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臥薪嚐膽的歷史故事到底是真的嗎?
7
回覆列表
  • 1 # 玩耍的雲

    其一,因為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人盡皆知”的原因很容易理解。

    但是“有人懷疑”的話,就也能理解了。

    其二,記載這個故事上說,勾踐為吳王嘗大便。我也認為有點噁心。

  • 2 # 我的乾坤

    首先,勾踐歸國之後如果如此大張旗鼓的勵精圖治,必然會引起吳國的警覺。那越國怎麼還能有機會韜光養晦,生聚休養,報仇雪恥呢;

    其次,無論是什麼動物的膽,取出來一兩日就會變質,人常年累月去舔的話,很可能會染上疾病。而且膽汁變壞,氣味很難聞,勾踐也沒辦正常休息,怎麼處理政事?

    第三,勾踐復仇之戰,並非一戰定乾坤,從勾踐十五年起兵攻吳至勾踐二十四年夫差被逼自盡,整整十年。所以勾踐復仇並非完全地玩陰謀詭計,一方面是吳國的戰略失誤及掉以輕心,另一方面也是越國的勵精圖治和整軍經武。

    第四,臥薪嚐膽只是一個姿態,向臣民宣示自己不忘國恥的決心。如果長時間這樣寒磣,勾踐自己受得了,臣民們只怕都沒信心了。畢竟大王這般苦,大臣如果錦衣玉食的話如何自處?

  • 3 # 舍予宏

    最常見的就是臥薪嚐膽的典故了。我找的一片文章: 重讀越王勾踐 -- 一個怨毒和卑賤的無恥小人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千百年來之所以被人們津津樂道,是因為勾踐是個可以隱忍到底的人,即使是處於人生的低谷,做了吳王夫差的階下囚,依然能夠心存報負,奮發圖強,最終得以報仇雪恨,成就霸業。 激勵著失敗者,同樣,也警醒了勝利者。 勾踐和夫差的恩怨說來話長,要從夫差的父親吳王闔閭說起。 勾踐初登王位時,闔閭率軍伐越,吳強越弱,勾踐在越國幾乎根本沒有取勝的可能的情況下,使用了一個非常手段,讓一群死士跑到吳軍陣前,一陣狂呼,然後引頸自戕,看到成群結隊的越人一個個就象割草一樣割自己的人頭,如此殘酷無情拿生命不當回事,吳軍士兵雖也是久經沙場,可也從未見過如此眾多的人如此輕生,不禁軍心大亂,越軍趁其驚魂未定,一陣猛衝猛打,闔閭受傷而亡,靠此惡毒殘酷之策越軍僥倖獲勝。 夫差繼承了王位還要必毋忘越的遺訓,日夜勤兵,矢以報越。 勾踐得知後不顧大臣范蠡的勸阻,決定先下手為強,主動擊越,慘遭是失敗。 失敗後,勾踐接受大臣文種的建議,收買吳國太宰伯丕,向夫差稱臣納貢求降,越王和王后到吳國給夫差為奴做妾。 夫差罷兵,對勾踐夫妻極盡羞辱之能。 勾踐在夫差面前一幅感恩戴德五體投地的奴才相,感激夫差不計前嫌以德報怨,寬宏仁慈。 勾踐一面花言巧語,一面暗藏殺機,忍辱負重。 這個天才戲子直把一出走狗戲演的出神入化,莫辯真假,面對任何難以忍受的屈辱都逆來順受,沒有一絲怨顏恨色。 勾踐在夫差面前畢恭畢敬自稱賤臣,小心翼翼,百依百順。 夫差要上馬,勾踐馬上跪下讓夫差踏在自己的背上,夫差病了,勾踐在夫差面前寢食不安,問病嘗糞,嘴裡一邊吃著夫差的大便,還一邊面露喜色說恭喜大王,大王的病就快好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勾踐顯得比夫差的狗還要忠誠,終於打動了夫差,夫差讓勾踐會越國,勾踐竟然還在夫差面前淚流滿面,依依不捨。 夫差縱虎歸山,勾踐回國後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復仇,睡覺就睡在材草上,吃飯之前必先嚐苦膽,在精神和肉體上不斷地折磨自己,一面臥薪嚐膽,勵精圖治。 與此同時,勾踐恭敬事吳,不斷貢獻美女佳人,珠寶好玩,方物巧匠,以娛夫差,麻痺吳國,消除戒備,迎合夫差求霸之心,導吳國以精兵北入中原,耗損國力,離間吳國君臣,夫差誤殺忠臣伍子胥,勾踐還以越國遭災百姓捱餓之由不斷向吳國借糧,只是吳國糧食儲備減少,而越國糧草充足。 做完這些,還嫌不夠。 勾踐,這個所有男人中最為天才的演員又選擇物色了一個同樣天才的女演員登上了歷史的大舞臺,一個叫西施的絕代美人因為一場陰謀與愛情的演出而名揚千古,成為古代中國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 西施不僅美貌無比,並且具有無比強烈的愛國心,願意為了勾踐的復仇大業犧牲自己的青春愛情,以美色和身體引誘迷惑夫差。勾踐不僅相信了勾踐死心塌地的忠誠,又相信了西施纏綿悱惻的愛情,對西施言聽計從。 苦心人,天不負。 勾踐終於等來了機會,夫差率精銳之師北上黃池會盟諸侯,勾踐率五萬越軍乘虛攻入吳都,吳太子陣亡。 夫差擊敗齊國黃池會盟,吳國實力尚存,勾踐同意和談退兵。四年後,吳國大旱連年,糧草虛,百姓飢,勾踐再次攻吳,三戰三勝,圍困吳都三年之久,求和不成,投降不允,夫差蒙面自殺而死。 勾踐隨後揮師北上中原終於成為春秋霸主。 雪恥之後的勾踐沒有讓任何一個曾經和他一起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的人分享他勝利的喜悅。 飛鳥盡良弓藏,兔死狗烹。 勾踐不僅殺了曾經幫助過他的吳國太宰伯丕,還殺了自己的功臣文種,范蠡帶著美人西施亡命天涯。 在這個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現實世界裡,總會有很多人為了生存和利益而低頭屈膝忍受磨難和屈辱的時候,卻又心猶不甘,臥薪嚐膽。 這個充滿怨毒的故事卻能讓那些被侮辱和被傷害的生命承受起生命所無法承受的恥辱,把怨毒和仇恨深藏在心底,面帶虛偽和平靜的笑容,頑強並且苟且地活下去,耐心的等待,渴望能有報仇雪恥的一天,哪怕是不顧廉恥毫無尊嚴的活著,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與人之間,不再相互信任。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有人的確做到了,也有人懷恨忍辱終其一生最後帶著一顆懷恨怨毒的新離開了世界。 與此同時,這個故事也警醒著那些勝利者在失敗者面前變得更加冷酷無情,因為懼怕勾踐一樣的陰險狡詐之徒,對失敗者和投降者在心中充滿猜忌和懷疑,趕盡殺絕,斬草除根,以永絕後患,沒有絲毫寬容和憐憫之心,也沒有任何內疚和不忍之心。 重讀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這樣一個充滿怨毒和仇恨的故事,竟然會在千百年來一直被一個民族所宣揚和稱頌,是一個民族的悲劇,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實在是太勢利了,我們太習慣以成敗來論英雄了。

