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綠豆芽

    有人曾說越貴的茶,口感越淡,這個判斷不僅僅是字面意思,詳細說下來需要理解茶葉的“濃淡程度”和“飽滿程度”。什麼是濃淡程度和飽滿程度,就好比老火燉的老湯和刷鍋水湯,差別巨大。

    理是這個理,不過更為通俗的方法將這個理論延伸一下。濃非厚,淡非薄通俗來講什麼意思?

    首先將茶的滋味分為兩個方面,濃淡和單薄厚實。

    茶湯的濃淡與置茶量和沖泡時間有關,茶葉放的太多,浸泡的時間太久,茶湯自然會濃郁,出現苦澀之味也正常。廣東和福建的茶友們喝茶尤其重口,沖泡時投茶量一般都在12g以上,更為誇張的達到了20g。這種量泡出茶極其濃重,但是濃並不代表“厚”,只是味道上的濃。

    這個厚是什麼意思?

    六大茶類裡不管是什麼茶,茶的內含物質越豐富,滋味就會越厚實,內含物質才是鑑定一款茶是否優秀的基礎。茶內含物質的多少與種植區的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厚實的茶,無論沖泡是濃是淡,品飲時都可以給人一種湯水有“味”的感覺,有內容,就像有些大師講話一樣,言之有物。

    再看那些單薄的茶湯,雖然喝起來苦澀茶濃味重,但是把茶湯含在嘴裡細細品味,會感覺這茶湯有“空”的感覺,大家喝喝袋泡茶就知道了,雖然沖泡出來的茶湯很是香濃,但是滋味卻是單薄寡淡,味道上的層次感更是談不上。

    舉個例子:有茶友喜歡喝紅茶,平常喝的都是價適中的紅茶,這個位置的紅茶品質自然也較為適中。某天去友人家中串門,友人待客為其沖泡了一壺上好的武夷山當地製作的紅茶,剛喝第一口,茶友就覺得這茶有些淡。沒有自己平常喝的那些有味道,這湯色也不夠豔紅。這位茶友追求的是入口的茶濃味,只需要增加些泡茶量和沖泡時間即可對應他的口味。但是這武夷山上好的紅茶,不論是湯的鮮爽度和滋味厚實度,都遠遠要比一般的紅茶要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比耐泡程度。好的種植區所出的原料和優秀的製作工藝,這樣的茶在不斷的沖泡中,滋味會逐漸淡下來,但是依然能從茶湯中喝到其滋味,較為一般的茶則為水味。

    喜歡喝濃茶不一定是重口味,大多數人沒有分清濃和重之間的區別,泡濃、泡苦不一定就是重,喜歡喝又厚又濃的茶,才是真的重口味。

    平時泡茶不要太濃,對胃不好,而且也不容易識別出真正“厚實”的茶。

    濃淡都能喝出來,但是薄和厚,要想喝出區別來,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要靠肌肉式記憶,靠舌頭去感受,靠腦子記憶。哪天能把“濃淡”、“薄厚”這兩方面喝明白了,才算是真正的識味入門,茶的薄厚一點都不玄乎,它是可以比較出來的,但還需你用心仔細去感受。

  • 2 # 有時沉默2

    這主要指的是綠茶,高檔綠茶鮮爽味的茶氨酸含量高,苦澀的茶多酚相對較少,茶氨酸、茶多酚、咖啡鹼比例協調,所以喝起來鮮爽不苦澀,老茶客就會認為淡。一般綠茶茶多酚含量高,茶氨酸含量低,茶湯醇厚,澀味明顯。氣溫低,漫射光為主,茶芽越嫩,茶氨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所以說綠茶以清明前為貴,高山雲霧出好茶。

  • 3 # 二樓茶舍

    首先這句話說的有點歧義,是越好的茶,價格相對較貴,口感更清甜,而不是清淡。為什麼這麼說呢?品質好的茶,首先原料要好,無論綠茶,白茶,普洱,紅茶,都是採摘的上好原料來製作,再次就是製作工藝考究,那麼這款茶才能稱之為好茶。這樣茶有個特點,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茶葉原有的氨基酸。葉青素,咖啡鹼等物質在製作過程中,無論是紅茶,綠茶用高溫將其破壞,還是白茶,普洱利用日曬等工藝最大限度的揮發掉。所以這樣的茶入口就不會有青澀味,同時製作過程保證了沒有其它雜質,也保證了沒有其它雜味。因此好茶入口就很清甜,而不是清淡。這就是所謂“大茶無味”的道理!

  • 4 # 洪氏傳人

    物以稀為貴,越早越貴。有錢人喝的。說實在的,只是炒作,要喝茶,就是喝穀雨前後的毛峰茶。養分吸收充足。口味醇厚。濃度極高,耐泡。促消化。還有減肥功效哦。

  • 5 # 茶灰

    說到茶葉越貴,口感越淡這是什麼原因呢?

