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事舊人歷史說

    你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我根本無法回答。

    我給你解釋一下為什麼,這是錯誤的?

    兩河流域指的是中亞的蘇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就在兩河流域崛起,著名的漢莫拉比法典是人類有知的第1本成文法典。

    然而,黃河流域的文明和幼發拉底河的文明,雖然遙相呼應,但並沒有必然的聯絡,根本就無法解釋什麼叫做從幼發拉底河傳到黃河流域的。中國的黃河流有名,大約起源於公元前30世紀。致辭也要追溯到公元前21世紀,即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開始。怎麼能說,中國的黃河流域文明是從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傳進來的呢?在中國的原生文明時代,中國是獨立發展的。照你這樣的問法,那黃河流域的文明,豈不是兩河流域文明的繼承者?世界歷史沒有學好,以後這種問題,還是考慮好了再問。

    世界五大文明古國或者說是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和中國。他們都是起源於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國。印度全魚,印度河恆河流域,中國潛於黃河長江流域,古巴比倫起源於兩河流域,古埃及起源於尼羅河流域,這四大文明之間,遙相呼應,但他們由於歷史和交通條件的限制,並沒有必然聯絡。根本不能說什麼從兩河流域到黃河流域。

  • 2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兩河文明發源於亞洲底格里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正式形成於3500年,當時生活在兩河流域的是蘇美爾人,建立蘇美爾文明,殷商文明發源於亞洲黃河流域的殷商文明,形成於公元前1600年,更早夏文明形成於公元前2000年,但沒有有力證據證明,夏文明有多早,沒有考古證據,只是傳說推測,還有傳說中華文明在公前700年到公元前200年,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也只是傳說中的文明,也有人相信,沒有辦法,公元前200年到公元200年漢王朝時期達到鼎盛。所謂文明就是依靠水來生存,如黃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發祥地。

  • 3 # 市井狂徒

    古人怎麼走的我們無從說起,但是無非就是像現在的人一樣,從這裡搬到那裡,原因可能有很的,逃難,跑路,找吃的,

  • 4 # eagles華夏

    胡說八道!華夏文明是自己原生的!原生文字,原生文明!

    中華文明其實是以華夏文明為核心的!

    華夏文明是以始祖軒轅黃帝為認同的!黃帝就是鄭州新鄭人,黃帝姓公孫,軒轅氏 有熊(能下三點)國,少典之子!由於宅心仁厚,開疆拓土發展生產,平地聚土築城保護民眾,有土德,以土色為尚,後人上尊號為~黃帝!

    華夏文明是最早東羌和東夷兩大族群在10000年左右開始在中原鄭州附近開始合流,最終在5000年左右的黃帝時代形成炎黃部落和華夏集團諸民族!中國官方說華夏文明5300年是以我們河南鄭州西山遺址時間基點的!西山遺址是華夏文明最早的城,沒有之一!之所以叫華夏文明的城是有規律的,要:廟壇殿堂冢齊備,外有修築環壕城牆,內有規劃道路廣場,才叫城!這樣模式和文化內涵中國一直傳承到20世紀!西山遺址不僅僅是一個城,周圍同時代城邑遺址十幾個,成環形圍繞,推定為黃帝時代的都城或是國家中心城市!!!你們以為史書上記載黃帝築20城是說著玩的?

    華夏文明最牛逼是有文字!在中原地帶有8000年以上的裴裡崗文化時期的賈湖遺址,就是出骨笛的那個,其實很牛逼的是已經有了文字,再到夏城二里頭也有文字傳承,再後在鄭州3600年的商城出土過了甲骨文、金文、朱書陶文三種同時!文字才是最高階的文物,至少在8000年前中原地帶已經進入農耕時代,不是那些蠻夷胡虜可以比的!中原地帶6000多年的文化遺址多的有一火車,鄭州隨便也幾百個!華夏民族其實超級牛逼,有極強擴張慾望和能力,在軍事和文化雙領先的條件下,以鄭州為中心向外擴張,驅趕蠻夷三千年,追殺蠻夷三千里!最終成為霸主,在歐亞大陸東翼,所有適合耕種的土地都在我們國土之內!

