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書工

    大學問家蘇軾曾經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很平常的人,只要多接觸詩書,多掌握文化,得到書香的薰陶,他就會慢慢脫離低階庸俗,變得斯文高雅起來。

    當然,這裡是狹義的理解,實際上讀書的好處太多,簡直無處不在。前人有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是明證。

    開卷有益

    這裡的“益”字範圍很廣,不只是說讀書能夠增強人的氣質,而是身體健康、思想修養、物質財富等多方面,都會有齊頭並進的增長。這種益處是和讀書量成正比例的。如果只讀了六年書,那就是小學的水平。再多讀,就到了初中,或高中、大學的水平。

    書讀多了,人就會變得聰明些。理解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強些,犯錯誤有可能就少了。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還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所以讀書對於寫作也是有很多幫助的。

    讀書三境界

    王國維先生有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之三境界,其實讀書也有三境界的。那就是第一層,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個說明原來年輕的時候書讀得不夠,有幡然醒悟的感覺,相當於”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那種情況;第二層,書山有路勤為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從現在起發奮讀書為時不晚;第三層,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的品位開始體現出來,這個時候你該享受讀書的樂趣了。

    讀書如擇友

    有人說,讀書就像結交朋友,要選擇好物件。讀好書,就是良師益友,它能幫助你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讀到不好的書,烏煙瘴氣,人就會變得猥瑣醜陋。

    陶淵明說,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如果一個人頭腦足夠健康明智,就是碰到了一些低階庸俗的書籍也不怕,你會分辨,會當作反面教材,會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所以要大膽地去廣泛涉獵,不要怕讀錯。

    要博而返約

    韓愈說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讀書就是要把握好這個度。既要做到精讀,又要泛讀。泛讀是打基礎,精讀是樹塔尖。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要寬泛一點,紮實一點。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陶淵明說好

    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那是泛讀。蘇軾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那是精讀。還有孔子,他”韋編三絕”,讀《周易》牛皮繩子都磨斷了好幾回。

    像孔子說的那樣,博而返約,知道把書讀厚,又能把書讀薄。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這個理兒。

    要持之以恆

    荀子早就告訴過我們,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跬步以至千里。所以讀書要持之以恆,最怕一曝十寒,見異思遷。人學知識,就像吃飯,哪有立竿見影的事。就像身邊的植物一樣,你看不到它長,但是隔幾天去看,它確實長大了。物質的成長都難以看見,精神的、意識形態的生長就更看不出來。

    讀書不能心急,它是慢工出細活,有的甚至是大器晚成。所以古人說,自古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還要記住多讀社會這部無字書。古人叫知行合一,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社會實踐中吸取知識,檢驗知識,讓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不做掉書袋和兩腳書櫥。高爾基說,讀書吧,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2 # 杜家人

    你不贊同,我更不贊同!讀書能提升氣質絕對沒錯。但是,讀書是為了學知識,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人類社會發展,為人類社會發展做貢獻,才是讀書的主要目的。

    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特別是毛主席的書,《矛盾論,實踐論》這兩論是指導性理論,是哲理法寶。他能使人一分為二的看問題,既看到事務的正面,又看到事務的反面。用辨證的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分析和處理事務。才是合格的領導,才不會犯錯誤。才能章顯出人的才華,才受人遵敬。

    人,有了知識,對人情事故,言談舉止,把握有度,也自然章顯出人的氣質。有氣質的人,高雅而風度。他的眼神既溫柔,又楚楚逼人。使人羨慕而嫉妒。所以,知識成就人才,又服務於社會發展。寄希望於未來。結束!

