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饞嘴的小紫薯
-
2 # 大嫚話娛樂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首都在長安。在楚漢之爭中取得勝利的劉邦於公元前202年登基作皇帝,建立了西漢王朝,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漢高祖劉邦吸取了秦朝的教訓,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注重恢復發展生產。在國家機構上基本沿襲秦制,但也有所改變。主要是實行君國並行制,使諸侯王的勢力難以過多膨脹。
在文帝、景帝、武帝治理時期,進一步削弱了地方封國對中央集權的威脅,設刺史來監督和控制地方政權。採用察舉、徵辟的方法選官,有利於選拔優秀人才。經濟上實行鹽鐵官營;注重興修水利、推行新的生產技術,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透過改革幣制,頒佈“緡錢令”,增加了國庫收入。出現了經濟繁榮和社會安定的“文景之治”和武帝的鼎盛時期。
著名的“絲綢之路”,是漢代開闢的由中國通往西亞各國的通商走廊。自西漢中葉以後,西域就歸了漢朝的版圖,這與西漢時期多次派員通使西域的活動有關。“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西漢儒家公羊學派大師董仲舒的思想主張。
儒家思想經他的改造和闡發,成為封建皇權統治的思想基礎,對於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太史公”司馬遷寫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造紙術的發明是對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貢獻。
西漢時期的醫學、數學、天文、曆法也都有一定的發展,而且各民族之間的融合與交流有了進一步加強。官僚貴族、地主豪強兼併土地、擴充套件勢力的趨勢日甚一日,而宮廷之中外戚對政權的把握也到了十分嚴重的程度。
所有這些,加重了西漢後期的社會矛盾與危機。公元8年,王莽取得政權,取代漢朝而稱帝,將國號改為“新”,西漢王朝至此結束。
西漢帝系 :(1) 漢高祖 劉邦 (前206-前195) ;(2) 漢惠帝 劉盈 (前194-前188) ;(3) 漢高後 呂雉(呂雉未稱帝,只是執政,但已經相當於皇帝,這時當皇帝的是漢少帝劉恭和漢少帝 劉弘) (前187-前180) ;(4) 漢文帝 劉恆 (前179-前157);(5) 漢景帝 劉啟 (前156-前141) ;(6) 漢武帝 劉徹 (前140-前87) ;(7) 漢昭帝 劉弗陵 (前86-前74) ;(8) 漢廢帝 劉賀(前74);(9) 漢宣帝 劉詢 (前73-前49) ;(10) 漢元帝 劉奭(前48-前33) ;(11) 漢成帝 劉驁 (前32-前7); (12) 漢哀帝 劉欣 (前6-前1) ;(13) 漢平帝 劉衎 ;(14) 漢孺子 劉嬰
-
3 # 讀古今
政治鬥爭嘛,目的自然是為了權利啊!
01 事件背景:此事發生在漢靈帝時期,史稱黨錮之禍。東漢桓帝、靈帝時期,皇帝昏庸無能,致使宦官集團專政,和由外戚領導計程車人集團爭鬥不休。
宦官集團以王甫、曹節、候覽為代表,他們肆意斂財,隨意攀誣,朝政為之敗壞。外戚則以竇太后之父竇武為首,竇武此人比較正直,時有“三君”為世之楷模,竇武即其中之一,因此頗受士人追捧,形成了以竇武、李膺、賈彪等人為核心的外戚集團,是與宦官集團鬥爭的主要力量。
02 事情經過:公元168年,竇皇后擁立劉宏即漢靈帝即位,隨後被尊為皇太后。其父竇武被任命為大將軍,陳蕃為太尉,胡廣為司徒,三人共掌朝政。 宦官首領曹節、王甫等人則在竇太后面前諂媚侍奉,透過竇太后干涉朝政。
陳蕃、竇武欲借日食天象誅除宦官,於是上書竇太后,直言宦官亂政,要求格殺。但竇太后認為宦官早已有之,不宜全部誅除,因此只贊成誅殺了宦官管霸、蘇康等,王甫、曹節逃過一劫。
