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洛邑財經

    央行要求非銀支付機構1月14日100%上繳備付金對個人使用者沒有直接的影響,個人使用者也察覺不到消費支付過程中的變化,大家不用擔心,上繳非銀支付機構備付金是為了使用者的資金安全,強監管有利於正本清源,對大家是好事情。

    其實1月14日只是將繳存比例提高到了100%,上繳備付金的工作是從去年7月份就已經開始逐漸提高上繳比例了。

    在央行下發的檔案中,要求非金融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從2018年7月9日起逐步提高上繳比例,在網路支付業務當中從7月份上繳比例最高60%,到10月份已經上繳最高85%的比例了。

    網路支付業務的備付金通俗的說,就是我們在網路平臺預存的現金、預交的押金以及購物預付的貨款,比如支付寶的餘額、微信的零錢、淘寶的預付款這些都是備付金的範疇。這些資金沉澱在非金融機構的賬戶將會形成一個巨大的資金池,即便是不動用存放在商業銀行裡也會產生高額的利息,如果企業有穩定的客戶群體,那這個動態的資金池就可以用於其他途徑,可以進行各種投資,資金的挪用就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上圖可以看到,2018年10月份非金融機構存款,也就是支付機構繳存人民銀行的客戶備付金存款已經高達9956.91億元,這還是按最高比例,佔比總體備付金85%的情況下,由此估算非金融機構存款的金額將達到11714億元。

    上萬億的規模,假如支付機構存放在銀行的協議存款中,比如1年期利率2.1%計算,這筆鉅額資金帶來的利息收入將達到245億元。假如投放到信貸資產融資當中,那將是千億的利息收入。對於支付機構來說,這是一個空手套白狼的機會,會帶來鉅額利潤,而且還是零成本。但假如挪用資金,投放的產品違約,那麼將有可能讓消費者受到損失,當然大支付機構可以利用滾動的資金池進行彌補,消費者也感受不到。小支付機構就不同了,風險性會放大數倍,因為他們的資金鍊是比較緊張的。

    遠的不說,就拿OFO的押金事件做個例子,前一段時間,有人反映OFO的押金不能退還,並且還變成了P2P平臺的理財資金,目前OFO的退押金事件還沒有結束,還有無數人在排隊等待退還,這就是一起標準的挪用備付金的事件,帶來的風險大家也看到了,慶幸的是押金沒有多少。

    在央行要求上交以後,這部分資金非銀支付機構將沒有挪用的機會,最大程度的保護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對支付機構影響很大,支付機構少了一個板塊的利息收入。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感覺不到備付金上收的過程,還是原來的消費方式,但是資金不再沉澱在支付機構的賬戶中,而是定期上交央行,我們的資金更加安全了。

  • 2 # 春意萌生

    支付機構備付金將於1月14日正式100%交付給央行,看到這個就想起了經常在淘寶上買東西的情形,一般我們是把要買的東西拍下來,然後款也付了,但是這個錢並沒有直接給商家,而是在支付寶賬戶上放著,等我們收到東西了確認才會付款給商家,這實際上也是備付金的一種方式。

    但是從1月14日開始起,這個備付金不能在微信或者支付寶上存備付金了,客戶買了東西的備付金必須直接上交到央行,對商家和消費者來說其實沒有多大的影響,只能說你的錢比以前更安全了,而對微信和支付寶這些則少了一些資金的獲得方式,以前你的備付金很可能被這些第三方機構拿去幹別的事情,比如說可以做一些隔夜日期比較短的理財,這是可以獲得一定收益的,就跟單車一樣,雖然看起來你付出的費用很低,但是你的押金多啊,於是所有人交的這些押金就會被利用去幹一些別的投資,說白了大家都是在利用備付金這個時間差賺錢利益。

    現在央行的這個規定完全打破了這種生態系統,意味著你的錢比以前的確安全了很多,因為你的備付金未來是直接存在央行的,第三方機構是沒有辦法利用你的錢幹相關事情了,所以大家應該更放心才是。

