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和如月

    當然是厚生薄葬好。

    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烏鴉尚且反哺,羔羊都能跪乳。父愛母愛是這世間最偉大的愛。人活一世還有哪一種愛能比的上母愛父愛?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長大,當他們老了兒女自當 為他們敬孝。陪伴在他們身邊,陪他們度過最後的時光。不要等父母去世之後才覺得父母生前未能敬孝,去世後才厚葬去彌補。說到底厚葬什麼的都是做給旁人看的,生前不知孝順,想要透過死後彌補,就能夠真正消除內心的愧疚感嗎?事實上厚葬只會增加被盜墓的機率而已。

  • 2 # 綏綏默默

    我認為還是厚生薄葬的好。

    首先,我們後人為了表達對先人的感情,最好應該在他們有生之年,在他們的物質和精神上應該多給予一些體貼和照顧。即便在他們死後給了他們在豐富的供品,再多的紙錢他們是一點也享受不到的。非常豪華的墓地也無法阻止他們的骨肉變成骨灰,只是浪費錢財而已。現在有些人在父母生前不好好孝順,在他們去世之後卻敲敲打打哭天搶地大興土木,我覺得這種厚葬的觀念是不理智的。

    其次,從古至今沿襲了數百上千年,而且這種殯葬方式浪費金錢物力,更是影響環境。

    最後,我覺得政府必須加強引導吧,適出臺一些政策和法規,使人們更加科學的去對待殯葬。

    我們對死者最好的記憶是應該是,嗯,善待善待生者吧,善待自己,嗯,應該是在活著的時候珍惜現在嘛。

  • 3 # 落英鄉間

    厚生薄葬好。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母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如同過鬼門關,父母將我們養大,含辛茹苦,嘔心瀝血,含在嘴裡怕化了,託在手上怕利了。真的不容易,人世間只有父母之愛才能感天動地,父母之愛大於天!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更何況我們做兒女的,父母老了,應該善待他們,孝順他們,盡其所能,給他們一個幸福的晚年,更多的給予陪伴,不要等到去逝了,再以厚葬彌補行孝。俗話說死後大操大辦,不如活著端水床前。死後花再多的錢,也是給別人看的,死後再行孝,屍骨也是一把灰。

    我們村有一戶人家,兄弟四個,父母活著不孝順,有時都不給飯吃,寒冷的冬天都不給父母買取暖設施,就指望用土灶臺燒火作飯時取暖,活到八十多歲,都沒生過火爐。死後卻請嗦吶,請羅鼓隊,吹拉彈唱,嗚呼哀哉,痛哭流渧,想想於心何忍?難怪村裡人都笑話他們:假惺惺孝順。

  • 4 # 正史風雲

    生要盡孝道,死要慎終追遠,這一點上我贊同古人。一、生時,盡孝道最為重要

    古時的孝道,含義非常深邃,不僅僅是“孝”本身,更是治家治國的根本。

    古人稱“孝”是上天的規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

    “孝”作為禮的一部分,是規範社會秩序,治理國家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家敬長輩,行孝道,在外就能敬上級、守君臣之禮,社會秩序就會規範有序。

    “孝”的內容也很豐富,有一套系統的行為規範。

    比如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古人對自己的身體非常看重,不敢輕易損傷,孔子有“危邦不入”的思想、司馬遷以受宮刑為人生最大的恥辱,曾子用《詩經》中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來形容謹慎對待身體的心態。現在大家知道清朝的時候,統治者讓人剃髮的深刻內涵了吧!

    比如說: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

    孝子對父母親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時候,要竭盡對父母的恭敬,在飲食生活的奉養時,要保持和悅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帶著憂慮的心情去照料。

    比如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意思是說,侍奉父母,看見他們有不對的地方,輕微婉轉地諫勸,如果他們不聽,還是要恭恭敬敬,不觸犯他們,雖然憂愁,但是不怨恨。

    比如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要出遠門,真要出去的話,必須讓父母知道你去哪兒,一是省的父母擔心,二是有事的時候,可以通知到你。

    比如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父母的年紀,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高壽而歡喜,另一方面也因為父母的衰老而恐懼,要經常陪陪他們,孝敬他們,不要待到父母離世時,再來感嘆自己的不孝。

    ························

    現在的社會雖然發展了,但是“孝道”作為傳承幾千年的傳統優秀文化,不應該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中,而是要經常拿出來,曬一曬!你會發現,它會發出無比耀眼的光芒!

