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禽弱粥

    不是。

    首先,心理是否“有問題”,根本就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每個人都不一樣。如果你沒有心理學的基礎知識,不建議自我診斷。

    其次,不要覺得去找心理諮詢是件多丟臉的事,就跟感冒了去醫院輸液一樣,心理疾病也只不過是很正常的一種病而已,理性看待。

    再者,對心理問題要有所警惕。如果你的心理問題影響到了日常生活,而且靠自己無法解決,建議去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而不是自己憋著。

    最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自己學一些心理學基礎知識,無論對自己還是身邊的朋友,都有好處。

    ——分割線——

    另外的,心理諮詢師也有涉及積極心理學的,當你為事業生活迷茫的時候,也可以找他們談談心,聽他們的開導,或許能有很不錯的收穫呢?

  • 2 # 聆聽心理話

    這種說法顯然是不準確的,心理諮詢並不是說有問題才需要諮詢,其實每個人心理都不同,也可以說都各自有各自的問題,這都很正常,很多人內心的問題,都可以“自愈”的,會自己調理,這需要時間。我們的心理有時候就像一潭池水,由於外界或是內部的原因,都有渾濁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沉靜,過了一些時間,它就自然而然的清澈了,原來的渾濁也沉澱了,又恢復原來的清澈。這是自然的清淨,。但有的時候,自然的清澈不容易達到,就需要源頭有清水來注入,這樣會清澈的更快。所以我們人的心理也一樣,並不是有問題了才需要諮詢,只是有時候我們已經調整自己心理需要太多的時間,我們需要諮詢,需要開導,需要疏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外界的一股“清流”來加快我們心裡的清澈見底!

  • 3 # 心理老師李梁堅

    “我們心理都有病。”

    我覺得這句話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嚴格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心理不健康的狀態,或者說,在健康和不健康之間調皮地來回跳躍。

    在“有問題”這個界定上,我結合平時給學生做諮詢和輔導的經驗,分類別談一談。

    01/ 心理異常狀態。

    這種“心理有問題”狀態,就不用找心理諮詢師了。

    心理異常狀態,一般情況下,已經發生器質性病變,也就是生理上已經病變了,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生病,比如癌症等,只不過這種病是腦神經受損。

    也就是說,這種“有問題”狀態,就是我們常說的,神經病,要進精神病院。

    除了心理異常,剩下的都可以找心理諮詢師。

    02/ 神經症。

    神經症是說,身體上沒有器質性病變,但是衝突變形和嚴重的心理問題。

    心理異常通常行為是不符合社會規範的,比如想笑就笑,想橫穿馬路就橫穿馬路,想你床上尿尿就尿尿。神經症一般不會,還算是正常的。

    常見神經症有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等。

    03/ 嚴重心理問題。

    嚴重心理問題指的是,心裡不舒服狀態,持續時間比較長,並且泛化的心理問題。

    泛化指的是,引起症狀的已經不是原來的事情或者人和物體。聽不懂對不對?沒事,我舉個例子。

    有個大學生很想家,想到家就哭,比如看家的照片,跟老爸老媽講電話等。家,是讓她哭的原始的東西。後來大學生不能自已,聽到家為主題的歌曲都會哭。也就是說,這時候讓她哭的不是家了,歌曲也能讓她哭。這個時候就叫泛化。

    04/ 一般心理問題

    一般心理問題指的是沒有病變,內心衝突也正常,時間較短,也沒有泛化的心理問題。

    嗯,不想舉例了。

    因為很多時候,大家都不把一般心理問題當問題,等到意識到有問題自己去找諮詢師的時候,已經是嚴重以上的心理問題了。

    重視!重視!重視啊!

    氣死寶寶了!

