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禮藝術家範志禮
-
2 # 墨客在途0化旭
書法特指用毛筆書寫漢字,漢字有結體規則,寫字有運筆法度。古人從學寫字就用毛筆,讀書必定學習寫字,所以古人讀書用書法教學是必然的。古今有別,在於古人學書主要是為了實用,把字寫好寫美就是好的書法。而今人學習書法,首先是出於對優秀傳統書法的愛好,進而把書法當作一種藝術進行深入臨習研究,以期在傳承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風格,對書法事業的發展盡一己之力。
-
3 # 生活藝術與教育
怎麼可能。因為讀書和寫字分明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琴棋書畫詩酒茶,是古代文人的一種素質修養,用書法指導讀書就如用茶道指導喝酒,怎麼可能呢。
古人讀書重在讀和理解,以求學文求仕,報君安民,而書法則是載體,靠它來將自己胸中點墨書寫出來供人明白,正所謂“字如其人”之說,所以文人們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無不苦練書法,目的是重在應用,更好的展示自己。
下圖是中國現存明朝萬曆年的趙秉忠狀元試卷,2460個字,清秀工整,端莊秀麗的小楷啊。可大家試想一下,如果字寫的象蜘蛛爬一樣,會怎樣呢……
-
4 # 微詩陽春白雪
古人讀書時是用書法教學的嗎?
古人讀書首先是背誦為主,啟蒙教材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弟子規》、《朱伯廬治家格言》等。老師上課主要是讓學生背書,背熟了,老師才給你講解。這樣你記憶深刻,也便於隨時領悟。那象現在的學習,該背誦的經典課文,老師都講解完了,該學下一課了,還是背誦不了。這就是讀書千千萬,人才有幾人。也就是俗話說“讀書的多,識字的少”。
古人讀書寫字,不如現在有鉛筆、自動筆、鋼筆、軟筆、毛筆等可選。僅有毛筆。當然學寫字,都從楷書入筆。教學習怎樣執筆,怎樣研墨,怎樣寫基本筆畫,“永字八法”是無法迴避的書法課題。學會了永字八法你寫字才有靈魂,才能精彩,大家耳聞目染的,點點如桃,撇撇如刀等都是書法的常識性東西。再說古代能讀得起書的都是富家子弟,老師都是私人聘請的。如果這個寫字不入體、難看。也沒人讓他做家教。那像現在,都大學畢業了,字還很難看。所以古代老師教寫字的時候,一定要用書法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自己書法也要過硬,不說聞名天下,最起碼也要被當地人認可。這人字還行,很受看。所以大戶人家請你教書也有面子。
清代探花梁詩正的書法就很棒,那字有二王的靈性,有趙孟頫的遒勁嫵媚。字疏朗有度,緊密有氣,佈局精當,賞心悅耳。
再如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年少時考試因字差,本該穩居第一的,卻被貶為第二。這事對於董其昌來說,就是莫大汙侮。所以他發奮其練,幾年以後,名揚天下。
所以在古代一個書生,如果字不好,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讀過書。很多小說,戲劇中,都有進京趕考的考生,落難了,都是靠賣字畫為生。最後苦盡甘來,中狀元而被人稱讚的。
下面以“書法”為詩,抒發一下感想,與大家分享
書法
七律
書法從來早早學,入門執筆基本說。
點如美桃字中現,敝似金刀閃靈活。
永字八法需心記,雪泥雁爪形態卓。
蘭亭集序一穩做,書法後生覓古拙。
-
5 # 積雪堂子予
那是當然了,比起現在的學生可是難多了……現在還有幾個老師敢打學生?古代能上得起學的都是貴族,從小啟蒙,三百千,以後的四書五經,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要深讀並需要理解,考試都會用到,書法課可能和我們現在學寫字也一樣,畢竟那會兒只有毛筆,就和我們現在用鋼筆一樣!
