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交遊遍天下

    欣賞朱可夫。朱可夫是蘇德戰場上僅次於斯大林的第2號人物,是蘇軍的副統帥。戰爭開始前任總參謀長。戰爭開始後,敢於反對斯大林的意見,主張撤離基輔,被斯大林撤職。後來指揮了莫斯科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等一系列重大戰役,多次扭轉戰局,最後攻克了柏林。朱可夫是第2次世界大戰指揮部隊最多的將領。與朱可夫相比,巴頓和隆美爾僅僅是集團軍級別的將領。

  • 2 # 冬雨AK

    三位都是傳奇將帥!巴頓勇猛頑強,指揮果斷,善於發揮裝甲兵優勢實施快速機動和遠距離奔襲。白馬戰神朱可夫,善於組織空地 炮兵協同,對於大兵團作戰得心應手!隆美爾,用兵狡詐多變,善用計謀欺敵和偽裝手法,擅長於利用戰場空間和時間差,利用部隊快速機動集中兵力殲滅敵人。

    埃爾溫·隆美爾元帥,“沙漠之狐”“帝國之鷹”,是二戰納粹德國陸軍元帥,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軍事家 戰術家 軍事理論家,1940年2月擔任德軍第七裝甲師師長,指揮該師在法國作戰,因其戰果輝煌被稱為“魔鬼師”,此後,歷任“德國非洲軍”軍長 非洲集團軍群總司令 ,1942年6月授予陸軍元帥軍銜。1944年10月14日因被懷疑參與暗殺希特勒,被逼服毒自盡。

    後世很多歷學家稱其為“戰爭動物”“二戰縱火犯”是希特勒的得力劊子手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但拋開政治層面,從純軍事角度來說,隆美爾 不愧為天才的軍事家,在我看來,二戰德國國防軍和納粹黨衛軍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他們並不支援希特勒的種族大屠殺政策,只是在盡軍人的本分而已。德國國防軍優秀的軍事素質,強大的戰鬥力,可以說是當時最強大的武裝力量,而作為這支武裝力量的代表人物,埃爾溫·隆美爾元帥也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將帥中,能夠做到生前聲名顯赫,身後殊榮不斷,特別是被敵對雙方都認可的,只有隆美爾一人。丘吉爾曾在一次演講中講道:“儘管我們在戰爭中互相廝殺,但請允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隆美爾除了天才的軍事才能,和其夫人露西·隆美爾的愛情故事也為人所津津樂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了解一下,在此不再多說了。

  • 3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4年8月,盟軍經過2個月的激戰,已穩穩的在法國大陸站穩了腳跟。而一直為“誘惑”德軍而處於“保密”狀態的巴頓及其第3集團軍一路風馳電掣,很快讓熟悉其作戰風格的人們紛紛斷定,巴頓到了法國,但盟軍依舊不打算公開他的身份。

    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做法,很快引起了美第3集團軍和巴頓粉絲的不滿。紛紛指責美軍高層故意隱瞞巴頓的戰績,竊取他人榮譽。百般無奈的艾森豪威爾只得公開巴頓的身份並宣佈:“迄今為止,第3集團軍比有史以來的其他軍隊都前進得更快、更遠。”

    但是,對巴頓的“不公”僅僅只是開始。

    解除“保密狀態”的巴頓及其部下無不歡喜若狂。很快,他再一次成了公眾矚目的焦點,各大媒體紛紛追逐巴頓的腳步,報道他們的輝煌戰績,為他喝彩叫好。這讓珍愛榮譽、愛出風頭的巴頓十分受用,他決心要擴大戰果,直取巴黎。

    於是,巴頓下屬的3個軍從三個方向合圍巴黎,儘管遇到德軍的頑強抵抗,但依然阻擋不了氣勢如虹的美第3集團軍,前鋒距巴黎只有2個小時的路程。巴頓按捺不住心頭的興奮,早已躍躍欲試了,但艾森豪威爾和布萊德雷並不打算這麼做。

    首先,從戰略角度看,德軍主力部隊並沒有把巴黎作為重要戰略支撐點,而是向東撤退,留守的德軍只是區區一兩個團的城防部隊。盟軍應該繞開這個毫無戰略意義的目標,一直向東,追擊敗退中的德軍。

    其次,巴黎解放會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一是,英美兩國對未來法國政局都有各自的利益所在,而英國扶持起來的戴高樂並不被美方看好,如果此時進入巴黎就不得不面對許多棘手的現實問題;

    二是,由於盟軍進展太快,後勤的壓力也越來越跟不上部隊的進度,為了保證趁勝追擊,盟軍在保障方面已經做到了極限。一旦進城,將要面對400萬人的吃喝拉撒睡,這將成為盟軍下一步軍事行動的“大包袱”。

    因此,盟軍總部決定繞開這個“大包袱”,繼續向東追擊進攻,計劃將德軍主力全部殲滅在法國境內。巴頓也一改過去一城一池的爭奪,命令部隊不要戀戰,繞開抵抗的城鎮。戰至8月25日,美第3集團軍完成了對巴黎的“半月形”包圍。

