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一白聊歷史

    劉邦的殺功臣跟朱元璋的殺功臣,從本質上就是不一樣的。

    劉邦所謂的殺功臣名聲,主要就是他把那幾個異姓諸侯王打掉給鬧的

    燕王臧荼最初是項羽封的,所以劉邦打擊項羽舊部的時候,臧荼自己先慌了,謀反被殺,自不必說;後來的燕王盧綰是劉邦的鐵哥們,受下面人蠱惑,以為自己也是劉邦的打擊物件,私下裡跟叛將陳豨扯到一起,鬧得最後投降匈奴的結果。韓王信則是自己主動要求從太原遷都去了馬邑,結果被匈奴堵個正著,只能跟匈奴勾搭連環,最後投降了事。

    韓信和張敖都是由王被貶為侯,前者由齊王遷楚王再貶為淮陰侯,張敖則從趙王被貶為宣平侯。說白了,剪除異姓王,在那時已經成為劉邦的國策了,有威脅的異姓王就是大漢朝不穩定的根源,所以他一定要想辦法增加自己的實力,消滅異姓王。如果韓信能夠像張敖一樣,放低姿態,老老實實在家待著,少養點家奴,別跟一些不相干的人扯在一起,還是有機會活下來的,雖然機會不大。

    主要原因是韓信和英布、彭越一樣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三個人都是戰爭力非常強的人,而韓信、彭越都有劉邦調兵調不動的情況,作為統治者的劉邦對他們的信任自然會下降。所以,三人先後被滅族也不能說是劉邦狠,只能說一個成功統治者的必然抉擇罷了,何況彭越和韓信的死還是呂后代為解決的。

    豐沛功臣才是劉邦最為看重的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的話,異姓諸侯王雖然先後被剪除,但是還是有兩個人活了下來,一個是長沙王吳芮,因為長沙國實力太弱,形不成威脅;另一個是劉邦的女婿張敖,雖然被劉邦找個藉口奪了王位,但是貶為宣平侯後,還是安安穩穩地度過了人生的最後十幾年。

    此外,如果我們看西漢開國功臣表的話,劉邦從沒有對最初跟隨他的豐沛功臣動過手,排行前二十位的開國功臣也沒有一個是被劉邦迫害至死,而曹參和夏侯嬰作為跟著劉邦南征北戰多年的老戰友,得以善終,也不是什麼問題吧?

    排名功臣榜第二位的曹參在漢朝建立以後,獲封平陽侯,做了劉邦長子劉肥齊國的國相,後來蕭何去世,又回到長安做了三年的漢朝丞相,留下個“蕭規曹隨”的美名後,撒手人寰。

    夏侯嬰排名漢初功臣榜第八位,身為劉邦首席“司機”的他,多次救劉邦於水火,一直負責管理漢營的馬匹及馬政,漢朝成立後,獲封汝陰侯,做了數十年的太僕後於漢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年)去世。

    中國自古以來,作為功臣,想要活下來,最主要的不在於你有沒有不臣之心,而在於當政者是不是覺得你有威脅。只有你讓皇上覺得你沒威脅,還有價值,自然就不會死,不過,這很難做到就是了。

  • 2 # 畫詩人生

    劉邦殺功臣,只是殺得外來和半道招降來的封王人員。對於劉邦的核心集團,豐沛的最初起義人員,並沒有枉殺一人。

    曹參,夏侯嬰是劉邦的發小,是在一個地方長大的玩伴,知根知底。並且能力和劉邦殺掉的功臣不是一個等級,劉邦沒有必要殺他們。

    何況,王朝新建,各方面儒要大批人才。曹參更是劉邦下一任丞相人選,正是曹參出力為國建功的時候,幹麼殺他。

    夏侯嬰是劉邦最信任的貼身猛將,每一次戰鬥中,都是夏候嬰在劉邦左右護持。所以,夏候嬰是劉邦最為信任的人員之一。

  • 3 # 三農天下185

    說劉邦忘恩負義,殺害大功臣,無非就是劉邦剷除那些異姓諸侯王,可是他們忘了,像陳平,蕭何,張良,曹參,夏侯嬰,灌嬰,樊噲可一個都沒有殺,就得弄明白為什麼劉邦要剷除那些異姓諸侯王了。劉邦忘恩負義,殺害大功臣。為何他的江山可以維持那麼久?

    首先韓信最早投奔的是項羽,但項羽沒重用他,爾後才投奔的劉邦。當然,中間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功勞。話說劉邦一時也沒看透韓信這個潛力股,同樣沒重用他,韓信一生氣,豬八戒甩手――不伺候(猴),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走之。多虧了蕭何老油條,慧眼識人,把韓信拽了回來,劉邦相信蕭何的眼光,重用韓信,這在當時也是很冒險的行為,因為韓信寂寂無名。

    其二便是劉邦的夫人呂后!呂后這個女強人幫助漢朝建立了牢固的基礎,殺韓信、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所以說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女強人!

