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iao愛影視
-
2 # 般若修行
一方面,他們缺乏必要的修行,能夠在天庭有一席之地全憑出身。龍是西遊記中唯一可以世襲罔替的神獸。他們出生便含著金鑰匙,長大以後被為委任管理一方水域,這在天庭序列裡是很罕見的。與之相比,其他人要當神仙可沒這麼容易。孫悟空想成佛,就必須保著唐僧走十萬八千里。玉皇大帝能坐上至尊之位,那也是苦歷一千七百五十劫後的成果。可以說,西遊記的世界很公平,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龍族。別人是靠著刻苦修行上位,而龍族是拿著身份證享福,這裡面的區別大著呢。就好比上大學,別的神仙是參加高考千軍萬馬殺進去的,而龍族的公子哥們是憑著特殊身份直接保送進去的,能力和水平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被其他人看不起也就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龍族人口嚴重超編,成為天庭沉重負擔。龍族是天庭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他們不僅世襲罔替,靠出身上位,而且可以打破結婚生子的禁忌。在天庭序列中,大多數神仙都是孑然一身的,要想過正常人生活只能像奎木狼那樣偷偷下凡。但龍族卻不受這一條的限制,家庭生活是非常豐富的。僅以被斬的涇河龍王為例,他雖然中年隕落,但也已經有了九個兒子,如果算上女兒,數量更是驚人。龐大的龍族,給天庭的組織部門帶來壓力,如何給他們分配工作成為頭疼之事。所以,西遊記中就出現了非常滑稽的一幕,不僅江河湖海有龍王,甚至連一個水潭(碧波譚萬聖龍王),一口水井(烏雞國八角井井龍王)都安排上了龍王。如果玉皇大帝從南天門上往下看,滿眼都是大大小小的龍王,肯定會得密集恐懼症。
本來就不待見,而且數量又這麼龐大,玉帝對龍族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把握住了領導意圖,各路神仙不遺餘力地打壓龍族。這裡面,最賣力氣的當數孫悟空了。他在西天路上動不動就召來四海龍王給他賣命,誰要是有意見就敢棍棒相向。在碧波潭時,他可以放走偷盜佛寶的主犯九頭蟲,卻毫不留情地打死了萬聖老龍王以及數不清的龍子龍孫。這一戰,他只留下一個活口就是龍婆,但仍殘忍地將她鎖在寶塔中看護佛寶,三天才給一口飯,境況悽慘之至。即便這樣孫悟空仍是不滿足,將“金光寺”改名為“伏龍寺”,以此向蒼天眾生彰顯著自己的功績。
-
3 # 熱搜令
中國古代社會,按理說龍就是皇位的象徵,十分尊貴,所以龍的地位十分高。但是西遊記中呢,龍的地位卻很低,而且都生活在水裡。比如說東海龍王,被一個猴子欺負的沒轍。而且後來猴哥取經的時候,多次請他幫忙,他都是不敢拒絕。在看看白龍馬,就因為燒了一個破珠子就差點被砍了頭,要不是菩薩求情,早就龍頭落地了。而且取經路上他的存在感也十分低,可見這些個龍,混的是真不好。