    巴黎民眾的反抗,讓巴頓看到了希望。

    由於巴頓迅速出擊,佔領了塞納河上大部分的渡口,致使撤退中的德軍擁堵在僅有的幾個渡口。而此時,擁有絕對制空權的盟軍投下了成千上萬噸炸彈,給德軍造成了災難性的損失,看到情況不妙的巴黎守軍也開始奪路而逃。

    巴黎的民眾趁勢起來反抗,以避免這座古城遭到德軍毀滅性的破壞。他們紛紛拿起武器,控制了大部分地區。眼看大勢已去的守軍將領同意談判投降,但需要盟軍派部隊來控制局面,訊息傳來,巴頓一廂情願的認為非他莫屬。

    首先,是他的部隊完成了對巴黎的包圍,無論是從“近水樓臺先得月”也好,還是對美第3集團軍英勇作戰的肯定,以勝利者姿態進入巴黎,無疑是對巴頓和他的部下最好的獎勵和崇高的榮譽。

    同時,他和他的第3集團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一路上勢如破竹,所向無敵。他們的名字在法國早已家喻戶曉,法國民眾聽說他們的英雄就在城外,自然是希望巴頓來接受這座被奴役4年之久的城市。

    其次,解放巴黎始終是壓在巴頓心頭上的一樁大事。他早年多次到過這裡,十分熱愛這座代表歐洲文明的千年古城,從個人感情來說,由自己接管這座城市是他夢寐以求的願望;從接洽來說,他能說一口流利的法語,是最合適不過的美軍將領。

    更何況,巴頓屬下的第2裝甲師就是一支完全由法華人組成的部隊,由勒克萊爾指揮。他們跟隨美第3集團軍英勇作戰,打出了法華人的氣勢,由美第3集團軍完成對巴黎的解放,無論從各方面來看都是適宜的。

    就在巴頓滿懷希望的時候,現實給了他沉重的打擊。

    因為艾森豪威爾和布萊德雷一致認為,巴頓不是合適的人選。一是,從軍事角度說,此時盟軍的戰略目標是追擊德軍,而作為盟軍先鋒部隊的第3集團軍,必須不斷地向前推進,任何一刻的“停留”都有可能導致戰略計劃的失敗;

    二是,巴頓的為人和性格,他們太熟悉了。他性格直率魯莽,經常“大嘴巴”,說一些不該說的話,引發盟國之間的矛盾,他們也為此替他背了不少的黑鍋。於是,前車之鑑,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這個愛惹麻煩的傢伙去巴黎。

    同時,由於巴頓的聲名顯赫,會讓人們誤認為是他解放了巴黎。這是艾森豪威爾和布萊德雷最不願看到的情景,在他看來巴黎的解放是盟軍,而不是某個人的,有必要弱化一下巴頓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於是,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現了。勒克萊爾的第2裝甲師從美第3集團軍抽調到第1集團軍,並以勝利者的姿態開進巴黎城,接受法國民眾的歡呼和獻花。這樣的安排,立刻遭到人們的指責,認為這是“嫉妒者”再一次剝奪他人榮譽的陰謀。

    巴頓更是憤憤不平,他為了這一歷史時刻準備了很久,本來一件唾手可得的“輝煌”就這麼將他排除在外,其內心的痛苦和不服是可想而知的。但法華人沒有忘記他,勒克萊爾沒有忘記他。

    更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奉命出任巴黎首位軍事長官的法國將軍柯尼希,特意來到城外拜訪了巴頓,並代表法華人民對他所做的貢獻表達了最誠摯的感謝。當然,與愛出風頭相比,他更酷愛戰爭,此時他和部下正在向德國的心臟地區進軍。

    巴黎的解放標誌著諾曼底戰役正式結束了。巴頓及其第3集團軍一個月內向前推進了800多公里,僅以傷亡1.6萬多代價,消滅了軸心國部隊10萬餘人,解放了包括巴黎在內的約12.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創造了一個戰爭奇蹟。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頓》

  • 4 # 張琛

    隆美爾雖然戰功顯赫,但是基於對領導的不忠誠(暗殺希特勒),PASS掉

    朱可夫號稱救火隊長,拯救蘇聯於水深火熱,但是由於在二戰結束,爆出醜聞,在家中找到很多名貴珍寶(身為黨員,不能以身作則)PASS掉

    巴頓雖然戰功不如以上兩位,但是我覺得他做人是有原則,在職期間沒有爆出任何組織紀律問題(雖然愛罵人,但是基於他的地位也是無關緊要)。欣賞!

  • 5 # 魚LeYing視

    個人比較欣賞的是朱可夫。他擅長利用當時蘇聯兵制的優點,組織大規模的圍襲,突擊戰役。熟練,並相對合理地利用鋼鐵洪流,合理發揮蘇聯的大炮兵優勢,喜歡組織航空兵,炮兵、裝甲兵、協同步兵作戰。雖然也有很多人詬病朱可夫取勝是利用人海戰術,但是這也是當時蘇綜合實力造成的無奈選擇。朱可夫是世界上少有的能玩得轉百萬級別近代戰勝的指揮官。玩三軍百萬級別的現代戰爭達人估計也只有他能勝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19年總決賽G6這場慘烈的失利,勇士球迷有著怎樣的心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