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像魚兒一樣自由

    蘇軾(公元1036~1101年),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他的人格魅力、文采風流令他一直是天下關注的焦點人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蘇東坡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他不僅詩詞非常出名,他的畫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的繪畫題材非常寬廣,畫墨竹、樹石,也畫山水、人物,甚至還畫草蟲、禽鳥等。除墨竹一種外,蘇東坡的繪畫都沒有師承。他能夠自出新意,獨樹一幟,靠的是天賦、修養、意趣和襟懷。他畫的是文人畫,不是畫師畫。

    對墨竹,蘇東坡情有獨鍾。他去訪友,若"候人未至",便在人家的粉牆上"掃墨竹",不是畫,而是"掃",自然是既快捷又靈逸。

    枯木怪石也是蘇東坡創作頗勤的題材。他是書道大師,名滿天下,總有人來求字,他酒酣揮毫,寫累了,就畫"枯木拳石"充數。蘇東坡作畫,常在酒後,畫紙則愛貼在牆上。

    山水、人物是蘇東坡繪畫較少的題材,至於草蟲、禽鳥等,更是偶一為之。蘇東坡對山水用力雖少,但自負出奇,中年謫居黃州時,他給人寫信,說:"畫得寒林、竹石,已入神品,草書益奇,詩筆殊減退。"他的"寒林"今已不見,古人也不見評論,雖自出機杼,飄逸不群可以推想,但"已入神品"卻倒未必。蘇東坡詩名極高,天下傳誦,他說這話,令人猶疑。

    墨竹、樹石是蘇東坡繪畫的主項,對此,他的自伐就更不含糊。他畫人物本已很少,若要表現,也會找來李公麟合作,如《憩寂圖》《淵明濯足圖》等。李公麟是人物畫大師,也是蘇東坡的朋友,他若參與,則人物出自他的筆端,而蘇東坡畫的,仍是自己擅長的竹石之類。

    蘇東坡也有工細的作品,如畫蟹可"瑣屑毛介,曲畏芒縷,無不具備"。他甚至下過寫實的功夫,能在路邊民家的雞舍豬圈間,見"叢竹木石",便"圖其狀,作竹葉,紋縷亦細"。當然,他絕不會以形似損傷意趣,以描摹破壞"常理"。

    蘇東坡是個輝煌的典範,他以墨筆抒懷寄興、融詩書畫於一爐的風格為文人畫樹立起楷模,是他的文采風流和人格魅力凝聚起文同、王詵、李公麟、米芾等一批超凡絕俗的文人畫家。世間若無蘇東坡,中國繪畫的發展恐怕是另一種景象。

  • 2 # 求世事洞明書練達文章

    蘇東坡是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同時,他還是位傑出的畫家,曾經開創了中國文人畫的一代新風。

    今天,蘇東坡存世的畫作有《瀟湘竹石圖》、《偃松圖》、《枯木竹石圖》、《古木竹石圖》。有趣的是,這些畫的內容,都離不開枯木和怪石。

    在蘇東坡的筆下,石頭又瘦又醜,枯木都打著360度的拐彎兒,完全不具備一般意義上的藝術審美。

    《瀟湘竹石圖》

    現藏於中國美術館的《瀟湘竹石圖》為絹本,橫 105.6釐米,縱28釐米。整幅畫的內容非常簡單,一片土坡,兩塊怪石,怪石下頑強的生長出幾叢稀疏的幼竹。

    蘇東坡筆下的竹子則參差生動,一簇簇充滿了天然之趣。

    經過一千多年的滄桑風雨,《瀟湘竹石圖》至今儲存完整,畫面清晰。

    中國古代文人往往以畫抒情,蘇東坡畫這樣兩塊石頭、幾叢竹子,又寄託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

    常言道:詩言志,畫照心。他的詩豪放浪漫,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傳頌至今。

    蘇東坡的書法自成一家,其書法作品《黃州寒食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在書法史上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一起並稱為“宋四家”。

    蘇東坡的繪畫也別開生面,他提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的嶄新繪畫理論,開創了中國文人畫的一代先河,對後世影響深遠。

    與文學、書畫上的盛名與順利相比,蘇東坡的仕途顯得猶為坎坷,他一生大起大落,自二十一歲考中進士走入仕途之後,便陷入錯綜複雜的北宋政局。

    1080年更是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被政治對手以“文字毀謗新法”的罪名投入大牢,史稱“烏臺詩案”。經過103天的獄中生涯後,蘇東坡被謫貶到黃州。

