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為你娛樂

    《命運交響曲》又名《c小調第五交響曲》。是古典主義時期,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1807年末所創作的。作品的創作背景是在貝多芬的雙耳已經失聰且是去了痊癒的可能性,而他深愛的朱麗葉·琪察爾迪伯爵小姐因為門第原因離開了他,再加上當時社會正處於令人窒息的封建時期。一連串的遭遇讓貝多芬消沉、憤懣。但這位音樂巨人並不想因此認命,更不想屈服於命運的捉弄下,他要向世界證明他的才華不會被任何事情所埋沒,因此構思了這首舉世聞名的《命運交響曲》。他是當之無愧的“樂聖”。

    作品是以短—短—短—長節奏動機開場,柱式和絃的有力演奏,聞如命運的叩擊聲。開篇簡而有力的詮釋出作品主題內容,直擊人心。被稱為“命運之神在敲門”。

    但整部作品並不是一直都在與命運搏擊。雖然在第一樂章是以上述主題動機貫穿始終,但在末章中樂曲已從c小調的晦暗緊繃的情緒色彩中轉化為C大調明亮充滿生機的旋律風格。整曲可以看做是情感上的發展,由最初的抗爭、不屈,發展到最後勝利的喜悅。

    你可以想象整個過程就是一株小草野蠻生長的畫面。在第一樂章時,小草奮力從石頭縫中探頭,一次又一次被堅硬的岩石所阻擋,它也有過沮喪,它也有過失落。但不論怎樣的艱難,都阻礙不了小草想要親吻Sunny的決心。

    第二段是小草終於重開了岩石想要展望新生時,卻遇到了狂風暴雨的摧殘。樂曲在陰暗地、無休止地在各個調性上反覆著,尋找著時機。接著,號角性音調響起,它在召喚人們奮起鬥爭。漸漸地,音樂的力度在減弱,音區頻繁交換,音調低抑、不穩定,似乎是對鬥爭產生懷疑、動搖。突然,命運主題又兇猛地闖入,它粗野地呼號著,在大爆發的高潮中進人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裡,命運的主題仍然在肆意蔓延,小草的命運仍然前途未知。突然,雙簧管奏出一段緩慢而憂傷的音調。使它停下了腳步,這音調彷彿是對不幸命運的哀嘆。隨後,命運主題繼續向前進行,試圖主宰一切的勢頭愈發強烈。當第二主題奏響時,陰霾暫時消失。但厄運不肯罷休,直到強有力的堅定旋律把它吞沒。

    直到樂章的尾聲,命運主題以強的力度、宏大的音響傲然佇立,而後,號角性的音調奏響,它同小提琴奏出的不斷上行的音流一起形成了一股驅逐厄運的力量。幾經搏擊,人還是沒能擺脫兇狠殘酷的命運,音樂在命運主題不可一世的銳氣中結束這一樂章。也昭示了小草終於舒展開了葉芽,沐浴在新晨的Sunny下,煥發著勃勃的生機。

    因此,無論你遇到了什麼樣的困境,聽一聽《命運交響曲》中的頑強,聽一聽《命運交響曲》中的沉靜,聽一聽《命運交響曲》中不甘命運的拼搏。苦厄終會結束,只要你不曾低頭放棄。

  • 2 # 低頭做事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又稱《命運交響曲》。整部作品表達了人類積極進取不被現實所壓迫的奮鬥精神,將英雄主義表現得淋漓盡致。貝多芬揭示的“透過鬥, 達到勝利”是指從黑暗到光明, 從苦難和鬥爭上升為歡樂和勝利。

    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腦海裡突然就想起高爾基的《海燕》: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積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

    有時候聽到高潮處,對生命就有一種敬畏,感覺到生命的短暫,感覺到命運的跌蕩起伏,對生命也會更加的珍惜!

    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次聽都有不同的全新感受。

  • 3 # 牧笙說

    第一樂章,C小調,2/4拍。一開始的四個音符,剛勁沉重,棒棒棒棒,就如同命運敲門的聲音一樣,讓人心靈為之一顫。第一樂章是全曲思想核心,表現人們的鬥爭和創造性,概括了全曲的基本形象。第一主題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氣勢,表達了貝多芬充滿憤慨和向封建勢力挑戰的堅強意志。接著,圓號吹出了由命運動機變化而來的號角音調,引出充滿溫柔、抒情、優美的第二主題。它抒發著貝多芬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第二樂章,降A大調,3/8拍。曲調舒緩,讓人在振顫中舒緩下來。為抒情中心,突出人們的情感和內心體驗。

