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是一個製茶師和品茶師。經常會有茶友問我你們的大紅袍紅茶給我品一品。我一臉懵圈,大紅袍在很多人的腦海裡一直是紅茶嗎?為什麼會是這樣?
14
回覆列表
  • 1 # 鹿鶴齋

    很簡單的問題,很多人對於茶的分類概念是模糊的,常規上對於六大茶類的分類是以製茶工藝和茶青發酵度來劃分,然而我們的受眾對於如何製茶是不瞭解的,他們並不知道大紅袍製茶是擁有青茶獨有的碰青,形成半發酵工藝,他們理解上的茶僅僅是以茶湯沖泡的顏色或者茶底的顏色來區別茶類,這樣看來,大紅袍不就是紅茶麼?另外,大紅袍偏偏又帶了一個“紅”字,他們也不瞭解,那個“大紅袍”名字的由來,那可不就是紅茶嘛?

    同樣的問題,也有人問,為什麼白茶不是白的……明明長得很像綠茶啊,或者鐵觀音明明是綠的,為什麼不是綠茶……這些問題的根本就在於對茶類分類意義上的認識不夠,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 2 # 茶品生活

    紅袍不是紅茶這件事情,經常喝茶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我也是在小時候父親喝茶的時候知道的,那天父親新買了茶,我跑過去一看顏色跟之前見過的都不一樣(父親之前偏愛綠茶),便問了句這是什麼茶,父親跟我說這是大紅袍。我下意識的回了一句:“原來紅茶是這個顏色的啊。”話一出口看見父親忍著笑的樣子我就知道,我應該是什麼地方說錯了,後來在父親解釋之後便知道了大紅袍其實是烏龍茶。大紅袍為什麼不是紅茶呢?看茶是什麼茶的時候並不是名字裡有什麼字它就是什麼茶了,茶的分類不是看它們的名字,而是看它們的製作工藝的。

    紅茶的基本製作工藝是先將採摘來的鮮葉經過一段時間的失水,使硬脆的梗葉呈萎蔫凋謝的狀態,再進行揉捻,使茶葉在揉捻的過程中成形並增進色香味的濃度,接著經過發酵,使葉色由綠變紅,最後再將發酵好的茶坯用高溫烘焙迅速地蒸發水分。總的來說就是:萎凋→揉捻→發酵→乾燥

    烏龍茶的基本工藝是先萎凋,透過涼青、曬青散發部分的水分,提高葉子的韌性,再將茶葉置於搖青機中搖動,使葉片互相碰撞,使茶葉輕度氧化,接著進行炒青,抑制鮮葉中的酶活性,控制氧化程序,防止葉子繼續變紅,然後進行揉捻,把葉片揉破,最後再進行乾燥。概括起來說就是:萎凋→做青→炒青→揉捻→乾燥。

    大紅袍製作流程複雜,武夷山當地的茶工就將這個製作工藝歸納為幾句簡單的民謠:“一採二倒青,三搖四圍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撿梗,九復十篩分。”可以從字面上看出來,其中並沒有紅茶的發酵這一步驟,而更接近於製作烏龍茶的基本工藝,所以大紅袍並不是紅茶,而是烏龍茶。

    既然大紅袍不是紅茶為什麼名字中有個紅字呢?這就要從大紅袍的傳說說起了。相傳古時一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了,天心廟老和尚泡了一碗茶給他喝,秀才病就好了,後來秀才中了狀元。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老方丈告知,去年你犯腹脹,就是用此地九龍窠所產茶葉所泡之茶治好,於是狀元便向方丈求得一盒。狀元返京後,正遇皇后腹脹,遂獻茶讓皇后服下,茶到病除。皇帝大喜,將一大紅袍交給狀元,讓其代表皇帝去武夷山封賞。狀元復至九龍窠,命人將皇帝所賜大紅袍披掛在茶樹上,以示皇恩。從此便將九龍窠茶樹叫做“大紅袍”併成為貢茶。因此,這裡的茶樹就被稱為是大紅袍了。

    那麼如果要買大紅袍,需要知道些什麼才能不被“坑”呢?首先,在買茶的時候如果有人聲稱這是母樹大紅袍,那麼就可以百分之百確定這是假的了。因為母樹大紅袍早就在2006年開始就停止採摘了,市面上根本不可能出現母樹大紅袍。還有市面上還有宣稱二代、三代大紅袍的,可以確定的是現在能買到的大紅袍有兩種,一種是經過母樹大紅袍其中某一品系扦插(無性繁殖)後加工而成的大紅袍,另一種是用母樹大紅袍中某兩個或以上品系的茶葉拼配在一起的大紅袍。第一種採用的而無性繁殖根本不存在二代或者三代的說法,遺傳學告訴我們透過扦插的大紅袍完全就是從母樹克隆而來的。拼配大紅袍雖品系同步,但使用的也是經過無性繁殖後的大紅袍以及其他不同品種的武夷巖茶按照一定比例組合而成,因此這樣的大紅袍也不能稱之為二代或者三代大紅袍。

    希望大家都能避開這些雷區,買到自己心儀的好茶。

  • 3 # 簡簡單單即生活

    首先,跟提問者一樣,平時在喝茶或者購茶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人將大紅袍誤認為紅茶。

    其次,可能因為大紅袍的名字裡面有個“紅”字,很容易讓大家顧名思義,覺得名字裡面有個“紅”字,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是紅茶,我想這應該是最根本的原因!