    二、死後,時常思念最為重要曾子說:慎終,追遠!

    這才是厚重的孝道。

    “慎終”,是對親人的葬禮一定要慎重,你若不慎,是沒法補救的。古時候,親人的葬禮都是有規制的,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葬禮。

    顏回死的時候,他父親顏路要為他置辦棺槨,槨就是在棺的外面再套一層,材質比較高檔,當時顏路沒錢,想讓孔子賣了自己的車為顏回置辦槨,孔子沒同意,孔子認為顏回家中本窮,從“禮”上講,沒有必要厚葬,而且顏回一生節儉,厚葬也不符合他生前的意願。

    孔子認為辦葬禮,在符合“禮制”的情況下,哀傷的心情比厚葬更重要。

    華人強調養老送終,若只是養老,而不送終,仍是薄情之人。父母必希望你送他一程,葬禮代表了人一生所得到的家庭和社會的評價和承認,不一定風光大葬,但必有真情緬懷,依依相送。葬禮的尊嚴和感情,也是對年輕一輩的教育和薰陶,傳承家族精神。

    因此,葬禮要慎重,要真誠。不一定非要厚葬。

    “追遠”。是對已經去世的親人,要經常思念、懷念。

    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很多時候,來自於先輩的付出和積累,華人普遍有封妻廕子的責任感,我們也有必要傳承這一精神,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加美好的家園。

    親人剛剛去世的時候,我們或許還能時常思念。但隨著去世的時間長了,悲痛之心淡了,思念之情也弱了,每年的祭祀的時候也大多馬馬虎虎,把祭祖當成一項任務來完成,心中根本沒有敬、沒有思,沒有念。

    因此,追遠要做到心中有敬、有思念。時間長了,這一點或許比較難吧!

    綜上所述,願與大家共勉!

  • 5 # 陳筠140652061

    這個問題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厚生厚葬最可行。母親十月懷胎,千辛萬苦產下兒女,父親努力工作掙錢養家,給子女一個快樂,幸福的家。子女成人長大,父母垂垂老矣!作為子女應該盡力盡孝,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一旦離去,那是天人永隔,泣血叩首,難報萬一,風風光光的送父母最後一程是人之常情。這都是在正常情況下,在生命的長河中我也曾親自目睹不同的情況不同的處理方法。比如說文革時期,破舊立新,移風易俗。生也談不上厚薄,那時物資匱乏,家家戶戶都差不多,買東西都憑票。死更是和現在不能比,以我們上海為例,家裡老人去世(親身經歷,外婆七十年代初去世,因舅舅是當權派,走資派),不敢大操辦,親友基本上不通知,就是我們至親,沒有孝布,孝衣,孝帽,只有臂上一塊黑紗,沒有紙錢,錫紙。簡簡單單一個告別儀式,真真的可謂薄葬。現在,家有老人去世,那場面可大了。還是我家的事情舉個例子。2009年我爸爸去世,享年九十有二,我家就是工薪階層,姐妹兄弟都是一般般人。但我家的親親友友包括從老家趕來送我爸爸最後一程,幾十個近親都是大孝布,出殯時白壓壓一片,殯葬後吃齋唸佛有十五,六桌人。這也不能算厚葬,就是一般般。有的人家厚葬那是不得了,紙人紙車紙別墅,電視汽車盡有,那真是做給活人看的。這是現在的厚葬的眾生相,依我愚見應該是厚生薄葬,但不是一人說了算,大環境下有的時候實屬無奈。

  • 6 # 司徒水草

    人活在世上當然厚生,難道死後才大搞儀式,生前該享受好好享受生活,該孝敬父老,好好孝敬,如果不好好孝敬死了,怎麼搞儀式也是門面功夫,更何況人不在,搞這些死人能看見嗎,孝順必須生前開始。

  • 7 # 天長地久xjwysj

    我認為人活的時候,讓人吃好玩好,死了就不要裝神弄鬼的大操大辦,我的同事說過一件事情,他是回族,你們漢族人有時可笑的很,人死了,又是蘋果又是酒,又是點心,好多好吃的,人前腳走,後腳好吃的就讓野狗叼跑了,人活的時候電視上演的兄弟姊妹為養老的事情打官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的家書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