  • 3 # 吳懟懟

    這一變動,對個人並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影響較大。

    這筆錢對大多數銀行而言都是香餑餑,所以很多銀行和金融機構會去和支付機構合作,想想看,6億人在用的淘寶,每天產生多少筆資金交易。

    但這一情況,最初也是出於保護使用者資產安全衍生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起到一個信用擔保,資質驗證,安全把關的作用。

    比如說支付寶,阿里想讓使用者在淘寶購物,但是使用者不放心,萬一自己花了錢,買到的東西不滿意怎麼辦,所以就有了支付寶,使用者在淘寶購物,付款後,這筆錢是託管在支付寶裡,直到收穫滿意後,確認付款,錢才進入商家賬戶。

    用支付寶的商家越來越多,支付寶積累了很多商家資料,感知到商家的一些貸款需求,所以有了螞蟻金服更大、更全面的金融業務。

    包括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都佈局了自己的金融業務線。

    如果要將備付金百分百交給央行,對使用者而言並沒有什麼影響,畢竟使用者是花錢的一方,這錢橫豎都是花掉了……

    但是對於支付機構來說,影響就比較大了,以前支付機構可以憑藉備付金與銀行合作,獲得較高的利息回報,今後這一情況將會消失。

    不過,發展太過迅速的移動支付行業,也的確應該有個行業規範來約束。

  • 4 # 三人聚眾

      普通使用者(消費者)跟備付金沒有多大關係,因此不管在哪裡存管都是無感,不造成影響。例如支付寶的備付金主要指餘額部分資金(或微信的零錢等),而如今的普通使用者基本不會將錢存在餘額或零錢,起碼也要買個餘額寶之類的嘛!即使存在餘額或零錢,普通使用者數額也較小。

      雖然支付機構集中存管到央行,但是那也僅是針對支付機構,並未對商家進行限制。比如在小店裡辦張會員卡存入一定數額金錢或上交的押金(例如共享單車),使用者仍可能因商家跑路或倒閉拿不回來,因為商家本身不屬於支付機構,有權對資金進行支配。所以,不要誤解為是商家的備付金,而放鬆警惕,任意的辦卡存錢。

  • 5 # 萬能的老左

    要知道這事兒對個人使用者的影響,先要知道,什麼是支付機構備付金。

    以支付寶為例,我們支付寶餘額裡的錢就屬於備付金,用淘寶和天貓購物買東西付的錢,在沒有確認收貨之前,也是備付金。

    全國那麼多人,每天在淘寶、天貓買東西,還有好多人餘額裡也放了不少錢。支付寶的備付金,數額是非常驚人的。那麼,這麼鉅額的一筆錢,支付寶怎麼管理呢?

    以前,它們會在商業銀行開設一個備付金賬戶,將客戶備付金以協議存款的方式存在裡面,存款利率大約在3%-4%。

    對支付Bora說,就有了一筆利息收入;對商業銀行來說,這是一筆鉅額的存款。

    那麼,支付寶就可以以這筆大額的備用金為條件,去跟商業銀行爭取更低的提現手續費、轉賬手續費,支付寶的成本降下來了,也能給我們轉賬、提現的手續費免費了,再不濟也是有優惠的。

    支付寶備用金上交央行了,給了個人使用者一個好訊息和一個壞訊息。

    好訊息是,備付金交付央行,會讓我們的資金更安全。

    從長遠角度來看,央行直接管理支付備付金,對消費者是更有利的。因為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備付金可能會被平臺挪用,去炒股,炒房。一旦發生虧損,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消費者。

    所以,支付機構備付金100%交付央行,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總體還是好的,影響不是特別大,不用特別擔心。

    壞訊息是,現在的免費轉賬、免費提現,以後可能就沒有了

    現在備付金統一移送央行,支付平臺跟商業銀行,就沒辦法像以前那樣談價了,提現手續費、轉賬手續費上就討不到好處了。這可能會導致支付平臺手續費成本提高,最終買單的還是我們消費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哪些場景開腦洞後容易畫風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