    華夏文明是以“夏”為認同的,國家夏商周斷代史~華夏探源工程眾多專們圈定六大都邑全部在中原地帶!山西晉南陶寺遺址推定為堯之唐都,剩下五個全部在河南境內,三門峽一個推定是夏早期軍事要塞,洛陽一個推定夏晚期晚期都城就是二里頭,其餘三個都在我們鄭州,分別是,王城崗遺址推定為禹之陽城,新砦遺址推定為啟之黃臺,大師姑遺址推定為夏中期軍事要塞!夏的位置區域已經非常明確了!這麼大的夏文化區域已經不可能在別的地方出現了!這些眾多的遺址和海量文物已經把夏代描繪十分清晰了!就是以鄭州周邊附近為核心地帶的,夏在鄭州這裡毋庸置疑!

    文字雛形出現的比巴比倫還要早!它兩河流域憑什麼說文明是他們傳來?淨TMD扯!

  • 5 # 一老沈一

    (何炳棣先生)

    所謂“人類古文明從兩河流域傳到黃河流域”,是一個百多年前的陳舊觀點;而且,早已被證偽。現在翻出這樣的話題很沒意思。

    一,對於世界史前史和上古史的探索,是19世紀中期,由英法等西方國家開始的。不短時間裡,各國的考古材料和成果,基本掌握在這些國家學者的手裡,解釋權也在他們手中。所謂“中國文明西來說”,就是這個時期,由這些人提出來的。 (張光直先生)

    二,著名史學家張光直先生專門蒐集總結過這方面的各種西方學說,並寫了《The Origi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 Review》。這裡面有代表性的是三個人——英國倫敦大學的拉古別裡,他1885年明確提出中國文明來自兩河流域;法華人拉克伯裡,1894年提出中國的人種來自西域;瑞典人安特生,1921提出中國文明西來說。

    三,但是自上個世紀的30年帶開始,到50年代後期,中國學者透過自己的努力,填補了中國史前歷史的許多空白。對此,連早年就到英美學習和研究歷史的張光直先生,都深感振奮。他在上個世紀70年代說:“曾經有一段時間,中國歷史只能上溯到三代。三代以前是一片空白,充滿了神話和傳說。……這個史前歷史空白的年代早已過去。中國北部的文化發展序列現在已穩固地建立起來,從新石器早期的轉變開始,到最終導致等級森嚴、階級分化的社會和有文字文明的產生。應當肯定,這個序列還存在缺環,我們期待著將來的考古資料使這個序列得到充實,但現有的資料足以使研究中國史前史、世界史、社會演變的大多數學者相信中國文明是‘本地起源的’這一基本共識”。他所說的大多數學者,包括中國學者和外國學者。 四,關於“本地起源”的含義,張光直先生也有很透徹的看法。他認為,首先,正如許多人類學家和受人類學指導的史前史學家強調的,無論外界動力是什麼,所有本地或區域的發展都必須取決於自身的生態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說,是“本地起源”的。其次,“本地起源”應該不否認傳播是文化與社會發展的一個動力。文化與社會制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外來因素,並有可能出現系列變化。這是重要的催化劑,促進社會系統的進一步發展。 它們可能帶進另一個世界風俗、行為、世界觀,那個世界可能與本地文明的發展完全同步。國內的大部分學者贊成這個意見,而且,很多人會舉出小麥傳入中國的例子。

    五,但是更為有意思的是,同為海外學者的何炳棣先生,在他很著名的《東方的搖籃》一書中,做了從定量到定性的研究,其結論是:“古代中國的舶來品數量很少,而且影響不深,頻率不高。它們對於中國主要文化因素的出現,或對於整個中國的誕生都沒有留下什麼痕跡。”張光直先生是何炳棣先生這一研究成果的堅定支持者。另外的堅定支持者,是美國的著名學者威廉. H.麥克雷爾,他給給何炳棣的書寫了前言,說他強烈地感受到了何氏論證的雄厚,他發現“不能想象還有什麼證據能夠推翻或大幅度修改此書中的結論”。有沒有明確的的反對意見呢?有。是一個叫吉德煒的英國甲骨文研究專家。不過,他提出的幾條理由,被別人認為是技術性意見,沒太當回事。 六,關於確認中國文明的“本地起源”說,有什麼意義嗎?美國學者麥克雷爾的回答最堅決也最有意思。他的話相當斬釘截鐵——本地起源說“要求西方人拋棄他們的舊觀點:人類在本質上是走了一條相同的文明之路。”同時,張光直先生的提醒也不是毫無意義的——如果真的想搞清楚一個文明的形成和進步的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認真研究各種現象背後的多種因素的作用,比追求某種文化的“純潔性”更重要。這個話,應該不僅對歷史學者有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晚清鉅富張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