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經歷了會懂得
-
2 # 嬡塔羅
1,有些生命的結束是對愛的一種完成形式
這是一個很考驗情感道德選擇的題目,很難說哪一個更值得愛或不值得愛。
在上古時期的娥皇和妹妹女英同時嫁給了丈夫虞舜,丈夫死後,姐妹倆雙雙跳湘江自盡殉情。
梁山伯與祝英臺用自己堅貞的愛情和生命的熱血,去對抗傳統但不符合人性的禮教,以此表達生命之愛的純美力量,這是一個生死相依,化蝶相伴,在地願為連理枝,在天願為雙蝶飛的悽美愛情故事。
還有明末時期崇禎皇帝的長女長平公主和她的愛人周世顯,歷經各種愛情考驗,人生磨難後,最後卻因為國亡家毀的情形下,在兩人當初定情的含樟樹下完婚,新婚當晚便雙雙服毒自殺殉國,不願歸屬清朝苟活。
莎士比亞著名的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朱莉葉原本是想用服毒自殺的假象,瞞天過海逃出後和羅密歐私奔的,只因為傳話的人傳錯了訊息,造成羅密歐誤以為朱莉葉真的自殺,自己當下服毒自殺要隨朱莉葉而去,當然朱莉葉知道事實之後也不想繼續自己的生命隨之自殺。
以上的殉情故事,一個人願意為另一個人而死,或者選擇雙雙為情而死,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對愛的神聖信念。
你可以說是年輕人愛的太熱血,在心智未成熟時的一時衝動,老實說這麼衝動的殉情法,我還是比較難接受的。
不過換句話來說,生命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我們會認為這樣或那樣的生命結束,會給予一個評定該與不該,那是因為我們喜歡為生命的存在賦予某種意義。
而所有的死亡或一個事件的結束,只是一個人對自身生命一個完成的過程。
有些人活了一生,在他的整個生命形式裡,可能從未完成過一件關於生命意義的事,直到生命的最後,都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和此生命的目的。
有些人卻是用不同的創造形式,甚至包括結束生命的方式,都在體現他生命必須被完成的一個純粹性。
例如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故事,虞姬和白娘子,孟姜女,王寶釧並列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情女。
當項羽在垓下戰役中身陷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兵盡糧絕時,他知道大勢已去。
只是他非常不捨他心愛的人虞姬,也不捨他的俊馬愛駒,騅。
他仍然希望虞姬能夠騎著他的俊馬離開,好好活下去,準備最後一次欣賞虞姬的劍舞,送她走後,自己再處理後事結束生命。
充滿情長浩氣著名的『垓下歌』道出了項羽對虞姬即將生死離別無奈無力的深情,恨自己是一個敗將再也無法保護自己心愛的人,這是一個大丈夫的愁腸,多麼令人蕩氣迴腸。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劍舞和聲唱到:漢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
賤妾可聊生。
虞姬非常瞭解項羽,知道戰敗他肯定不會讓自己苟延殘喘地活著 。
沒有了項羽虞姬也就覺得自己活著沒有任何意義了,劍舞罷揮劍自刎,結束生命。
她用生命來回應她的深愛,對於有些人來說,他的生命只是為她而存在,所有的意義都是為她賦予,所以甘願隨她而去死。
每一個人對待生命的方式,沒有對錯,沒有好壞,用死來完成生命的形式,雖然是一種消極的方式,但那就是他們自認為對生命最好的完成形式。
2,為一個人生的意義為一個人生的意義,我覺得楊絳先生在鍾書先生和女兒離世後,獨自一人照顧好自己好好的活下去,在她有生的日子裡,將鍾書先生未完成的譯本完成,未完成的著作,她繼續幫丈夫完成,並且記錄下她們一家三口往日的生活點滴寫出了<<我們仨>>的佳作。
