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文魚配大蒜

    第一 多出去旅遊走走

    第二 多聽音樂,調整好心態

    第三 讓自己忙起來,容不下你腦袋裡想其它的。

    第四 吃

    以上就是我調節的方法

  • 2 # 下一篇

    1)制定細節的、明確的目標 抑鬱的人傾向於訂的目標都太宏大或者模糊:“我想要快樂起來”、“我想要擺脫孤獨感”;而不抑鬱的人,會說:“我打算每週給我好朋友打兩個電話”。

    前者令人更加惶恐;而後者讓人更有掌控感,事實上也更能促成改變。

    人抑鬱的時候,容易深陷迷思,所有糟糕的念頭都一併而來:比如我完蛋了,我再也好不起來了,我很糟糕,我怎麼才能好起來。相信我,無數的人都有這樣自我懷疑,而且無比絕望的時刻。試試看,此時給自己一個更具體的目標:比如說去寫一篇文章,或者買一個拖把,跟朋友約一個飯局。

    讓哲學家去思考人類終極的問題,我們來認真做好吃喝拉撒。

    2)起身去做些事情,或是冥想 人在抑鬱狀態的時候,很容易在消極的想法裡面沉迷深陷,就像踩著轉輪的小老鼠,逃而不能。很多研究證實,在這樣的情形下,做冥想會很有幫助。

    冥想當然有幫助——如果你會做冥想的話。對於我個人最有幫助的是,當大腦無法停止轉動的時候,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上,比如摸一下身邊的物體,動動腳趾頭,去走一走,或者去做件小事情。目的是,關注你身體的感覺,而藉此將注意力放在當下。

    3)關於冥想 我多年前陪一個朋友去泰國的寺廟學冥想。冥想有很多種類,走路冥想、打坐冥想,諸如此類。我始終沒有學會冥想這件事情——說來羞愧,每次我都以極快的速度睡著過去。

    但是當時老師說的一個技巧我一直在使用。他當時說,關注你的呼吸,關注你腦袋裡面浮現出來的念頭。想像你面前有一個傳送帶(或者鐵軌),當你有念頭冒出來,將這個念頭打包,放在傳送帶上,讓它走掉;下一個冒出來,打包、放在傳送帶上,讓它走掉。週而復始。

    我依然時不時會睡著,但這個技巧確實能夠有效地把我從胡思亂想的迷思之中拖拽出來。

    4)給自己創造一個情緒上的“安身之處”

    人在抑鬱狀態下,很難回憶起什麼快樂的感受。一個建議是,給自己創造一個情緒上的安身之處。

    有的治療技術會讓來訪者在冥想的狀態下,回憶/或想像一個讓自己感到舒適、安全、快樂的環境/情境,這個環境可能是你小時候居住的房子、山清水秀的野外,或是年幼時好朋友的家,甚至是你想像出來的,讓你舒服和快樂的環境。

    但重要的是,你念頭裡面有這樣一個地方。這個地方能夠給你帶來好的感受。當抑鬱侵襲的時候,你可以偷偷跑“回去”休息一下,積攢些能量。 5)去運動 一個長達26年的研究綜述表明,運動不止能夠在短期內讓人的心情舒暢,從長遠的角度看,它也能預防抑鬱症狀的發作。

    最近和跑北京馬拉松的朋友聊天,大家一致的反饋都說,長跑是修行,也確實能夠舒緩壓力和讓人感覺更好。

    抑鬱發作的時候人特別不想動。那,就在抑鬱發作之前,運動起來吧。

    6)思維方式 研究說,一個人如果傾向於對事件產生大的情緒反應,那麼TA就更容易遭受抑鬱症狀的困擾。

    這亦是硬幣正反面。人敏感,就容易受到情緒的困擾;而不敏感,又可能喪失創造力和想像能力。所謂人在輕躁狂狀態下,特別適合藝術創作,因為那時人跳躍、豐富,有想像力。抑鬱也一樣。

    抑鬱帶來壞處,它亦有它的好處。最大化那些好的部分,學著和那些壞的部分握手言和——當然很難,但值得嘗試。

    7)接受它/Live with it 研究說抑鬱狀態的人,看待事物比不抑鬱的人更精準。也就是說,人不抑鬱的時候更容易過度樂觀。而抑鬱的人往往對現實的評估更準確。

    我就說嘛,聰明的人才抑鬱。人無知而快樂,聰明就得面對痛苦。當然,當你看到了痛苦的真相,仍然能保持快樂,這是大智慧。

    大智慧不是生而即得,你也不一定非要有所謂大智慧——畢竟我們都是人而不是神。就當這抑鬱是上帝送給你的萬聖節禮物吧,Live with it 。

  • 3 # 是王林倩呀

    說一下有段時間我也很不開心是怎樣調節的

    每天下午出去運動公園(當時住的離運動公園比較近),先是快走或者跑上兩圈,然後再跟著那些阿姨們跳一個多小時廣場舞;偶爾突然想去哪個地方玩,就立馬買票去玩兩天;報了個興趣班,然後去,雖然興趣班後來也是斷斷續續的,反正就這樣那段時間是過來了。

