃走,李逵追趕之時,雄虎襲來,李逵手起刀落,割了它的氣管,死在巖下。從情節看,李逵殺虎並沒有費多少氣力,一方面手中有武器,另一方面事前有防備,不像武松打折了唯一的哨棒,猝不及防的空手搏擊。
再有,武松打虎和李逵殺虎的時機、身份不同。
武松打虎,是在離開柴進大官人的莊上,彼時的武松是尋親的鄉民,一個普通人的身份。他在景陽岡打死老虎,為地方百姓除了大害,為地方官員解決了大問題,所以從百姓到縣官,都為他喝彩,廣泛宣揚,才讓武松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公眾人物。
李逵殺虎是在諸位頭領三山聚義之後,大家上山都做了賊寇頭領,李逵也是朝廷官吏追捕的重要犯人之一,他到家中接老孃去山上當山大王,也是偷偷摸摸的不敢聲張。在官府通緝的情況下,李逵殺掉了多少老虎,也是不敢公開自己的成績,因為他怕被官府抓走打入囚牢。所以殺虎之後,當地百姓問他姓甚名誰,李逵是不敢報真姓實名,更是不敢替自己宣傳。既然不能宣傳,當然也做不成“打虎英雄”。
最後,施先生在處理武松和李逵的人物時也有不同。
施耐庵在寫武松打虎時,從三碗不過岡寫起,層疊鋪墊,運筆造勢,讀上去引人入勝,用環境描寫來烘托氣氛,製造緊張空氣,比如“(武松)一步步上那岡子來。回頭看這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明代著名評論家金聖嘆讀到此處,留下批語道,“駭人之景。我當此時,便沒虎來,也要大哭。”
施先生設計李逵殺四虎,是在沂南接親的路上,從家中老孃親床上唸經,到李逵假話動員老孃上山,都在一種溫暖的氣氛籠罩下。直到李母焦渴,李逵弄水回來不見了人,此時文中氣氛陡然緊張升級,全篇透出李逵的氣急敗壞和喪母悲痛,因此施先生使用“舉輕若重”的筆法,描述了李逵殺虎的過程,雖然看似如同兒戲,其實對李逵的人物描述一點不差。只是因為此處不需要展現英雄氣概,也就遠不及武松打虎來得吸引眼球。
-
5 # 弓長說事兒
為了突出人物的個性,不能都寫成打虎英雄。相同的事件如果羅列就成了重複。塑造人物形象必須得讓人物立起來,有個性特點。
回覆列表
原因有四。其一:故事情節上武松更甚一籌。武松打虎比李逵殺虎更精彩。武松喝醉酒偏向虎山行,醉酒後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李逵為母報仇提刀殺四虎,比較單刀直入,中間缺少波折,故事可塑性較差。其二、殺虎後二人的不同命運。武松打死老虎後,可謂為民除害,報的是公仇,百姓無不歡天喜地,爭相傳頌,被視為打虎英雄!官府也是好生招待,提拔為陽穀縣武都頭,相當於縣公安局刑警隊長。無論是民間還是官府,武松都站穩了腳跟,給予褒獎和頭銜。而李逵殺四虎報的是私仇,且不說當時殺四虎傷害保護動物,就因之前揹負人命,被官府緝拿,要不是好友相救,不被官府殺頭,起碼也夠他喝一壺的。後來就直接上了梁山。其三:武力值,武松在李逵之上。其四:個人性格、形象,李逵也比不了。武松英武、挺拔,渾身是膽,主角光環明顯。李逵呢,黑旋風!膀大腰圓,雖有一身好力氣,這形象容易讓人視為莽漢、天真傻。總之各方面碾壓,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