而且,西遊記中的龍,全都是海龍,都生活在水裡。而最出名的就是四海龍王了,掌管著四大水域,分別是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這四條龍,都姓敖。所以他們應該同出一個家族,而且還是四兄弟。不過是親是表就不知道了。這四條龍,雖然在龍族中地位很高,但在整個三界,地位屬實很低,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答案就在他們的姓氏。他們都姓敖!而這姓,其實源自於鰲。女媧當初補天就是用的一條鰲腿當做擎天柱。而三座神山都是被巨鰲馱著。所以秦始皇找不到。而後來又有傳說是一個巨人把這三個巨鰲給弄走了,而這三座神山也就沉入了海底。
所以,在中國古代的傳說中,掌管海域的是巨鰲。而這巨鰲,相傳有著龍的頭,龜的身子,麒麟的尾巴!龍是後面才盛行的,也是頂替了鰲。所以,這四海龍王,就是巨鰲演化來的。人們給他們取了名字,而鰲不能當做姓氏,所以就成了敖。
-
4 # 特趣影片
可能是因為玉皇大帝殺死了燭龍,也就是萬龍之祖,因為當時燭龍把人間弄得生靈塗炭,所以玉皇大帝把龍族貶下凡間,成為地仙級的神仙,所以地位很低。
-
5 # 墓葬
在古代,龍都是做為一種特殊的存在,地位崇高,被列為圖騰。它們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能騰雲駕霧,也能呼風喚雨,本事極大。在歷史上,如果老百姓遇到長時間的乾旱,還會到龍王廟前祈雨。
可以說,在民間,龍王的聲望十分高。甚至成為了帝王的象徵,皇宮當中的器物,皇帝身上的衣服,都有龍的印記。皇帝靠著它們,來區分自己的身份。
至於涇河龍王,好歹也是掌管一方水域的龍王,僅僅因為下雨的點數錯了,就直接被帶到南天門剁腦袋。
在西遊記當中,龍王的地位會給人一種低下的感覺,其實是有兩個原因。
龍在中國的神話體系中,雖然是象徵著各種圖騰,但它們是被劃分為獸這個類別當中的。而獸這個級別,並不意味著它們的本事低微。
相反,例如獅駝嶺三兄弟,太上老君的青牛等,本事也是十分了得,但只要它們的主人一到,立馬就得現了原形,乖乖伏法。
這種神話設定,並非是西遊記當中獨有的。在中國古代的神話中,在黃帝征戰蚩尤時,龍就是作為呼風喚雨的存在,但它們是要聽命於黃帝的。
在另一部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為代表的闡教,吐槽通天教主的門人時,就是罵他們都是禽獸所化。
龍的本事在其他獸面前,也顯得一般,比如大鵬鳥就是以龍作為食物。在西遊記中,還寫到了龍的其中一種來歷:白龍馬的龍馬尿。
第二個原因:朱元璋
朱元璋在登基後不久,曾下達過一項規定:“建國後,全國的城隍都必須被納入體系內,分為王、公、候、伯四個等級。”(出自《明史.禮記.三》)
並且在第二年的時候,再次下令,各地都必須建立城隍廟,而且是必須按照同級官府衙署的的等級配置造辦。(出自《續文獻通考》)
這樣一來,不僅在現實,就連神話當中,官的級別自然成了決定地位高低的關鍵因素。而龍王做為一個只是掌管下雨的官員,地位低,也就很正常了。
-
6 # 安徒生333
遠古洪荒時期,洪荒巨獸統治世界,而龍鳳二族站外食物鏈的頂端,統治洪荒世界。一山不容二虎,龍鳳二族爆發大戰,遠古血脈死傷殆盡,剩下些駁雜不純的龍族血脈,就是後來統治四海的龍族。
龍鳳大劫過後,巫、妖二族登上洪荒舞臺,又上演了巫妖大戰,道門,佛門,人族興起,才形成了西遊世界的統治體系。到了此時,龍族已經沒落至極,在各大統治者手下討生活,地位當然高不了。
說到底,還是實力,要是還有遠古時期龍族的興盛,那坐在凌霄寶殿的會是玉帝嗎?