  • 3 # 賢文xianwen

    氣質,有內在和外在之分。

    外在氣質主要體現在人的長相、身材、肢體動作上。外在氣質的主要因素為天生型,也就是說是父母給的。

    而內在氣質則屬於後天型,是自我修養成的。內在氣質型成的因素很多,但總括起來不外乎兩種:內斂型氣質與知識型氣質。

    內斂型氣質主要是人在自我性格上的刻意養成,譬如談吐文雅、舉止端莊,給人一種溫文儒雅、恬靜知禮的印象。

    而知識型氣質則出於才氣四溢,知識豐滿。知識型氣質的人無一不是飽覽群書的。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能讓人長智慧,讀書能讓人聰明,讀書能讓人溫溫爾雅,讀書能讓人曉知天下,讀書能讓人氣質恢宏……

    所以,博覽群書會讓人變得更可愛、更氣質。

    朋友,你願做一個有氣質的人嗎?那就請你進入書海來塑造一個才華橫溢、氣質驚豔的嶄新的自己吧。

  • 4 # 十八旦

    我也不贊同。說讀書能提高氣質,不知道這個結果是怎麼得來的,我感覺人常常過高估計讀書的作用。我想引用哲學家羅素的一句話:“丟開寫作,竭力想法不要動筆。進入世界,做一個海盜也好,做一個婆羅洲上的王也好,做一個蘇俄的勞動者也好;去過一種生活,使低階的生理需求幾乎佔去你全部的精力。我並不把這種行動路線推薦給每個人,我只介紹給那般因生活需求太易滿足而覺得苦惱的人。我相信這樣的生活經過了幾年之後,一個人會發覺寫作的衝動再也抑捺不住,那時,他的寫作一定不致在他心目中顯得虛空了。”在這裡,寫作與讀書是一樣的。

    1.氣質頂多是一種外表,沒必要過多在意

    有人說,沒有經過思考的人生不值得過。俗話未必就靠譜,因為到底什麼是氣質,不過是一種名詞而已,透過經歷與思考後,每個人對於氣質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如果這種氣質更多的是一種讓你疲憊而無用的東西,要之何益?

    2.只有真正愉悅身心的東西才能讓人甘心為之付出

    如果你讀書後,感覺自己身心愉悅,那麼這就會激發你的心靈之光,會自覺推動你去繼續這種行為。不需要人去勸慰。讀書也是講緣分的,經典書籍的閱讀開先之初是非常枯燥的,只有當你經歷了這番枯燥,可能書籍才能給予你更好的感覺,因為它有了更多的聯想。否則,我相信大家更愛看影片,不需要費腦子,當然慢慢地會更無聊。

    3. 讀書如果沒有讓人更加熱愛生活,深入生活,那我覺得也就沒有意義了

    盡信書不如無書,我覺得很有道理。書本的所有都是從生活中抽象過來的,它應該激勵著我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生活中去,感受到生活的美,這或許意義更加重大。而不是讀完之後,整天精力憔悴,萎靡不振,裝著滿腦子知識卻無法用,那有什麼意義呢?

    去用心感受自己的生活,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我相信,人只有有耐性,慢慢堅持,讀書、寫作與生活逐漸愈加緊密聯絡在一起了,那個時候,人便不再寂寞,也不會去想到底會不會提升氣質,提升氣質有什麼用。因為,我真正需要的,是屬於自己的、自由而愉悅的生活,這種生活,沒有固定的形式,可能只是屬於自己

  • 5 # 小米夜讀

    反問題主一句:你讀書為了什麼呢?

    別告訴我你也是“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

    如果不幸被我言中,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是個有氣質的人了。

    如果您飽讀詩書,你已經具備優雅從容的氣質了。

    腹有詩書氣自華,想必你也聽過。

    氣質這個多西,有的與生俱來,有的後天培養。

    與生俱來的,別人學也學不來,否則只能東施效顰貽笑大方。

    後天培養的,那就真跟努力學習、飽讀詩書有關了。

    你不贊同,他也是這個理兒。

    送您一句詩——

    你見或不見,他就在那裡不離不棄

  • 6 # 許升雷vlog

    我贊同,多讀書不光能提升氣質,還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讀書不是為了提升氣質而是為了增長知識,而且讀書的好處太多了,古人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能改變一個人。

    讀書能把壞人改變成一個好人,就這一條就應該多讀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中文的過程中,詩詞會起到怎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