    貴的茶葉,通常由一芽一葉或全芽頭製作的。在春天時,芽頭葉片中的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與咖啡鹼的含量少,所以做出來的茶葉鮮甜甘醇少有苦澀給人茶葉太淡的錯覺。

    最近春茶季節,本人喝了不少荒野銀針與荒野牡丹王,總體來說還是牡丹王更適合我,畢竟茶葉適口才行。

  • 6 # 武夷山獨行俠

    答:茶葉越貴,口感越淡,這個看法應該是不正確的。

    以白酒為例來解釋可能更容易理解。

    北方由於天氣常年氣溫更低,北方人更喜歡喝烈酒,就是高度白酒。

    南方氣溫高,南方人更多的人喜歡喝低度白酒。

    我們不能說高度白酒或低度白酒哪個更貴口感就更淡吧?

    當然一款好的產品必須有他獨特的特點和實用作值,尤其是茶葉,高檔的茶葉屬於奢侈品品,含有文化價值在內,更主要的是和原產地山場有關,因為產量少,不可複製性,所以才更貴。

    相對而言青茶綠茶口感更淡些,烏龍茶口感更濃烈些。新茶客喜歡喝口感淡些的茶葉,老茶客更喜歡喝濃烈些的茶葉。

  • 7 # 秋歌988之女

    當然了,明前茶,頭茬嫩芽,小嫚,肯定是不抗浪頭。你弄個老樹葉子試試,可以煮著喝。到穀雨就長成大嫚了。春生夏長,茶到夏才飽滿。抗浪頭。

  • 8 # 霍山黃芽茶農小陳

    作為黃茶茶農,站在黃茶,綠茶的角度分析,這個問題是成立的。

    首先我們要說一下排除假茶,同一種茶是什麼因素導致了茶葉的貴賤之分。是採摘時間和採摘標準。

    採摘的時間,也就是很多人說的明前,雨前,穀雨茶這樣的區分。越早就越貴,因為春天剛到,萬物復甦,茶葉的產量也是非常低的,茶葉很嫩,很小,物以稀為貴,很正常。

    另外一點就是採摘標準了,也就是常說的單芽,一芽一葉,一芽兩葉,葉梗的區別。早春茶葉很小,採摘上一般以一芽一葉為主,純採單芽的茶種也有,但是不多。

    綜合分析,最貴的的就是明前,單芽。或者是明前一芽一葉。這樣的組合。

    這樣的茶葉子很嫩,香氣足,但是口味淡。因為茶葉就是一種特殊的植物,植物的嫩芽比葉子味道淡實屬正常。

    喝明前茶,適合聞其香,慢品味道,感受鮮嫩。追求耐泡,口重,確實是為難了它。

  • 9 # 餘一鬥

    茶葉口感濃淡是根據每個人的品飲感覺不一樣而有不同的體驗。它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概念。咱們以中國消費量最大的綠茶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首先,正常情況下,茶葉越貴,芽頭越小。大部分名優綠茶都是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有的的是選取單芽製作,只有部分特種茶類,比如說六安瓜片只要葉片不要芽頭,比如說太平猴魁兩葉抱一芽。

    其次,在綠茶加工生產中,鮮葉的價格是隨著時間的推遲和採摘批次及葉片老嫩大小程度的不同,而逐漸走低。因此前期名優茶等級較高,價格肯定比後期要貴。

    第三,前期芽頭小的茶葉,氨基酸含量、內含物質和茶多酚等各種營養元素相對來說,肯定沒有後期大枝大葉內含物質多。在沖泡的體驗過程中,屬於比較鮮爽滑潤,回甘清甜,給消費者的直觀感覺就是比較淡。而後期茶葉的內涵物質多,茶多酚、苦鹼等物質增加,導致茶葉沖泡後比較醇厚,給人直觀感受就是比較濃。

    第四,茶葉濃淡跟投茶量和杯體容量之間有著一定的關係。同一種茶葉,同樣的投茶量,如果杯體大小不一樣沖泡出來味道也會有濃淡之分。而同樣的杯子大小,不同的茶葉和不同的投茶量,泡出來的茶葉濃度也不一樣。

    所以總體上來說價格貴的茶葉,大多屬於前期比較高檔的鮮嫩芽茶,沖泡後清新回甘,口感感覺是比較淡。

  • 10 # lipuren

    如果是同一種茶,這話有些道理。物以稀為貴,以綠茶為例,早春清明前採摘的的茶(明前茶),都是剛萌發出來的當年第1批嫩芽,採摘製得的茶葉量少,價格昂貴,沏一杯品嚐,有一股淡淡的茶香沁人肺腑,高貴至極;清明後到穀雨後採摘的茶,葉片稍大,產量大增,製成的茶葉價格下降很多,沏一杯品嚐,味道更濃郁,更適合本人口味;春末夏初及以後採摘的茶,葉片更大產量更高,價格大幅下降,沏一杯嚐嚐,味重而有點澀味(單寧味),耐泡,屬大宗低檔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賽季目前為止,湖人戰績與勇士僅有一個勝場差,你怎麼看待這支湖人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