    05/ 成長類心理輔導

    我給學生做個案的時候,很經常接到這樣的問題。

    就是有些心理問題,並沒有影響到平時的學習和生活,就像被藏在了黑夾子裡的小怪物。當遇到特別情景時,這隻小怪物就會跑出來。

    比如有個學生很困惑,自己交不到朋友怎麼辦?然後看到別人很友好的時候,心裡就會不舒服。平時就一點問題都沒有,也不會不舒服很久,立馬能調整,下次看到又會不舒服。

    這種問題,有些學生心裡是有未完成情結的,用繪畫、沙盤、催眠,都會有很好的效果。

    這種我歸類為成長類心理輔導。

    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有興趣的可以一起交流下呀~

  • 4 # 陌上心理

    那麼,究竟諮詢心理的人一般是什麼人呢,在我的經驗中,確實是有自身心理有問題的,不過也有很多是因為婚姻關係,情感問題,子女教育等問題。所以並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你要問我自身心理有問題的人才來諮詢的佔比有多少,我可以回答其實並不高。

    也許有人會質問。即使有5年的實戰諮詢經驗。也未必能夠看到所有的諮詢心理的人群型別,這個我不否定。只不過,有一點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認同我,這一點就是當每個人遇到身邊無法解決的事,總會想要去找個人諮詢,試試能不能幫到自己。

    所以,真正有心理問題的人,他可能會去心理諮詢,也有可能不去心理諮詢,因為想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並沒有絕對。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可能去諮詢心理的。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因為心理諮詢和普通的看病不同,如果你對身邊的人和事存有疑惑,透過諮詢得到答案,我覺得這才是心理學的真諦。因為可以看自己,也可以讀懂他人。

  • 5 # 霍體清

    “有問題”的人才需要心理諮詢嗎?

    這個"有問題",可以理解為有心理問題、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從心理諮詢的範圍和職能看,不單是有心理問題的人需要諮詢,沒有心理問題的人也可以,也應該做些心理調整,讓自己儘量保持一個好的心理狀態,也能提升抗挫折、抗打擊的能力,更好的預防心理疾病的形成。

    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真正從透過心理諮詢調整康復的人(有心理問題的人),極少,這些人多數透過吃藥,有的也做過心理諮詢,但效果不好,或沒有效果,就不相信心理諮詢了,又回到了吃藥維持的狀態。現在有數量龐大的心理疾病患者都是透過吃藥維持,或者乾脆連藥都不吃硬扛著,造成很多人長期的忍受痛苦,受著煎熬,他們每天沒有希望的活著,工作學習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已經工作學習,家庭、婚姻狀態糟糕,有的成不了親,有的離婚。一個人得病,殃及全家。

    從目前看,最正確、科學的方法是透過心理諮詢解決這些這些問題,但是要用高效的解決方法,一面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 6 # 蕙心蘭質2019

    這要看問題嚴重程度,如果影響日常生活,自己無法解決了,就應該找心理諮詢師去諮詢。

    心理諮詢是最近幾年才被大眾認知,但並沒有廣泛接受,普遍認為只有心理問題的人才做心理諮詢。

    殊不知,心理諮詢,這幾年發生了巨大變化,從過去的治療模式,轉為學習模式,到今天的服務模式;從個體到團體再到大眾。

    什麼是有問題呢?就當人們遇到心理困惑,人際關係不和,情感挫折,創業困難等。

    我們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如果不及時做心理疏導,就會發展成精神的疾病,而這種情況,都是由不良互動關係導致的。

    其實找心理諮詢師就像我們身體生病,找醫生看病一樣的,是系統的心理治療。

    心理諮詢就是幫助求助者發現自己不良情緒的誘因,並及時正確疏導,找到緩解情緒的方法,重燃生命的活力,恢復愛與被愛的能力。

    諮詢師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手到病除。而是陪著我們慢慢探索問題,讓我們去認識自己,感受自己,悅納自己。求助者需要的是一個理解共情的人,只有自己才是拯救自己的人。

    上月我所在的小區,一位27歲的男生,因為戀愛問題和父母發生爭吵,在半夜選擇跳樓自殺。聽到這個訊息後,我心裡非常痛惜,因為這個問題,積壓很久了。如果父母能有邊界概念,孩子能有心理學知識,或者想到找心理諮詢師去諮詢,這個悲劇或許可以避免,“每個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2016年12月31日,中央22部委聯合發文,號召各級政府把心理健康落實到工作中。2018年的3月份,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心理健康問題。“要加強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培育自尊、自強、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服務心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第一等粵語諧音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