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掂花微笑

    李薦葆的《山中,那十九座墳瑩》,看完後,感動的我熱淚盈眶啊,這是真的,小說很迷人,引人入勝!你們如果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嘛!

  • 2 # 物理輔導課

    我上高中那個年代資源比較匱乏,看小說主要是武俠類的小說,我看的第一部武俠小說就是金庸的《笑傲江湖》非常喜歡令狐沖

    他生性放蕩不羈,爽朗豁達,豪邁瀟灑,不拘小節,喜歡亂開玩笑,卻有高度的忠義心,天生俠義心腸,並且深情不移。鍾情青梅竹馬的小師妹嶽靈珊,後因緣際會結識並愛上了“老婆婆”任盈盈,至此成為靈魂伴侶,最終與其結為夫妻,退隱江湖。

    《笑傲江湖》這個小說至今還跟我留下深刻印象。

  • 3 # 不會程式設計的貓

    高中時看的第一本小說的話,我想一下,應該是龍族吧。我不像我的很多同學一樣他們是初中就知道了這本書,我是高一入學之後,聽同學們交流才知道這本書,然後去拜讀了一下。

    不得不說,龍族是真的好看,看完龍族一感覺整個人都被震撼到了,一下子就沉迷進去了,一下子就成為了江南的粉絲。

    當時還把龍族出的實體書都買了,可是後來上課看被老師抓到沒收了,哈哈哈不過後來畢業又還給我了,滿滿的青春回憶!

  • 4 # 盧雲A

    我小學就開始看小說了,第一本小說是金庸先生寫的神鵰俠侶 當然,裡面有很多文字,那時候還不認識,迷迷糊糊就看完了。過後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小說,一直看了古龍的溫瑞安的黃易的大師的大部分小說,接著又看鳳歌滄海的小說,玄幻類的修真類的也看過一些

  • 5 # 初曉兒

    我高中看的第一本小說是《金瓶梅詞話》。

    父親的書齋裡珍藏了極多的書,其中小說佔比較大。我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就閱讀過許多古今中外的小說。 但是有一部小說,父親一直不准我閱讀,那就是《金瓶梅詞話》。我問父親那是一本什麼書,父親說是“閒書”!什麼叫閒書,我一直很好奇,但父親就是不讓我閱讀,父親更深一層次的理由是“你看不懂”! 那年我中考取得了十分驕人的成績,考進了全市首屈一指的高中,父親終於沒有阻止我閱讀那部小說。

    父親珍藏的《金瓶梅詞話》是影印手抄本,共一百回,六大本,2974頁。原書是明萬曆年間刊本,舊藏北京圖書館,現藏於美國,一九三三年,曾以“古佚小說刊行會”名義影印,父親書齋裡收藏的就是用此影印本為底本重印的。插圖是用崇禎本《金瓶梅》木刻圖複製。出版說明裡寫明“本書影印的目的,是供古典小說研究者參考”。

    讀到小說出版說明的這句話,我很激動,覺得大概父親認為我有了能看懂“供古典小說研究者參考”的作品了。因此內心很是得意。

    《金瓶梅詞話》是中國明代“四大奇書”《金瓶梅》、《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之一,被稱為“四大奇書”之首。

    《金瓶梅詞話》有署名“欣欣子”的“序”,序中有“竊謂蘭陵笑笑生作《金瓶梅傳》”句,表明是蘭陵笑笑生撰。“蘭陵”當是郡望,笑笑生就是作者了。但蘭陵笑笑生不過是個筆名,其人到底是誰,至今還沒有定論。

    書中“序”的後面有“廿公”所作的“跋”,跋裡第一句話說“《金瓶梅傳》,為世廟時一鉅公寓言”。另外,明代文學家沈徳符說《金瓶梅詞話》是“嘉靖間大名士手筆。” 不管這本書作者是誰,可以肯定的是“一鉅公”、“大名士”的作品。

