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媽媽咪吖
-
2 # 浮生半閒
在用母乳餵養的哺乳期間幾乎所有的藥物都能透過乳汁屏障進入到乳汁中,口服藥物大多數會在20分鐘後進入血液,然後透過靜脈血進到肝臟中進行代謝,也就是說,哺乳期用藥後20分鐘藥物進入血液,而後隨靜脈血進入肝臟代謝,藥效會在身體中迴圈,這迴圈的藥效也會進入到乳汁中。進入到血液中的藥效對身體起到治療機體的作用,但是並不是所有進入血液的藥效都能對機體起到治療作用的。基本上只有一半的藥效在起治療作用,而剩下的一半有可能還會侵害機體的正常細胞組織功能,這就是藥物的毒副作用了。藥物服用20分鐘後進入血液,迴圈到體內大概會留存六小時左右,不管是起治療作用的還是機體不需要的多餘藥物成分,都差不多會在六小時後被身體代謝完成,藥效也就消失了。
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體內肝腎的排毒排洩功能不完全,嬰兒體內起解毒作用的活性酶也較低,因此任何藥物在嬰兒體內的作用時間都會延長,對身體有著一定的損傷。雖然哺乳媽媽服藥後藥物進入血液迴圈到乳汁中的藥物成分不算高,也還是會對嬰兒嬌弱的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哺乳期媽媽是不能隨意服藥的,就是肌肉注射打針,也同樣會有藥物成分分泌到乳汁中。母乳餵養時,藥物成分就會隨母乳進入到嬰兒體內,使嬰兒嬌弱的身體受到藥物的不良影響。母乳餵養期間,哺乳媽媽有了任何疾病需要用藥治療的,都必須在醫生的嚴格指導下進行,並詳細解讀藥物說明書。藥物在體內血液中濃度高時是一定不能給嬰兒餵奶的,必須在藥物代謝完後,再進行哺乳。為了安全起見,哺乳媽媽用藥後按照藥品說明中或醫生交待的用藥後藥物代謝乾淨後的時間,在準備哺乳之前,可以先擠出一部分乳汁,以防止乳汁中還留存有藥物成分。如果沒有擠出含有藥物成分的乳汁,停留在乳汁中的藥物成分差不多也要六個小時後才能代謝乾淨。因此,哺乳媽媽服藥後,至少要六個小時後才能再次給寶寶哺乳。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的藥物代謝時間都是六個小時以上的,有的藥物需要的時間更長,要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或者聽取醫生講解後才能清楚。必須按照藥物代謝所需的時間來定下次哺乳的時間,不可自行盲目決定,以免對寶寶造成不良影響。
哺乳期媽媽不到萬不得已,儘量不要隨意用藥。就算有些藥物副作用小,有可能不會對嬰兒造成傷害,但畢竟我們都無法對有傷害的藥物掌握得完全清楚,為了安全起見,還是不要在哺乳期隨便用藥為好。實在需要用藥的,也一定要仔細看清楚藥物說明書,或者諮詢清楚醫生,在服藥前餵飽孩子,還可以在服藥前提前擠出乳汁備用。用藥後,根據藥物說明書或醫生交待的藥物代謝完後的時間再進行哺乳,儘量不要讓藥物成分對寶寶產生任何的不良影響,杜絕藥物成分對寶寶造成傷害的機會。而且哺乳期實在需要用藥的哺乳媽媽,應該在就診時提前告知醫生自己正在哺乳的情況,讓醫生能夠斟酌用藥,儘量選擇對哺乳沒有影響傷害最小的藥物。
-
3 # 問藥師
哺乳是一個重要的生理過程,世界衛生組織(WHO)大力推薦母乳餵養,最初6個月內進行純母乳餵養,母乳餵養應直至兩歲或更久,為嬰兒提供理想的營養以及抗病能力。而哺乳期媽媽難免會因生病而使用藥物,幾乎所有的藥物均能進入乳汁並被嬰兒吸收,媽媽都非常擔心寶寶受到不良影響,並且擔心用藥後母乳不擠出去,藥物會滯留在乳汁裡,導致不必要丟棄母乳、停餵母乳或迴避服用藥物延誤了病情。
1、哺乳期媽媽使用哪些藥物安全?鑑於母乳餵養的益處遠遠大於透過母乳吸收藥物可能帶來的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兒科學會(AAP),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美國臨床決策資料庫UpToDate、藥物與哺乳專著《Medications & Mothers" Milk》、美國藥物與哺乳資料庫LactMed、西班牙 e-lactancia等資料庫,母親在母乳餵養期間可使用大多數藥物(例如青黴素類、頭孢類、阿奇黴素、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氯雷他定、乳果糖、蒙脫石散、口服補液鹽、益生菌、區域性使用藥物、流感疫苗等),在哺乳期是可安全使用,不用停止哺乳,不會對嬰兒造成危害,可以哺乳。因為大部分藥物轉運到乳汁的濃度比較低,通常認為相對嬰兒劑量RID(嬰兒從乳汁中獲取的藥物劑量除以母親服藥劑量)小於10%的藥物,哺乳期使用是安全的。
