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底鑽石
-
2 # 這世界遠比想象的複雜
恐怕航天技術的初衷並不是為了發幾顆衛星看看玉米小麥長的怎麼樣,看看明天天氣怎麼樣的吧。德國在二戰就搞導彈,後來德國敗了,牛逼的科學家全都被美帝籠絡,從此航天技術在軍事上大規模應用。冷戰時期兩個超級大國也是各種軍備競賽。航天領域也是一個打的一片火熱。所以我覺得航天技術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軍事而存在。其次才是用於民用
-
3 # 浩蕩揚子江
現在美國發展一小時攻擊全球任何一點的武器,主要就是依賴他先進的航天技術。當年里根總統提出來的星球大戰計劃,雖然說只停留在紙面上,把蘇聯嚇得不輕,活活把蘇聯搞垮的。以太空為基地,攻擊地面上的目標,這樣敵人躲無可躲,戰場變的單向透明,對手將毫無還手之力。就如同當年伊拉克戰爭,美國打伊拉克一樣,美國擁有絕對的制空權,伊拉克毫無還手之力,戰爭的結果毫無懸念。未來大國間的爭霸將主要在太空展開。
-
4 # 陳濤63764649
航天是科學發展的必然產物,任何科學技術都與現代戰爭有關係,因為,未來的戰爭打的就是科技戰,人海戰已起不了多大作用了。
-
5 # 百戰兵冢
話題太大了,舉個例子吧,鐳射武器完全可以裝在衛星上,定點指哪打哪,速度快威力大精確度高,當然現在還是設想,大氣就能給擋住,但是這也是未來航空對戰爭的影響之一了
-
6 # 秒讀世界
恩格斯說:“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航天技術作為引領人類二十一世紀科技潮流的最具影響的科學技術之一,必將會從武器裝備、作戰手段、作戰空間、作戰方式及至作戰思想等諸多方面,對現代戰爭產生全域性性、根本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強了現代戰場的“透明度”
《孫子兵法》講:“知已知彼,百戰不殆”。西方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說:“在戰場上,指揮員最想知道的就是山的後面是什麼?”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瞭解對方情況、掌握戰場態勢,自有戰爭以來就一直是困繞指揮員的重大難題。夜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我們說現代戰場已經沒有白晝和黑夜,但你看到的還是山的這邊。正是由於軍用偵察衛星的加入,從而為全方向、多維立體的監視戰場動態,掌握戰場情況創造了條件。例如:車臣非法武裝頭目杜達耶夫,為了躲避俄軍追捕可謂是費盡心機。但是由於一時疏忽,使用衛星電話的時間稍微長了幾秒鐘,就讓電子偵察衛星逮個正著,兩枚導彈從天而降,讓衛星電話送掉了性命。因此,我們說因為軍事偵察衛星的廣泛應用,使得現代戰場的“透明度”大為增強,從而使得指揮員可以隨時隨地地知道“山的後面是什麼”。
(二)提高了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
美軍在總結分析海灣戰爭時認為: 勝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軍事高技術的廣泛運用。為了說明這個觀點,美軍自己舉了一個例子。海灣戰爭中,一架運用衛星導航的F-117飛機出動一次投擲一枚用GPS制導的炸彈的效果,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B-17轟炸機出動4500架次投彈9000枚的效果。作戰效能差別竟是如此之大!而衛星導航和GPS制導,就是軍事航天技術在現代戰場上的具體運用。由此,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現代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在軍事航天技術的參與、支援和配合下,已經增強並還將繼續增強。
(三)增強了現代戰場的指揮控制能力
軍事航天技術增強戰場指揮控制能力,實質上就是通訊衛星的廣泛運用,從戰略戰術兩個層次上構建了覆蓋全球和整個作戰地區的衛星通訊網,真正實現了橫向聯通三軍、縱向直呼單兵的現代指揮通訊網。2003年1月26日,中國成功研製併發射了“中星22號”通訊衛星。這顆衛星主要就是為飛機、船隻、車輛等機動中的物體建立相互之間的行動通訊。從對現代戰爭影響的角度來講,它的成功發射,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困了長期以來困擾我軍的運動中通訊難題,為構建三軍一體、獨立自主,實時準確、保密不間斷地指揮通訊創造了條件。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來看,它對於我軍實現跨越式發展,加速向資訊化轉型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資訊化建設的基礎就是資訊的獲取和利用,而資訊利用的前提是資訊的傳輸。軍事通訊衛星則為實時、保密、準確、不間斷的資訊傳輸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因此,我們說軍事航天技術對於增強現代戰場指揮控制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
