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雜談369

    一、提早開始,早比晚好

    關於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學論文這個事情,我覺得我卡住了一個很好的點:博士資格考試透過以後,我花了一個學期做研究計劃以及獲得研究課題的校方審批同意,然後一個學期蒐集資料,然後就馬不停蹄開始準備論文的寫作了。

    二、別等完美, 兼顧各章

    我的公共事務系的David Layton教授語重心長地告訴我,你千萬不要花很多很多時間,試圖把論文的一章也到完美然後再交給導師看——因為一方面,達到你認為的完美需要花很多很多時間,另一方面,無論你覺得多麼完美,交到導師手中還是會被修改,有時候還可能改得面目全非。這樣看來,你多花的“達到自己完美的時間”屬於浪費。

    三、每天堅持,保持慣性

    如果同樣是20個小時,一種是每天4個小時堅持五天,一種是兩天每天10個小時,前者效率會比後者好很多。

    寫作需要形成一種習慣,一種格式。如果每天都能有寫作的時間和規律,每次需要切換到寫作狀態的時間所需更短。

    四、聯絡導師, 主動跟進

    如果說我覺得自己有哪個方面做得很好,我覺得我充分利用了導師的專業知識和資源,跟他們保持了緊密的聯絡和親切的互動。

    首先,教授是非常忙的,需要指導的學生也不是我一個——從研究生學習很早很早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會叫的鳥兒有蟲吃,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你不主動聯絡教授而等著人家大忙人來找你,那麼有一陣好等的。所以一定要積極主動。

    五、與人作伴, 同寫互助

    還記得我前面提到的“論文寫作小組一週訓練營”嗎?那是一個與人作伴、同寫互助的典型例子,我在一個團結互助的集體裡,如同海綿吸水一樣汲取別人的經驗和教訓、聆聽各種資源策略。

    六、全面計劃,層層推進

    博士論文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花時間精力無數。

    如同建房子要有圖紙、做專案要有進度,我始終相信,不管寫什麼科目的博士論文,也應該科學、系統的層層推進,關於時間和內容上的合理規劃。

    七、借鑑前人,參考名著

    當我不知道美國英語博士論文為何物的時候,我跑到圖書館借來了包括華大、哈佛、哥大、斯坦福等美國著名高校教育系、英語系、傳播系、話題看上去與我研究相關的20多篇論文,每一篇都像一本書那樣厚。(比如哈佛Liu J 撰寫的“Asian students"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patterns in US universities: an emic perspective”;

    八、先撿容易,建立信心

    中國有句俗話“專揀軟柿子挑”,這句話在我的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體現得淋漓極致。我認為寫作一般是越寫越順;先易後難,符合事物循序漸進的基本規律。不為“欺軟避硬”的行為不好意思,這種有選擇的、挑揀容易內容先寫的策略對我十分可行。

    九、調整期望,不求完美

    博士圈裡流行一句話“the best dissertation is a done dissertation”(最好的畢業論文就是寫完了的畢業論文)。因為有太多人花了太多時間寫,且越到後面越沒有動力,最後沒有完成。所以後來圈裡說,只要寫完的,就是好的畢業論文。

    十、勞逸結合,懂得調整

    每個人都有瓶頸期和寫累了的時候。如果說可以自律、逼自己一下,度過了也就度過了。如果到了看著螢幕就想吐、看著書本材料就頭疼的地步,那我真心建議可以暫停一下,休息一下。

    寫博士論文就想跑一場馬拉松,掌握節奏很重要,千萬不要因噎廢食。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身體健康,跟進營養,同時注意調整,勞逸結合。

  • 2 # 手機使用者67860994748

    一讀國內外前沿文獻。找到自己領域前沿未突破的,再結合社會重大問題,找好自己選題,讓論文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二找到適合合自己選題的研究方法。計量經濟學各種迴歸分析應用面挺廣的。當然還有很多研究方法。三持之以恆艱苦卓絕的研究寫作了。第四知易行難呀,意志更重要。

  • 3 # 考證之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提早開始,早比晚好

    關於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學論文這個事情,我覺得我卡住了一個很好的點:博士資格考試透過以後,我花了一個學期做研究計劃以及獲得研究課題的校方審批同意,然後一個學期蒐集資料,然後就馬不停蹄開始準備論文的寫作了。

    二、別等完美, 兼顧各章

    我的公共事務系的David Layton教授語重心長地告訴我,你千萬不要花很多很多時間,試圖把論文的一章也到完美然後再交給導師看——因為一方面,達到你認為的完美需要花很多很多時間,另一方面,無論你覺得多麼完美,交到導師手中還是會被修改,有時候還可能改得面目全非。這樣看來,你多花的“達到自己完美的時間”屬於浪費。

    三、每天堅持,保持慣性

    如果同樣是20個小時,一種是每天4個小時堅持五天,一種是兩天每天10個小時,前者效率會比後者好很多。

    寫作需要形成一種習慣,一種格式。如果每天都能有寫作的時間和規律,每次需要切換到寫作狀態的時間所需更短。

    四、聯絡導師, 主動跟進

    如果說我覺得自己有哪個方面做得很好,我覺得我充分利用了導師的專業知識和資源,跟他們保持了緊密的聯絡和親切的互動。

    首先,教授是非常忙的,需要指導的學生也不是我一個——從研究生學習很早很早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會叫的鳥兒有蟲吃,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你不主動聯絡教授而等著人家大忙人來找你,那麼有一陣好等的。所以一定要積極主動。

    五、與人作伴, 同寫互助

    還記得我前面提到的“論文寫作小組一週訓練營”嗎?那是一個與人作伴、同寫互助的典型例子,我在一個團結互助的集體裡,如同海綿吸水一樣汲取別人的經驗和教訓、聆聽各種資源策略。

    六、全面計劃,層層推進

    博士論文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花時間精力無數。

    如同建房子要有圖紙、做專案要有進度,我始終相信,不管寫什麼科目的博士論文,也應該科學、系統的層層推進,關於時間和內容上的合理規劃。

    七、借鑑前人,參考名著

    當我不知道美國英語博士論文為何物的時候,我跑到圖書館借來了包括華大、哈佛、哥大、斯坦福等美國著名高校教育系、英語系、傳播系、話題看上去與我研究相關的20多篇論文,每一篇都像一本書那樣厚。(比如哈佛Liu J 撰寫的“Asian students"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patterns in US universities: an emic perspective”;

    八、先撿容易,建立信心

    中國有句俗話“專揀軟柿子挑”,這句話在我的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體現得淋漓極致。我認為寫作一般是越寫越順;先易後難,符合事物循序漸進的基本規律。不為“欺軟避硬”的行為不好意思,這種有選擇的、挑揀容易內容先寫的策略對我十分可行。

    九、調整期望,不求完美

    博士圈裡流行一句話“the best dissertation is a done dissertation”(最好的畢業論文就是寫完了的畢業論文)。因為有太多人花了太多時間寫,且越到後面越沒有動力,最後沒有完成。所以後來圈裡說,只要寫完的,就是好的畢業論文。

    十、勞逸結合,懂得調整

    每個人都有瓶頸期和寫累了的時候。如果說可以自律、逼自己一下,度過了也就度過了。如果到了看著螢幕就想吐、看著書本材料就頭疼的地步,那我真心建議可以暫停一下,休息一下。

    寫博士論文就想跑一場馬拉松,掌握節奏很重要,千萬不要因噎廢食。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身體健康,跟進營養,同時注意調整,勞逸結合。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覺得卡哇伊會繼續留在猛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