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魅荔小九

    幼兒園小學化現象一直廣受詬病。主要原因是把小學知識提前到幼兒園教授,很多孩子根本不懂,有拔苗助長之嫌。容易導致孩子厭學、讓孩子失去幸福感。

    作為幼兒園的學生,在小班和中班期間不建議家長給孩子輔導有關小學的知識,畢竟孩子年齡小,這些知識一是難度不適合孩子,孩子根本看不懂。而是過早讓孩子接觸這些對於他們來講很“無趣”的東西,可能會讓他們過早的產生厭學情緒。反而不利於今後的小學段的學習。

    然而,孩子到了大班,尤其是大班下學期以後,家長是可以適當引導孩子有步驟地接觸一些小學的初級知識的。在近些年的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一些私立幼兒園是教授孩子一些小學知識的,而公立幼兒園則只教孩子唱歌、跳舞、畫畫、做遊戲。等孩子上了一年級以後,這兩種孩子在知識學習能力上理解能力上就確實存在差異!

    那些接觸過小學知識的孩子,在一年級初期無論是課上理解能力還是成績都要優於沒有接觸這些知識的孩子。

    因此,家長可以在孩子上大班以後,適當、適當、適當(重要的事說三遍)給孩子接觸一些小學的知識。如何講,講多少?要根據孩子具體情況而定。不要急於求成。要記住,孩子接觸一些這類知識固然好。如果孩子理解能力達不到,或者家長不會教,那也沒必要糾結這個事情。畢竟到了小學老師還是會教的。

  • 2 # 莉莉老師生活說

    當然應該學習知識啦!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四條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這裡的“經驗”包括認知經驗,技能經驗以及情感道德價值觀等經驗。

    知識可以說就是被驗證過的,正確的,被人們驗證過的經驗,既有書面的,也有非書面的。

    幼兒獲得知識,才能更好地認識事物及其規律,發展自身。

    只是幼兒學習的知識無論是從深廣度,內容,學習方式,評測標準等都應該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符合幼兒的興趣需要,貼合幼兒的實際生活,並促進幼兒的發展和生活經驗的增長。

    從深度上說,幼兒園教育的啟蒙階段,幼兒園教授的知識也是啟蒙的,較為淺顯易懂的知識。

    從內容上說,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這也體現了幼兒園學習內容的全面性。

    從學習方式上,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多采用直觀性的教學方法,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

    比如學習古詩《鵝》,教師可以展示鵝的圖片,影片,並請幼兒說說自己關於鵝的經驗,在引導理解古詩的意思後,還可以玩扮演大鵝的遊戲。

    比如一位教師看到孩子們在喝水時總是不排隊,就在等待區域的地板上貼了一排小腳丫圖片,並告訴孩子們排隊時要踩準小腳丫,這樣孩子們就學會排隊等待。

    在知識的學習上,既關注幼兒整體的發展,又關注到個體需求。

    從測評方式上,應該全面瞭解幼兒的發展狀況,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識和技能,忽略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傾向。

    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劃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的比較。

    我們應該反對的是向幼兒教授不適宜幼兒身心發展的,脫離幼兒生活經驗的知識。

    比如讓幼兒寫字,做算術,大量的背古詩,或者向幼兒講授過多抽象化的概念,並要求幼兒背誦等。

    這樣做既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又不利於幼兒掌握知識,教育部辦公廳在2018年釋出《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嚴禁幼兒園教授拼音、識字、計算等小學課程內容,社會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環境。

    最後再引用一段《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內容:

    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

    五、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遵照本《綱要》第二部分的有關條款進行,同時體現以下原則:

    (一)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

    (二)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

    (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不論是幼兒園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達成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共識,用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方法來引導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 3 # 海綿媽媽育兒

    01

    知識,可以分為書本知識和生活知識。

    顧名思義,書本知識,比如:語文,數學、英語等等學科類知識;生活知識泛指生活習慣、生活常識等日常認知知識,比如:吃飯、穿衣、作息、運動等。

    那在幼兒園,到底是應該學習書本上的學科類知識呢?還是學習生活知識呢?我個人更偏向於學習生活知識。

    在當今社會,對孩子的教育已經本末倒置了,從孩子還在孃胎裡開始,我們的耳邊就充斥著“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各種論調、廣告和宣傳語,於是才有那麼多的父母拼了命地讓孩子進各種高階雙語幼兒園,排隊上各種早教機構,將錢往各類英語、奧數、作文等培訓機構砸,目的只有一個: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

    但是我們看一看,那些往返在各個學科類培訓機構的孩子:吃飯要人喂,穿衣要人幫忙,書包要家長背,脾氣大,還動不動罵人,打人,凡事都以自己為中心。人生活在世上最起碼的自理能力都成問題,更何談各種生活和學習習慣了。

    02

    在習慣培養方面,我覺得我家倆寶上的幼兒園做的就很好。

    幼兒園以“生活習慣培養”為辦園理念,從小班開始的自己穿衣、吃飯、上廁所、疊被子、疊衣服開始,到大班的早睡早起、幫助小班的弟弟妹妹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都在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當孩子從幼兒園畢業後,也能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

    有一次開家委會的時候,園長給我們講了一件事給了我特別深刻的印象:幼兒園舉行戶外活動,需要中班的孩子自己去佈置場地,其中一個孩子一個人在拖一個輪胎,想要放到指定的位置,但是他自己弄了好久,就是拖不動,因為力氣太小了。恰巧那個孩子的奶奶還沒有離開幼兒園,剛好看到了這一幕,於是想要動手去幫助自己的孫子。但是被園長給攔下了,告訴奶奶讓孩子自己想辦法。最終,那個孩子去找了其他人幫忙,一起將輪胎拖到了指定的位置。

    園長說:孩子的能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試著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不管是自己動手解決,還是找其他小夥伴幫忙,都說明孩子在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能培養孩子的獨立和溝通交流能力。

    03

    有人說,如果幼兒園不學習學科知識,上小學會跟不上進度。

    的確,比起那些在幼兒園就學過語數外,或者上過幼小銜接的孩子來說,沒有學過這些的孩子,剛開始確實會有落後的現象。但正因為如此,這些沒有學過的孩子才會更加努力,更加認真,而那些已經學過的孩子,因為自己已經知道,所以上課不認真,因為知識掌握不牢固,在3年級的時候,就能看出兩者的差距。

    我有一個侄女,幼兒園也沒有學過學科知識,上一年級的時候,家長沒少操心,每次考試,侄女總是最後一個完成,成績也不理想,但是侄女的爸媽並不著急,而是陪著孩子一起每天練習,打牢基礎,並有針對性的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在侄女3年級的時候,孩子的作業完全不用再操心,因為孩子自己就知道該做什麼。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不能隨波逐流,但也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和篩選能力,要分得清孰輕孰重,這樣才是真正的對孩子好。

  • 4 # 霓安然

    不論成人教還是不教,幼兒每天的生活都在學習,學習認識不同的事物,學習說話,學習吃飯穿衣,學習各種規則。

    幼兒的學習應該是結合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實際經驗的。學齡前的孩子,抽象思維還沒有發展成熟,對書本的,非實物的知識是很難吸收的。

    非要學習的話,孩子基本上大部分是靠死記硬背,大多理解不了其真正的含義。不僅浪費了時間精力,事倍功半,還會影響了孩子本身對對知識深入學習的興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郭靖和黃蓉武功那麼高,一開始教的仨人(郭芙、二武)卻那麼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