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界真的很大

    這個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有的書,第一它的確值得多讀幾遍,而且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心情、有了不同的閱歷後,讀同一本書,感悟和收穫,是不一樣的。比如,勃朗特姐妹的《簡愛》和《呼嘯山莊》,在青春年少的大學時代讀,和長大成人自己對愛情有了經歷和更多體驗以後讀,再到更多瞭解了那個時代的英國社會文學甚至參觀了勃朗特姐妹的故居後讀,認識是有很大區別的。同樣的情況,還有莎士比亞,還有《光榮與夢想》、《西方文明史》等等。有的書,無論你怎麼讀,第N次和第一次一樣,都會無比感動;有的書,讀第一遍時無感,再讀時覺得深刻;有的書,第一次讀覺得太好,第二或者第三次讀時,又認為不過爾爾。所以即使是自己,也是處於變化之中的。

    問題提得很對,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而世上的書是讀不完的,知識是瞭解不盡的。所謂書山書海,窮盡一生,也登不完書山遊不盡書海。所以,我們對知識,對閱讀,要心存敬畏,同時,也要儘可能地多讀那些有價值的或者價值更高的好書。並不是所有的書的每一頁、每一個段落、每一個字,都值得細嚼慢嚥。有的整本書的價值,就在其中的某個部分、某幾個頁碼甚至某些段落。因此,我們也要儘可能技巧地讀書,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讀更多的書。我個人的經驗,對完全陌生的書和作者,沒有聽到過你信得過的人推薦,沒有見到過你信得過的媒體評論,在買或者讀一本書之前,先認真讀一下內容提要、序言和後記,再認真看一下目錄。這樣,對這本書有了一個大概的判斷,大約知道了它的價值點在那裡。然後翻開相關章節,就這些價值點一目十行的讀一下。如果它非常吸引你,讓你覺得不捨,而且一二十分鐘讀不完,那就買下它,帶回去認真讀。否則,就是這二十來分鐘的瀏覽,對於這本書而言,也許已經夠了,不是既省錢又省時間嗎?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經驗,不知對別人是否有用。

  • 2 # 無名之地

    怎麼樣讀書價值大和你是否精力有限沒什麼關係。

    一、看讀書的目的。

    1.如果你讀書的目的是消遣、打發時間,那不管什麼書,隨便看看就好。

    2.如果你讀書帶有直接目的,比如考試、提高專業技能,那建議同一本核心專業書籍多讀幾遍,孔子說“溫故而知新”不是胡說的。

    二、看讀的是什麼書。

    1.如果讀一本像《論語》《目送》這種常讀常新的書,即使是消遣,也可以多讀幾遍,因為每次讀後感都可能不一樣。2.如果讀一本《知音~故事會》之類的書,你只要讀整本書其中一篇就差不多了,剩下的你根據套路腦補就可以,差不了多少。

  • 3 # 玄坤文史

    這個問題實際上我們是要分情況來探討的,書有太多的種類了,尤其是現在什麼人都能出版書,這也就導致了書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有的書比如一些網路小說,動輒出版十幾卷,分量到夠了,但是內容都不值得翻開來看上一眼,有的書只有十多萬字,但是內容精闢,每隔段時間再次重讀也能受益匪淺。

    很多書籍不同人閱讀,也是會有不同的收穫的,我只是喜歡讀書,但是絕對還沒有資格來此大談那本書是好書,推薦給看的人,讓你們多讀幾遍,我比較贊同的是第一印象很重要,我認為讀書也是一樣的,當讀者讀一本書時,給人心裡很舒服的感覺,閱讀下去也很流暢,讀完還對書中場景,宣揚的觀點印象深刻,這通常對於閱讀者而言就是一本好書。

    我認為在初讀一本書的時候,我們其實可以隨意一點,開始時閱讀的快速些也沒關係,一本好書,當你看完一些章節自然而然會被吸引,當然一些網路小說也有這個能力,但是這個時候就要讀者想清楚你要讀書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發覺真知灼見,那麼這類小說雖然故事情節吸引人,但是對讀者積累閱歷知識卻沒有多大幫助,讀一遍消磨時間也就好了。

    而有的書讀完讀者會發覺似乎發現一抹Sunny一樣,其中的道理自己十分的認同,讀完也給自己很大的震撼,這樣的書不妨過一段時間後再拿來一讀。我個人還是覺得讀透一本有意義的書,遠勝於毫無目的讀完十本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德國不發動二戰,那是否會有其他國家發動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