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自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永樂皇帝正式宣佈定都北京,紫禁城開始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在這近五百年的時光,紫禁城一直都沒逃過火災的陰影。

    前三殿大火

    首先說一下紫禁城正門——太和門,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太和門大火,全門燒燬。本來這門被燒了修就好了,可偏偏四十二天之後是光緒皇帝的大婚之時,不管是重建還是改期都不可能。慈禧太后急中生智,下令由北京扎彩工人連夜趕製一座綵棚太和門,光緒大婚之時就由這座紙紮的太和門進入,婚禮也如期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紫禁城最莊嚴肅穆的前三殿的多次著火了:

    明永樂十九年正月初四,也就是永樂帝正式啟動紫禁城宮殿群的三個月後,紫禁城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就遭遇了一次火災。三殿都著了火,原因是因為雷擊。

    之後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又是因為雷擊著火,把三大殿又燒了一次。

    接著明萬曆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三大殿再次著火,這次的原因是因為太和門著火,火勢蔓延到了三大殿。

    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二,因為別處起火,火乘風勢,連累到了太和殿也發生火災。

    後三宮著火

    嘉慶二年,乾清宮失火,連帶交泰殿也遭了殃,交泰殿中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珍寶,其中有一座自鳴鐘,那是清乾隆十年所造,“交泰殿大鐘,宮中皆以為準”。這座自鳴鐘是清朝國家的報時中心,皇帝的鐘表也是以它為準的。可就在這場乾清宮大火中被燒燬了。

    後三宮之後就是東西六宮,基本都有過著火的記載,其中最嚴重的是延禧宮,至少發生了四次火災。

    清道光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九點多,延禧宮著火,連燒房屋二十五間。這場火災是由於廚房起火,起火後滅火措施不好,才導致了其它地方的火災。

    延禧宮的這次大火,因資費巨大,道光不願浪費錢財,就規定延禧宮暫時不修,先拖著,等有錢了再修。這就一直拖到了清末,隆裕太后決定重修延禧宮,並且建了一座水晶宮,以防止火災的發生。

    不過這座水晶宮還沒修好,辛亥革命爆發,清廷滅亡,水晶宮也就成了一座養魚池,供隆裕太后在紫禁城消磨時光。

  • 2 # 津門大明白

    由於紫禁城是以木結構為主,所以幾百年來大火,小火一直未曾斷過。

    天災,主要是雷擊造成的。《延禧宮略》中那樣的雷擊場景在明清宮殿中可是真實上演過的。 人禍,主要是用火不當造成的。

    有史可查的大大小小火災有四五十起,說幾件比較有名的火災吧。

    嘉慶二年(1797年)十月二十一日,乾清宮突發火災,當時正是初冬時節,天乾物燥,一時火勢沖天。乾清宮被燒成白地,宮中的藏書也未曾倖免。死裡逃生的乾隆帝大為震怒。經調查,起火原因是由掌火太監郝世通用火不慎引起,當時宮內取暖使用過的煤炭復燃,燻灼木隔,從而引發大火。

    光緒十四年冬(又是冬天),正值大婚籌備之際,貞度門突然失火,火勢迅速迅速蔓延至太和門、昭德門。由於皇帝皇后的大婚定於一個多月後,而按儀制皇后需從大清門入宮,將經過太和門,現在太和門被毀,這可怎麼辦。清廷下令由北京棚匠扎彩工,搭了一座以假亂真的用紙糊的太和門。這做法,一般在民間是紙木匠為死人搭紙屋供焚化才採用的。這似乎也成為帝后二人不回的一個徵兆

    道光二十五年,延禧宮,被燒的只剩大門。宣統年間,有意建為西洋水殿。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成了爛尾樓。

  • 3 # 歷史課課代表

    紫禁城自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前)建成之後曾經作為明清皇宮長達五百年時間,在這期間紫禁城曾經發生過多次大火,尤其是在明朝時期,其火災次數不僅非常頻繁,而且造成的損失也非常巨大,在明朝甚至有幾位皇帝終其在位期間都未能目睹紫禁城的重建,而是生活與火災後倖存的宮殿之中,伴隨著廢墟和重建走完了一生。與明朝的多次嚴重火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清朝時期較少的火災,整個清朝時期,紫禁城的火災只發生過兩次,並且火災波及範圍有限,損失很小,諸如明朝那樣動輒燒燬三大殿的火災更是一次沒有。下面就明、清兩朝紫禁城的火災作簡要分析和介紹:

    明朝時期紫禁城的歷次大火:

    明朝時期紫禁城發生的第一次火災其實就發生在紫禁城竣工後的四個月,當是一場詭異的大火從天而降,燒燬了紫禁城中最為壯觀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這三大殿也就是後來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這場火災在當時成為了朝野上下街頭巷議的爆炸性新聞,因為是天火,所以當時的人們都認為篡位的朱棣惹怒了上天,朝廷一些官員甚至還因此提出了重新遷都回南京的說辭,這場大火不僅讓明朝政府損失慘重,也讓摸不到頭腦的朱棣非常難堪。並且朱棣有生之年也未能看到重建好的三大殿,不僅朱棣沒見到,就連後來即位的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也沒有等到那一天,三大殿燒燬後歷經二十多年直到明英宗正統六年(公元1421年)的十月才重建而成。這場大火雖然損失巨大但是相比一百三十多年後的嘉靖三十六年的那場大火來說並不是最大的,嘉靖三十六年,又是一場從天而降的大火,將重建了一百三十年的三大殿再次燒燬,這次不僅是三大殿被燒燬,就連奉天門,左順門、右順門、午門外左右廊都被盡數燒燬,這場火災也是明朝歷史上紫禁城最嚴重的一次火災。五年之後的嘉靖四十一年,重建工程竣工。明朝時期的第三場大火發生於萬曆二十四年,這場大火燒燬了後宮中乾清宮和坤寧宮,這兩座宮殿還未來得及修復,第二年的六月又發生了一場大火,大火第三次將三大殿燒燬,而這次重建直到萬曆皇帝的孫子天啟皇帝登基後的第六年才全部竣工,此時已是明朝末期,國力大不如前,加之損毀嚴重,所以重建工程前後歷時三十五、六年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在短暫佔領北京後旋即敗退,撤出北京前的李自成故意放火焚燒紫禁城,但是此次人為的縱火僅將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焚燬,其餘建築未受破壞。

    清朝時期紫禁城的兩次火災:

    相比明朝的四次損失巨大的火災而言,清朝時期紫禁城發生的或在不僅次數和規模都小的可憐,清朝在建國後的兩百多年都未曾發生火災,這一點是非常令人驚奇的。清朝時期紫禁城的第一場大火,發生在光緒十五年正月十七,數九寒天之時的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燬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門,這本不是什麼要命的事情,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十天之後的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是光緒皇帝大婚的日子,根據清朝祖制,皇后入宮必須要經過太和門,而這場大火卻燒燬了皇后入宮的必經之路,就在眾人為此一籌莫展並且堅信皇帝大婚會延期舉行的時候,強勢的慈禧太后一錘定音,宣佈皇帝大婚將如期進行,為了不使皇后入宮時經過光禿禿的太和門,慈禧以光緒皇帝的名義下詔,召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僅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就用彩紙紮好了一個太和門,大婚當日,文武百官王公命婦入宮朝覲之時,遠遠看到了“重建”的太和門,不禁發出陣陣驚歎。

    一九二三年六月六月二十六日夜,溥儀居住的內廷發生人為縱火,大火燒燬西宮敬勝齋及周圍建福宮花園內的一些建築,此時清帝已經退位十二年,但是根據民國《清室優待條件》,溥儀及其後妃仍然居住在內宮,當時由於遜清皇室財政支出捉襟見肘,並且時常發生宮女宦官 偷盜宮中財務之事,所以溥儀決定清查賬目,一些貪贓偷盜的太監為了掩蓋罪行,情急之下縱火焚燬了庫房。

    明朝火災頻出和清朝火災較少的原因:

    清朝時一些人認為紫禁城之所以在明朝時期接連發生多次火災是因為明朝皇帝昏庸無道而怒上天,而清朝皇帝大多勤政愛民,所以上天庇佑清朝。這種說法是封建時期士大夫們的趨炎附勢的媚上言論,實際上並不符合唯物主義。我們仔細查閱資料不難發現,明朝歷次火災都是天火,所謂天火實際上就是雷擊所致,而明朝時期,尚未發明避雷針,而紫禁城在當時又是北京城中最高的建築,而三大殿則又是紫禁城之中的最高建築,所以非常容易被雷擊中而發生火災。但是到了清朝時期,人們在紫禁城各個宮殿房角上揚起的龍頭嘴裡安上了金屬的舌頭,而金屬的龍舌頭連線著一根細鐵絲直通地下。這種巧妙地裝置使宮殿被雷擊中時,電流會沿著龍頭嘴裡的金屬舌頭通往地下,房屋因此避免了被雷擊中而發生的破壞。這也是清朝時期紫禁城很少遭受天火襲擊的真實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了一年級以後,感覺孩子間差別很大,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