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渾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 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匪強,來之無窮。“大用外腓”中的“大用”顯然是借用老莊的語言,例如老子說:“道衝,而用之或不盈。”又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植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司空圖在這裡用“大用”之語顯然是指藝術境界裡一種類似於“無”或“道”的現象。很顯然,在藝術感受中,這種“無”或“道”不可能是別的,只可能是藝術境界,只可能是藝術境界中的虛幻空間。這種空間看起來是虛幻的,是空的,但它卻恰恰是藝術之“大用”;至於外腓(腓即變化)是說這種“大用”並不是執著於文字的作用,而是超脫於文字之外、超脫於形跡之外所“幻變“出來的“大用”。這也很符合境界,虛幻空間產生的情況,因為境界、虛幻空間的產生正是具有這樣不知其何來、不知其何去的特點。(在非自覺的藝術知覺中就是如此)。(比如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當我們讀後腦子裡呈現出這麼一片虛幻的空間的時候,它是並不執著於文字上那六種事物的,除了這六種事物之外,我們感覺到更多的是在這片空間下,產生的種種氛圍,情緒,以及與這個空間相融洽的景物也會在我們的幻想中出現。這時我們就會忘記自我,融入到了作者設計的境界裡,任暢自由)。
雄渾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 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匪強,來之無窮。“大用外腓”中的“大用”顯然是借用老莊的語言,例如老子說:“道衝,而用之或不盈。”又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植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司空圖在這裡用“大用”之語顯然是指藝術境界裡一種類似於“無”或“道”的現象。很顯然,在藝術感受中,這種“無”或“道”不可能是別的,只可能是藝術境界,只可能是藝術境界中的虛幻空間。這種空間看起來是虛幻的,是空的,但它卻恰恰是藝術之“大用”;至於外腓(腓即變化)是說這種“大用”並不是執著於文字的作用,而是超脫於文字之外、超脫於形跡之外所“幻變“出來的“大用”。這也很符合境界,虛幻空間產生的情況,因為境界、虛幻空間的產生正是具有這樣不知其何來、不知其何去的特點。(在非自覺的藝術知覺中就是如此)。(比如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當我們讀後腦子裡呈現出這麼一片虛幻的空間的時候,它是並不執著於文字上那六種事物的,除了這六種事物之外,我們感覺到更多的是在這片空間下,產生的種種氛圍,情緒,以及與這個空間相融洽的景物也會在我們的幻想中出現。這時我們就會忘記自我,融入到了作者設計的境界裡,任暢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