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憶史話
-
2 # 藺MG
秦國為了統一天下,打通東進的道路,秦,趙因爭奪韓的上黨郡,發生了影響歷史走向的長平之戰。
公元前260年農曆四月,秦國主將王齕向長平的趙國軍隊發動進攻,趙孝成王命令廉頗迎戰,經過交手,廉頗發現雙方雖然各有勝負,但是秦軍總體戰鬥力更勝一籌,趙軍的損失更大一些,於是廉頗命趙國的軍隊築起圍牆,依託有利地形,令士兵固守營壘,以逸待勞,疲憊秦軍。任憑秦軍屢次挑戰,趙兵都堅守不出去應戰,因此,趙孝成王認為廉頗堅壁不出是膽怯的表現,幾次派人責備廉頗。
實際上廉頗這樣做是想用以逸待勞的方法挫殺秦軍的銳氣,然後等待時機再出擊,而且秦軍是勞師遠征,離大後方較遠,如果兩軍長期對持,對於遠征千里的秦軍來說,實際上意味著走向失敗。秦軍歷來善於突進急擊,只有速戰才能成就大功,而攻勢一旦受挫,往往就會導致士氣的凋敗和進攻實力的減弱。而秦軍主將王齕長期求戰不得,秦軍所面臨的高山夜寒,糧草不繼,士卒病傷等不利條件,都使秦軍陷入人困馬乏的境地。
可惜打仗打的不是一時的得失,而是打的綜合實力,自秦孝公繼位後,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從經濟基礎到上層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秦國迅速富強起來。之後幾世經營,兵強國富。長平之戰將發生時,秦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饒,東控潼關之險,獎勵耕戰,故戰爭經濟十分雄厚,各種戰略物資的儲備非常充足。且水利發達,常以水道運送軍需。秦軍有“虎賁之士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地近西北,民風兇悍尚武,秦馬優良,秦車迅猛,稱得上是超級軍事大國。且秦軍被稱為虎狼之師,在戰場上的秦軍士兵所向披靡。
趙國雖疆域廣闊而耕地有限,歷來又農商並重,且其“民俗懁急,仰利機而食”、“好氣,任俠為奸,不事農桑”,因此農業經濟在六國中較為落後。雖然戰國中期經趙武靈王改革,一度國力大盛,然而比之秦國商鞅變法,趙國改革侷限於軍事領域,政治經濟改革則相對薄弱,於是趙國在戰國後期“農業發展相對滯後,不適應連年大規模爭雄戰爭的需要”,戰爭儲備並不充足,無力支援大規模的長期戰爭。軍隊上趙國有“帶甲之士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以弩弓騎兵見長,趙組建騎兵部隊較早,故趙騎兵訓練有素,軍事素養較高,經驗豐富。如此看來,趙國軍事實力略弱於秦,至多與秦持平。
綜上所述,趙國之綜合國力要劣於秦國。所以廉頗的堅守不出雖然是正確的,但是趙國首先支撐不起,以至於趙王不得換了廉頗改為激進的趙括。
-
3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論守)
守本是無功,戰又妙無窮。
沒有奇良策,守乃理當從。
——(廉頗)
廉頗無高策,守字當秘訣。
只有捱打份,年年不停歇。
——(趙括)
君王欲建功,趙括稱英雄。
兵書嫻又熟,實戰一場空。
——(廉頗與趙括)
老如敗絮橫秋中,多年已無尺寸功。
君王怨氣尋英豪,壯年習兵論必宏。
論必宏,稱奇雄,廉頗無言所對窮。
敗雖傾國滅其址,不怨不悔與天同。
——):自由體詩。它不是順口溜,打油詩,口水詩,現代詩,古詩,近體詩……。
-
4 # 孤舟釣江雪
長平之戰是戰國後期時秦趙之間的一場大決戰,這場戰爭的勝敗,對於此後戰國的走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而長平之戰的起因,是因為南韓的上黨地區。這一地區本來是南韓獻給秦國的,不過上黨的地方官不願意上黨入秦人之手,便把這個地區獻給了趙國。
因此,長平之戰時,上黨其實已在趙國手中。對秦國來說,他們要奪回幾乎已經到手的上黨,自然要主動進攻。而對趙國而言,上黨現在已經在自己手中,上黨是山區,易守難攻,只要防守得當,秦國會很吃力,此其一。其二,秦國軍力強,趙國不到萬不得已,肯定不會主動出擊。其三,廉頗本來就是尚餘防守的將領,堅守不出正是自己的強項。
因此,廉頗一直堅守不出,長平之戰前期就這樣一打兩年多。期間,秦國雖然攻下了幾個堡壘,但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趙軍實力尚存。不過,趙國受綜合國力的影響,肯定不能像秦國那樣耗這麼久,只能考慮速戰速決,這也就是後來趙王為何用趙括替換廉頗的原因。
