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鯉波說史

    大家都知道,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趙匡胤靠武力奪的政權,特別擔心武將也奪他的權,所以採取了重文輕武的政策,用文官壓制武將,推行官職差遣。

    所謂官職差遣,官是一種虛銜,只表示官位和俸祿高低。職是文官的榮譽頭銜。差遣是指官員實際擔任的職務,比如銜是尚書,被差遣去擔任知州,知州才是實職,無論中央還是地方的官員均由皇帝差遣。

    由於實行官職差遣,官僚機構重複設定,再加上科舉制度、恩蔭制度和其他途徑為官者不斷增加,造成官僚機構龐大,出現冗官現象。

    除了冗官,宋還實行募兵養兵制度,軍隊數量大增,仁宗皇帝時達到了140萬,老弱病殘多,戰鬥力很是低下,出現冗兵現象。再就是宋朝官員待遇高,統治者揮霍嚴重,官員、兵多,出現冗費現象。

    冗官、冗兵和冗費等三冗直接造成積貧積弱。再加上宋朝土地兼併嚴重,苛捐雜稅繁多,對外政策不當等等綜合因素,最終導致北宋滅亡。

  • 2 # 漁先生讀史

    宋朝時期是華夏文明中最重視文人的朝代,就連陳寅恪先生是這般評價宋朝的:“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正是因為宋朝對文人的重視,因此也就產生了眾多的冗官。

    那麼宋朝為什麼會對文人如此重視呢?

    第一、唐後期武將坐大,導致天下大亂

    因為自唐後期開始,各地的武將坐大,從而發生了藩鎮勢力割據對抗唐朝中央政府,並且最後滅了唐,唐朝滅亡以後,華夏地區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而這一時期和唐朝後期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同樣都是各地割據勢力橫行,沒有一個統一的秩序,在趙匡胤發動陳橋事變奪取了後周的政權後,如何使趙氏政權得以長久延續成為了首要問題。

    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武將篡位,所以他很清楚武將如果不加以控制,像他這種篡位的事情將會不定時的發生,因此他利用大量增設文官職位的方式來對武將進行壓制,分奪武將手中的權力,從而消除武將利用職權發動叛亂的隱患。

    第二、國家存在人才競爭

    當時的宋朝實際上還不是大一統王朝,周邊分佈著數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並且這些少數民族國家的封建文明發達程度絲毫不亞於宋朝,因此它們之間形成了強有力的競爭關係,對於人才的競爭更為激烈,而當時的人才就是那些飽讀聖賢書計程車大夫,這些士大夫儼然成為了香餑餑,因此宋朝為了挽留和吸引更多的人才,不得不在政策上給予這些士大夫更多的優惠,提供更多的閒職供養著他們。

    以上就是宋朝為什麼冗官繁多的原因,而繁多的冗官也拖垮了宋朝的財政,因為朝廷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去供養著這些官員,並且這些官員同時享有免除賦稅徭役的特權,使得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度下降。

    宋朝正是沒有多餘的錢可以進行對外部的戰爭,而且大量的文官導致過於壓制武將的政治生存之地,因此長久以來都是採取戰略防禦的方針,從而導致了少數民族政權不斷坐大,最終被蒙古人所滅亡。

  • 3 # 明月奴

    宋朝冗官問題由來已久,太祖杯酒釋兵權目的就是防止陳橋兵變類似事件的重演,但是這些功臣們該怎麼處置,宋太祖的處理方式可能是日後所有皇帝的選擇,高官厚祿養著而不給予實權。太祖曾經有這樣的意思表示我們不就是為了讓兒孫過富貴生活嘛,所以有宋一朝官員的待遇極高,安置的官員數量也很巨大。所以太祖的這一安排有其意義,一就是防止大權旁落,宋朝開始到亡國也沒有出現大權旁落的局面,即使首都陷落,南宋偏安一隅皇帝也不是一個擺設,是握有實權。二就是消除這些功臣的疑慮許以富貴不吝官職錢財。三就是武將們的安排,最好的安排就是養起來,封王開府,等用的時候在召集。

    至於說這是不是宋的亡國之因,也不能那麼武斷 要說一點原因沒有那是不可能,畢竟造成冗官的根源就是對武將的顧忌,造成倆個狀況,一就是兵不識將將不知兵並將分離;二就是行政機關臃腫效率下降,國家財政負擔國過重。結果是能打硬仗的人越來越少兵越養越多,行政效率低辦事緩慢似乎是人少的原因行政人員越招越多,形成惡性迴圈。亡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很難說就是某個原因造成的,但是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就是所有制度不是實用萬世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只有在堅持中不斷的加以革新,有一種精神信仰才能長興不衰。

  • 4 # 塵世的沙粒

    自宋朝以來,宋朝的官員有差遣、寄祿、散官、勳和爵五種。除此外還有萌補官員,意思是靠祖上餘蔭當官的,甚至有的還是娃娃就當官了。國家是要發錢的!

