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漂二族
-
2 # 勇往值錢
影視也好,電視劇也好。它都是以藝術形式供觀眾們欣賞的。而藝術和文藝都是或多或少有誇張虛構的成分,甭管怎麼誇張虛構,只要貼近史實就可以了,不要求完全真實,但也別誇張虛構的太離譜了,太離譜了也沒有意思,俗話說得好,說書唱戲勸人方,如果影視劇電視劇排的太離譜了不貼近史實是起不到啟發教化效果的。
-
3 # 老陳觀影指南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想,如果所有劇都按照歷史去拍,那所有的影視作品都會是千篇一律,觀眾會一遍一遍重複自己看過的歷史,到最後閉著眼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好處可能是對歷史瞭解更透徹,當然對於演員來說更考驗演技,因為劇本都一樣,那就飆演技吧,但小編不贊同按史實去拍,人嘛,總歸對先賢有各種幻想,而且我們真正知道歷史的真相嗎?那些年代裡發生的事我們真的都知道嗎?歷史永遠是勝利者去寫的,當我們稍做改編,我們希望存在的人他就是勝利的存在,不同的改編有不同的影視效果,也帶給觀眾不同的視覺感受,所謂尊重歷史,就是在現有歷史的基礎上加點修飾,不過分誇大,達到一種更好的效果,也能具備最大的商業價值
-
4 # 重走玄奘路
喜歡歷史的高興了
電視劇會說他不如拍紀錄片
真實的歷史遠比小說電視劇精彩
電視劇小說允許虛構允許任意虛構
允許以個人好無虛構
通俗易懂的白話小說電視劇受眾面廣
悲哀的是很多人把小說電視劇當歷史
-
5 # 歷史裡的經驗
如果所有歷史劇都按照史實拍的話,我覺得會失去了趣味性吧,因為那些情節都是固定了的,人物的走向也都是一定的,觀眾看了開頭就能想到結局了,會讓人失去了追劇的樂趣,也就沒那麼多人喜歡看歷史劇了。
但是如果是按照史實拍的話,對於想學歷史的朋友應該很好,透過電視劇就能瞭解古代的歷史,總比看枯燥無味的歷史書好多了,所以也是有一定好處的。不過這樣一個時期的歷史就拍一部歷史劇就好,畢竟都是一樣的,就不能多拍,所以就不會有那麼多題材一樣的歷史劇了。
按照史實拍歷史劇,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人物會更加飽滿,情節會更加豐富,畢竟真正發生的事情,真正的歷史人物的性格,更加真實,更加立體,比現在小說杜撰的人物事件都精彩太多,現在多少古代小說裡面的情節還都在借鑑古代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去改編的。
當然,既然是電視劇,又不是記錄片,還是在保持一定歷史背景下改編比較好,既學習了歷史,又能增加生活的趣味性,還能讓人對古代產生興趣。看多了按照史實拍的歷史劇,估計大多人都不會喜歡看歷史劇了吧。
-
6 # 使用者4684103484
那麼《三國演義》就完全不能上演,因為不符合史實,沒有“舌戰群儒”,沒有“空城計”,赤兔馬活了幾十年,完全不是一匹正常的馬。
你不知道皇帝上個朝有多複雜,上個朝三跪九叩,禮儀程式有多瑣碎,完全不是我們平常看的那樣。
歷史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必須要有藝術性的表達,人物形象需要集中體現。但是往往一個人物,人生跨度大,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如果完全呈現,有損於人物形象,有悖於藝術創作的初衷,顛覆人的三觀。所以歷史劇的拍攝難免出現張冠李戴的行為。
如果要細究史實,歷史劇就沒幾個嚴謹的。《康熙王朝》中,孝莊皇太后不能自稱“我孝莊”,因為“孝莊”是她死後的諡號。《漢武大帝》中,漢景帝巡視細柳營是錯誤的,《史記》“周亞夫軍細柳”一事記載在漢文帝的傳記中。因為歷史記載總是有限的,一個人物的細節不能夠完全清楚,剩下的只能有待於編劇的創作。
除此之外,我們會發現給死人陪葬的唐三彩在歷史劇中公然擺在達官顯貴的客廳裡。明黃服飾亂穿,好像每個朝代的皇帝都喜歡穿一種顏色的衣服,而且分不清常服、吉服、朝服。皇帝比普通人都差,穿來穿去就那幾套衣服。
純粹按照史實,歷史劇會變得無比枯燥,就會變成紀錄片。古代的審美和現在也不一樣,唐朝女性袒胸露乳是常事,而且以肥為美。
清朝的辮子也經過演進,開始是金錢鼠尾辮,完全不是現在清宮劇那樣。歷史上皇帝自稱不總是稱朕,也喜歡稱我,純看皇帝個人習慣。魏晉時期的男性也喜歡像女性一樣塗脂抹粉,更接近當下娛樂圈中的小鮮肉。
按照史實就沒有那麼多俊男美女,收視率是沒指望的。收視率沒指望,就不會有收入,沒收益就基本不會有歷史劇創作。
-
7 # 潯陽鹹魚
史書到底哪裡枯燥?