(四)擴充套件了軍事鬥爭的新領域
戰爭的發展曾經經歷了由陸地到海上,再到空中的發展變化過程。這是人類活動發展的歷史必然,也是戰爭發展的一般規律。早在人類航天事業起步之初,太空就出現了軍事鬥爭的身影。但,真正把太空作為軍事鬥爭新領域進行理性歸納的是《美國政策宣告》。《美國政策宣告》是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一批極力主張“星球大戰”的人草擬的,它對太空權利的主張與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對於宇宙的主張不謀而合。這份政策宣告的核心意思是兩個方面:一是美國要不失時機地搶佔太空這一新的處女地;二是要用軍事手段爭奪和保衛美國在太空的統治權。這種統治權就是制天權。為了更進一步地說明什麼是制天權,美軍在1998年8月頒佈的空軍條令第2-3號中進行了具體的明確。它將制天權定義為一種手段,目的是奪取和保持太空優勢,以確保已方部隊使用太空環境並阻止敵人使用太空環境。對這一條目,用美國航天司令部前司令埃斯蒂斯的話說就是“制天權就是保護已方航天能力,剝奪敵方航天能力。”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下,以美國、俄羅斯為代表的航天大國正在緊鑼密鼓地備戰太空。至此,一個嶄新的軍種----“天軍”就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美國在打造天軍方面已遠遠地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美軍專門成立了太空作戰中心,研究太空作戰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成立了武器學校的空間分校,專門用來培養航空航天部隊人員;成立了第一個用於太空攻擊的第527太空攻擊中隊。到目前為止,美軍已經形成三級太空戰指揮和作戰組織機構,擁有1個航天師和近百名軍事宇航員和太空戰人員,初步具備了進行太空作戰的能力。俄羅斯是組建“天軍”的最早的國家。早在前蘇聯時代的1967年,就組建了一支專門用於太空作戰的新的兵種“導彈-太空防禦兵”。俄羅斯在繼承前蘇聯太空力量的基礎上,根據外層空間軍事鬥爭的新形勢,於1992年8月組建了直屬國防部的航天部隊,在此基礎上於2002的6月1日組建了一個新的獨立兵。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圍繞著“制天權”的爭奪,新一輪的太空軍事鬥爭已經露出了端倪。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說太空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全球軍事鬥爭的焦點,外層空間已經成為軍事對抗新的戰場。
(五)催生了新的作戰樣式----太空戰
早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經出現了太空戰的萌芽。1961年夏季,蘇美兩國在解決“柏林危機”中上演了一場“太空情報戰”。前蘇聯為提高在解決危機中的主導權,宣稱已擁有400枚洲際彈道導彈。美國為了弄清真相,掌握底數,於同年7月7日發射了“薩莫斯-2”號照相偵察衛星,經偵察發現前蘇聯其實只有14枚洲際彈道導彈,戳穿了赫魯曉夫虛張聲勢的恐嚇,美國利用軍事偵察衛星在這場核訛詐中反敗為勝。上世紀九十年代爆發的海灣戰爭,被熱衷於太空戰的人認為是初級階段太空戰典型戰例。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動用了它幾乎所有的軍用通訊衛星系統,還徵用了部分在軌商業衛星,構成了航天偵察監視、航天通訊、航天導航定位和航天氣象服務四大系統,為海灣地區的作戰行動提供了全面的支援和保障。儘管目前對支援保障算不算太空戰尚存在爭議,但美國軍方許多人認為:海灣戰爭中的太空支援保障戰是初級階段太空戰的典型戰例。在可以預見的不久的將來,以太空為基地的天基武器系統將直接參加軍事角逐,從而拉開完全意義上的太空戰序幕。到那時,參戰士兵將乘坐空天飛機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到達世界各個戰區;反衛星航天器與各種應用衛星將在太空激烈碰撞;天基武器系統從太空發射高能鐳射束把正在空中飛行的導彈扯成碎片。太空反導戰、太空反衛星戰、太空資訊戰、太空平臺戰、航天地面基地攻擊戰等新型的太空作戰樣式,將會逐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太空戰也必將和資訊戰、網路戰、電子戰一樣,引領著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潮流和方向。因此,可以說,在未來戰爭中,誰控制了太空,誰就控制了地球;誰在太空處於優勢,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回覆列表
要說清楚就是一偏大文章,不是三言兩語,你是不是要寫論文啊?總之,沒有純粹民用的航天,都有軍用,都能夠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