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努比行走歷史
-
2 # 王學理
(1)當時,秦二世受趙高控制與迷惑,“指鹿為馬”已顯示出趙高威赫能力。農民起義來自東方,以為李斯兒子李由為三川守可以抵禦農民軍。既欺騙秦二世,又把責任推給李斯;
(2)當農民起義軍進到戲水時,這才引起朝廷恐慌。來不及調集軍隊,便把修陵墓的“酈山徒”釋放了,交給武器由章邯率領抵抗農民軍。
(3)朝廷內鬥,一派混亂。趙高車裂李斯父子、逼死秦二世於望夷宮丶子嬰殺了趙高…….。劉邦率大軍經武關丶藍關,擊潰關中守軍,進軍霸上,子嬰只有交出印璽,秦朝被推翻。
-
3 # 秦皇漢武
秦末亂世,戍守北方長城的秦軍是南下救援了的。
這一點《史記》記載的很明確:“(蒙恬)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秦使王翦之孫王離擊趙,圍趙王及張耳鉅鹿城”。蒙恬死後,長城秦軍由王離統率,秦末戰亂時,王離奉命統率長城邊軍南下圍攻鉅鹿,但可惜章邯沒能擋住項羽攻勢,輸送糧草的甬道丟失,長城秦軍喪失補給,被項羽的諸侯聯軍擊潰,王離被俘,蘇角被殺,涉間自焚而死。
那麼救援的秦軍究竟有多少呢?蒙恬北擊匈奴時,總人數是30萬,不過這個並非秦軍兵力,而是包含了戍邊役夫在內的,在《匈奴列傳中》曾提到“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悉收河南地”,如果這個記載無誤的話,那麼可以推測出長城一帶的秦軍有10萬人,另有20萬“戍邊者”,當然,“戍邊者”並非不能打仗,只是戰鬥力要差一些,何況在秦末戰亂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各地徵調來的戍邊者都跑光了),所以,王離能夠調動南下的長城秦軍至多也就10-20萬人。
-
4 # 小怪軟體管家
秦國作為第一個統一全國的封建王朝,能做到六王畢,四海一,這足以說明秦朝軍事實力之強大!統一全國之後,大秦帝國主要有三個軍事集團,分別是抗擊匈奴、修築長城,擁有30萬兵力的北方軍團;南平百越、駐守嶺南,擁有50萬兵力的南方軍團;以及駐紮關中、拱衛京師的20萬精銳衛戍部隊。
很多人說,在秦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候,駐守北邊長城的30萬秦軍居然沒有南下援救大秦王朝,這難道是真的嗎?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當時的軍隊已經有一部分南下救援了,只是沒有全部南下而已!在秦始皇在世的時候,曾派大將蒙恬去北邊戍邊,防備匈奴的入侵,此時的匈奴已經被強大的秦國軍隊打的到處亂竄,但他們仍然還會不停的騷擾秦國邊境。後來蒙恬被害,大將王離接手軍隊,所以當秦國出現危機時候,王離只是帶走了一部分軍隊去救援,而另一部分仍然戍守邊關,防備匈奴趁勢的入侵中原。但這只是無濟於事,匈奴大軍南下,由於主力被抽調南下,剩餘部隊無力抵抗,河套地區被匈奴搶佔。
至此,匈奴長期佔據河套,並時常男犯中原,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對匈奴大舉用兵,並收復失地。
-
5 # 深漂寧寧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當時的執政者秦二世胡亥,由於受到太監趙高的蠱惑。權利逐漸被架空,把本來就已經搖搖欲墜的大秦帝國親手葬送。
秦始皇死後,太監趙高和丞相李斯篡改詔書扶持秦二世胡亥繼位。此時的大秦帝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由於秦始皇和胡亥實行的暴政,湧現出了大批的起義軍伐秦。自農民起義軍人陳勝吳廣死後,最強大的兩股伐秦勢力就是一心想要復楚的項羽和草根出生的劉邦。
當時的大秦帝國有大批的軍隊可以對抗項羽和劉邦,可是每次都抵擋不住項羽和劉邦的進攻。當這兩股反秦勢力兵臨城下的時候,此時的大秦帝國竟然無兵可調,無兵可擋。而遠在鎮守邊關的蒙恬和他的30萬大軍因為沒有得到回城救援的詔書,所以也就沒有出動。
