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冥洛堤河

    清軍雖然以開始改制,使用西方的訓練方式,但朝廷昏庸,百官無能,李中堂一人無法力挽狂瀾,北洋水師用來更新裝備的軍費被慈溪太后拿來過生日。

    但沒有新裝備不要緊,北洋水師憑著一腔熱血,雖裝備落後但也未必不可一戰,但最讓人氣憤的是即便這樣,還有人暗中從北洋水師撈油水,日本軍艦採用優質煤,而北洋水師卻全是煤渣子,煤沫子。

    軍艦速度根本比不上日軍,所有海戰的陣型,都被日艦依靠速度優勢擊破,而且後世還有一句話:北洋水師用英國的軍艦,德國的大炮,法國的炮彈,本來就經費不足彈藥不足,唯一可以實用的一批炮彈,一部分根本塞不進去炮膛。

    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了,而北洋水師戰敗後,文武百官,滿朝清流紛紛上奏彈劾李中堂,甚至北洋覆滅前,南洋水師就在附近觀戰,所以北洋水師不是敗於日本,是敗給了黨爭!

  • 2 # 歷史軍魂

    北洋海軍的裝備如下:

    北洋海軍的軍艦為鐵甲艦:“定遠”、“鎮遠”;

    巡洋艦:致遠、來遠、經遠、靖遠、濟遠、廣甲、超勇、揚威、平遠、廣丙;

    炮艦:鎮南、鎮中;

    魚雷艇:福龍、左隊一、右隊二、右隊三。

    清軍的陸軍裝備如下:

    德國M1871式毛瑟步槍、德國M1888式步槍(後來中國引進為“漢陽造”)、英國士乃得步槍、美國雷明頓步槍、美國溫切斯特連發步槍、清軍自制抬槍、快利槍、馬克沁重機槍(清軍叫賽電槍)、加特林機關槍(清軍叫格林快炮)、神機連珠炮、英制哈奇開斯五管迴轉炮、德國克虜伯75毫米山炮、德國克虜伯75毫米重野炮、德國克虜伯280毫米要塞炮、英制阿姆斯特朗300毫米海防加農炮。除此之外,清軍還裝備了一些大刀長矛。

    從海軍來看,北洋海軍的總噸位要低於日本聯合艦隊,但是差距並不大,日本最害怕的是北洋海軍排水量7000噸的兩艘鐵甲艦。陸軍裝備與日本陸軍差不多,清軍陸軍基本已經裝備了洋槍洋炮,有些武器還優於日本陸軍,如馬克沁重機槍和加特林機關槍,日本陸軍就沒有,甲午戰爭中日軍的較大傷亡就是重機槍造成的。

  • 3 # 我沒忘記home

    清軍海軍裝備(北洋水師):

    戰前日本實際動員兵力達240,616人,其中174,017人有參戰經驗,海軍擁有軍艦32艘、魚雷艇24艘,排水量72000噸,超越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自1888年正式建軍後,裝備有有鐵甲艦定遠號及鎮遠號,各有12寸巨炮4門,航速分別為14.5節及15.4節。但在甲午戰爭之前6年裡北洋水師沒有再購買新式軍艦在此期間,而重修頤和園花費約八百萬兩白銀,光緒皇帝大婚花費白銀540萬兩。1891年,戶部尚書翁同龢奏更是暫停撥款海軍購買外洋槍炮船隻3年。因此在開戰時的北洋海軍已經沒有多少“優勢。

    1890年時,大清北洋艦隊總排水量為27000噸,日本海軍總排水量在17000噸以上。此後日本以國家財政收入的60%來發展海、陸軍,1893年起明治天皇每年從自己宮廷經費中撥出三十萬日圓,再從官員薪水裡取十分之一以補充造船費用。到了1894年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艦隊總排水量為72000噸,實力超過北洋海軍。

    附圖,鎮遠號鐵甲艦

    到甲午戰爭之前6年清軍沒有再添置鐵甲艦,1894年時中日火力對比是:

    200mm以上火炮:31/15,

    200mm以下火炮:230/140,

    速射機關炮:244/294,

    魚雷管39/43,

    航速11.48/12.84,裝甲巡洋艦3/1,防護巡洋艦3/8。

    清朝陸軍裝備

    自從入主中原以後,清軍八旗、綠營的戰鬥力先後腐化,只有一個正規軍的名頭。乾隆時期的白蓮教起義中,八旗、綠營的拙劣表現就讓人撐舌;鴉片戰爭中,滿清軍隊更是被列強打得疲於奔命;到太平天國戰爭時期,全國能戰的軍隊只有地方團練武裝。 甲午戰爭爆發前,駐防旅順、大連、天津、威海等地的淮軍兵力為38642人,駐守奉天的奉軍、練軍有14639人,這5萬多人也就是清軍的野戰機動兵團總兵力。