而且,古代還有用刀雕刻,比如最早的甲骨文,有了毛筆以後,刀刻作用到了印章,刻碑上面。所以,古代的學生並不輕鬆,絕對不會有現在的學生這麼懶散,雖然都是達官貴人的子弟,可能會桀驁不馴,但是老師也會真的打你。打到你服為止,古代的教育制度很嚴格,現在的人比不了。
-
6 # 黑白文章澤淵詩
古代早期肯定不是邊書邊讀,普通人讀書很艱苦,那個時候印刷業不發達,社會上書本本來就寥寥無幾,而且不是一般人所能夠得到的,大多是口耳相傳的教學方式,靠先生朗讀,學生聽讀來完成學習,竹簡出現後,好多讀書人就開始借書,然後抄寫,只供自己讀,並沒有交易書籍的地方,當然這個時候肯定就伴隨著書寫了,那麼書法肯定就是邊書邊讀了,這就存在了一個問題,那古代人不用寫字嗎?用什麼學寫字?這個肯定要學會如何寫字,再者毛筆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那時候大臣上朝都拿著毛筆和笏板,用來記事,估計當時的學生也用樹枝啥的在地上練習,等到了一定程度了,才有了配備毛筆的資格,然後再書寫文章,考取功名,紙發明以後那就不言而喻了。古代人要學習,就要去私塾,能在私塾裡面教書的可以說是很優秀的人,書法當然很過硬,那麼一個剛步入學堂的學習者,一開始就是正規的學習方法,很少走彎路,也沒啥捷徑可走,再加上尊師重教的禮數,要想突破或者自創那是不可能的,除非青出於藍勝於藍,不像現在,到處都是佼佼者,個個都是書法家,是萬家爭鳴,各有所長,而古代就是傳承禮教復古,所以學生大多都能寫一筆好字,而現在人天天培訓,天天練習,且寫不好字,原因就在於剛開始寫字的時候不規範,寫的差不多就可以,只要能認識就算不錯了,所以很多人不注重太多書寫規範,等實在看不下去了,才亡羊補牢,還有就是現代人用現代書寫工具,種類很多也很方便,古代人就那麼一種毛筆,經常寫肯定熟能生巧。 古人起初並未把書法當成了必修課,學習書法主要是為了應對考試和以後仕途等的日常工作,可是慢慢就成了必修的內容,而且越來越講究,這就是朝中的大文豪都是成了加了一流的書法家,各朝代的君王都愛好書法,那麼書法就成了一種社會潮流,有字如其人的說法,考取功名的同時,書法也成了一種標準,好與不好側面影響進取,那麼學生不努力學習也不行啊,這樣一代傳一代,一代超過一代,直到今天,書法就成了國粹,很多人都在學習,但是很多人且碌碌無為,很多人寫的很好,且不得好評,有些人隨便一寫,價值非凡,書法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科,社會書法教育該何去何從,是融入到校園還是遍地開花值得我們當代人思考。
-
7 # 長劍不出鞘
古人讀書是否用書法教學?現在上小學的時候,孩子們也要橫平豎直地寫字啊!這是書法嗎?不是。古人讀書開蒙,要教孩子寫好字,這是一定的。
但是,古代確實不同。首先,讀書寫字是件大事。在人民群眾普遍不識字的時代,讀書識字是人生進階的階梯。倉頡造字而神鬼皆泣,那種神秘感、神聖感是當代人難以直接體驗到的。第二,當時的考試以毛筆為主,哪裡像現在動不動就是電子化考試,寫一筆規矩字是底線,寫一手好書法絕對是加分項。
私塾先生也是良莠不齊。有的先生水平高,書法水平也高,帶著學生就寫得就高;先生水平普通,學生也學的不得要領。如果要是書法水平都特別高,書法家也不會那麼少了。但是古代的讀書人普遍寫一筆能看得過眼的字,比現在人水平高,還是一定的。
-
8 # 江士舟書法家
這個問題回答者眾,眾說紛紜,覺得有必要來談一下。從歷史上看,秦代以來,書籍便書寫在竹簡上以方便閱讀及留傳,考古出土的一大批秦代竹簡就是證明。漢代以後,隨著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書籍的形式主要為手抄本和印刷本。手抄本是讀書人用毛筆手抄而成,自然忠實體現了手抄者的書法藝術水平。而印刷本,也是先由人手寫範字再由工匠雕版印模印刷而成,手寫範字的人必然是當時書法藝術的傑出代表。可以說手抄本和印刷本書籍便是古代人的學習工具。諸子百家、經史子集便是這樣廣為傳播,傳頌至今。千年以來,讀書人就在這樣深厚濃郁的書法藝術氛圍中耳濡目柒,不斷學習和傳承書法。
教育方面,科舉制度興起之後,一般有三種教育方式:政府舉辦的官學或太學,民間家境殷實的家庭或家族禮聘品學兼優的老師進行教授,另外就是家境貧寒的讀書人透過書籍(手抄本或印刷本)自學了。古代文人墨客普遍書法藝術造詣很高,名家輩出,從唐有虞褚歐顏柳,宋有蘇黃米蔡,元有趙孟頫,明有文祝唐董……尤其明清兩代,從科舉考場的試卷和大臣的奏章,可以看出當時讀書人的人手一手好字,尤其是小楷,皆有相當高水準的書法技藝。
因此古代讀書人在讀書學習過程和教育機構的執行,毛筆書法在其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回答完畢,附唐代楷書大家顏真卿的名作《多寶塔碑》部分碑文如下,供諸君欣賞!
回覆列表
古代讀書以讀和背為主,以講為輔。書法不是教學工具,而是一門課程。書法練成後,可以寫文章,作為思想交流工具使用,也可以進行藝術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