秦國生死存亡之際,駐守北部長城的30萬秦軍為什麼沒有南下援馳?1:秦始皇在統一全國建立大秦帝國之後,為了防止出現帶兵造反的事情。曾下過一道旨意,任何鎮守邊關的將領和軍隊,在沒有得到詔書之後不得進入到咸陽城內。當項羽和劉邦兵臨城下的時候,秦二世胡亥再已調兵已經來不及了。三十萬秦軍因為沒有得到旨意,自然也就沒有南下援馳。
2:秦二世胡亥聽信趙高的讒言,認為大將王離所率領的10萬秦軍能夠抵抗項羽和劉邦。所以也就沒有頒發詔書讓在北方駐守的蒙恬率領30萬大軍南下援馳。可誰曾想到王離率領的10萬大軍全軍覆沒,大將王離更是投誠與劉邦。
3:還有一種說法是,本來秦二世胡亥要下旨讓蒙恬率領大軍前來救援,太監趙高害怕一旦頒發旨意讓蒙恬率領的30萬大軍南下援馳。因為他知道秦始皇本來是讓公子扶蘇繼位,就是因為他與丞相李斯篡改詔書,才導致無能的秦二世胡亥繼位。所以他害怕一旦30萬大軍南下援馳,蒙恬會找他算賬。所以他極利勸阻秦二世胡亥不讓其頒發旨意,讓蒙恬率領大軍南下援馳。
結語:在秦朝生死存亡之際,之所以駐守北部長城的30萬大軍沒有南下援馳,可以說是秦二世胡亥的昏庸無道和太監趙高一手造成的。自此秦朝大軍無力抵擋項羽和劉邦的進攻,造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
-
6 # 玉之溪
秦國的北方派遣駐屯軍,當初30萬人北上,最後到了秦末,還是有20萬軍隊南下,馳援的,只是大勢不妙沒有救援成功,被以項羽為首的聯軍擊潰而已,救援失敗了。
秦國滅六國統一華夏後,軍隊數量達到創記錄的80萬大軍。但是秦始皇沒有讓他們停留。繼續開始了整合河山的軍事行動。當初滅楚的60萬大軍,奉始皇昭令少量的精銳部隊和王翦撤回關內。剩餘的數十萬軍隊連同戰俘流民湊成50萬秦軍,在屠睢的帥領下開始了向嶺南征戰,投入征服百越的軍事行動中去了。此事在此暫不講述。
老將王翦率領10萬精銳,回到秦都咸陽,交出軍隊去養老了,始皇繼續將軍隊進行分割部署,5萬精銳駐紮在霸上(軍事要地),監視關東六國後人,剩下的5萬軍隊,分別派往天下各郡,進行駐防。
還有30萬軍隊,在後起名將蒙括的率領下,出塞外北擊匈奴去了,一戰殲滅匈奴十數萬,解除了匈奴對秦國的威脅,當時匈奴趁六國大戰,餐食了河套地區,被收回,最後蒙括率領的30萬秦軍,組成北方長城軍團,修長城,防匈奴。
始皇帝,在巡視天下之際,病亡於沙丘,秦朝出現了最大的政治危機,最終帝國瓦解。始皇帝駕崩後,由於生前沒有立遺囑,最後立遺囑之際,只有胡亥、李斯、趙高在場。趙高作為一個變態的野心家,利用李斯的私心,瓦解了李斯脆弱的正義之心,夥同趙高篡改遺詔,勒令嫡長公子扶蘇自盡,召回大將蒙括下獄,將朝堂之上正義之人清除,最終控制了秦庭,趙高打算在位,接著清除了李斯。
風雨飄搖之下,三年後大澤鄉起義爆發,起義軍一路攻向霸上,秦帝國派出了最後的名將章邯,帶領霸上50000精銳駐軍,擊敗了起義軍的先鋒部隊,接著掃滅大澤鄉起義軍。此時天下狼煙四起,六國全部復國,秦庭下召,將修建驪山陵墓的70萬刑徒武裝起來,開始了鎮壓行動,橫掃六國軍隊,最後到了鉅鹿(今河北)和六國聯軍交戰,聯軍統帥為項羽,初次幾次小規模交戰,章邯刑徒軍失利退卻,秦庭下召再退,就要問罪,此時項羽聯軍也派出說客遊說,章邯陷入觀望狀態。
在節骨眼上,蒙括的長城軍的繼任軍事統帥王離,率領20萬長城軍團來援救,項羽派出軍隊截斷了援軍糧道,援軍軍心大亂,項羽趁勢擊潰援軍部隊,活捉援軍統帥王離,並殺之。
章邯見勢,就率領精煉的刑徒軍投降了項羽,至此秦庭無力迴天,秦朝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鉅鹿之戰,按理說王離、章邯四十萬秦軍主力,完全可以碾壓項羽,但是他們先後失敗,是偶然、是必然,這都不是問題了。
核心一條,秦庭失道,冷了軍民之心,相互猜忌,罪魁後禍首,趙高的陰毒,胡亥的無能……
回覆列表
有馳援不過只有王離帶領的10萬人
但是為何沒有都來呢?
其一:根據秦法規定,沒有皇帝召喚在外駐紮的大軍是不可以私自回都城的,當時史料記載並沒有提到秦二世有詔令讓大軍回援。
其二:亡秦者,胡。當年秦始皇在世時有一塊隕石上寫著這句話,讓秦始皇以及秦二世都對胡人很戒備,所以即便中原混亂,他們也不敢輕易調動北方軍隊,怕胡人趁虛而入。
以上是筆者的看法
希望回答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