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悠言悠語
-
2 # 我心飛揚5009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當中古詩詞的韻律、意境、典故、古人的謀篇佈局、古人的思想、情懷、格局……等等都會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融進學習者的心中、思想裡……有了這個基礎再去學習中文就會事半功倍,如果在寫作的過程當文中需要用到古詩詞、典故等就會信手拈來、古人寫作時的謀篇佈局也可以被寫作者借鑑……同時也可以增加文化的底蘊及內涵……
-
3 # 影像夢享家
詩詞對學習中文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我們都知道,詩詞是漢語言文化的精髓,高度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力,配合以節奏感、韻律美,表達出社會生活或是抒發個人情感的一種文學體裁。同樣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的詩詞在已經被廣為流傳,是學習中文的過程中繞不開的一個領域。
另外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古詩詞名句,本就是經過歷史長河磨練的,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文化的典範。也就是屬於中文的標杆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它在材料的選擇,寫作技巧上都存在著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不管是從內容和材料上各種細分,還是從寫作方法和技巧上各種手法,都別有特色,各不相同。
一首詩歌其實就是一篇高度濃縮的文章。學習好詩詞,能夠更好地領略中文的神韻。
-
4 # 葉青漁
簡單的話說:就是把單調的中文漢字昇華至一種高層次的意境,將簡單文字凝練成簡單而複雜又化繁為簡的一種精華,從而使中文及漢字更具有一種鮮活的畫面及生命力。
拿一首李白的《靜夜思》來簡單的舉個例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很簡單對吧,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倒背如流。
那麼,把這首簡單的詩一個字一個字的拆開,是不是感覺很簡單,是不是感覺很沒有味道?這樣就只是個簡單的字義。
而將文字精煉組合過後呢?以此詩為例。
床前明月光。你會看到什麼畫面?明月照到了床前了是吧,那麼畫面就是人醒著,有明月且天空無雲。一句話就包含了人、物、景、天色、,簡單有趣吧。
疑是地上霜。一個“疑”字,會否讓你感覺到一種困惑,從而想一探究竟。“地上霜”究竟是月色還是秋天裡的霜?這豈不是又一幅人、景、天氣的畫面。
舉頭望明月。“舉頭”是動作,那為什這個人要舉頭?而後“望明月”,你會大悟,原來他是在看月亮。那麼他為什麼會看月亮?是不是又成了一幅人、景、天色、思維思絮的畫面。
低頭思故鄉。“低頭”動作,“思”人在發呆,心理活動,“故鄉”景物景色,回不去的家,又造成了人物的種種情感思維因素。又一幅生動鮮明景象。
除此之外,詩歌、詩詞裡又包含了大量的歷史人物,景象,事件等等。一部簡單的人文歷史,把枯燥的中文學習變得更有趣生動,讓字變活。
個人認為如此,就是覺得有趣而已。
-
5 # 薩小刀
說起詩詞,不得不先要提起《詩經》,無論是民間還是學界都公認其是中國詩歌的鼻祖,也是此後漢語文學體裁的發源。《詩經》裡那些樸素的語言和簡單的韻律組合在一起是那麼的優美,所謂“大韻不工”大體說的就是如此。
此後的《楚辭》、《漢樂府》、歌行體古詩、唐詩、近體詩(格律詩)、宋詞、元曲等詩歌體裁無不是與其一脈相承而來。至《漢樂府》時期,對於音韻的歸納和總結便應運而生了。由此確定了宮、商、角、徵、羽這些“五音”樂調的標準。“詩歌”是中國古音樂從“民樂”演變成“官方音樂”的來源與基礎。這是對中國古代音樂發展作出的貢獻,此為其一。
