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幸秦
-
2 # 寶貝故事匯1
你是否發現身邊總有那麼一些“天才”般的孩子?有的孩子還在埋頭看書,“天才”們卻有時間享受課外生活。自己家的孩子的還在抱怨作業太多寫不完,而“天才”們卻已經培養了更多興趣愛好。是不是他們天生就是聰明,稍微比常人努力一下就獲得更好的成績?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天才”,只是家長在引領孩子走向“天才”的道路上,多了一些“套路”。
01/不是不玩,而是學會怎樣玩
釋放孩子的天性,在寓教於樂中,挖掘興趣和培養自覺的能力,自然地學會獨立思考與成長。
02/擁有的不僅是成績,還要找到孩子的發光點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個性也漸漸顯現,一個好的學習氛圍,能讓孩子在日常學習中,成就自己。
03/真正的學霸,自帶光環,內心就有一種向上生長的力量
完善的教育、更好的學校,能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學習方法。
05/成長道路上,最幸運的是與成功的人為伴
良好的學習氛圍、成長環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邁向“成功”。更為優質的全齡段精英教育,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成為引領孩子邁向成功的“套路”。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幸福、快樂,也竭盡全力幫助孩子,用自以為“為孩子好”的方式和目標要求培養著孩子,但是,很可悲的是有些家長費盡心思,也沒給孩子帶來幸福,相反,南轅北轍將孩子帶上了一條與快樂、幸福相反的道路。
前不久,有一封臺灣女孩寫的信在北美的網上廣為流傳,作為“虎媽”式教育的親歷者,這個女孩寫道:
“我們家七十年代從臺灣移民到美國。我媽媽是養育了4個孩子的家庭主婦,對我們非常嚴厲。在我家裡,如果在成績單上有一個B,就被視為失敗。很大的焦點和壓力,都被放在最大的孩子身上,也就是我的大姐。”
很久以後她才明白,母親當時花了很多力氣,用來把她大姐塑造成一個弟妹效仿的模範。“我曾嫉妒地稱我大姐為:每對亞洲父母夢想中的孩子。”
大姐的表現一直優異,參加了校游泳隊、學生法庭,鋼琴級別也很高,因為學習成績很好,被哈佛大學提前錄取。畢業後到一家大諮詢公司工作,後來又在哈佛讀了工商管理碩士。“她的薪水是6位數,為人溫柔,跟一個博士訂婚,買了一棟房,然後結婚。”
多完美的人生,多令父母驕傲的女兒呵!但她的大姐結婚後卻失去了生活的興趣,原來她得了嚴重的抑鬱症。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她生命的原動力、生命的熱情被母親剝奪了,一直都為父母的期望活著,等到了可以為自己活時,卻不知活著的意義。原以為結婚會好,但發現並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讓孩子跑得最遠的不是孩子達到了你——家長的目標、家長的期望,而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
這個女孩說:“每一個所謂成功的‘虎媽’教育模式背後,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也許,這種模式取得了一時成功,但這種成功能保持多久,沒人說得清楚。”翻開《虎媽戰歌》,看到最多的是“我的期待”、“我的渴望”、“我的歡樂”、“我的盼望”,卻很少看到她兩個孩子的興趣和意願(除了二女兒的頑強抵抗外),尤其是大女兒索菲婭幾乎是掩蓋在虎媽的威嚴裡,看不到她自己的任何的愛好和追求,對於這一點,蔡美兒卻寫道“最讓我開心的是,索菲婭聽我的”。
所有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對所做的工作極為痴迷。激勵人不斷進取的真的不是金錢和名譽,而是興趣和熱情。
有人向巴菲特請教成功的秘訣,巴菲特總是這麼回答:“我和你沒有什麼差別,如果你一定要找一個差別,那可能就是我每天都有機會做我最喜愛的工作,這也是我能給你的最好的忠告了。”
著名羅伯特·蒙代爾說過“每天工作18個小時,日復一日的科研工作,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會喜歡這種方式,而且絲毫不會感到壓力。只有你認為這種生活方式是快樂的,才可能成功。”
愛迪生幾乎每天在他的實驗室裡辛苦工作,在那裡吃飯睡覺,但他絲毫不以為苦,他宣稱:我一生從未做過一天工作,我每天其樂無窮。