    所以,可以推斷《金瓶梅詞話》是中國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

    《金瓶梅詞話》的主要情節,是描寫西門慶家庭日常生活及西門慶與社會各色人等交往,最後縱慾身亡,家庭破敗,潘金蓮、李瓶兒、春梅等眾妾風流雲散的故事。

    《金瓶梅詞話》獨特的文學價值和藝術成就,最主要的表現在作品具有強大的寫實力量。

    作品描述了西門慶這個暴發戶式的富商勾結官府,包攬訟事,驕奢淫逸,欺男霸女,為所欲為,無惡不作。 官商勾結及金錢萬能,對社會政治的侵蝕無處不在。

    西門慶憑藉金錢,買通了上到太師蔡京,下至地方官僚惡霸和市井間的地痞、流氓、宦官、幫閒。乃至於整個社會機器都拜倒在他的腳下。

    由這個惡霸流氓生機勃勃的形象為代表的社會邪惡勢力的侵蝕,再現了明末社會的活生生的現實。

    《金瓶梅詞話》以外的其它作品,幾乎都免不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正如王國維所說的:“往往說詩歌的正義,善人必有其終,而惡人必罹其罰”。

    但《金瓶梅詞話》不是這樣。整部小說裡,在驕奢淫逸和金錢的驅使下,幾乎沒有一個“正面人物”,處處是貪婪醜惡,處處物慾橫流,正義蕩然無存,罪惡者逍遙法外,且始終不受懲罰,作品也沒有任何傳統道德的說教。這不僅反映了社會政治的黑暗,還深刻揭示了人性的普遍弱點。

    用西門慶自己的話來說:“咱聞那佛祖西天也止不過要黃金鋪地,陰司十殿也要些楮鏹營求。咱只消盡這傢俬廣為善事,就使強姦了嫦娥,和姦了織女,擄了許飛瓊,盜了王母的女兒,也不減我潑天富貴!” “善惡到頭終有報”在這裡完全不存在。

    而這都是準確地描繪了晚明時代的社會現狀。 所以說它具有強大的、震撼人心的寫實力量。

    小說中的大量性行為的描寫,其實也是當時社會風氣的產物。也表現了作品的寫實特色。不過這方面的描寫,筆觸較為粗俗。這就是小說長期都列為禁書的原因。

    至於《金瓶梅詞話》大量辭采華美的富於溫情的詩、詞、曲,充斥全球百科全書式的知識,這裡不做說明。

  • 6 # 國內電訊

    我高中看的第一本小說是中國四小名著中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1710~1754),全椒(在安徽)人,吳敬梓雖是名門望族的後代,小時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但由於經濟地位的迅速變化,使他接觸了勞動人民,看到了社會的黑暗和科舉制度的罪惡。因為思想上有進步的一面,並且掌握了描寫現實的諷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寫出《儒林外史》這部十分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書名上,“儒林”一詞源出《史記》“儒林列傳”。是“儒者之林”,指學術界等。 國史列傳,自然是“正史”,吳敬梓專門以“外史”為書名,正是為了作區別,正如吳敬梓的摯友程晉芳在《懷人詩》中所揭示的:“外史記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史傳。”則是作一正統記史之外的的儒林傳記,並且吳敬梓有意把書中故事假託發生在明代,以類“正史”,而實際上描繪的卻是清代廣泛的社會生活,反映了吳敬梓同時代的文人在科舉制度毒害下的厄運。

    清代文藝評論家張文虎:《外史》用筆,實不離《水滸》《金瓶梅》,魄力則遠不及。然描寫世事,實情實理,不必確指其人;而遺貌取神,皆酬接中所頻見。可以鏡人,可以自鏡。

    近代文學家茅盾:如果有什麼準備寫小說的年輕人要從我們舊小說堆裡找點可以幫助他“藝術修養”的資料,那我就推薦《儒林外史》

    近代文學家魯迅:“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透過對種種不和諧、悖於人情、逆於常理的荒謬現象的揭露,注入描寫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慚、自作聰明、弄巧成拙、欺世盜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裡所說:“我們的騙子們,我們的怪物們。……讓大家笑個痛快。笑真偉大,它不奪去生命、田產,可是在它面前,你會低頭服罪,像個被綁住的兔子。”

    近代文學家胡適:該書一個藝術特色是速寫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斷變換的長篇小說,或者說是一部由無數短篇交替而成的長篇小說,基本上不可能透過詳細描寫其一生經歷,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節中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世界。所以,吳敬梓把重點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徵上,從而深入細緻地表現一個相對靜止的人生相。這就如同從人物漫長的性格發展史中擷取一個片斷,再讓它在人們面前轉上一圈,把此時此地的“這一個”,放大給人看。這是勾畫諷刺人物的一個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淨,情節流動迅速,好像人物臉譜勾勒一成,這段故事便告結束,而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這些精工提煉的精彩情節。

    《儒林外史》已被譯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廣泛傳播,成為一部世界性的文學名著。 並出版了一些外國學者的研究專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十歲了無家、無固定工作,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