  • 4 # 自然之子一一彼岸花

    是人就有個脾氣,有個性。世道、社會不是今天才有壓力。從一個人一出生開始就有。只不過是那個時候,有人在替我們分擔。所以往往我們只關注到了一個孩子身體的成長。而忘了教會他心靈的成長。這幾乎是我們這個民族教育的一大特色。

    一個人在生活,工作中,往往有兩大因素決定他在環境中的圈子,位置。第1個是這個人的能力。第2個是這個人的脾氣。每個人都有脾氣,甚至有的人會非常固執,倔強。我以前的時候也屬於後者。脾氣屬於一個人的心態。他會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來。

    或許一開始未必能真實的瞭解一個人的能力,實力。但你肯定會了解一個人的脾氣。在能力與脾氣當中。我認為後者更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脾氣是先天的,有的人天生會有一個好脾氣,多數女性都是如此。有的人就會通過後天的學習,修養來培養自己的定力與慧力。

    有能力,有脾氣的人可以交往。但我也會敬而遠之。

    無能力,而有脾氣的人,則會令人非常厭惡。因為脾氣無益於解決任何問題,只能製造爭端,所以“一力降十會”這個一力講的就是境界,修養,如沐春風。

    有能力而無脾氣的人。這個人可以成為一生真正的“老師”,這才是我們一生永遠值得學習的物件。幾近真人,聖人之列。

    社會在城市化程序的過程中往往造成了一個非常令人遺憾的問題。因為社會的集中化居住與工作,它拉近了每一個人的心理安全距離。使得人們往往變得更容易焦慮,暴躁。這相應的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

    因為一個人的心理安全區變得越來越狹小了,人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得不安。同時又會習以為常的運用消極對抗或者冷暴力的手段,來捍衛自己的安全區。這就像國與國之間的對抗與抗議。

    所以一個真正有智慧,有修養的人不會就問題而選擇對抗,而是選擇化解。“不戰而屈人之兵”。

    我推崇“心態決定生態,心理決定心理”。

    一個人的心理空間越狹小,就越容易得各種心理疾病,包括抑鬱症。反之心裡空間越大的人越有安全感,包容之心,氣度與修養。

    真正相愛的兩個人其兩個心理空間會融合成一個心理空間。而不愛又會造成兩個心理空間的獨立與對抗。

    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他的姿態。他以什麼樣的姿態在這個社會上行走、思考、生活就表明他具有什麼樣的一個心態。單從個人的角度而言。社會的科技進步與人類的文明積累極大地增加了一個人的狂妄與驕傲。表面上看我們的生理空間增加了,但實際上我們的心理空間卻減少了。我們以凌駕於自然的姿態審視萬物與世界,以萬物之精靈自居,以動物之神自居。

    曾經人類為了生存以弱小之軀與其他物種做抗爭。而今我們變得越來越強大,也越來越喜歡鬥爭,發展到國與國之間的鬥爭,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鬥爭,以至於成為人與人之間的鬥爭,鬥氣。我們越來越沒有容忍,包容與真誠之心。社會的貧富分化,階層對抗正在加劇人們的戾氣與怨恨。

    當我們不能正視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不能尊重人類與萬物的平等。那麼我們一味謀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只能是個笑話。

    養浩然之氣,擴心理空間。以浩然之氣,平和之心生髮心靈之幸福,而不是依賴於獲得外界物質財富的幸福感。一個人還能擁有真正長久的幸福與快樂。

    讀書對於年輕人而言在於獲得知識,增加見聞。可對於智者而言其在於理氣,修心,明理,見性。

    把自己養成如一縷春風,因為春風和沐,春風化雨。心中有正氣,有氣度能化解許多生理疾病,無妄之災。

  • 5 # 江水永恆

    凡事都會有不順義不如意的事,偶爾試試唱唱歌,照照鏡子,蹲下來抱抱自己的方式來緩解不好心情,其次心態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每天的事,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寫離婚申請書?