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觀點寫作之路
-
2 # 認可是一種鼓勵
文章開始我們先繼續聊構圖,然後借構圖的應用技巧介紹如何借鑑大師的作品。上一篇文章我們分析了黃金分割線構圖的原理與應用方式,今天我們介紹其他的構圖方法。
三分法構圖
黃金分割線構圖還有一個簡化版本:三分法構圖,方法跟黃金分割線構圖一樣,見下圖。
畫面元素分界線基本都在三分線(藍色虛線)附近,呈現某種安定感。
撩人的眼部位置就安排在左上三分線(藍色虛線)交叉附近。
黃金螺旋線
黃金比例還有一種更復雜的方式叫“黃金螺旋線”,也叫“斐波那契螺旋線”。
線段a垂直線段b的交點就是黃金螺旋線的視覺興趣點(圖中紅點處)。
用同樣的方法,我們能在一個畫面中找到a、b、c、d四個視覺興趣點。
下面我們找幾張作品來說明一下。
海報的面部位置刻意設定在視覺興趣點。
如果需要刻意強調某個區域性特寫,將畫面的焦點設定在視覺興趣點附近是個十分有效的方法。
中心式構圖
中心點就是畫面對角線的交叉點。
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將畫面的焦點設定在對角線的交叉點(虛線處),看下圖。
中心式構圖的特點就是主體明確,效果強烈,缺點就是太過平穩,缺乏變化,需要結合其他的手法來打破。
—
課後練習 1
—
內容:1.構圖練習 2.轉化練習
我的分享跟其他人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在分享理論之後,一定要有一個大家都能夠參與並互動的環節,這個環節就是做練習。
我們不單要弄清楚原理,還要想辦法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所以說,
不會將別人的作品“轉化”成自己作品的設計師不是合格的設計師!!
怎麼“轉化”?模仿嗎?你太搞笑了!絕對不是簡單的抄襲模仿山寨,而是要運用“組合式創新”的方法去做二次創作!
(核心關鍵詞:組合式創新)
下面一邊做練習,一邊講方法。
還是沿用上篇文章中的素材來做設計練習。
將圖片的焦點設定在黃金螺旋線的視覺興趣點位置上。(見下圖)
在最下一根三分線位置,放置大標題。(見下圖)
在左邊豎立的三分線位置,放置說明文字,文字的重心位置安排在三分線上,上下的文字保持左對齊。(見下圖)
在三分線位置再放兩個色塊,豐富一下畫面。(見下圖)
這樣我們的練習就完成了。(見下圖)
兩次練習的結果放在一起對比一下。(見下圖)
不同的構圖方法,會帶來不同的設計結果,哪種更合適,要結合客戶的要求來判斷。這個練習雖然簡單,但是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學習到東西。
—
課後練習 2
—
內容:改構圖練習
下面我們做個複雜一點的練習:找一張我們喜歡的作品,運用掌握的構圖方法將之改成新的設計。
分析:這個是Attico36的一張海報,很明顯的中心式構圖。筷子的指向形成一個非常明顯向右上角的動態,為了平衡畫面,在右下,左上左下靠近邊緣處都安排了文字製造視覺緊張感,其中大標題安排在左上角,形成一個從左上到右下的動態線,和筷子的動態線達成視覺上的動態平衡。
利用黃金螺旋線的視覺興趣點,我們重新安排視覺焦點,將中心式構圖改成了一個明顯的三角式構圖。(見下圖)
我們看一下對比效果。
巧妙利用原作的構成要素,運用新的構圖,往往就能改出新的設計作品。
觀點:我們要敢於向大師作品下手
—
課後練習 3
—
內容:構圖+置換
下面我們對剛才的習作做一個簡單的構成分析。
我們先將文字和圖形都簡化成色塊,這樣我們就比較容易分析畫面的構成關係、視覺平衡的方式、構圖的經營等等。
現在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法:置換。理論上構成的關係我們可以不改變(如動態關係、強弱對比、平衡關係等等),而所有的色塊內容,我們都可以置換成任何其他的內容!為了說的更清楚,用下面這個圖片來示意。
— — — — — — —
這樣一來,我們的面前就打開了一扇無限可能的大門,也是這個練習最有價值的地方:所有參考作品的結構都能作為再創作的框架來利用,在這個框架之上,所有現成的其他設計元素,都有可能成為這個再創作的基本元素 ——這就是“組合式創新”的方法。
— — — — — — —
組合式創新的應用之一:我們更換中間圖片內容(見下圖)
組合式創新的應用之二:也可以更換全部文字版式,並將中間圖片內容改成文字版塊(見下圖)
最後我們回顧一下變化的過程。
能熟練掌握以上方法的,起碼應該是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設計師。
回覆列表
大師的作品眾多,他之所以能成為大師也是擁有眾多作品。比如一個人如果他只栽種了幾棵樹那麼他似乎沒有比別人多什麼東西,但是如果他栽種了一片樹林那麼他也沒有什麼財富,但是如果他栽種了整片森林那麼他就是名聲遠
揚的木頭商,需要木頭的人幾乎都要找他。
一個人成為大師,他往往是經歷了成名前的孤獨。那種孤獨只有廢寢忘食出作品才能讓他不灰心。
人的態度決定高度,當你的態度改變了,你就不會和原計劃一樣成為大師。奮鬥的過程是要付出努力和代價的,血淚的辛苦只有他自己心裡明白,言語無法表達的。所以說欣賞大師的做品,其實欣賞他的人。他的作品越是精妙絕倫他的付出的汗水和辛勞就越多。他能長時間的作業,證明他是個持之以恆的人。也許他的一生中,唯有作品可以寄託他的情感,他的妻子和兒女如不是可以寄託的。
許多大師都有許多故事,讀懂大師的作品,要從瞭解大師的背景和人生經歷開始。當你讀懂了大師這個人,你也就讀懂了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