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心藝談
-
2 # 育兒良策
孩子為什麼會叛逆呢?我認為有三點
1家長的獨裁式教育: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必須做什麼,想把孩子教育成對父母唯命是從的乖寶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有了自己的見識、想法,雙方意見不合時,孩子就會變成父母眼中叛逆的孩子。
2家長教育不當:有些家長為了培養孩子,不管孩子能不能承受這份壓力,總是填鴨式的給孩子增加任務,孩子承受不了這份壓力,當然會反抗。
3家長讓孩子自尊心受挫:家長在外人面前教訓孩子,或者以辱罵、諷刺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自尊心受挫就會叛逆。
4家長缺少與孩子的溝通:有的不父母不會教育孩子,不管孩子,讓孩子野性生長,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就會以叛逆的方式表達情緒。
對於孩子的叛逆該怎麼辦呢?
1、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面,而是學著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
2、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於不立規矩,不過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對於那些他始終很抗拒的規定,我不再不由分說地“強制執行”,而是找出孩子產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3、給情緒找個宣洩口。教育專家認為,很多時候,孩子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洩不良情緒或不安感。鑑於此,果果再發脾氣的時候我不再責罵或體罰他。
4、尋找孩子的良好表現。表揚能間接地讓孩子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現,及時地提出表揚。
5、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既然孩子處於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規定,而是有條件地讓果果享受民主權利。
6、不處處約束。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你的標準來處處約束他,對他的行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我認為和孩子平等相處,換位思考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這也是最難的,中國父母很少有可以與孩子平等相處的。
-
3 # 一鳴男
恭喜你生下了一個有思想有個性的孩子,他長大後肯定聰明又懂事。幾乎每個青少年都有叛逆期,尤其是十二歲左右有個性的孩子。我親戚的孩子,初二時幾乎和他爸爸對著幹,他說東,人家偏要西,問題出在哪裡呢。先要從家長找原因。一.生活壓力大,家長每天忙於奔波生活,大同小異。可是關注孩子的方式大不相同。他往往在喝酒之後去檢查孩子作業,看見孩子不認真的書寫大發雷霆,動輒撕了讓他再做。孩子哪裡肯幹,哇哇大哭就是不做。爸爸一氣之下拳腳相加...經常這樣。有一次,孩子突然直勾勾地翻著白眼,擰著脖子,一動不動站在那裡說,打吧,我為什麼要跑?你總有打不動的那天,那時再看看,誰打誰。爸爸高高舉起的拳頭霎時停在空中...從那以後他不再打孩子,狐朋狗友一起喝酒的次數也減少了許多,尤其是再也不把打麻將場地設在家裡。二.管教孩子從飲食起居到學習,柔聲細語像朋友一樣多好。如果你還抱著“我是老子你就該聽我的”那套早過時了。現在的孩子見多識廣,又逢網際網路+時代,機靈著呢,他們的道理也是一套一套不容置疑的。所以你想讓他快速完成作業,你先要做到不看電視,眼睛暫時離開手機,孩子不懂的問題你得想方設法幫他解決,這種養成習慣必須保持。有了和諧的家庭氛圍,孩子才能靜心學習,才能心悅誠服地聽你指令。三.由學習而引起的叛逆需要家長換位思考,想想你在12歲時也揹著這麼重的書包上學嗎?同齡孩子的競爭有這麼面面俱到嗎?孩子壓力大情緒急躁有情可原,所以你大人不記小人過,有了矛盾暫時迴避一會兒,等孩子平靜下來再跟他說。四.找個時間與孩子溝通,消除隔膜的最好方式是帶著他去到孩子嚮往的地方旅遊,你們可以在配合打遊戲時稱兄道弟,放下家長的架子道歉也可,孩子自然感到是自己的錯,由此他會心照不宣地慢慢配合你。叛逆的情緒也會在相互溝通之後消除。
-
4 # 鄉戀WJP
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幾個階段叛逆,是十分正常且不少見的事。只是有的孩子叛逆明顯,有的隱晦而已。無須視為洪水猛獸,正確面對即是。
一個從小對孩子就嚴加管教的家庭,孩子適逢叛逆期,一般不會有強烈表現或激烈對抗。最多也就是點滴的不如意而己。不會與家長或教師形成明顯對執。倒是對孩子嬌生慣養的家庭在叛逆期孩子的行為、動作、想法、語言更激烈。有的甚至甭大事,就去尋死覓活,激烈抗爭。讓家長下不了臺、收不了場。
我極力反對狼爸虎媽,但從不贊成放寬對孩子的管理和嚴格要求。家長、教師,對孩子要恩威並重。
前幾年網上盛傳的一幫孩子課堂上聚一塊喝酒。那不叫叛逆,叫擾亂教育和教學秩序,是學校不負責任、對孩子不加管教的積蓄再發。這樣的學校絕不是什麼好學校,校長應就地免職。
孩子在叛逆期內,要強化管理和琉導,不要火上加油,激化矛盾。待孩子度過叛逆期後,好好總結一下前期教育的經驗教訓,有的放矢時加大管教力度,促其慢慢成才。
(網圖,侵刪。)
-
5 # 張藝黃岡
初中各個年級我都教過,說實話,在我的記憶裡,好像沒怎麼碰到過什麼叛逆的學生。我不知道是不是時代變了,現在總見到有人說叛逆二字,難道今天的孩子真的那麼容易叛逆嗎?我看未必。