    另外還有添差官,也就是除差遣外還有差遣。舉個例子也就是一個坑裡有二三個蘿蔔,除一個正常蘿蔔外,還有二三個候補蘿蔔,也就是吃閒飯的。所以造成官員大量積壓,也就是冗員。浪費了國家大量的資源!這只是宋朝亡國的其中一個原因!

    宋亡的根本原因還是重文輕武。

    自宋趙匡胤建立宋朝以來。趙匡胤本身是武將出身,從後周那裡篡位成功。自然要防止別的武將篡位,所以極大地限制武將的權力。

    武將平時只是練兵,並無率兵、調兵的權力。戰時武將可以領兵、率兵。但最高指揮官由文官甚至太監擔任。調兵權仍由中央樞密院掌握。

    這樣,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將領釋出作戰命令還要層層上報審批。這樣奇葩的制度怎能打勝仗!

    這就造成了宋朝經濟、文化燦爛,而軍事懦弱萎靡。連個小小的西夏都收拾不下來!要不是南宋出了個岳飛,提前一百多年就滅亡了!

    導致當朝主戰派少,主和派多。

    還有當時朝廷腐化,苟且偷安,享樂之風盛行。宋林升有名的詩句“題臨安”就是對這一現象巨大的諷刺: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

    直把杭洲作汴洲。”

    一有外敵入侵,這樣的朝廷能不滅亡嗎?

  • 5 # 煮酒閒話

    大宋啊,這是個中國歷史上很重要的朝代。

    其實大宋的冗官現象並不嚴重,起碼在各個朝代裡不算突出的。想想之後大明動軸以十萬計的皇親國戚,滿清入關後的鐵桿莊稼,無所事事的八旗子弟,大宋那點官員算啥。

    大宋應該是中國歷史上相當能打的朝代了,不要懷疑,大宋起家靠兵變,皇帝可是兵頭子。而且你看看大宋打架輸了多少次,每次打完都和沒事人一樣。這樣的傢伙,絕對是內外兼修的高手啊。

    不過,大宋還是輸在硬實力不足。打不過人家。大宋的富裕,在那個時候,並不能直接轉化為戰鬥力。再者,大宋的對手,也實在強的過分。西夏李元昊全民皆兵,基本可以類比做加強版的吐蕃,黑山威福軍司,鐵鷂子這些名字,千年後都威名遠揚。白山黑水間的漁獵民族女真人人都是天生戰士,戰鬥力可以類比一下滿清。更不要說橫掃天下的成吉思汗了。

    回到大宋的視角,丟了河套走廊河西走廊,沒有燕雲十六州做北方屏障,大宋真的好南,,,就這種地理位置,開局就可以白給了,但大宋撐了多少年。大宋憑藉的是超過當時全球一半以上的鋼產量,超高的生產力曾佔全球的7成,相對遊牧文明而言的強大封建社會組織力能動員最多的人口。可輸就是輸,宋史,給我們的印象,是恥辱。

    曾經有嶽武穆這樣的人,可以稱得上民族脊樑,大宋的希望,他手下的岳家軍,是一隻有民族信仰的軍隊。可惜大宋容不下嶽武穆。

    還好在後世,還有一批不怕流血的人,還帶出了另一隻有信仰的軍隊。

  • 6 # 宋安之

    首先答案冗官肯定不是宋朝亡國的根源問題!

    因為任何一個朝代的滅亡,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是某個原因是造成的,可以說滅亡是需要一個過程,可能會快可能會慢,而滅亡原因是各種原因交織在一起所造成的。

    所以不能以冗官問題武斷的說這就是宋朝亡國的根源。

    而且話又說回來了,宋朝雖然對文官很好,因此出現冗官這種問題,但也不能將其視為滅亡根源啊!

    非要說宋朝滅亡的一個主要原因的話,那麼肯定是重文輕武導致軍隊戰鬥力低下唄,而且決策層水平很低。諸如徽欽二帝,北宋明明有與金國一戰的實力,結果活生生被他們搞成了靖康之恥。還有南宋謝太后帶著宋恭帝降元的事情,本來可以搏一搏,結果直接投降,後來南宋殘餘勢力擁立宋恭帝的兩個弟弟都抵抗了三年,如果謝太后為首的宋朝不降繼續抵抗的話,那麼說不定還會堅持更長時間的。

    至於冗官問題,肯定不是主要原因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學是個偽命題,因為我們把傳統文化丟了,才有國學之說,你同意我的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