  • 4 # 小劉解讀

    不只是曹參,夏侯嬰。比如蕭何,周勃,灌嬰,陳平等人也能全身而退。

    所謂劉邦殺功臣殺的是哪些人?他們有哪些共同點?

    第一,無一例外都是握有實權的“異性諸侯王”。前燕王臧荼、後燕王盧綰;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

    第二,除後燕王盧綰外,全部是“豐沛集團”之外的人。

    第三,全部都有“罪”。

  • 5 # A三杯茶

    建立西漢初期,劉邦對跟著他的所有功臣都進行了封賞,其中就有漢初三傑之稱的蕭何,張良,韓信,蕭何在劉邦起義之初的沛縣一路跟著劉邦,並做了漢朝第一任宰相,張良是劉邦第一謀士,像鴻門宴劉邦能夠脫身,全是聽了張良的計謀,韓信是劉邦手下最會打仗的一個。

    張良在功成之後,選擇全身而退,他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所以算是明哲保身,

    蕭何在後期也遭到劉邦的猜疑,要不是自己向劉邦自行說自己的過失,估計難逃一劫,

    韓信因聽信了別人的,提前反叛,最後在蕭何的規勸下,前往咸陽見劉邦,最後死於咸陽,他跟著劉邦打天下也是蕭何推薦的,應了那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其中臧荼、張敖、韓王信、彭越、英布等都先後被廢殺。

    曹參在跟著劉邦打天下的時候,也是勇猛無比,漢朝建立後,曹參作為劉邦太子齊王劉肥的輔臣,前往齊王封地,輔佐齊王,其實也是劉邦作為蕭何的接班人來培養的,後來齊王成功入主咸陽,而曹參接了蕭何的班成了漢朝的宰相,他繼續實行蕭何的無為而治的策略。成就了蕭規曹隨的美譽。

    夏侯嬰最後是因為得到了呂后的保護,呂后為什麼要保護他呢?是因為在戰亂年代,有一次劉邦戰敗,敵人追了上來。途中劉邦三次把太子和公主踢下車,以提高車速,夏侯嬰三次冒著危險救了他們,所以呂后特別感恩夏侯嬰,最後也是劉邦駕崩,才逃過一劫。

    總結

    劉邦在去世的前八年,幾乎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確保劉氏的江山不被外姓所奪,誅滅了所有的異性王,殺白馬為盟,天下之王,非劉氏天下共擊之!這就是歷史上的白馬之盟!

  • 6 # ww3721王建文

    劉邦一生在百折不撓鬥爭中爭取什麼?建立大漢中央集權後捍衛什麼?為什麼要殺哪些諸侯王。

    一切都是為天下統一,為鞏固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對於分裂大漢的諸侯出兵鎮壓。他總是親自率領一定剿殺,為維護統一九州的殫精竭慮一往無前的消滅敵人。

    劉邦為了統一大事,自己在項羽決定楚河漢界平分天下情況下自己號召諸侯追殺項羽失敗,韓信英布觀望中不得以分封諸候有十八位之多。肖何,曹參,張驁,周勃,樊噲,酈商奚涓,夏候嬰,灌嬰,傳寬,靳歙,王陵,陳武王吸,薛歐,周昌,丁復,蟲達等。

    劉邦為鎮壓諸侯分裂,才殺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韓王信這些人。都是有人兩次告發他們謀反叛亂。做作政治家,維護中央集權統治消滅異已叛亂,是領袖自首要任務,把風險控制蔭芽狀態,是超級政治家果斷地高明決策。為了大漢統一,劉邦對叛亂分子從不手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保證天下統一穩定政治局面,也保證大漢經濟發展前進的步伐。他不那樣做,難道要待天下大亂再去處理不成。十八位諸侯中,五位反叛諸候被殺,難道還殺錯了不成。

    就是錯了,為了鞏固新生大漢政權,防止天下大亂風險,採取果斷措施,防止重大風險,也是政治家英明果斷重要體現,也是劉邦能夠克服重大危機的必然措施。更是當時要求和政權鞏固的必然手段,和政權勝利保證正確無比。沒有緩和餘地,更沒有手軟時刻,必須那樣辦

  • 7 # 雲鍾鶴

    開國功臣被殺的,基本上都是手握重兵,割據一方,或者是對皇權構成比較大威脅的。例如西漢開國的幾個異姓王韓信 英布 彭越等人,還有明朝的胡惟庸和藍玉。對皇權構不成威脅,激流勇退,主動放棄兵權的大多數能夠善終,例如北宋“杯酒釋兵權”後的石守信等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庫裡需要休息多久?他回來能帶勇士進季後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