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隻小杜鵑

    快餐文化一統天下的今天,人心是浮躁的,很多人不願意再去看書,所以一看題目即可,題目感興趣,才去看內容,對題目不感興趣,內容就不看了。所以題目的增長,是時代變遷的必然結果。

  • 2 # 餘逸遙

    我用文章標題來作比。

    文章標題之對比

    還記得我們以前要求的作文題目嗎?

    簡潔有內涵,發人深思而不落俗套,引人注目卻點明主題。

    看看那些個令人佩服的大家們取得標題《孔乙己》《藥》《荷塘月色》《背影》,如果換作現在的文風,你覺得這三個題目會改寫為什麼呢?

    現代文章只能做到兩點:

    簡述文章內容,

    誇張吸引眼球。

    對此我不做過多批判,現代人花花綠綠那麼多東西不去看,還來看你寫的文章,你當然得把他們抓住才行。

    《你一定不知道: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你走到光明處,你的男人王玉明接你回家》

    我覺得現在已經不存在題目了,而是標題。

    再看書名對比

    書名和文章相似而不相同。

    以前的書名,是和文章標題的要求差不多,大約有這麼幾點:

    短小精悍

    深刻雋永

    文化濃厚

    概括全書

    取得好就這些特點,取得不好,直接以最普通的字眼來描述,就比如《紅樓夢》與《石頭記》的區別。

    我嘗試著舉些這樣的名字,有的其實是在好與不好之間同時存在著,你解讀一下,它就是好名字,你不解讀,它就很普通。

    比如《活著》《平凡的世界》這兩個,有的它就真沒打算讓你想太多,比如《紅高粱》《豐乳肥臀》。

    這都沒什麼,畢竟只是個書名,再普通的字眼,也會因為它的內容而換髮出文化氣息的。

    現在的書又是怎麼做的呢?

    其實也不能說是現在的書,未免以偏概全了,我們只針對那些個和問題相符合的。

    我去找幾本,畢竟沒看過現在的書。

    媽的都是些垃圾網文,算了,就放這些智障名字讓大家看看好了:

    《國民老公帶回家:偷吻55次》《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與生活》《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

    就這些,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評判了,大家自行分析好了。

    無外乎引人注目、抓人眼球,不過看到這樣的題目,我真的不想去看一眼內容。

    說說文學之外的取名

    標題越來越長這種事情,我最先是在日本動漫上面發現的,普通的名字:

    《進擊的巨人》《火影忍者》《海賊王》

    奇怪的題目:

    一搜名字全是黃色,這個世界沒救了。

    《請問您今天要來點兔子嗎?》

    《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兔女郎學姐》

    說真的,我根本看不懂他們取這些個名字是為了什麼。

    電影上面這樣的問題也在逐漸開始展露,不過他們為了票房,還是沒有表現得太過分。

    說什麼呢?

    怎麼說呢?

    一方面社會人心太浮躁吧大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某方面的利益而無所不用其極,還有就是大家見識的世面多了,不用點歪心思,抓不住人啊。

  • 3 # 木汐文化

    從現狀來看,符合市場受眾心裡需求,但是也一定程度上,沒有了傳統文學書形式的嚴謹,難以長期給人以教育意義和社會價值。

  • 4 # 唐朝2075

    從象形文字、甲骨文到文言文、古詩詞,再到今天的白話或書面文,隨著資訊記錄傳播成本、速度的發展,資訊趨向于越來越失去簡潔的豐富內涵,人們的認知也逐漸只能理解更多詞語表達的資訊,書名變長也是這一趨勢下的結果。

  • 5 # 易微知末

    IT業以及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給世界帶來了海量資訊,而作為世界人口大國的中國,受到的影響更是空前的。

