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浮沉假行僧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電視劇《楚漢傳奇》裡韓信評價白起說“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說法,正史上應該是沒有這個評價的。

    自古以來,一般評判一個人都是以人品,行為來做衡量標準的。韓信和白起都是古代戰功赫赫的常勝將軍,他們的名字就帶著“戰無不勝”的光輝,即便是韓信真有電視劇裡的那個說法,可能也只是覺得白起的某些戰法在他看來有可以精進的地方!

    既然說到了這裡,那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聊聊這兩個人!

    造詣

    01兵仙韓信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劉邦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韓信是為什麼要逃跑呢?因為他認為自己天生就是“大將軍”的料,注意,不是一般的將軍,是統率三軍獨當一面的統帥!

    但他本身出身貧寒,初仕項羽,屢獻良策,卻遭剛愎自用的項羽無視,跑了;投奔劉邦,最開始卻只給了他一個管糧食的“治粟都尉”,由此深感懷才不遇,又跑了,但是蕭何的慧眼早已識中了他,將他追回來,並強烈建議劉邦用築臺拜將之禮來迎接布衣韓信,劉邦聽從,韓信這才留下。

    說白了,他天生一副王者心態,官小了,能運用的資源少了,他寧願不幹,幹了不足以彰顯自己的才能!

    登壇拜將之後,言談間,為劉邦制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戰略方針。於是就有了出陳倉定三秦、滅魏破代、東進滅趙、遣使降燕、東進滅齊,垓下全殲楚軍的輝煌戰績,而且無一敗績,當時天下莫敢與之爭!

    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兵家四聖之一。這都是結結實實的名譽,不摻半點水分。儘管歷來史家對兵家四聖的看法不一,有很多種說法,但是五千年的華夏,人才數不勝數,能進入只有四個名額的討論之中,已然是超凡之人!

    02戰神白起

    《敕修武安君白公廟記》:“竊以武安Regal靈振古,術略超時,播千載之英風,當六雄之敵。”

    白起主要活躍於秦昭襄王時期,應該說他很慶幸,秦國自獻公起就在不斷求自強之路,獻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直至秦始皇,他出生的時候秦國已經由孝公時代商鞅變法,變的相當強,在惠文王時期,受賞識在軍中效力,昭襄王時期,秦國進一步實踐“東出之策”,他順應潮流,站在了歷史舞臺上!

    公元前293年,破魏韓聯軍於伊闕,俘魏軍主將公孫喜,又渡黃河攻取南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由此一戰成名!

    緊接著,於公元前292年發兵攻魏,一舉奪取魏國61座城池。順歷史洪流而下,著名戰役依次包括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陘城之戰,長平之戰。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列國未能有與之爭鋒者。

    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並且被列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唐朝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定武廟,760年,唐肅宗將白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白起便是其中之一,而同時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吳起、樂毅。

    作戰特點

    01靈活多變的韓信

    我們先來看一系列成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置之死地而後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問路斬樵、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沒錯,這些成語就是韓信的用兵藝術,其中謀略多彩可見一斑。

    東進滅趙時的井陘之戰,韓信統兵數萬與趙國軍隊20萬對峙於井陘,臨戰,背靠河水擺開陣勢,將士不解,敵軍亦嘲笑;然而最終大勝,將領紛紛前來請教:“兵法上說,佈陣應是‘右背山陵,左對水澤’,如今將軍卻背水為陣,還說破趙軍之後會餐,當時我們不服,然而取勝了,這是什麼戰術?”

    韓信說:“這也在兵法上,只是諸位沒留心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況且我平素沒有得到機會訓練諸位將士,這就是所說的‘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這種形勢下不把將士們置之死地,使人人為保全自己而戰不可;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麼還能用他們取勝呢?”

    《史記·七十列傳·淮陰侯列傳》:“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楚漢之爭,劉邦勢弱,韓信在滅魏破代之後,將俘虜的敵軍補充正在滎陽對楚作戰的漢軍。從白丁訓練成精兵,成本絕對不低,如此做法,不僅省成本,還能解當下燃眉之急。而不是像更多數的將領將俘虜遣散或者直接斬首!

    02戰求必殲的白起

    毛澤東:“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伊闕之戰,斬首韓魏聯軍24萬

    鄢郢之戰,淹滅出國鄢城軍民數十萬

    華陽之戰,殲滅魏趙聯軍15萬

    陘城之戰,斬首韓軍5萬

    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5萬

    這裡只是挑選了部分著名戰役,據梁啟超先生的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白起打仗以殲滅敵方有生力量為主,攻城略地為次要目標,這就是“釜底抽薪”,讓敵方再也“站不起來”的做法。

    我們現在有個職稱叫“會計精算師”,那白起也應該有個職稱叫“戰爭精算師”,在戰前,白起會對參戰國家以及潛在可能影響戰爭的勢力因素進行精確的計算,而且無一不中,這也是他戰無不勝的重要原因。司馬遷則稱讚他:“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品行

    01恃才傲物的韓信

    韓信的確有大才,能屈能伸,卻有傲氣藏於胸!

    “胯下之辱”展現了韓信的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形象,成名之後卻也未曾為難當初羞辱他的這個人,還召這個年輕人做了中尉,當然,在古代,自己曾經羞辱的人現在權勢滔天,還讓自己做官,不知道他自己是什麼感受。

    韓信在被貶為淮陰侯以後,對於和絳侯周勃、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更有“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等言論,實可看出,他傲於自己的蓋世功勞,不知收斂,然歷史告訴我們,這樣的功高震主,還鋒芒畢露的人向來沒有善終!

    02冷血無情的白起

    前面提到白起一生屠戮了百萬人眾,不止士兵,還有百姓。水淹鄢城,敵兵肯定有,但更多百姓則是被殃及的“池魚”。

    和趙國對峙於長平數年,雙方均缺糧,而趙軍被圍,情勢更慘重,最終棄械投降,白起竟以糧食誘騙45萬降卒至集中地而坑殺

    這裡要分別來看,對於秦國統一天下,白起的這些做法是有極大促進意義的,但是作為人,殺孽實在太重了!“人屠”的稱號,怎麼看都是沉重的!

    結語

    韓信和白起都是各自時代的佼佼者,百戰百勝的牛人!他們特點不一,但是都是順從了歷史潮流,起到了各自的歷史使命。韓信作為後代人,對前代以及當代的人做做評述提提意見都很正常,即便是在現在。至於看不起白起的言論,史籍上沒記載,就只能做猜測之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蝦吃什麼長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