    本人在剛進入茶行業的時候也犯過同樣的錯誤,得到了前輩們的及時糾正,後瞭解其屬於烏龍茶(青茶)。

    之前有個新聞,明星劉曉慶發微博說自己“喝的大紅袍極品金駿眉紅茶”。被王思聰發現了,當即在微博上懟了回去,並狠狠地給她上了一課,告訴她大紅袍是半發酵,屬於烏龍茶,金駿眉是全發酵,屬紅茶,並叫她好好百度一下了再發。

    在這裡我想說,明星也跟我們一樣,都有知識盲區。誰都有不懂的知識,對於自己不懂的,不是什麼醜事,誰都不是生來就懂的,抱著謙虛學習的心態就好。

  • 4 # 民哥故事會

    對於漢字,如果發現你不認識的字,你該怎麼讀?通常是有邊讀邊,這是一種通識。對於大紅袍的理解是紅茶也是基於這個認知,都有個紅了,難道還不是紅茶嗎?如同安吉白茶一樣,都有白茶兩個字了,還不是白茶嗎?

    它們真的不是紅茶和白茶。

  • 5 # 懂茶帝

    這個是茶葉界裡常年容易被大家誤解的知識點榜首。

    大紅袍是烏龍茶,但因其名字裡帶有的“紅”字,易被很多人下意識將它和茶聯想到一起,誤以為是紅茶。

    大紅袍屬於烏龍茶裡的武夷巖茶,幹茶帶寶色或油潤,湯色呈橙黃色,滋味巖韻明顯、醇厚回爽、有餘香,是四大名叢之首。

    那麼大紅袍的名字是從何而來的呢?

    據說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狀元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狀元回朝後,恰遇皇后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讀 kē)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採製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從此,武夷巖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

  • 6 # 武夷茶人陳馨

    首先我來回答一下為什麼這麼多人覺得大紅袍是紅茶。

    因為大紅袍乃至武夷巖茶系列茶品沖泡出來的顏色基本可分為:高火橙紅或暗紅,中火橙黃透亮,清火琥珀色清澈透亮。傳統的大紅袍(武夷巖茶)工藝為中足火所以茶湯的顏色都會偏紅豔橙紅或橙黃明亮,大家在主觀意識上第一感覺將他辨別為紅色的茶湯。

    所以很多人會誤會武夷巖茶紅湯(茶湯)即為紅茶。

    這樣的誤會其實同樣有出現在真正的紅茶上,18世紀初期中國茶開始在英國上流社會流行成為一種貴族文化,英國的貴族對這款來自古老中國的茶葉沒有一個專屬於他的英文名詞,那時候China即代表中國瓷器,也代表著中國茶。

    直到有一天英國的王室貴族 看到了紅葉紅湯濃度高一些湯色暗紅甚至偏黑紅底的中國紅茶,將他命名為Black tea,大家字面上翻譯過來這是黑茶的意思。但是在國際上這是代表著紅茶的意思。

    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這些從幾百年前流傳下來的巧合讀法也就延續至今。

    在福建的閩南地區也有很多人把武夷巖茶稱為紅茶,茶人陳馨剛開始的時候也經常分不清楚朋友們和我們說的紅茶綠茶究竟是什麼茶,因為他們說所的綠茶為鐵觀音而紅茶則是武夷巖茶。後面慢慢了解也便知道了這種奇妙說法的原因。

    眾所周知福建是一個產茶大省,可是福建唯獨沒有生產綠茶。

    其實福建在北苑貢茶時期,所生產的龍鳳團茶便是緊壓型的綠茶,隨著時代更迭工藝的進步,慢慢由綠茶演變為紅茶 白茶 烏龍茶各大茶類 。

    在閩南地區很多老一輩延續了老一代人對綠茶的理解:不發酵或者微發酵,泡出來的茶湯為淡綠色 鵝黃色的茶他們稱之為綠茶,而茶湯橙紅橙黃的半發酵茶他們稱其為紅茶。

    這些“烏龍”的叫法都是勞動人民在享受茶飲中透過他們的視覺感官所延伸出來的叫法和誤會。希望愛茶的你透過我的回答可能傻傻分清楚廣大茶友們的“烏龍”小叫法呢。

    #泛文化創作營# #泛文化創作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機械錶晃動會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