卡耐基成功學的一個基本要義就是:一個人只要無限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能獲得成功。
雯雯在美國投資管理集團工作的前兩年裡,先進行嚴格的職業培訓,公司培訓的宗旨是找出這個人的最強項,然後再給予相應的職位。在這個過程中,每個月都有一個類似中國總結會的小結會,每個人都要不斷地問自己三個問題:你最想幹的事情是什麼,你最有興趣的是什麼,你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這三個問題,在兩年多的時間裡要反覆問,反覆思考,反覆實踐,公司根據所錄用的這10個人的不同愛好和興趣儘可能給不同的平臺(當然是在公司業務範圍內),再給出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專案,四個月拿出成果,然後再換下一個專案。
實際上就是公司出人力物力,再給出壓力極大的環境,逼著你壓出自己的極限潛力,讓你找到最能發揮自己潛力的職位。
雖然這樣的機會很少,但是,我們的家長卻可以按照這個思路培養孩子,不惜代價創造條件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一位對父母逼迫選擇的大學專業毫無興趣的大學生,四年裡竟然有八科不及格,不但拿不到畢業證,還得了較嚴重的抑鬱症。一位兒子考上清華大學的朋友告訴我,他兒子的許多狀元同學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學所報的專業,當年填志願只要是可以過清華大學的錄取線,無論什麼專業都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父母給報的專業,而大多數父母的選擇是依據哪個專業就業容易、收入高、條件好、體面、熱門等因素,至於孩子的興趣則放在了很次要的地位或基本不考慮。
很多學生從來沒有過自己的職業規劃,加之所報考的專業資訊和知識有限,又基於父母單方面的建議甚至“強迫”,致使自己缺乏主見,無形中壓抑了自己的興趣,報考了自己根本不喜歡的專業。另外報考志願時盲目跟風,別人報考什麼,就跟著報考什麼,這都可能造成學生最終進入一個不喜歡甚至討厭的專業。據一項針對大學生“您對自己的專業滿意嗎?”調查統計,回答“不滿意”的大學生佔到了80%左右。
在人生的最關鍵時刻,走錯一步,滿盤皆輸,即使不輸,也要再花極大的氣力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如果在大學期間讓孩子有機會去尋找、去發現、去摸索自己的興趣,那真是教育的一件幸事。
目前,中國已有些高等院校在摸索培養大學生新的模式,教育改革正在進行。
最近我看到一個訊息,興韋學院(上海的一所高等院校)提出的校訓、所秉持的理念和雯雯所在公司培養人才的辦法很相似,有幾個做法極為新穎。
一是允許學生自由地探索。學生進入興韋學院後,可以自由選擇並轉換專業,並在多位導師的指導下制定“個人學習與成長計劃”,學術導師和輔導老師將在每個學期內,幫助學生對該計劃進行回顧和重新評估,以確定學生所取得的進展與未來的成長方向,直到學生確定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
第二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實現夢想。學校提出的理念非常有吸引力:啟用每位學生的成功天性,鼓勵並要求每位學生尊重並追尋自我的激情與夢想,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和優勢。
第三是採用小班授課模式,充分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完全脫離被動接受式的聽課模式,激發每個學生主動學習的意願。這樣個性化的學習模式,在國內其它大專院校裡很難看到。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所學校的宗旨是激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力與學習激情,培養創新型人才和具有自我推動力的世界公民。這個目標非常貼合當前全球化趨勢,有很高的戰略眼光。
不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如果我們創造條件發現、挖掘、培養孩子的興趣,毫無疑問,您就給了孩子一把走向成功和幸福的金鑰匙。
發現、保護孩子的興趣,挖掘孩子的潛力、不惜代價創造條件發揮孩子的優勢,這是成功家庭的最大秘訣,也是我撫養孩子最深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