    第三樂章,C小調,3/4拍。中速,小步舞曲。有復三部曲式和變奏曲式等。

    第四樂章,C大調,4/4拍。非常快速。有迴旋曲式、迴旋奏鳴,為全曲的結局,具有肯定的性質。深刻的把生命的頑強體現出來!我不能向命運低頭!我不能屈服於命運!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音樂已淡去,而思緒仍在繼續。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於我而言,已經不僅僅是一部交響曲,它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他告誡我們不能向命運低頭。就算看不見,也要勇往直前,因為希望在前方。

    是的,不要因為命運的不公而放棄希望,放棄理想,放棄追求。生活需要希望長相依,人生需要理想來相伴。就讓我們重整一下疲倦的心,重新踏上追求理想,挑戰命運的長征吧。 音樂是可以給人帶來快樂的東西,當你失意的時候,當你憤怒的時候,當你無助的時候,當你快樂的時候,音樂它都好像是你的知己,理解你的心意。生活中有許多的無奈和不得已,音樂可以做生活的調和劑。與音樂做朋友,抒發自己的情感,生活會變得更加和諧。 我還是會一如既往的喜歡音樂,儘管現在的我不太懂,但是我會慢慢懂。

  • 4 # 滌綸編織

    塔布的出生年推測,“月光”的俗稱成為一般化,是在出版後經過相當時日以後的事情。不過,這首樂曲似乎一開始就有了相當的名氣,使貝多芬反而有一點感到心煩,究其原因,不能否認的,不但是因為這首樂曲含有容易招來文學面上的遐想要素非常強烈,因而成為蜚聲鵲起的原因,而且除了“月光”以外,也另有各種獨創的解釋和牽強附會的傳說。其實這首奏鳴曲貝多芬自身的命名是與作品27之1同樣是“幻想曲風的奏鳴曲”。在第一樂章,一樣是全部為捨棄奏鳴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興性的柔和抒情曲,到第二樂章即轉換氣氛,然後到達於屬於這一奏鳴曲重心的第三樂章。第三樂章是熱情的奔流,不但其奔流的激烈是在這一時期的所有奏鳴曲中極為罕見,而且是結構非常卓越的奏鳴曲形式。如果將此第一樂章的瞑想性,第三樂章的激情性與當時的貝多芬的戀愛事件、耳疾,以及一八O二年的海里根城遺書等一連串的悲劇看來,是有不可分的關聯,似乎也說得通,然而遺憾的是並沒有具體的資料能證實這些關聯。 演奏時間:大約十五分鐘。

    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嚮往著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熱烈擁護者。1798年,柏納多特將軍(1763—1844)出任法國駐維也納大使,貝多芬常到他的家裡,並和他周圍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902年,貝多芬在柏納多特的授意下,動手寫作獻給拿破崙的《第三交響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崙是摧毀專制制度、實現共和理想的英雄。1904年,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響曲》,他準備把它獻給拿破崙。正在此時,拿破崙稱帝的訊息傳到了維也納。貝多芬從學生李斯(1784—1838)那裡得知這個訊息時,怒氣衝衝地叫道:“他也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現在他也要踐踏人權,以逞其個人的野心了。他將騎在眾人頭上,成為一個暴君。”說著,走向桌子,把寫給拿破崙的獻詞一撕為二,扔在地板上,不許別人把它拾起來。

    過了許多日子,貝多芬的氣憤才漸漸平下來,並允許把這部作品公之於世。1804年12月,這部交響曲在維也納羅布科維茲親王的宮廷裡初次演出。1805年4月在維也納劇院的第一次公開演出,是由貝多芬親自指揮的,節目單上寫著:“一部新的大交響曲,升D大調,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先生作,獻給羅布科維茲親王殿下。”奇怪的是,貝多芬不說是降E大調,而說是升D大調。1806年10月總譜出版時,標題頁上印著: 英雄交響曲 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 從此,《第三交響曲》就被稱為“英雄交響曲”。

    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的《c小調交響曲》(作品67)開頭的四個音符,剛勁沉重,彷彿命運敲門的聲音。這部作品因此被稱作《命運交響曲

  • 5 # 熱君娛樂

    《命運交響曲》聽出生命的起伏不平,聽出人生喜怒哀樂。

    似乎就是他一生命運 的縮影。那激按昂的曲調,那富於變化 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帶到了他曲 折的命運之中。然而,再那聽起來讓人 感覺困難重重的生活裡,又有一種堅毅 的精神,從絕望之中脫穎而出,扭轉了 局面,告訴人們:“只有堅定不移的信 念,勇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才能突破 困境,改變命運,讓命運拜倒在自己的 腳下。” 滿意請採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當教師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