一般人所謂的“叛逆”,大概是說孩子不聽話,行為不合常理、常規。按照這樣的理解,孩子的確是叛逆。然而這樣的理解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忽視孩子的主體性、獨立性,把孩子完全當成了家長和社會的附屬品。因此,只要孩子的思想、言行超出了成年人給他劃定的圈子,那就是叛逆。就我個人而言,我是不太贊同這樣的看法的。
我以為,有些孩子被視作叛逆的叛逆,其實並非叛逆,更多的時候,可能僅僅是他們個性的自由表達不被理解和尊重而已。天底下大概沒幾個家長是不愛自家孩子的,但是說到理解和尊重自家孩子,情況可能就不太一樣了。所以,對於孩子的思想、言行,家長一定要多一些理解和尊重,不要隨便貼上“叛逆”的標籤。
退一步說,就算孩子的表現真的是叛逆了,我覺得做家長的也無須憂慮、恐懼、煩躁、生氣、動怒,甚至打罵。最好的應對辦法是與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先摸清孩子表現叛逆的原因,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地加以誘導。只要思想工作到位,我相信,除極其個別的情況之外,再叛逆的孩子也是能夠慢慢迴歸正常的。
-
6 # 微笑11908
生活太幸福,讓他到農村去找同齡人家去生活一段,同齡人幹啥他啥,兩年四個假期有好轉,到農村山區,這路遲早得一走,
-
7 # 鑫漫
看到這個問題,內心裡百感交集。我的孩子今年高二了,想起孩子初中時叛逆的狀況彷彿就在眼前,心裡非常理解處於現階段的家長們,現在分享些我的經驗給大家,希望家長們能從中有所收穫。
面對孩子的叛逆,我們先來看看孩子為什麼會叛逆?
孩子從小學進入到初中階段,無論是從身體還是在心理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的第二高峰期。他們身高增長非常迅速,體重增加也比較明顯;身體的臟器機能也日趨完善。明顯的特徵是:心率和脈搏開始減慢,肺活量接近成人;特別是性器官的發育,隨著第一性徵的迅猛變化,迅速出現了第二性徵,男生會有首次遺精,女生會有月經初潮。
這一時期他們精力充沛,好奇心強,任何事總想試一試,但他們的願望與自己的實際能力相差很大;他們的獨立性增強了,想擺脫對家長的依賴,他們不喜歡家長或是老師再把他們當成孩子了。
他們開始想參與家庭生活,對家庭建設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常常會因得到家長的認同而沾沾自喜。但是,隨著生活視野的擴大,他們也會碰到更多的挫折和困難,每當此時,他們又非常希望像小時候一樣得到父母的照顧。
他們有事不願和父母及師長交流,處於一種半封閉狀態不願讓父母進自己的房間了,有自己的秘密了。他們的情感很脆弱,最容易衝動,做事也很莽撞,後果意識能力差。
這些特徵決定了孩子進入初一這個新的環境會有很多的不適應。希望家長們可以給孩子一點時間,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新的環境。
並且建議家長針對上述生理特徵和心理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積極學習相關知識,多與孩子溝通。多用心的去觀察孩子,發現孩子面臨的問題,陪伴孩子一起去面對。
回覆列表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孩子也不例外!雖然在幼年時期,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特殊的老師影響著孩子,可隨著其年齡的增長,個人思想的形成,孩子為追求自己的一番“天地”,特別是上了中學、初一的孩子,隨著其心智的逐步發育成熟,有時違背了父母的意願也就成了必然,也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叛逆吧”!
聽到很多家長說及孩子的叛逆而談之色變,可個人認為---從某些方面來說,對於孩子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而這不也正好說明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不也正好讓我們引導孩子成為自己的主宰,而不是讓其成長為任人擺佈的羔羊嗎?所以,正確對待孩子此時的叛逆也就成了家長智慧的一次考驗了。而這,理清那所謂“叛逆”的根源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對於孩子的教育,個人認為:家長在行動上做好表率的同時,並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引導:
1.興趣為主---感興趣的,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讓人專注的!這樣,學習才會開心,也才會讓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效率才會更高。
2.引導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讓孩子真正明白---學習的主體還是孩子自己!學習終究還是自己的事,若想有所收穫,終究還得付出;時間花在哪,收穫也在哪,你付出的程度將決定你收穫的高度!
3.孩子的方向與努力有了,父母對於孩子的肯定與鼓勵也就不可或缺了!家,始終是孩子溫馨的港灣。不管孩子成功也好、失敗也罷,父母的鼓勵與安慰將帶給孩子無窮的動力,讓其在成長的路上盡情飛揚。
總之,教育孩子的方法千千萬,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作為家長,只有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從而去挖掘、去引導,才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也越走越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