  • 4 # 葉子寫實

    “臥薪嚐膽”的成語故事是人盡皆知的,出自於春秋末期吳國和越國的戰爭。在吳越戰爭中,吳王闔閭戰敗並重傷身亡,在死前他叮囑兒子夫差一定要為自己報仇。於是吳王夫差歷精圖治,戰敗越國,讓越王勾踐也成為階下囚。勾踐戰敗後,本來想一死了之,在大臣范蠡和文種的勸說下,帶著妻兒和大臣到吳國為奴,忍辱負重等待回國再圖發展報仇。越王勾踐最終回到越國,他臥在柴草上,並懸掛了一枚苦膽,每次吃飯都要嘗一下苦膽,來警告自己記得在吳國受過的苦難,記得自己要與民同苦,報仇雪恨。終於在十多年後,越王勾踐趁吳王夫差討伐齊國的機會,攻入吳國殺死了夫差的太子,吳王不得不和越國講和。又過了幾年越國滅掉吳國,吳王夫差自殺。

    雖然這段故事已經過去兩千多年了,如今人們說起依然是津津樂道。臥薪嚐膽的故事,如今已經不再是一段故事,更多的是越王勾踐勵精圖治滅掉吳國的這份精神,一直激勵著身處逆境的人們能夠看到希望走出困境。

    那麼越王勾踐是不是真的有過臥薪嚐膽的經歷呢?

    司馬遷在《史記》裡曾經對吳越之戰做了詳細的描寫。其中就有描寫了越王勾踐嘗膽的段落。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越王勾踐是把苦膽懸在自己的座位之上,每天都能看到苦膽,吃飯的時候都要嘗一口苦膽。意思是警告自己不能忘記前恥。

    在東漢趙曄撰《吳越春秋》中,也有關於勾踐臥薪嚐膽的描寫。

     越王念復吳仇非一旦也,苦身勞心,夜以接日。目臥,則攻之以蓼;足寒,則漬之以水。冬常抱冰,夏還握火。愁心苦志,懸膽於戶,出入嘗之,不絕於口。

    越王勾踐知道報仇並不是一天的事兒,所以他每天都勞作並勤于思考。困了,就用苦菜汁洗眼睛;腳冷了,卻把腳放到冷水;冬天常常抱著冰感受冰冷;夏天讓自己感受火熱的炙烤。把苦膽吊在家裡,出入時都要嘗上一口。越王勾踐之所以這樣折騰自己,就是為了讓自己不要忘記吳國滅國的仇恨。

    在兩部歷史料中,都有關於勾踐嘗膽的記載,卻沒有提到“臥薪”,即使在學者認為是介於小說的《吳越春秋》中都沒有記載臥薪這件事。所以“臥薪嚐膽”應該是後人對故事的加工。

    至於勾踐有沒有真的去品嚐苦膽,我認為這應該是真實的。 越王在戰敗後,曾經三年為吳王的奴隸,在三年的時間裡,受盡了折磨和苦難。而在回到越國後,他只有時刻的鞭策自己,勵精圖治才能夠有機會報仇。將苦膽置於自己的辦公室,既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也為全國上下起到一個表率的作用,越華人上下齊心,終於等到了翻盤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代火影與三代雷影誰的實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