說句實在話,在長平之戰中,其他五國,哪怕有一國願意借糧食給趙國,趙國能耗下去,就不會主動進攻,遺憾的是,當時沒有一個國家願意幫助趙國,由此,趙國除了助攻出擊、速戰速決,已經沒有別的辦法了,這才導致此後的慘敗。
-
5 # 棲鴻看紅樓
古代留下來的史料,都是寫史人認為重要的因素。而用現代觀點評判,就會缺少很多條件。我們只能根據現有的條件來分析。
長平之戰的雙方統帥,是秦國的名將白起,與趙國的名將廉頗。雖然都是名將,但秦趙兩軍的實力,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的。如果以硬碰硬,趙軍恐怕不是“虎狼之師”秦軍的對手。
並且,趙國在戰國後期,已經是比較弱小的國家了(雖然它從來不曾強大過,就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也只是單純的軍事改革。並且隨著趙武靈王死後的政治內鬥,國力進一步削弱)。廉頗率領的四十多萬士兵,很可能就是趙國的全部軍事力量。如果一戰而敗,趙國再也不可能組織有效的抵抗,勢同亡國。
所以廉頗這富有經驗的老將,用堅守不出的辦法,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從戰術上來說,是正確的。
-
6 # 丁丁媽
長平之戰廉頗堅守不出是正確的。大家都說廉頗擅守,這個說法不太靠譜。廉頗是趙國的騎兵將領,有靠騎兵去守城的嗎。戰國四大將各有所長,最擅長防守的是李牧。廉頗廉姓贏氏,出身貴族,廉將軍堅持的是西周以來的貴族打仗之法,不滅國,不設伏,不打殲滅戰,網開一面。現在看來,這不像殘酷的戰爭,鬧著玩似的,但這就是西周時期的戰爭打法。好似大比武性質,友誼第一似的。廉頗相比較其他三位大將(堪稱長勝將軍)的戰績,的確稍遜一籌,但廉將軍的磊落照亮對手。
長平之戰之前,秦國先制服的是南韓。南韓掌握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弩箭製造技術。別國製造的弩箭能射五百步強,而南韓製造能射八百步,在長平之戰中秦軍配置的就是這種先進武器,秦軍還控制著南方的銅礦,是造箭頭必備原材料。
秦國作為軍事強國,還研究出專門對付趙軍的一隊隊萬人方陣。有先進武器,有配套的戰略戰術,還有秦軍的驍勇善戰,秦國一一流國家對趙國一二流國家。趙軍吃敗仗幾乎是必然的。廉頗作為大將,長平之戰前期也損兵折將十幾萬。廉頗收縮戰線,不與敵人硬碰硬,嚴防死守是多年經驗總結。畢竟長平離趙國本土近而離秦國遠。持久戰秦國物資運到前線,就要損失十之二三,誰勝誰負,也未可知。
可惜新上任的趙孝成王突擊冒進(手無餘糧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換上了無甚經驗的趙括。當然趙括剛開始也很勇猛,秦王被迫悄悄換將.換上了最不願意用的戰神白起,這白起是秦王舅舅提拔的人,秦王與舅舅不對付。
趙括這個人個人能力還是很強的,眼光也很好,名將李牧就是他推薦給趙王的。可惜他運氣不好,初戰就遇到了戰神白起,白起超強的個人能力,以及身後強大的秦國,使趙括全軍覆沒,並被永遠釘在了恥辱柱。也使趙國由盛轉衰,幾代趙王的勵精圖治化為烏有。其實換了誰又是白起和秦國的對手呢?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跟學生們探討過多遍了,之所以堅守不戰,簡單說說我個人的想法。
1、首先是理虧,因為當時秦國打了那麼久的南韓,費了很大力氣,上黨郡已經是肉在嘴邊了,結果上黨郡守搖身一變,竟然成了趙國領土。趙國偷牛,秦國給拔的橛子,他能不氣麼。本來就是為了嫁禍,漁翁之利可不是那麼容易就來的。
2、秦軍士氣高漲,自商鞅變法後,秦軍整體的戰鬥力陡增,所以有“虎狼之秦”一說。廉頗跟這個虎狼之秦開打,也沒有什麼勝算。
3、開戰成本,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雖然趙軍的戰鬥力應該是戰國時期頂級的了,可以說跟秦軍不相上下,雙方都是名將,一個白起,一個廉頗。所以交起手來,即使勝了也是慘勝。
4、不打的成本低、風險低,再怎麼挑釁,堅守不戰,可能會有畏縮不敢出戰之名,但是本錢保住了,上黨郡也到手了,兵力沒什麼損失,這樣一來,趙國沒什麼損失,且獲利最大,就沒有打的意思了。
純手動答題。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