當年八月,竇武、陳蕃等人從宦官鄭颯處開啟突破口,掌握了曹節、王甫等人許多罪行。於是,竇武等人再次上書竇太后,請求抓捕宦官集團。誰知此份奏章被太后宮中宦官頭目朱瑀偷看了,因為朱瑀也在這份奏章之上,屬於竇武欲誅除之列,於是,他連夜召集部分宦官頭目歃血為盟,發動政變,以陳蕃、竇武想要造反為由關閉城門,將漢靈帝控制在手上,又率軍劫持竇太后,奪得傳國玉璽。
隨後曹節、王甫派鄭颯等以皇帝的名譽逮捕竇武等人。竇武聞訊,當即調動幾千北軍反擊,時值中郎將張奐率兵剛從邊疆回京,不清楚局勢的情況下被曹節等人假傳的詔書所騙,以為竇氏造反,遂調集人馬與王甫合兵一處攻打竇武。次日竇武兵敗自殺。竇太后被遷出長樂宮,軟禁在南宮雲臺,後來悒鬱而死。
03 後世評論:范曄《後漢書》說:曹節、王甫雖然知道竇太后未參與誅殺宦官的謀劃,但是既然殺了竇武,為防竇太后復仇,只能斬草除根。因忌諱世人清議,不能馬上殺害,所以軟禁起來。隨後宦官集團開始清理士人集團,大量士人、太學生被殺,是為黨錮之禍。
04 事件後果:宦官集團越發肆無忌憚,東漢統治更加腐朽不堪。漢靈帝醉生夢死,公開賣官鬻爵,最終導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為東漢滅亡拉開序幕。
回覆列表
公元168年( 建寧元年) 漢靈帝即位,竇皇后被尊為 皇太后。竇武因身為皇太后父親而被任命為大將軍,陳蕃再度被任命為太尉,兩人與司徒 胡廣一起掌握朝政。名士李膺、杜密、尹勳、劉瑜等人得以重新被起用,民間大多認為,賢人在朝,太平盛世快要來了。
宦官首領 曹節、 王甫等人則在竇太后面前諂媚侍奉,竇太后多次在他們慫恿下亂下命令。
陳蕃、竇武等人認為宦官這樣干涉朝政,於是私下商議,趁日食的天象上書太后,要求革除宦官參政,但竇太后認為從 漢元帝時就有宦官參政,是正常現象。雖在竇武等人建議下處死了宦官管霸、蘇康等,卻保護曹節等人,不願士人處罰他們。
九月辛亥政變
不久,又出現 太白金星經房宿,由上將星入太微垣的天象,當時的人認為這是不祥之兆,象徵奸佞在皇帝身旁,大將軍有災難。 竇武等人準備動手除去宦官曹節、王甫一黨。
九月辛亥日(九月初七),竇武輪到休假日,出宮回家。宦官偷出他的奏摺,得知了士人的計劃,因而連夜歃血共盟,發動政變。宦官們與皇帝的乳母趙嬈一起,矇騙年幼的靈帝,格殺親近士人的宦官山冰等,搶奪印、璽、符、節,脅迫尚書假傳詔令,劫持竇太后,追捕竇武、陳蕃等。
年過八旬的陳蕃聞訊,率太尉府僚及太學生數十人拔刀劍衝入承明門,到尚書門因寡不敵眾被擒,當日遇害。
竇武馳入步兵營起兵對抗。 護匈奴中郎將張奐剛回到京師,尚未了解局勢,宦官等人假傳詔令騙過了他。張奐誤以為竇氏叛亂,遂與少府周靖率五營士與王甫所率領的千餘虎賁軍、羽林軍一起進攻竇武。竇武被重重圍困,無奈自殺; 他的宗親賓客姻屬及侍中劉瑜、屯騎校尉馮述等人皆被族滅;虎賁中郎將劉淑、尚書魏朗等也被誣陷而被迫自殺;竇太后被軟禁在南宮,李膺等再次被罷官,並禁錮終生。
陳蕃的友人朱震棄官痛哭,收葬了陳蕃的屍體,並將他的兒子陳逸藏到甘陵,被人告發。朱震全家被捕,都受到酷刑,然而朱震誓死不肯說出陳逸的行蹤,陳逸得以倖免。
竇武的府掾胡騰收葬了他的屍體,為他發喪,也被禁錮終生。竇武的孫子 竇輔,才二歲,被胡騰收留並冒認為自己的兒子。 胡騰與令史張敞一起將他藏匿在零陵,竇輔才得以倖免。
張、謝上書
張奐因“平叛”的功勞被宦官們提拔為大司農,封侯。張奐因深恨自己被曹節等欺騙,害死國家忠良,鑄成大錯,堅決拒絕不肯受印。 並在不久後趁天象變化而上書靈帝,要求為竇武、陳蕃等人平反,迎回竇太后, 並推薦李膺等出任三公。
靈帝認為他說得有理,但宦官們紛紛進讒言,改變了靈帝的想法,反而追究張奐的責任,張奐自赴廷尉,被拘留數日,罰俸三月。 最終也被罷官回家,禁錮終生。
郎官謝弼上書也為竇武、陳蕃等人鳴冤,要求迎回竇太后,卻被宦官貶職殺害。
東漢桓、靈二帝之前, 宦官、外戚雖然專權,但有名臣 陳蕃等人主持朝政大局, 士大夫、豪強等心向朝廷,局勢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境地。
但是經過這些事後,清正的官員不是被害就是被禁錮,宦官更加為所欲為,殘害百姓,因而激起民變,釀成 黃巾之亂。士大夫、豪強離心,於是黃巾之亂以後群雄並起,東漢最終走向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