其二,至《漢樂府》起,古體詩中已經把當時人們平時的生活狀態提煉於其中;到了唐的中後期,生活、政治、人文、地理,等等人間永珍更是層層羅列了進去。“詩言志,詞言情”可謂道出了“詩詞”這一文學體裁在當時各個時代人們生活中的量級。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無人不是用詩來記錄時代和生活的變遷,這對於文化和歷史的傳承,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詩詞對於推動古代人文歷史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三,到了近體詩(格律詩)、宋詞與元曲出現的時期,“詩詞”更是被“格律化”,成了學士學子們掙取“功名”的利器之一。這些被格律化的文學體裁不但被官方賦予了標準範本在民間大力推行,還對“音韻”的使用進行了規範性處理,使得“詩詞”在民間的普及和運用不再變得“遙不可及”。這對於“詩詞”本身的推廣,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詩詞”對於“音韻”的歸納、總結和發展也達到了一個歷史最高峰值,同時對於處於各時期的文字、詞語的創造也是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
最後,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中國古代各時期詩詞精煉的語法運用,對偶和轉折的使用,乃至充滿韻律的平仄音交替與聲調起伏,一直以來都是現代漢語繼承的根本。可以說,沒有詩詞的潛移默化和人文引領在前,想透過死記語法或者默記詞語的外語學習方法掌握好漢語,是絕對行不通的。因為詩詞不僅是文學體裁的一種表現形式,更是中華文明五千年文化延續下來所凝聚的人文瑰寶與結晶。
-
6 # 池晨光93870648
詩詞在學中文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妨借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提到的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幹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中文作為世界上古老的文字,博大精深,而詩詞更是中文的精髓。所以,學習詩詞不僅可以幫助對漢語言的熟練掌握,也可提升中國傳統文化的素養。初涉詩詞,如同第一境界所言,有憑高望遠的蒼茫寥廓之感。雖有些迷茫,但無論是《詩經》楚辭、還是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詩詞意境之美足以給人精神上的滿足。一但踏入探研詩詞的路上,就是第二境界所言,即使形容消瘦,也無怨無悔。當真正到達詩詞殿堂時,則如第三境界所言,眼前是燈火闌珊,目標只有“那人”。這是立志學習詩詞的人,在經過長期積累後,厚積薄發,不經意中,如同從金字塔底逐漸走上塔尖,有“無限風光在險峰”感覺。
王國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所以,這三種境界也同樣適用於詩詞對學習中文的幫助。
-
7 # 詩詞書院
學中文寫作,詩詞會起到怎樣的作用?這得分開所學文體來說。
我們常說詩歌是形象的語言,因此在詩詞創作時多以形象思維進行,通常是以意象(包括景物與典故)的組合,去舒發自己的情感與情懷。這方面詩詞是眾多文體中最具精粹的。因此透過詩詞學習,對如散文,新詩,散文詩,小說等文學創作都有很大幫助。
其次,詩詞的運筆精煉華美,對提高中文寫作美的水準有很大幫助。再之,詩詞講究起承轉合,對文學作品的構章也頗有益處。
而另一方面,對於一些需要邏輯思維寫作的,如科學論文,說明文,計劃書這類邏輯性強的文體,學習詩詞起到的作用就不是很大。當然,也可以說學詩詞能使運筆更加流暢,但這些透過學習其他現代文體也是可達成的。
回覆列表
中文學習的三大階段:從文字的學習延伸至文化的學習再發展到對意境的感悟。詩詞便是對文化學習的深入以及對意境理解的啟蒙。
漢字作為象形文字的本質就決定其自身本就富有圖畫式的美感,而詩詞作為漢字的排列組合,是對美感的昇華與凝聚。詩詞成為一種載體,承載了中文最為博大精深的非物質文化精髓。
詩詞是對中文中對美的濃縮。“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倘若以平白的文字描述此詩種的情景,不射個人就要扯個百八十字,但若懂得詩詞,不僅可以省卻很多筆墨與時間,最真實的美感也能得以體現,同時,也代表了個人的文化修養。
詩詞是文字與意境的橋樑。但憑藉對文字的表面性理解是無法觸及到中文的內在的,“凡是中文大家大多都是詩詞的行家”便足以體現這一要義。學中文不可以只停留在識字,做文章也不可以只停留在組片語句或是空泛的駢文。
單位文字中具有的價值決定了文章的成功與否,那麼詩詞這種型別的意蘊凝聚體就成了學習中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再攀高峰的必經之路。
總而言之,詩詞是對中文學習的延伸與擴充套件,既輔助我們理解,又是我們進行文化輸出的最佳方式。個人建議平日多讀讀詩詞,久而久之,你就發現曾經對中文學習的困難之處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