有些人認為史書上的故事會幹巴巴地像紀錄片,恐怕是沒有好好讀過史書,所以沒有產生正確的印象。
眾所周知,歷史紀錄片是歷史影像+旁白解說的方式來展現歷史風貌的影視作品,那麼史書上對歷史事件的描述也是這樣的嗎?筆者思來想去,大概也只有流水賬式的“帝紀",各種枯燥的“志書”部分是這樣子的。但是誰又會把電視劇拍成流水賬呢?
要知道,在紀傳體的史書中,帝紀的文字數量和列傳比起來,大概只是一小部分,例如在《晉書》中,帝紀只有十卷,而列傳有七十卷之多,還有載記三十卷,這1:10的數量(帝紀:列傳+載記),孰多孰少,一目瞭然。
【房玄齡著《晉書》】
筆者揣度,但凡認為史書很枯燥的朋友,一定是翻到開始的“帝紀”就被技術性勸退了,所以產生了史書枯燥無味的錯覺。史書中最有意思的當屬列傳中的人物段子,這才是史書中最引人入勝的精華所在啊!
生動有趣的列傳與改編難點什麼是列傳?史書中列傳部分就是歷史人物的個人傳記了,這是史書中佔比最大的部分,也是最生動,最有意趣的部分。
也有人會問,這些歷史人物的故事從何而來呢?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生前是做過朝廷大員的人物,會有官方修史,也會有後人、門生替他做傳;如果生前是出名但沒有做官的人物,也會有地方後人為他做傳,以此紀念。所以說,史書上的人物故事,要麼來自官方記載,要麼就是來自於民間傳說,甚至野史段子。
【靠腦洞建立起劇情的電視劇《三國機密》】
列傳中歷史人物故事其實就是一個個段子累計而成,這些段子正是歷史影視劇故事的創作素材。只有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史書上的人物本來就是生動有趣的。
要把列傳中的故事直接拍成影視劇,這也是不現實的,因為段子和段子之間並沒有連貫性,而影視劇肯定需要一個連貫的主線劇情才能支撐起劇本來。所以,編劇需要在史書沒有記載的空白地方展開想象力了,以保證劇情的整體連貫性。
在實際上,段子是數量有限的,一部歷史劇,起碼有八成以上的劇情是編劇編出來的,歷史段子在劇中也不過是點綴而已。所以有些觀眾認為編劇腦洞太多,甚至想,如果歷史劇都是歷史段子來拍,那會怎樣?
真要如此,要麼就只能拍成沒有劇情連續的短劇,例如很多片長十幾分鍾,給小朋友看的,講述歷史人物的動畫片就是如此。但是要知道:這樣的短劇受眾很少。
【動畫短片《黃香溫席》】
大部分觀眾還是喜歡看劇情連貫的影視劇,所以這個問題最終成了“魚和熊掌,能否兼得”的問題。
-
8 # 小冗說電影
把歷史劇按照事實來拍,如果真可以,我覺得是倒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因為都是事件改編。我們觀眾不會去質疑事件本身,都會把關注點放在事件上。不管是壞人還是好人,都能看到他們身上善良的一面和醜陋的一面。感悟人生的時刻比較多。就像我在看《中國機長》的時候,我在想我遇到大災難的時候,我該怎麼做,我又能怎麼做。等我看完了《中國機長》和《攀登者》之後,我才知道,到底《攀登者》輸在了哪裡,雖然都是真實事件改編,但在災難面前,我們的感觸會更深一點吧!小編覺得《攀登者》在這一點上輸給了《中國機長》,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呢?
回覆列表
我首先想到的是抗日劇。
相信電視上的抗日神劇大家都聽聞了,打死一個小鬼子像踩死一隻螞蟻一樣,小鬼都是腦殘,任人隨意算計,這些都不是按照歷史真實性來拍攝的,而是為了收視率,為了吸引觀眾胡亂新增的。
如果歷史劇都按真實歷史來拍會有什麼效果。
好的方面:後人會非常真切的瞭解歷史,不會被誤導,真實的還原了歷史。
不好的方面:那些被社會一直認為是非常正面,高大的形象可能會有所醜化,舉例:解放軍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也是會怕的,也有人會退縮的。
總之,將歷史真實的還原有利有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