但是有一小部分藥物被禁止用於哺乳期女性(例如抗癌藥物、放射性碘、碘化物、可卡因、可待因、利巴韋林等)。
還有下列情況:母親血漿中游離藥物濃度較高、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力低、藥物分子量較小(小於800)、藥物脂溶性高等更容易轉運到乳汁中,乳汁的濃度比血漿高。哺乳期使用這類藥物需要結合嬰兒的年齡、發育狀況、母親服用的劑量和療程及藥物安全性進行評估判斷能否哺乳。例如紅黴素、磺胺甲噁唑、氯黴素、異煙肼、苯巴比妥、地西泮等分子量較小或脂溶性較高的藥物,乳汁中濃度較大,藥物安全性小,需要安全藥物替代,必須使用時應評估,權衡利弊後使用或有潛在危險時暫停哺乳。
如果使用了哺乳期禁用的不安全的藥物,需要暫停哺乳,用藥結束後恢復哺乳的時間根據藥物在體內清除的理論,一般認為經過 5 個半衰期左右(藥物半衰期通常指血液中藥物濃度下降到原濃度一半所需的時間,通常用 t1/2來表示)藥物能從體內完全清除,就可以恢復哺乳了。
每一種藥物都會有各自的半衰期,通常會在藥品說明書裡註明。以抗偏頭痛藥物氟桂利嗪膠囊為例,哺乳危險等級L4,必須用藥時需要暫停哺乳。說明書裡標註的半衰期是5.5個小時,經過5個半衰期的時間藥物在體內基本清除,因此用半衰期的數值5.5乘以5,就能算出大概需要27.5個小時藥物可以從身體裡完全清除,也就是說吃藥後27.5個小時左右可以恢復哺乳。需要注意的是,在暫停哺乳期間,一定要規律地用手或吸奶器定期將乳房排空,以免乳汁生成沒有吸吮刺激而減少,影響以後的泌乳量。
還有注意可能會減少媽媽產乳量的常見藥物(如撲爾敏、偽麻黃鹼、雌激素、溴隱亭、乙醇、卡麥角林,麥角胺等)應避免使用。
2、母乳不擠出去,進入乳汁裡的藥會自動消失嗎?許多哺乳的媽媽打完抗生素頭孢後,認為母乳不擠出去,藥物會一直滯留在乳汁中,擔心寶寶會攝取到多的抗生素,引起菌群紊亂或腹瀉,這種誤解可能導致不必要的丟棄母乳。其實母親血液中的藥物和乳汁中的藥物濃度是處於動態平衡的,當母親血液中藥物濃度上升時,乳汁中的藥物濃度也會升高;當母親血液中藥物濃度隨著身體代謝逐漸下降時,藥物也會從乳汁中轉運回母親體內,然後逐漸消除。因此,大部分情況,打完針後,母乳不擠出去,進入乳汁裡的藥物(例如青黴素類、頭孢類、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會自動轉運回母親血漿後消除。
但是也有部分情況,由於乳汁的酸鹼度(PH7.2)較低於血漿(PH7.4),弱鹼性藥物進入乳汁後,會被捕獲在乳汁中,而不會因為濃度梯度的關係再返回到母親血液迴圈,例如弱鹼性藥物(如苯巴比妥鈉、紅黴素、嗎啡、哌替啶、阿托品、氨茶鹼等)需要把乳汁擠掉才能消除。
3、 哺乳期媽媽服用中藥後,什麼時候能餵奶?由於中草藥和中成藥對疾病的療效不確切,安全性也不明確,沒有哺乳期用藥的研究資料,對寶寶的影響很不明確。也沒有半衰期、藥代動力學的研究資料,何時從體內清除沒有資料,因此不建議哺乳期媽媽使用中草藥和中成藥。
回覆列表
伴隨藥物在身體裡的留存期結束,按照理論藥物是會從乳汁裡消失的,但是你可能讓乳汁在身體裡停留那麼長時間嗎,你需要把奶排出來,免得乳房腫脹,進而導致回奶,所以這個問題是不成立的。
那麼服用中、西藥後,什麼時候能餵奶,可以說一說。
首先藥物在身體裡的存活期,取決於你服用的藥物,有的藥品說明書上有詳細介紹,有的沒有,但是建議都要諮詢醫生,不同的藥物在人體存留的時間也不一樣,一般為4~8小時,也有些藥物會達到24小時,完全代謝乾淨需要3天甚至更長,所以你不可能等待到新陳代謝乾淨再哺乳。
在哺乳期間儘量避免媽媽用藥,誰也不能完全保證,如果實在不小心趕上了,本人在哺乳期間也因為感冒用過藥,建議用藥期間停止哺乳,同時把多餘的乳汁用吸奶器、或者手擠給排出來,多喝水促進新陳代謝,待身體好轉停止用藥後,再行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