這是以一種生的形式來完成自己生命對愛的形式,是一種積極的形式。
電影『被偷走的那五年』中,何蔓因為車禍失憶了,前夫謝宇為她尋找失憶前兩人之前的愛情,婚姻,還有在工作事業中的生活印象,還原記憶。
因為尋找記憶的過程,也找回了她失去的愛情,還有之前工作太強悍的同事,朋友們遠離的友誼。
可是車禍的後遺症仍然常常會讓她陷入間斷性失憶中,為丈夫的生活和工作造成非常多的麻煩和負擔,她覺得不能繼續讓自己成為丈夫一生的負擔。
她想要和丈夫有一個正常的人生和正常的生活,,她決定去動腦部手術。
雖然醫生告知,手術成功率只有20%,她考慮再三想要用生命去賭這20%的幸運機率。
當然,最後手術失敗,除了頭部以下,她全身癱瘓。
丈夫工作之外照顧她更加辛苦疲憊,終於在病榻上的她,請求丈夫將維繫她生命的氧氣管拔掉。
她想快點結束生命,還給丈夫一個輕鬆的人生。
謝宇不願意這麼做,但是看見癱瘓在床的何蔓將會如此度過一生,他非常的糾結。
他告訴何蔓,他會照顧她一生。
可是何蔓對他說,她不想這樣沒有尊嚴地度過一生,更希望他能夠幸福地好好活下去。
謝宇心情非常鬱悶,和好朋友一起喝酒借酒澆愁,好朋友對他說了一席話,何蔓這樣活著如此痛苦,這樣對待她的生命而言,如果不是她要的方式,那並不是愛她,而是自己內心的脆弱,需要她存在作為他的力量。
回去醫院之後,在黑夜中兩人在病床上泣不成聲,相擁相吻,淚別在此刻,此生最後的永恆之吻,謝羽手伸向何蔓床頭的氣管,一切結束了。
但是,愛情與何蔓,卻在他心裡永遠生長了。
3,真正的愛是尊重和成全電影『在遇到你之前』男主因為自己癱瘓,會給家人和愛人一生帶來負擔,雖然他愛女主,多麼想和她過一生。
他知道自己不能行使丈夫的權利,不能給她正常的女人的婚姻,和她在一起意味著女主會守活寡一生。
他在遇到女主之前就決定選擇安樂死,因為愛上女主也沒有改變他的這個意志。
安樂死的期間最後的日子,他也不要女主和家人參與,最後默默地去了。
男主不捨,但仍然堅持他自己的決定,因為愛她,才不能害她一生。
女主陪他生前最後的日子,兩個人最後的生離死別,將淚水埋藏在心底,將笑容歡樂與甜蜜用在彼此最後的時光。
『偷走的那五年』和『遇到你之前』這兩部電影都在詮釋在真愛面前,我們不該因為愛而自私地佔有對方生命意志的權利。
真正的愛是一種成全,而非一種佔有。這兩部電影都讓我看到淚奔,所以,無論是為一個人生,或為一個人死。
都是生命之愛進行一次純然綻放的決絕形式。
在愛的裡面是尊重,是成全,那麼兩種形式都是好的。
回覆列表
所有華麗的文字都抵不過平庸生活中的粗茶淡飯,別人奢侈的生活與我們無關,唯有那個朝夕相處的人才值得擁有。
在2000年的時候,我由於感冒而被鄉村醫生誤診,【以前我得過胸膜炎】導致我四肢發腫,渾身入針剜,飯也吃不下去,小醫院不收,去大醫院沒錢,就拿了吃的藥和青黴素,當時我們處於落後的農村,打針要去兩裡開外的診所,去不了,村大夫怕擔責任不打,對生活感到絕望,怎麼辦?不能就這樣結束。
老婆給我借來了針管,就是那種玻璃的,用完一次放開水裡一燙下次再用,【條件差,當時在農村很少有一次性的針管】,那個時候我流淚,親人的眼神我至今刻骨銘心,我要活著、想看到明天的太陽,活著,是我唯一的奢望,只有活著才能孝敬父母,照顧老婆孩子,求生的慾望讓我別無選擇,那種痛何止是撕心裂肺,我做了,或許是藥到病除,或許感動上蒼,慢慢的,我真的好了,那種喜悅難以言表。原來生活那麼美,現在想來是輕描淡寫,當時卻是在命運邊緣滑行。
一個用定自己一切讓她活下去的人,這種愛大智大勇,只有活著才是幸福,經歷了才會懂得,在生命邊緣,沒有誰能無視死亡,那不是怕、是恐懼,才感到生命的可貴,只有一線生機絕不放棄,求生是人的本能,他會愛這個人,只有活著才有幸福可言,最終無非討飯,不死終會出頭。
一個他可以和她死一起,別相信那些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鬼話,那是一種蠱惑,只有在電視劇裡才有,雖是真愛,但不切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