    在海量資訊面前,人類脆弱的視覺系統疲於應付,所以傳統的文化知識,轉型為快餐文化。將冗長深奧的知識點,碎片化、淺析化、浮躁化,所以新技術也是有利有弊的。

    面對滿是浮躁情緒的閱讀者,文學作品,尤其網文作品,為了儘量捕捉到讀者的注意點,往往用足夠長度的書名來吸引關注。

  • 6 # 蘇州吳江徐景祥

    資訊爆炸了,字少的題目不容易讓人一下子明白主題,而現在標題黨比較多,想一下子吸引別人眼球,所以也有人把題目弄長了。

  • 7 # 人世繪

    這是一個文化普及範圍和獲取方式演變過程的必然趨勢。在中國上古時代,文化最為興盛的時期當屬以諸子百家為代表的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百其實只是個泛數,表示很多的意思,但能廣泛流傳於後世的不過也就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幾家學說而已,而更多學說在經過諸如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諸多文化運動之後慢慢湮沒在歷史長河中。迴歸正題,在這裡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在那個文化學說百花齊放的歷史時代,似乎每本著作的名字都很短,比如儒家學說的《論語》、《孟子》、《荀子》,道家學說的《道德經》、《莊子》、《列子》,法家的《韓非子》等,大家發現沒?古人都很懶,起名字少不說,還直接用名字帶過,這要是放到現在點選量可想而知啊。可能有人會說是因為西學的引入,使得中國文學界的命名方式發生了變化,那您說說《基督山伯爵》、《傲慢與偏見》、《簡-愛》,哪個字多?所以與其說是西學的引進造成的命名方式變化,不如說是文體改革造成的改變。清末中國開始文體改革,而改革又分為,“新文體”、“白話文”和“大眾語”三個階段。現代社會文言體已經成了稀罕物,而影視作品裡面的古人們都操著一口大眾語。大眾語的優點是通俗易懂,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囉嗦。文言體卻不同,可以說是一字千金,寥寥數字就可以表現一件事情,比如赤壁之戰,如此大規模的戰役,在陳壽的《三國志》裡,卻只用一二百字就加以概括。試想一下,如果用大眾體的話,就算是概括,沒個萬兒八千字也說不清。更要命的是這種囉嗦的程度還在逐漸加深,這個問題不光在中國是這樣,其他國家也跑不了。咱們看一下目前比較流行的日本輕小說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名稱,《一臉嫌棄表情的妹子xxxxx》、《明明是個勇者卻過分謹慎》、《超人高中生們即便在異世界也能從容生存!》,都快趕上簡介了。這就又回到了最開始的那個回答,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社會寫書的門檻越來越低,各式各樣的小說網站林立,寫手更是越來越多,在這種激烈競爭的情況下寫手為了能獲得最大的銷量或點選率,就要做到儘量精準的瞄準潛在讀者群,這就造成了現在的書名越來越簡介化,也就越來越長了。

  • 8 # 煮豆青年

    這是作者順應讀者需求的反應。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接觸書籍文章,但此時人們對書籍的需要也從以前的認知世界和陶冶情操變成了職業發展和學術研究。這也讓人們在選擇書籍中,從找一本有意境的書變成找對口的書籍。對於大部分只是追求自己未來發展的讀者來說《宏觀經濟學原理》、《窮爸爸富爸爸》這類書籍的指向性一定強與《詩經》《禮》一類的書籍。

    其次,隨著社會各類學科的蓬勃發展,每類學科的分支也不斷茂盛,如果不在書名上加以區分,讀者很難分別各類學科的分支,就像數學,如果不在書面上明確標註學科,像幾何學、機率論、微積分等,都說是數學的話,作者很容易買錯自己需要的書籍。

    可能在我們中國千年的文化傳統裡,書名言簡意賅是學識豐富的體現,但面向越來越多各個領域各種需求的讀者,長書名更可以方便人們選擇最需要的書籍

  • 9 # 馬蹄讀書

    這個問題,本質上需要分析流行文化。

    1. 書名越來越長這個事,好像和韓劇、日劇劇名越來越長同步發生。

    舉例:韓劇《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日劇《我的故事說來話長》

    某種程度上,我們的流行文化,在亞洲,受南韓、日本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2. 長長的書名,主要出現在年輕作家寫的供娛樂消遣的散文隨筆集、言情小說上。目標受眾也是年輕化的群體。

    3. 看多了書,就會發現書名越長,書的質量可能越低,反之不詳。因此,如果你想隨便打發時間,書名長的隨便選,如果你能分配到看書上的時間有限,書名長短就是個避坑風向標。你懂的。

    ——看看今天新鮮出爐的2019豆瓣年度圖書榜,Top 5高分圖書的書名均不超過5個字。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初婚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