-
7 # 鎮漂小榮
龍王地位低是因為當時的人物設定,在咱們正常看來龍在古代的地位一向是很高的,例如說是真龍天子而古代黃龍乘天這個典故更是流傳千年,但是在《西遊記》中,龍的地位一直很低,例如在師徒四人的形成方面,作為一個龍王三太子卻被當成坐騎,絲毫沒有體現出作為一個龍應該有的實力與價值。
而在西遊記中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情節,在一次玉帝大擺酒宴當中,在酒菜裡準備了一個食物就是龍肝。我認為龍的地位低主要源於以下幾點。首先,在西遊記的神仙體系中,龍是屬於地仙或者說是屬於海仙,並沒有在天庭之中有任何的官職,在玉帝看來對於龍族自然是想怎麼罰就怎麼罰,想怎麼殺就怎麼殺。
因此整個龍族在神仙體系中異常卑微,龍肝也成為了玉帝待客的一道菜餚。而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關於龍族的姓氏,看過西遊記的並不難知道他們都姓“敖”,這個姓其實來自於鰲這個字。在中國古代,掌管海域的就是巨鰲,而這個巨鰲也相傳有著龍的頭,龜的身子,麒麟的尾巴。
而在這西遊記中,我們發現這些龍和那所謂的巨鰲都是掌管海域的,因為在寫西遊記這一名著當中,那時候龍在盛行,因此也就頂替了巨鰲,但是在姓氏方面畢竟不能再取巨鰲,就將魚去掉成了敖,因此才會在西遊記裡面地位如此之低,因為畢竟原型是龜,這就是我認為的兩個原因。
回覆列表
您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您問的比較深奧和專業!從《西遊記》剖析來看,西遊記裡的龍,人們的印象中基本都是悲催的。四海龍王牛不牛?遇到了打劫的孫悟空卻只好忍氣吞聲。小白龍原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出身夠高貴了吧,只因燒了玉帝賞賜的明珠就被父王大義滅親。涇河龍王觸犯天條是他咎由自取,但只改了降雨的時辰和水量就被開刀問斬,顯然處罰太重了些。
一方面,他們缺乏必要的修行,能夠在天庭有一席之地全憑出身。龍是西遊記中唯一可以世襲罔替的神獸。他們出生便含著金鑰匙,長大以後被為委任管理一方水域,這在天庭序列裡是很罕見的。與之相比,其他人要當神仙可沒這麼容易。孫悟空想成佛,就必須保著唐僧走十萬八千里。玉皇大帝能坐上至尊之位,那也是苦歷一千七百五十劫後的成果。可以說,西遊記的世界很公平,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龍族。別人是靠著刻苦修行上位,而龍族是拿著身份證享福,這裡面的區別大著呢。就好比上大學,別的神仙是參加高考千軍萬馬殺進去的,而龍族的公子哥們是憑著特殊身份直接保送進去的,能力和水平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被其他人看不起也就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龍族人口嚴重超編,成為天庭沉重負擔。龍族是天庭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他們不僅世襲罔替,靠出身上位,而且可以打破結婚生子的禁忌。在天庭序列中,大多數神仙都是孑然一身的,要想過正常人生活只能像奎木狼那樣偷偷下凡。但龍族卻不受這一條的限制,家庭生活是非常豐富的。僅以被斬的涇河龍王為例,他雖然中年隕落,但也已經有了九個兒子,如果算上女兒,數量更是驚人。龐大的龍族,給天庭的組織部門帶來壓力,如何給他們分配工作成為頭疼之事。所以,西遊記中就出現了非常滑稽的一幕,不僅江河湖海有龍王,甚至連一個水潭(碧波譚萬聖龍王),一口水井(烏雞國八角井井龍王)都安排上了龍王。如果玉皇大帝從南天門上往下看,滿眼都是大大小小的龍王,肯定會得密集恐懼症。
本來就不待見,而且數量又這麼龐大,玉帝對龍族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把握住了領導意圖,各路神仙不遺餘力地打壓龍族。這裡面,最賣力氣的當數孫悟空了。他在西天路上動不動就召來四海龍王給他賣命,誰要是有意見就敢棍棒相向。在碧波潭時,他可以放走偷盜佛寶的主犯九頭蟲,卻毫不留情地打死了萬聖老龍王以及數不清的龍子龍孫。這一戰,他只留下一個活口就是龍婆,但仍殘忍地將她鎖在寶塔中看護佛寶,三天才給一口飯,境況悽慘之至。即便這樣孫悟空仍是不滿足,將“金光寺”改名為“伏龍寺”,以此向蒼天眾生彰顯著自己的功績.這也是個人觀點,僅供您參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