    幾年後,王安石下臺,蘇東坡被召回京城,重新委以重任。然而,蘇東坡性情耿直,不久便又遭官場排擠,離京去杭州做太守。

    自此,蘇東坡不斷遭到謫貶,從杭州到穎州,再到惠州、海南等地,這些地方在當時不是偏遠貧窮就是荒無人煙,讓蘇東坡受盡苦楚,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被謫貶的遷徙與奔波之中,終生都在政治壓迫中尋求突圍。

    生活的坎坷、政治的壓迫,反映到蘇東坡的精神世界,便演化成怪石和幼竹的奇妙組合。

    《瀟湘竹石圖》中的幼竹衝破巨石的重壓,昂揚著向上的生命激情,正是反映了蘇東坡對於險惡逆境的抗爭與不屈。

    除了《瀟湘竹石圖》,更能反映蘇東坡內心世界的,還有《偃松圖》。

    《偃松圖》

    畫面上是一棵偃松。偃,就是躺臥的意思。松樹不是向上長,而是橫倒著長,可見它生長在比較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如同黃山的那些怪松一樣,受到了氣候的嚴峻考驗。

    不僅如此,這棵松樹還打了一個360度的彎兒。專家認為,這個彎兒是蘇東坡畫樹的招牌筆法,比如現存於日本的《枯木竹石圖》也有著同樣的彎兒。

    事實上,360度的怪彎在自然界中恐怕很少見到。正如蘇東坡在《偃松圖》上自題的那樣:“怪怪奇奇,蓋是描寫胸中磊落不平之氣,以玩世者也。”

    蘇東坡筆下的枯木怪石反映了作者壯志未籌、積壓在胸中的鬱結,淋漓盡致地抒寫出了蘇東坡胸中的抑鬱與不平之氣。

    從許多名人逸事裡,我們瞭解到蘇東坡豁達的、超脫的一面,《瀟湘竹石圖》和《偃松圖》卻讓我們窺見到蘇東坡內心的壓抑與掙扎。

    但是對於蘇東坡的繪畫,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說他固然畫出了一種精神,卻畫得不像,自然界中哪有這樣奇怪的松樹呢?

    對此,蘇東坡專門做詩迴應道:“論畫以形似,見於兒童鄰”,意思是說,要看畫得像不像,這個標準太低了,簡直跟小孩似的幼稚。

    蘇東坡主張繪畫要形神兼備,提倡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賦予繪畫以詩的意境,以筆墨丹青抒發自己胸中的意氣。他的繪畫理論,對中國文人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蘇東坡開創文人畫之前,中國繪畫往往是寫實主義。古人論畫,主要重形似,畫得越細越像就越好,像照片一樣才最好。

    宋代的院畫就是如此,畫得非常繁細,皇帝看了就非常喜歡。這種寫實主義登峰造極,產生出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樣的極品。

    《清明上河圖》以高度寫實的技法,描摹了北宋京城的繁榮熱鬧。畫中橋樑舟車、城郭屋宇、街坊店鋪無不細細描繪。

    《清明上河圖》

    蘇東坡卻一反陳規,放棄對形似與寫實的過度追求,轉而追求神似與意境,提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的全新繪畫理論。所以蘇東坡在畫畫的時候,經常就一筆草草,不求形似。

    這種理論給後來的書法家,開了一個無盡的法門,以後像文同、米芾、楊無咎等很多學習蘇東坡畫法的文人畫家,乃至於到了元朝、明朝、清朝,文人畫逐漸成了主流,反而把那種很繁細的畫工的畫給壓倒了,這就是蘇東坡的偉大貢獻!

    正如《瀟湘竹石圖》和《偃松圖》這樣,透過對簡單事物的描繪,借景抒情,表達一種詩意的情懷,開創了文人畫的先河。

    繼蘇東坡之後,歷代文人對蘇東坡的畫競相模仿,中國文人畫發展迅速,尤其在花鳥畫和山水畫上取得的成就最高,清代的朱耷和石濤的作品,更是讓中國文人畫達到了巔峰狀態。

    從朱耷的花鳥畫中,可以看出它與蘇東坡《瀟湘竹石圖》以及《偃松圖》的繼承關係,不同的是,朱耷的畫上多了一兩隻鳥而已。石濤不畫青山綠水而畫窮山惡水的審美理念,同樣來自於蘇東坡的以怪為美。

    令人痛心的是,開創了文人畫的蘇東坡,卻沒有幾幅畫作流傳下來。

    蘇東坡的小品畫,根據他自己的詩文集,還有宋人的各種記載來看,在當時畫了很多,不過由於他一生坎坷,在黨爭之中經常受迫害,宋徽宗還禁燬過他的詩文集。

    當然他的書畫也絕大部分被銷燬了,宋人記載,僅剩十之一二,又經過一千多年的戰亂,到今天他的書畫存世的恐怕是鳳毛麟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志官位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