    甲午戰爭中的清軍已經普遍裝備了先進的後膛槍,其中包括大量的連發後膛槍(平壤之戰清軍潰逃時,日軍繳獲連發槍550支,而單發槍只有400支),而日軍使用裝備普遍為中國產的青銅炮和村田式單發步槍(戰前只有近衛師團和第四師團裝備連發步槍,但未參戰),在效能上不如中國進口的西式連發步槍。此外,甲午戰爭前清軍裝備大炮和機關炮1733門,而日軍只裝備野戰炮294門。正如藤村道生所言,“北洋陸軍裝備毛瑟槍和克虜伯炮,……它比使用村田式步槍和青銅山炮的日軍優越。”

    附圖,馬克沁 .303(7.7x56mmR)機槍

    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清軍裝備:

    1895年清軍戰俘歸國後,盛軍軍械委員邱鳳池的報告顯示盛軍所收到的軍械有75mm克虜伯行營炮炮彈1200發、2磅小行營炮1200發、加特林機關炮炮彈50000發、各類步槍子彈50萬發。

    附圖,雷明頓 M1867 步槍

    武器採購方面。戰前湖廣總督張之洞購買快槍9250支、火炮30尊、子彈700萬顆、炮彈1.44萬顆;兩江總督劉坤一購買槍支1.5萬支、子彈280萬顆;直隸總督李鴻章向各國訂購快槍2.8萬餘支、快炮56尊以及1500多萬顆炮彈、子彈;山東吳大徵先購“戰炮十尊,精槍數百杆”,後又購奧地利小口徑槍8000枝、子彈100萬顆 ;福建省購毛瑟槍5000枝、子彈500萬顆。

    再看具體使用上。1895年初,李鴻章上奏:“許景澄(駐德公使)購來毛瑟槍一萬零八枝,業經全數分撥各軍應用”;南洋所購馬梯尼10400枝、馬槍1000枝議定南北各半,留於南洋者撥給李佔椿、萬本華等即將開赴北方作戰的部隊。 劉坤一截止1894年10月協濟各省後膛洋槍14000枝 ;廣東到11月已調撥各地洋槍16000枝,以後又續撥馬、步槍2600枝,子彈360萬顆。

    附圖,馬提尼-亨利 步槍

    開戰前清軍配備了大量的西式武器,但由於各地方團練武裝各自購買武器導致標準並不統一,僅步槍就有近十種之多,因此一種武器對應的子彈用完則無法使用其他武器的子彈。同時清軍的訓練與編制極為簡單,依舊是古典軍隊的典型編制,而日軍已經經過近代化訓練與編組。

    史奈德-恩菲爾德步槍

    附圖,毛瑟 M1871/84與劍型刺刀

    附圖,溫徹斯特 M1873 步槍

  • 4 # 兵說

    在清末抵禦外侮鬥爭中,總是以清軍戰敗而告終,所以有些人就覺得清軍太腐敗,加上裝備不行,才打敗仗。其實這只是片面的說法,清軍腐敗是不假,但是經過洋務運動後,到甲午戰爭時清軍的武器裝備絕對是世界一流。

    為了提升步兵軍力,清政府從德國毛瑟兵工廠進口了大量1888式委員會步槍,並對其進行了仿造,這就是漢陽88式步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漢陽造”,它的效能和德產的差不多,彈藥可以實現自產,在抗戰時期漢陽造步槍仍然是中國軍隊普遍裝備的武器,所以此槍在當時絕對算得上是步槍中的佼佼者了。除此之外,清軍還花費了大價錢從美華人手裡購進了大量溫徹斯特槓桿步槍,此槍可以透過槓桿快速手動上彈,在當時也算是非常先進的步槍了。清軍在當時已經配備了大量西式武器,不過各省團練武裝都是自行購買,所以光步槍就有很多種,但這些步槍比起日軍制式步槍好得多。

    清軍在戰前擁有各式火炮1700多門,如德制75毫米重野炮,射程有五千多米,備彈藥24發,這是清軍陸戰的主要火炮。而且清軍在當時還仿製了美國的加特林機關炮,主要裝備於水師戰艦和少量陸軍。清軍對海防極為重視,進口了大量英、美、德國的海防火炮,並加以仿製,最有名的是阿姆斯特朗加農炮,它是清軍的海防巨炮,射程可達10公里。總的來說,清軍雖然重炮有限,但輕型火炮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甲午海戰前,清軍海軍共有大小艦船78艘,魚雷艇24艘,總噸位83900噸,其中北洋艦隊實力最強,但由於經費的缺乏,北洋艦隊的裝備大部分都沒有更新,所以在開戰時,清朝海軍噸位和艦艇數量雖有優勢,但在日軍海軍艦船效能要比清軍好得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蕩歐州的蒙古大帝國卻為何在"弱宋"裡停留五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